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6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关羽来到刘备身前,翻身下马,跪下道:“大哥,羽来迟了。”
    刘备连忙将他扶起来:“云长来的正是时候,怎么能说来迟了呢?”
    一旁沮授立即说道:“明公,此时正是反击的好机会呀。”
    “好,立即进攻!”
    刘备也不迟疑,马上下达了总攻命令,关羽这边是生力军,袁军虽然把他打败,但也是经历了苦战,且现在对方已经没了阵型,就好像在追杀敌人的时候遇到了埋伏一样,必然无法与关羽大军相抗衡。
    在下达了进攻命令之后,同时刘备也立即组织了一部分士兵,让典韦迅速往阳平桥的方向去寻赵云,这个时候离赵云去救他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时辰,也不知道赵云那边怎么样了。
    而就在关羽拿下邺城,接应了刘备的时候。此刻离邺城西北张辽典韦营寨约二十多里外的一处山丘上,袁绍骑在马背上,正在观望着远处通天的大火熊熊燃烧。
    由于天色已经黑了,袁绍已经看不清楚战场形势,只知道东面方向大概五六里外,高顺部还在顽强作战,结阵自守,而刘备军正面已经被自己击溃,远处山坡下大概两三里外,最开始的战争已经没有多少士兵,只有满地尸体。
    在更远的地方,也就是刘备本部营寨,此时烈焰滔天。大多数袁军和刘备溃散的士兵,目前的位置都是在刘备本部营寨的西面,也就是跑向张辽典韦营寨方向,离那边营寨大概五六里,离袁绍这边十多里。
    当时局势对袁绍来说已经是十分有利,虽然天色已黑,按理来说应该鸣金收兵,但袁绍却依旧下令击鼓继续进攻,他认为就应该趁胜追击,要把邺城周围敌人全部打退,否则就不能算大胜。
    所以此时他还不知道邺城已经失守,关羽已经来援。袁绍见大局已定,环顾左右,对身边刘惠荀谌等将领谋士说道:“诸位,战局已定,刘备被我们彻底打败了。”
    刘惠说道:“明公,刘备虽败,但关羽依旧还在。此时我们应当以大胜之势,继续向前猛攻,敌人必然逃往关羽营寨。”
    袁绍说道:“你的意思是,驱赶敌人溃散士兵,冲击关羽营寨?”
    “不错。”
    刘惠说道:“再派人传令城中,一同进攻,必能大胜。”
    “善!”
    袁绍露出高兴的笑容,惨白的脸上有了一抹血色,微笑着说道:“传令,让前面的人继续进攻,再派人去通知城内。”
    “唯!”
    传令兵离开。
    荀谌就说道:“明公,刘备大军已经被破,我们也下山吧,现在回到城中,安抚众心。”
    “嗯,正该如何。”
    袁绍也有此意,他如王者般归来,是全城的救星,这应该回到城中,接受众人朝拜。
    正准备勒转马头,往山坡下而去,却忽然心血来潮,胸闷不已。
    “咳咳咳咳咳!”
    旧病复发,袁绍剧烈咳嗽,呕出近半斗鲜血。
    “明公,明公。。。。。。”
    “一定是大胜导致心情激动,气血运行过盛所致。”
    “快传军医。”
    周围人连忙簇拥而来,手忙脚乱地将他搀扶下马。
    袁绍却强撑着说道:“我无妨,扶我上马,先回邺城再说。”
    “明公,还是先休息一下吧。”
    刘惠劝道。
    袁绍摆摆手:“没事,我妻儿还在等我呢。”
    说罢强行上马,正待要走。
    却在此时,坡下有邺城突围出来的斥候衣衫褴褛,身上还插着一支箭,大声喊道:“明公,不好了,邺城失守了!”
    “什么?咳咳咳。。。。。。”
    袁绍大惊,情绪激动之下,又开始咳嗽起来。
    刘惠拔出剑来,目露凶光,喝道:“何人敢扰乱我军心。”
    那斥候坚持到此地已经殊为不易,到了近前不等刘惠斩他就已经摔下马背,口吐鲜血挣扎说道:“明。。。。。明公,长公子放开城门投降关羽,邺城已经失守。”
    袁绍只觉得胸口翻涌,仿佛又有鲜血要吐出,脸色刹那间没有了血色,无比惨白,一手撑马,一手按住胸口,强撑说道:“显思。。。。。为何开城门。”
    斥候被人搀扶起,回禀道:“刘夫人怨恨长公子,要将他废掉,二人多次爆发争吵。今日得知明公回来,刘夫人再次扬言要废了长公子,长公子心灰意冷,独自去了南城,打开城门,投降了关羽。”
    “噗嗤!”
    胸口的积蓄再也抑制不住,鲜血喷涌而出。
    袁绍整个人仿佛要飞起来一样,脑子昏呼呼的,眼前一黑,从马上跌落下去。
    “明公,明公!”
    好在周围士兵眼疾手快,将他接住,轻轻放在地上,焦急呼喊。
    袁绍只觉得眼前一片模糊,意识恍惚。
    往日自己与夫人时常呵斥辱骂长子的画面闪烁,不由露出发出惨笑。
    “非天要亡我,实我之罪也!”
    说罢脑袋一歪,晕死过去。


第二百七十九章 袁绍之死,禅位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谁也没有想到在刘备军已经处于崩溃的情况下,关羽忽然拿下邺城,北上来援,立即稳住了局面。
    随着这支生力军的加入,形势迅速发生逆转,刘备军稳住局面,开始反攻倒算。
    如果此刻袁绍能够立即组织起来,以之前积累的优势,未必不能从容而退。但奈何他这时重病晕厥过去,主心骨一倒,导致军队瞬间崩溃,形成大溃败。
    刘惠荀谌蒋义渠等人勉强护着他北上逃离,关羽大军收拢溃散的士卒,连夜追杀,奋战到天明,追杀百余里,将袁绍残部驱至襄国。
    邺城之战最终还是刘备反败为胜,冀州在一夜之间,城头大王旗再次开始变幻,各地郡守县令,纷纷倒戈投降。
    沮授的围魏救赵之计,同样发挥了功效,难楼部从飞狐陉突袭了中部鲜卑,休屠各部得知消息,再也不敢帮助袁绍,仓皇北逃,高干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逃入雁门,据守太原。
    又过了几日后,刘备整顿了兵马,大军北上,将襄国团团围困。城中只有不到一万兵马,粮草所剩无几,士兵军心涣散,懒洋洋地蹲在城墙根下,无人守城。
    见此情形,刘备也不急着进攻,只是继续包围着。袁绍昏迷数日,粒米未进,脸色苍白得像是一个死人,城中刘惠荀谌等人,急得团团转。
    终于到了邺城之战后的第四日,袁绍苏醒过来,府邸之中,就连焚香都已经没有了,满屋清冷的秋风,透露着一股悲凉。
    “明公。。。。。。”
    “明公,你总算醒来了。”
    “明公!”
    见袁绍醒来,守在身边多日的刘惠连忙上前查看。
    几名将领以及荀谌也凑了过来。
    袁绍茫然地睁开眼睛,嘴唇已经干裂,只眼珠子四下扫视,虚弱得连脑袋都转不动,话都说不出来。
    荀谌立即端来一碗稀粥,与刘惠一个人搀扶,一个人喂粥,勉强让他吃了点东西。
    吃了一碗粥后,总算是恢复了点力气。
    “明公。。。。。。”
    众人簇拥在床边,或蹲或站或弯腰,一个个目光哀伤又苦涩地看着他。
    休养片刻,袁绍才在刘惠的搀扶下缓缓起身,倚靠在床榻之上,对众人轻声询问道:“这是哪啊。”
    “襄国。”
    刘惠苦笑道:“那日我军大败,军队大多散去,我们被追杀百里,逃至此地。”
    “哦。”
    袁绍脸色无悲无喜,缓缓点头,轻轻说道:“刘备呢?”
    “刘备大军在城外。”
    “没有进攻?”
    “没有进攻。”
    “哦。”
    袁绍闭上了眼睛:“《尚书》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今日之败,是我的罪过。我大限已至,你们有何打算?”
    几名将领互相对视一眼,蒋义渠第一个说道:“愿随明公死战。”
    “愿随明公死战。”
    其他几人也连忙保证,虽然到了这个时候,有不少人都想打开城门去外面投降了,但到了袁绍面前,还是得装腔作势一下。
    然而袁绍却轻笑道:“行了,我已是日薄西山,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你们自开城门投降去吧。”
    “这。。。。。。”
    众人面面相觑,虽说心里怎么想的不知道,可至少表面功夫还得装一装。
    在这个时代,像吕布这样老是背主的人是很难混下去的,容易被人人喊打,只有忠义之人,即便你最后投降了,但至少在彻底失败之前没有投降,就不会被人看不起,比如张辽张郃。
    所以哪怕是一些人想要出城投降去,但怕的就是背主的名声,因为一旦有了两面三刀的履历,就容易让后面的效忠的对象和同僚看不起,从而无法得到重用。
    像朱灵其实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将领,军事水平不比五子良将差多少,但因为背袁投曹的履历,使得曹操一直不喜欢他,这就是例子。
    袁绍又何尝不知道这些人心中怎么想,就说道:“放心吧,这是我的命令,并非你们背主投荣,去吧。”
    “明公大义,末将本该赴汤蹈火所报,奈何家中还有老母,忠孝两难,多谢明公成全!”
    一名将领立即就坡顺驴下,跪倒在地上磕头,以老母的名义出门投降。
    有了第一个马上就有第二个,很快殿中就只剩下三人。
    刘惠荀谌和蒋义渠。
    袁绍看着三人,问道:“尔等也去吧。”
    刘惠笑了笑:“我父母双亲故亡多年,便留在这里陪明公吧。”
    “子惠。。。。。。你不恨我吗?”
    袁绍怅然道。
    他知道,刘惠很多事情都劝过他,只是自己不听,因而酿成今日。
    刘惠说道:“虽然明公很多做法我并不是能理解,但我也相信或许有明公的深意吧。”
    袁绍又看向荀谌:“友若,你弟便在青州,就由你出城去向刘备请降吧。”
    “唯。”
    荀谌也不愚忠,拱手应是。
    他跟刘惠不同,刘惠历史上是被韩馥侮辱,过于激愤而死,所以刘惠是一个比较刚直的人,虽然不认可袁绍很多事情,但袁绍落难也不会离开。
    而荀谌则是世家子弟出身,世家子弟的特点就是辅佐你可以,但瞧出你不行,或者你要完蛋的时候,我也不会陪着你死。
    比如历史上郭嘉荀彧都曾经在袁绍帐下担任谋士,但瞧出袁绍不行,立即就转奔曹操,就是例子。
    “义渠,你也去吧。”
    袁绍又对蒋义渠说道:“我知你忠义,但袁氏酿成今日之祸,本就是我之罪过,非尔等没有力战,我不会怪你们,刘备是我的对手,但我了解他,为人仁义有加,必会善待尔等,你去青州之后,帮忙照拂一下显甫显奕他们,就当是我最后给你的军令了。”
    “明公。”
    蒋义渠悲痛哭泣道:“末将。。。。。。遵命!”
    到了午后,襄国城门打开。
    荀谌与诸多将领走出城池,向刘备大军投降。
    刘备接受了投降,与关羽等诸将缓步走入城内,就看到城池两边,街道左右,跪满了袁军士兵,他们纷纷放下武器,被青州军接管。
    一路来到县衙府邸,县衙大门打开,隐约看到里面堆满了柴火,一名清瘦的中年男子站在门口笑着迎接。
    “刘惠,见过齐王。”
    刘惠站在台阶上向着台阶下方的刘备拱手鞠躬行礼。
    刘备点点头道:“袁公虽与我是敌人,但既然投降于我,我必善待之。请先生将袁公请出来吧,我听闻他重病,青州有神医,可送往医治。”
    刘惠笑道:“不劳齐王牵挂了,明公自知天命难违,已是弥留之际,特遣我向齐王说声,袁氏投降齐王,还请齐王善待公子谭,公子熙和公子尚,幽冥之下,亦是没齿难忘,便让他与齐王之事,在今日做个了结吧。”
    说罢刘惠又鞠躬一礼,转身进入府邸,缓缓关上了大门。
    刘备就站在府邸门口,默默地看着。
    片刻之后,浓浓的黑烟从府邸里升起,烈焰焚烧,一场秋天的大火,仿佛要将世间的一切吞噬。
    刘备长叹一口气,吩咐左右说道:“待大火熄灭,尔等去寻了袁公与刘子惠的灰骨,找一处好地方安葬了吧。袁绍虽说叛逆朝廷,有违臣子之道,但祖上四世三公,世代为大汉甘为牛马,不可辱了袁家风骨。”
    “唯。”
    左右应是,通天的大火还在燃烧,永汉三年末,曾经占据河北,拥兵二十余万的大诸侯袁绍,彻底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
    。。。。。。.
    。。。。。。.
    十月初,就在刘备刚刚消灭袁绍,夺取河北的时候,青州的大船,停在了莱州湾港口。
    前往日本验证陈暮所言真假的船队回来了,下了船后,在上万大军的保护下,车队又浩浩荡荡地往西去,前往关东洛阳。
    从洛阳坐船南下去青州很快,但坐船回来却慢得很,还不如走陆路。像青州水师北上,往往需要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