《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6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拿下壶关之后,在张杨的建议下,吕布给部下们轮流放了假,开仓放饷,大笔金银铜钱送出,让他们可以回家探亲。
    实际上现在吕布不是很缺钱,多年征战,四处劫掠,早就积累了一批金银财宝,价值连城。
    历史上这批金银财宝是吕布积攒了很多年的家底,被用来去河内郡购买马匹,结果没想到被刘备给抢走了,于是引发了与刘备之间的第三次战争。
    虽然看上去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刘备不讲武德,但问题在于之前与刘备的第一次战争和第二次战争,都是吕布不义在先。
    吕布逃亡徐州,刘备好心接纳,结果吕布趁着刘备和袁术之间打仗的时候,背刺恩主。
    后来刘备跑去小沛招纳旧部,他又想着斩草除根,继续攻打他,使得刘备万般无奈之下,跑到许都投靠了曹操。
    所以说吕布这厮相当忘恩负义,被称为三国道义之屑,也不是毫无道理。
    这场战争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第三次刘吕大战,吕布大获全胜,打败了曹操派来的刘备和夏侯惇大军,将刘备彻底赶出徐州,自以为徐州已经是自己的天下。
    结果惹怒了大BOSS曹操,曹操亲自领兵东征,打得吕布节节败退,最终水淹下邳,引发了历史著名大事件——白门楼事件。
    而现在历史改变,没有人劫他的钱,有了这批金银财宝打底,再加上前段时间在河内的时候,朝廷为他补充了大批粮草,让他去消灭高干,所以如今吕布粮草充沛,钱财也足够。
    虽说并州贫瘠,没办法壮大自身,但现有的粮草和金银,让他扩充个四五万大军还是没问题,因此吕布还算满意,等到拿下了太原和雁门,治下人口也能有个数十万,虽不能争霸天下,但至少也算是一方诸侯了。
    上党郡的治所并不在壶关,而是在长子县,可由于多年战乱,长子县已经破败不堪,所以高干占据并州之后,将治所移到了壶关。
    主要也是壶关乃是三条河流的交汇处,有涷水、绛水、漳水汇聚成浊漳河,水利便利,方便浇灌土地,因而聚民开垦田土。特别是冀州最近几年战乱颇多,不少流民来到并州,增添了几分人气。
    占据了上党,吕布就打算先修养一段时间,好好过完了这个年,休息个一两月再北上进军太原和雁门。
    只是他才刚住进壶关县城最豪华的府邸没两天,卫觊就找上门了告诉了他一个天大“喜讯”——旧皇驾崩,新皇登基了,而这个新皇,就是一直和他不对付的青州牧刘备!
    听到这个消息,吕布人都傻了。
    此时此刻,壶关县城一座大豪宅内,歌舞升平,然而消息报告到吕布这里,在短暂的沉默后,吕布大发雷霆,驱散了歌姬乐师,推翻了桌案,暴躁如雷。
    “刘大耳,他凭什么做皇帝!”
    吕布咆哮道。
    卫觊苦笑道:“是先皇留下的遗诏,且刘备认了桓帝为父,将自己过继到了章帝一脉,这是要学光武世祖,再兴大汉呀。”
    吕布红了眼睛,怒道:“卫觊,你当初怎么说的?说朝廷也在忌惮刘备,只要我投靠了朝廷,朝廷就会扶持于我,可现在呢?刘备都当皇帝了,那我算什么?”
    “奉先,消消气。”
    一旁的张杨连忙劝说道:“这是先帝把皇位传给了刘备,又不是他人可以左右的,怎么能是伯觎的错呢?”
    “可恶!”
    吕布拔出佩剑,奋力砍断了桌案,双眼通红,气喘吁吁,怒得不行。
    他生气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他跟刘关张陈有大仇恨,当初自己在董卓麾下,与刘备为首的关东军较量,两次被打得吐血,丢尽颜面。
    二是他为什么对卫觊言听计从?
    是因为卫觊代表的是刘虞朝廷,刘虞朝廷已经被天下大多数人承认是正统,所以投靠朝廷,就能得到朝廷许诺的高官厚禄。
    而且当初卫觊也跟他说过,朝廷肯定也会担心刘备篡位,所以必然会扶持他与刘备抗衡,到时候朝廷也会提拔他,给他封侯拜将,帮他提供粮草发展军队。
    正因为如此,吕布才心甘情愿地为刘虞朝廷效力。
    简单来说,吕布现在暂时效力的是刘虞以及刘虞背后代表的朝廷正统性,想要利用朝廷的正统性得到他想要的利益。
    而现在朝廷的正统性忽然变成了刘备,不谈他与刘备之间的仇恨,单说之前许诺的高官厚禄,权力兵马,全都变成了梦幻泡影,这让他怎么能不生气?
    但生气归生气,吕布又不可能转头去投向刘备的怀抱,虽说他完全没脸没皮,杀义父,背刺恩主的事情干得信手捏来,但他楚。。。。。哦不,吕布也是个要面子的人,绝对不会向朝廷上表。
    所以砍完了桌案发泄之后,发现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吕布最终扔下宝剑,一屁股坐回席上,喘着粗气对卫觊说道:“伯觎,是我过激了。”
    卫觊心里对吕布鄙夷了一番,表面上却说道:“不碍事,其实不瞒将军,我也被这个消息给惊住了。万万没想到,先帝居然会把皇位传给刘备,我记得当初先帝明明说是要去河间寻找章帝子嗣,将大位传给章帝后裔来着。”
    吕布没有听出弦外之意,随口说道:“伯觊,那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自然是两条路。”
    卫觊竖起手指头道:“一是承认刘备,向朝廷上表,此时刘备应该只会关注关东等地,对贫瘠的并州不会搭理,将军至少可以在并州为王!”
    “承认刘备?”
    吕布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不行,绝对不行。我与刘备有大仇怨,当初他数次奚落于我,我绝不会向他低头。”
    奚落?
    没把你打死都算好的了。
    卫觊心里腹诽。
    他又不是不知道,吕布跟刘备之间的战争,每次都是吕布被打得狼狈不堪,还有两次甚至被打得吐血,天下诸侯皆知。
    现在说是奚落,不过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
    只是这种话自然只是想想,卫觊自然不会说出来刺激吕布找死,所以只是笑着道:“那就还有第二条可选,反叛朝廷!”
    “反叛朝廷?”
    吕布自言自语了一句,面有难色道:“可是刘备势大,并州又离他近,若是反叛朝廷,恐怕。。。。。。。”
    卫觊立马分析道:“将军莫忧,我觉得这件事情,也并不算是一件坏事。甚至相反,即便是反叛朝廷,也并不意味着我们打不过刘备。”
    这下别说吕布,就连张杨都十分诧异道:“伯觎,你没糊涂吧。我们才不过一两万人马,刘备却有二十万大军,如何与之抗衡?”
    卫觊笑道:“将军莫非忘了,我刚才是不是说过,先帝曾经发过诏书,说要将大位传给章帝后裔?”
    “是啊,我记得当初确实有这份诏书,昭告天下,正因如此,先帝才被予以承认。”
    吕布张杨纷纷点头,当初刘虞登基时就昭告了天下,说他无儿无女,将来一定要收复冀州,把大位传给章帝子嗣,这是很多天下诸侯乃至于百姓都知道的事情。
    卫觊立马说道:“可是先帝却把皇位传给了刘备,当这个消息传来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先帝和满朝群臣,怎么可能会这样做呢?先帝可是宗室长者,还有文先公、子柔公、颖伯公,他们都是刚正不阿之辈,绝不会屈服于刘备。”
    “你的意思是?”
    张杨立即反应过来,睁大了眼睛,不敢置信道:“刘备挟持了满朝诸公,逼迫天子把皇位传给他?”
    卫觊点点头:“不错,很有可能如此。”
    吕布也马上回过味来,思索道,“那么我就可以以这个名义,举兵抗刘?”
    卫觊说道:“我认为将军可以先等等,天下有这样疑惑的恐怕不在少数,除了我们以外,肯定还有其它诸侯质疑,此时将军完全不需要表态,既不掀起反刘大旗,也不支持朝廷,在并州观望天下即可。”
    “为何?”
    吕布问。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天下肯定也有其他人不满刘备为帝,以此为借口反叛刘备的人恐怕不在少数,将军此时势弱,且离刘备很近,绝不能立即得罪于他。”
    卫觊认真分析道:“所以将军一定要沉默以对,对此事就当作视而不见。先北上夺取整个并州,安稳壮大自身,最好攻打休屠各部,降服匈奴鲜卑等诸多塞外部族,等将军拥众十万,有了与刘备对抗的资本,再联合其他诸侯,共同讨伐,则大业成矣,到时候说不准将军也能坐一坐皇帝的宝座。”
    “这!”
    吕布瞪大了眼睛。
    皇帝的宝座?
    这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奉先能当皇帝?”
    张杨亦是瞠目结舌。
    卫觊笑道:“如今这天下是什么样,将军应该比我清楚,郡郡作帝,县县为王,汉室气数将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吕布的呼吸急促起来,然后毫不犹豫地抓住了卫觊的手道:“伯觎能来我身边,真是上天赐给我的呀。好,我就听伯觎所言,北上先取并州,再攻匈奴鲜卑,等降服休屠各部,我便有足够的本钱兵马南下了!哈哈哈哈!”
    卫觊只是保持着微笑,没有说话。
    其实他也搞不太明白,为什么钟繇给他的指令会是让吕布北上。
    这不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吗?
    不过他在吕布军中也安插了很多军情司探子,不少已经做到了高位,将来反戈一击,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所以卫觊只是认为朝廷的策略或许只是想把吕布调走,免得他趁着这个时候给朝廷惹麻烦。


第七章 内政改制
    章武元年的大汉王朝远比往年任何时候都要平静。
    冀州收复回来之后,刘备就再也没有为接下来的战争做准备,朝廷开始了内政与外交的模式。
    一封封公文不仅往全国各地送去,自己治下也同样在不断转达。尚书台全力启动,由于尚书令钟繇去了青州,所以尚书令空缺。
    但三公录事尚书,陈暮也辅佐着三公进行公文事务处理,因此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尚书台彻底成为了转运机构,真正的掌权者变成了三公府以及少府。
    刘虞时期,三公九卿成为了摆设,到了刘备时期,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陈暮的建议下,恢复三公九卿的职权,开启了政务管理模式。
    这么做的原因首先是安抚朝中老一派大臣的情绪,恢复他们的权力有助于朝廷机构正式运行,同时也能让刘备集团不需要再处理其它事务,否则养着那么多闲人明显就是尸位素餐。
    从这一点上来看,刘备集团掌权和历史上曹操集团控制汉献帝掌权截然不同,这是因为刘备是皇帝,曹操是权臣,二者的立场不同,就代表了二者的掌权方式也不同。
    曹操不是皇帝,所以他必须把所有权利攥在自己手里。
    而刘备是皇帝,按照陈暮的说法,他只需要做两件事——握紧钱袋子,控制刀把子。
    也就是控制财政和兵权。
    至于笔杆子,就交给别的大臣去做就行。
    三公九卿的职权得到恢复,冀州青州以及关中各地官员的派遣也提上了日程。
    这一点很好办,最近这些年泰山学宫闻名天下,无数世家豪族一来为了家族子弟能有个好前程,二来间接抱上刘备的大腿,方便下注,因此纷纷把优秀子弟送往学宫读书。
    学宫每四年一届毕业生,如今已经发展十多年,优秀毕业生数万,这些人有些被培养成了物理学家,有些被培养成了化学家,更多的却是学儒学政,进入了青州政务台,然后被分配到各地担任低级官吏,管辖百姓。
    由于当时刘备只控制了青州和半个徐州,可安插的官员位置数量有限,而每年又有大量毕业生毕业,导致僧多粥少,因此就连三韩半岛、日本九州岛这些穷乡僻壤,也有大量的学生被送过去。
    那些地方世家豪强子弟肯定不愿意去,去的大多数穷苦人家的学生,陈暮曾经承诺过,如果能在那边干出成绩,升迁速度要比大汉本土官员要快,以至于去的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络绎不绝,很快控制了三韩以及日本九州岛各处。
    现在冀州和关中到手,需要大量的官员补充,在青州僧多粥少的环境下,现在空缺了那么多官员,自然很顺利的就有了替补。
    而这些官员得到分配之后,陈暮就立即联合三公九卿,开始推动政务改革,或者说,也不算改革,而是把青州的模式直接照搬过来,分出更多的职权部门,精简官僚机构,明确他们的职责,减少尸位素餐的发生。
    陈暮打造了一个严谨的官僚体系,最上层的自然是三公九卿,俗称为公卿集团,然后是三独坐体系,原本的御史台形同虚设,现在加入了青州监察体系,重设御史大夫,类似于后世纪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