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刘虞没有多少兵马,他实际权力大多就来源于刘备,刘备听话,那他表面上就有几十万大军,刘备不听话,那他就跟傀儡无异,政令出不了洛阳城。
所以听到孔融居然如此犯蠢,去激怒一位掌控那么多权力的诸侯,让刘虞杨彪等人在心里差点没把他骂死。
陈暮继续说道:“臣问太中大夫,卫将军可有过桀逆放恣、跋扈弄权、不供职贡、不上表称臣、目无法纪,不遵上令、郊祀天地、拟斥乘舆、称王篡位、不服皇命之事,他说没有,那臣问他为何言称卫将军图谋不轨,陛下,诸多公卿,你们猜他怎么说?”
“他怎么说?”
刘虞问。
陈暮沉声道:“他说臣子应当将权归于圣上,臣想问陛下,诸位公卿,卫将军可从未过有跋扈弄权之事吧,天子诏书,从未违背过,前将军麾下兵马曾经皆归钱塘侯管辖,卫将军与前将军都从未有过怨言,可今日来朝中觐见陛下,换来的却是这般待遇,诸位想想,卫将军寒心否?”
“这。。。。。。。”
众人面面相觑,虽然大家都想从刘备手里把兵权夺过来,但想归想,实际操作还是得一步步来,哪有像孔融这样,简直是明抢的?
要知道,人家刘备也是辛辛苦苦从青州起家,创下的一番家业,和袁绍杀个你死我活,才最终将袁绍打败。现在朝廷啥事都不做,直接抢臣子的东西,简直是土匪,土匪都不如,也就是刘备脾气好,换一个人早和你干起来了,你还有脸先动手打人?
虽然知道孔融那性格偏激离谱,但满朝公卿还是第一次觉得这人有些离谱过头了。
陈暮又道:“卫将军素来仁厚,不愿意与太中大夫计较,臣却是看不下,便告与太中大夫,问他如兵马交予圣上,何人可以领兵?他说天下总是有能领兵之人,臣便说他赵之郭开,齐之后胜,恐怕便是今日之孔融,他无可辩驳,恼羞成怒,挥拳要打,闹成今日之事,陛下说说,太中大夫有理,还是臣有理。”
郭开后胜?
刘虞脸色已经很难看了,心里已经开始厌恶起孔融来。
实际上作为一个一心复兴汉室的人,刘虞这个皇位虽然当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但与杨彪他们该有的理智还是有。
赵国是怎么灭亡的,齐国又是怎么灭亡的,他们这帮老人心里清楚得很。
刘备从黄巾之乱到如今天下诸侯遍地,一路杀出来,手下自有一帮雄兵悍将,这些人虽然只认刘备不认天子,但不可否认他们确实是一帮出色的将领。
在有这样一群将领的情况下,刘虞他们在心里还是承认刘备是国之支柱,如果没有刘备,或许现在大汉朝就已经不复存在。
包括削弱刘备的兵权,他们也只是认为不能让刘备一家独大,至少司隶的兵马,必须要在朝廷手中,这才绞尽脑汁想办法把关羽手里的兵马夺走,而不是想办法要把刘备所有的兵马弄来。
因为即便是把整个青州的兵力全弄来,他们也没有信任的将领,在朱儁死后,朝廷再也没有能够一个支撑起局面的将领了。
这是目前朝廷所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虽然还有鲜于辅、鲜于银、齐周等几个刘虞老部下,但刘虞很清楚,如果能够把刘备在洛阳的兵力搞过来,让他们统领洛阳的兵力就已经是极限,根本不可能让他们统领全局。
所以孔融去夸夸其谈让刘备把所有兵马全部上交给朝廷本身就非常愚蠢,不说这样会得罪死刘备,单说即便刘备是个厚道人,愿意把兵马交出去,那这些兵马又该由谁来统领?
青州派系的人肯定不行,那样跟刘备继续统领没区别。
在朱儁死后,朝廷内外一个能当起大局的人都没有,倒是有个段煨不错,可段煨是董卓的老班底,虽然现在投靠朝廷,但他敢投靠刘虞还不敢用,因此现在朝廷内外,几乎无人可用。
简单来说,就是即便刘备撂挑子不干,他们甚至连派去接受刘备部队的将领都没有。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派一群毫无能力的人,那就是葬送大汉江山!
所以想明白这一点之后,包括刘虞杨彪赵温等把整个事情弄通透的老人们在内,心中就更加痛恨孔融的鲁莽。
但事情已经发生,大家也只能捏鼻子认下。
刘虞沉吟许久,才缓缓说道:“朕明白了,此事,确实是卫将军与少府卿受了委屈,朕会给卫将军一个交代。”
“唉。”陈暮长叹了一口气道:“我其实也明白朝廷诸公的担忧,但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
说罢他起身,对刘备说道:“大哥,请脱下衣服。”
“啊?哦。”
刘备心道大庭广众脱什么衣服,但既然是陈暮要他这么做,那肯定有用意,于是便起身开始脱衣。
他先将之前准备好的奏折放在地上,然后脱去了上衣,露出里面的丝绸里衣。
接着脱掉了里衣,上身赤着在大殿内亮了个相。
众人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就看到刘备身上如刀刻斧劈一般,虬结起十几条触目惊心的伤疤。
陈暮先指着刘备左肩一道箭伤道:“陛下,这是当年卫将军在曲阳讨伐黄巾张宝时,英勇攀登城墙之时,被射中的一箭。”
“这是当年卫将军跟随良乡伯在曲周进攻张角时,被砍中的一刀。”
“这是在济南讨伐贼寇时,划伤了后背。”
“这是在攻打张纯时,这是战董卓时,这是攻长安时,这是。。。。。。。”
一条一条,陈暮如数家珍,向众人介绍。
每介绍一条,公卿们的脸色就更加凝重了几分,刘备在前线如此出生入死,他们却在朝堂上针对他,着实令人感觉到羞愧。
到了最后,陈暮拾起刘备放在地上的奏折,呈递上去道:“陛下再看看这个,难道还怀疑卫将军有异心吗?”
中常侍将奏折递上去,刘虞看完之后,竟是老泪纵横,懊悔道:“朕,委实不该疑玄德也!”
“传朕旨意,封玄德为齐王!授假节,开府辟召,仪如三公,并督青、徐、冀三州,委以东方,惟君所裁!”
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预防针
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其实都逃不过利益关系,不管是利益交换,还是利益牵扯,总归是能牵动人心。
刘虞那几滴老泪纵横有几分真假陈暮不知道,但能用有限的利益换取一个齐王,其实也不算太亏,何况这个王爵还是有实权的王爵,而不是普通藩王。
自从汉武帝推恩令之后,普通藩王权力已经一日不如一日,除了有一点地方税收以外,平日里跟被圈养的猪没什么区别,只能生儿子。
刘备的老祖宗中山靖王刘胜,整天接着奏乐接着舞,他的人生基本就是喝酒唱歌跳舞和生儿子,足足生了一百二十多个。
相比于老祖宗,刘备获封的这个齐王就不同,光一个开府仪同三司,督青州冀州徐州之事,就已经很厉害。
虽然朝廷还是会派新的冀州牧和徐州牧过去,但刘备对他们有督查权,无疑也是一个很大权力。
简单来说,就相当于三国时期曹操的魏王、刘备的汉中王以及孙权的吴王,是有实际权力的藩王,只不过朝廷还是玩了一手,将他的权力缩在青州而已。
刘备的奏折里面其实就三件事,一件是请天子去河间遴选幼嗣,第二件是请朝廷派新的冀州牧去,第三件则是刘备上书,希望在平定袁绍之后,朝廷能够派关羽前往关中,以此扼制刘璋。
这三件事最重要的就是第三件事,关羽去关中不可能把所有兵马都带上,这样洛阳十万大军,至少有一半会落进朝廷手里,即便是拿到五万,也足够朝廷拥有一定自保能力。
虽然没有达到预期地目标把洛阳的兵马全部弄到手,但双方各退一步,都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便已经足够了。毕竟饭要一口一口吃,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回去的路上刘备感慨万千,对陈暮说道:“四弟,我竟是没想到天子会封我为藩王,当年我祖乃是中山靖王,传到我父亲那一代,就连一个小小的亭侯都不是了,可是今日我却恢复了先祖荣光,一切就像做梦一样。”
陈暮笑道:“当年我问大哥志向何方,大哥说一个征北将军足矣,现在看来,人的目标本就应该定得宏大一些。若一开始仅仅满足于此,比如做个济南相就已经很高兴,又何来今日的辉煌呢?”
“是啊。”
刘备点点头:“我做到齐王已是人臣之位的极点,复有何望哉。今后我得继续努力,尽快将河北扫平之后,再南方,荡平一些不服从朝廷之臣,乾坤定鼎,匡扶汉室!”
陈暮还没有跟他说过将来称帝的事情,这个时候刘备估计即便有这个念头也不敢到处乱说,所以两个人都没有聊起过当皇帝这个话题。
不过陈暮本来就没打算这么快跟他说起,将来时机到的时候,自然就该黄袍加身。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有道理的,现在就在为当皇帝做准备,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就应该低调一些,稳步发展再说。
陈暮轻声说道:“大哥,今日陛下敕封兄长为齐王可知为何?”
“为何?”
刘备也诧异,他不是不知道以自己的出身想封王难如登天,所以在被喜悦冲昏了头脑之后,听到陈暮的话也逐渐恢复了一点理智。
陈暮对他说道:“有三点尔,一是以藩王安抚大哥,以此换取洛阳兵权。二是藩王受限极多,天下人都看着,如果违背,容易受人攻讦。三是将来若天下已定,恐怕这开府的权力,也很快会被朝廷收走!”
“削藩吗?”
刘备皱起眉头,当年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导致七国之乱,这事他不是不知道。藩王的权力并不是来源于朝廷,而是来源于他对于地方是否有掌控能力。
自己封地大小官员、赋税兵马,全都归藩王所有,这就如同国中之国,官员和士兵都听从藩王而不听从朝廷,朝廷怎么可能不忌惮?
如果他平定天下之后,自己封王归国,在自己的青州境内手握重兵,又有任命官员与管辖赋税的权力,恐怕到时候新的一轮削藩马上就要开始,并且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就要落到他的头上。
这就要看他能不能忍,忍了的话,老老实实交出手中的权力,做一个跟祖先一样只知吃喝享乐,接着奏乐接着舞的普通藩王,那不至于再出战乱。
可若是不能忍,到了最后,恐怕战争就在所难免。毕竟权力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欲罢不能的毒药,更何况以刘备的性格,也很难将自己一家老小的生死交出去,因为一旦权力上缴,朝廷想要他的命,也就是一道诏书的事情。
“正是。”
陈暮点点头:“藩王可不一定就比在朝中要好,大哥想想韩信是什么下场?为高祖大业拼搏了大半辈子,最终受骗被擒,从高高在上的齐王一夜之间变成淮阴侯,最终一道诏书赐死,大哥今日的封号,不就是齐王吗?”
刘备一时迟疑道:“天子仁厚,应该不会如此吧。”
“当今陛下确实仁厚,这点不得不承认。”
陈暮说道:“然而大哥能保证新帝仁厚吗?陛下已经六十有余,能活几岁?新帝登基,看到一个手握大权的国中之国,如何不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如今天下未定是因为还有用得到大哥的时候,一旦天下承平,恐怕就是狡兔死,走狗烹,此事,历代不胜枚举,文种、韩信莫不如此呀。”
刘备一时忧心忡忡:“那我该如何是好?”
陈暮说道:“其实我更希望大哥能够进位大将军,这样的话,幼帝登基,大哥便能总揽朝政,而不用像今日一样,被朝廷当中的小人攻讦。”
“那朝廷今日封我为藩王?”
“不错,是个圈套!”
“这。。。。。。。”
刘备在这一瞬间立即清醒过来,从封王的喜悦当中,立马变得不寒而栗。
因为诚如陈暮所言,相比于藩王,他如果能够做到大将军或者太傅的位置,在朝中把持朝政,显然要比在地方做个诸侯强得多。
就像历史上的曹操一样,在迎汉献帝之后,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并且在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
刘备当然不知道历史上的曹操是个什么情况,但陈暮的话把刘备点醒,人在地方,朝廷的攻击会层出不穷,不断地袭来,皇帝每天都受到别人影响,即便自己没有反意,恐怕也很快会被按上造反的罪名。
而假如他自己本人就在中央,每天影响小皇帝,如霍光一样把持朝廷,即便到最后自己死后,恐怕也是如霍光一般光宗耀祖,只要自己没有一个愚蠢的老婆。。。。。。.
想到这里,刘备顿时若有所思地道:“那按照四弟之言,我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