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6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在已经了解到自己尴尬的处境以及将来很有可能遭受到的流言蜚语之后,刘备就很希望陈暮能够想办法,把幽州军救下来。
    只是。。。。。。。这怎么可能呢?陈暮不是神仙,在这种时刻,他确实什么都做不了,何况,这本身就是计。
    一个,利用幽州军,将袁绍的希望全部扑灭的计!
    “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大哥,战局在我们相信袁军是真的投降就已经注定。”
    陈暮摇摇头:“哪怕我们把玄甲重骑填上去,也不过是再多填一些人命而已,现在,想办法救下鲜于将军他们吧。”
    “难道,真就没办法了吗?”
    刘备失落地低下了头,他对鲜于辅他们没有任何恶意,大家都是幽州人,本该互相关照才对,可在这种关键时刻,他却什么都做不了。
    张飞在军中多年,自然知道敌人是一个人多且完美阵型进攻一个人少,且散乱阵型,绝不可能救得下来。
    所以他也只能安慰刘备道:“大哥,还是先撤往安全的地方,等待袁军的到来吧。”
    “唉。”
    刘备叹了口气,调转马头往后方撤去。
    玄甲重骑跟随着众人如潮水般往后涌,因为此时幽州军已经开始溃败,溃散的士兵会开始冲击他们的兵马,再不撤离,他们就只能被淹没在潮水般的乱军之中。
    邯郸城头,袁绍双手扶在女墙上,俯瞰着城外的情况,当他看到休屠骑兵们冲入幽州军阵里,溅起无数尘土与血花时,原本惨白的脸总算是有了一丝血色,大笑着道:“天不绝我也,敌人大败了。”
    一旁的刘惠以及诸多将领看着他癫狂的大笑,明白自己家明公多日来积攒的阴郁在此时已经被清扫一空,刘惠立即上前说道:“明公,此时应当趁胜追击,切不可等到敌人缓过来。”
    “对,趁胜追击!”
    袁绍对诸将下令道:“传我命令,出城作战。”
    刘惠连忙道:“明公,城中士兵尚不知道明公诈死,此时士气低落,恐不能力战。”
    “那该如何?”
    袁绍问。
    刘惠献计道:“明公可立于城门上方,将士们领大军出城时,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明公,明公只需要站在这里,便是激励士气的最好办法。”
    “好!”
    袁绍转过身,走向城门的方向,昂然立于了城门上方。
    诸将便立即分头去各自营地传达军令。
    随着袁绍身死的消息,此时整个邯郸城内的冀州军都已经处于一个摆烂的局面,士气跌落到了谷底。
    但很快诸将就让各级军官把袁绍未死,只是诈死诱敌的消息传遍了整个邯郸。
    士兵们将信将疑,不过还是本能遵从命令,跟着军官往城门口去。
    一列列残存的冀州士兵以缭乱的步子往城门方向挪动,当最前面的士兵走到城门下,将领向他们大喝道:“看到没有,明公就在城头看着你们,我们援军已至,敌人阵型已散,跟着我杀出去!”
    “那真的是明公,明公没有死。”
    “听到城外的喊杀声了吗?援军难道真的来了?”
    “我们要打胜仗了!”
    “万岁!”
    有人高呼,有人惊诧,还有人议论纷纷。
    但士气也在慢慢恢复,趁着这个机会,领头的将领立即命令麾下的士兵出城准备作战。
    很快第二批,第三批,源源不断的冀州军在见到袁绍未死之后,纷纷高呼雀跃,士气逐渐恢复过来,在将领的指挥下开始有秩序地出城。
    袁家在冀州也不是完全没有民心,至少冀州休养生息多年,袁绍也出了不少与民休憩的政策以及善待百姓的措施。
    历史上袁绍死的时候,冀州不少百姓都十分悲伤,因此袁绍本人的支持者还是有不少。
    此时袁绍死而复生,激励了全军士气,袁军开始大规模地往外冲。
    在城内士兵以及高干兵马的冲击下,幽州军更加溃败。
    整个平原旷野上,无数黑点四处散乱,漫山遍野全是溃败的幽州军以及追杀的冀州军,双方攻守异位,袁军大获全胜,开始趁胜追击。
    这场战斗持续了很久,张辽部离得其实并不远,他在东城五里外,接到刘备命令的时候,邯郸城内士兵还没出城。
    但他整顿兵马,出征迎敌需要一定时间,因此等到他出营的时候,幽州军已经是一片残兵败将。
    一列列万胜军在军官们的催促下紧急出了营寨向着北面跑,几乎是在张辽率领万胜军才刚刚走出营寨没多久,就遇到了从前线撤退下来的刘备。
    张辽连忙骑马飞奔过去,来到刘备身前下马单膝下跪道:“明公,末将来迟了。”
    “无妨,文远快起,去救鲜于将军。”
    刘备连忙让他起来。
    陈暮沉吟道:“大哥不可,文远不能立即进攻。”
    “为何?”
    刘备诧异道:“鲜于将军那边已经支撑不了多久。”
    陈暮苦笑道:“不是我不想救他们,而是文远为孤军,敌人士气正旺,现在撞上去,胜算不多,所以我们只能以逸待劳,列阵缓步向前。”
    “列阵缓步向前?”
    刘备纳闷道:“为何要缓步前进?”
    “这是因为敌急,若我们也急,则两相对撞,最终看双方谁人多谁就能取胜。”
    陈暮解释道:“但如果敌急,我缓,他们的阵型是散的,我们的阵型是完整的,散乱的阵型攻不破完整的阵型,则取胜的是我们。”
    “原来如此。”
    刘备也是征战多年的老将,这点事情还是明白。
    这个道理很简单,万胜军现在急匆匆过去进攻高干部,则阵型必然不能保持完整,而是乱糟糟一团,一窝蜂地冲。
    之前说过,同样的一万人,一方结成团结牢不可破的阵型,另外一方一盘散沙,一盘散沙进攻没有章法的那支部队,即便再精锐,也不可能打得过团结一心的队伍。
    所以如果张辽发动进攻,由于奔跑过程不能结阵,那样的话,敌人是一窝蜂,他们也是一窝蜂,那就是打的临时遭遇战,基本就看双方谁的人多了。
    而要是他们结阵上去的话,高干的部队是一窝蜂地冲杀,像是一群疯癫的野狼,没有任何章法地进攻,只会一头撞在铜墙铁壁上。
    因此陈暮说的是对的,现在确实不能急,也不能乱。只有自己结成军阵,才能确保自己的阵型不像幽州军一样散。
    陈暮继续道:“更重要的是,文远现在结阵上前,正可以把鲜于将军的士兵们救出来。”
    “为何?”
    刘备不明白了,他们慢吞吞过去,这还怎么救。
    陈暮说道:“威慑力!大哥想想,如果一支纪律严明,列好阵型的大军就在你的身边,而你的军队一片散乱,大哥担不担心被这支军队打败?”
    “我明白了!”
    刘备顿时恍然大悟,赞许地点点头道:“在这种关键时刻,还是四弟头脑清醒。文远,你立即按照四弟说得做,宜缓不宜急,务必威慑住敌人,等待我们其他援军到来!”
    “末将遵令!”
    张辽双手抱拳,领命而去。
    张飞看得手痒,马上说道:“大哥,我也去。”
    陈暮道:“三哥必须去自己本营召集骑兵,敌人有大量骑兵,非骑兵不能制之。”
    “对,三弟切莫贪功误了大事,你现在立即去领骑兵来援。”
    刘备也马上对他说道。
    张飞现在就想打架,但陈暮和刘备说得是对的,所以也只能遗憾道:“好吧,我现在就去。”
    当下,刘备继续下令,派出斥候骑兵,以自己手令,召集高顺、牵招以及自己本部人马,立即过来营救,准备与袁绍决一死战。
    斥候们如散落的星辰般向着四周奔驰而去,向着各部下达命令,唯有陈暮的目光,深邃而又充满了光芒地望着西方。
    他嘴角露出一抹笑容,不出意外的话,涉县以及滏口陉方向,此时战争已经开始打响了。
    这次在战术上,袁绍以诈死之计,确实为自己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但在战略上,自己,再一次获得了胜利。
    以局部损失,换取冀州往并州的通道,甚至直接把高干的后路斩断,让曹操将来费尽心思才得到的并州,此次直接拿下,这,并非一件坏事。


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兴得太早了
    万胜军结成军阵,缓步向着北面的敌人靠拢。
    在发觉有大量敌军向着他们奔来之后,高干果然下令不继续追杀幽州军,而是改为重新调整队伍。
    这是一个哪怕统帅能力极低的普通将领都会知道的一个常识——当自己的军队处于一片散沙的时候,一旦被敌人抱团冲杀,立即就会直接崩溃。
    从春秋战国到秦末前汉时期,还从未有过阵型散乱的情况下,被敌人列阵冲阵时反败为胜的例子,即便是昆阳之战四十二万人,也被人家刘秀一个猛击,直接导致四十多万大军兵败如山倒。
    所以高干很快转变进攻方式,将前方的部队调集回来,命令休屠各部首领约束自己部下骑兵,然后迂回左右包抄,正面大军则是列阵,向着张辽部缓缓逼近,准备全歼了张辽。
    此时如果张辽选择在这里和高干硬碰硬,一代名将大概率是要陨落在此。因为人家光正面部队就比他的万胜军多足足两倍有余,左右还有近两万的包抄骑兵部队。
    战术得当再加上人数众多,以张辽部区区一万多人,即便死战,也不可能敌得过。所以见到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救下了幽州军,陈暮立即下令后撤。
    “徐徐后撤!”
    传令兵飞奔至列阵的各营部下达指令,万胜军训练有素,立即后队变前队,一路小跑开始向后方营寨撤离。
    前队则是继续保持着戒备状态,缓缓向后退,等到后方距离拉开,才开始扭头奔跑。
    高干的部队毕竟人数较多,想要达到万胜军那样转进迅速不太容易,因此他仅仅只是派出轻骑挥洒了几波箭雨,造成了数百近千的伤亡,一直到张辽营寨,才没有继续追击。
    与此同时,袁绍城内的士兵也出来,与高干部汇合在一起,大约七万大军,如潮水一般向着张辽营寨发起了冲击,战争很快打响,一波又一波的攻势不断。
    但牵招部、高顺部、张飞部以及刘备本部人马都在邯郸城外围,战事一开启,刘备就已经派人向各部求援,只不过张辽部离得最近才先到。
    所以当袁军进攻张辽营寨没有多久,刘备援军也陆陆续续抵达,这样由于袁绍在城中还留守了两万多人,使得双方的兵力极为接近,刘备军由于臧霸部人还在南面的梁期县,因此总兵力不到六万,只有五万多人。
    七万战五万,而且还是占据了先机的情况下,正常来说,应该能拿一场大胜。换了韩信白起这类大神来带兵,说不好利用张辽部被围困的优势,来一波围点打援,将刘备军五万人全歼在这里。
    可惜高干不是韩信白起,他没有很聪明地把这个占据先机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因此在外围部队的接应下,张辽部强攻打开一个缺口,顺利往后继续撤离,逃出了包围圈。
    刘备军以高顺部为前军,牵招部、张飞部以及刘备本部人马左右策应,互相看住了对方各部兵马,连休屠各部的骑兵也被张飞的青州骑兵拦截下来,双方在邯郸城外进行了几波小规模的试探性进攻,铺天盖地的箭雨和弓弩将整个战场覆盖。
    但也仅限于此,在发现青州军主力来援之后,高干迟迟不敢下达全面进攻的命令,上报到了袁绍那边后,不管是袁绍还是刘惠,都犹豫不决,最后也只能选择丢下两千多具尸体,缓缓向后撤,进入了邯郸城中。
    袁军损失不大,青州军的损失也不多,除了最开始张辽部伤亡了一两千人以外,就是刚才的几波试探性进攻里,牵招部和刘备本部人马伤亡了两千多人,战损比是2比1,勉强能接受。
    袁绍不敢进攻的原因谁都清楚,归根到底,别看刘备军只有五万人,但精锐俱存,真拼起来,大概率是四六开,刘备六,袁绍四,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
    而且最重要的是袁绍只剩下这点兵马,邺城那边也还残了点剩余兵力,他的士兵加上高干的人马在这里拼光,人家那边还有洛阳大军存在,并且青州可以继续派后续部队进入冀州,反观袁绍丢掉了大部分冀州土地,已经很难再征召士兵。
    所以为了保存实力,他也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这属于无奈之举,如果换作两年前财大气粗的袁绍,哪怕是七万人和人家拼个同归于尽也无所谓,但现在袁绍已经落魄,界桥之战让他元气大伤,已经无能为力了。
    是夜,就在袁绍利用诈死之计,大败幽州军和刘备军之后,洛阳皇宫当中,袁绍死亡,余部准备投降的消息姗姗来迟,洛阳到邯郸三百多公里,即便是快马加鞭,也要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