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6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孔融道:“可差上将取而代之。”
    “那谁是上将?”
    陈暮冷笑道:“你去当?”
    孔融倨傲道:“我不擅长领军,不过这大汉天下,自有善战之辈。”
    “笑话,这能征善战之辈你说有就有?”
    陈暮冷然道:“昔年赵王令赵括取代廉颇,致使长平之战大败。又令赵葱取代李牧,致使赵国灭亡。燕王让骑劫取代乐毅,致使伐齐之战功败垂成。赵之郭开,齐之后胜,恐怕便是今日之孔融吧!”
    “你!”
    孔融大怒,被喷得头皮发麻,恼羞成怒之下,想要去摸腰间的剑砍人,结果摸了空才想起来皇宫内不准佩剑,在苍龙门门口就被解剑了,于是挥拳要打。
    他那战斗力估计能打过陈暮,但别忘记刘备可在旁边,刘备也聪明,冲过去护住陈暮,受了孔融一拳之后,才抬腿一脚重踹,将孔融踹飞,殿内外虎贲军士兵看到这一幕,连忙冲进来将双方隔开。
    孔融气不过,嚷嚷着要和陈暮单挑,可如狼似虎的虎贲军又怎么可能让他在皇宫内惹事,因此七八个人像抬轿子一样给他抬了出去,等他被抬到殿外还听到骂骂咧咧的声音传来。
    不怪孔融那么气,主要也是陈暮嘴太损。将孔融比做郭开和后胜,这两人什么玩意儿?一个把赵国坑死,一个把齐国坑死,被司马迁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奸逆之臣。
    孔融向来都是自诩为国之栋梁,陈暮把他跟这两个人比,将他比成葬送国家的贰臣贼子,简直是把他的尊严和信仰摁在地上踩,怎么不让他暴怒?
    等孔融被抬走之后,陈暮还啐了一口道:“呸,就这点水平也在我面前引经据典旁证博引,我还没开始呢就急眼了,废物一个。”
    刘备在一旁目瞪口呆,没想到自己四弟居然如此儒雅随和,以前倒是没想到他骂人还这么厉害。
    不过刘备却是不知道,陈暮大招还没放呢。
    诸葛亮骂王朗的时候,先证明刘备的季汉政权的正统性,然后再开始人身攻击,把王朗给骂死。
    陈暮则是先证明了孔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刘备要造反,然后说孔融的举动是在陷害国家栋梁,把他比喻为奸臣,这还仅仅只是个开胃菜,正准备学诸葛亮开始人身攻击,孔融就不行了。
    这水平真是。。。。。。。又菜又爱玩说的就是这种人。
    等陈暮鄙夷过后,刘备才说道:“四弟,我也算是明白了。这孔融是看我手握重兵,想要我交出兵权,封侯归国吧。”
    “嗯,这就是所谓的立场问题。”
    陈暮解释道:“大哥也应该清楚,我们青州军自青州而始,将士们只认兄弟四人而不认朝廷陛下,那些自诩为大汉忠良之臣的人,必然会猜忌我们,害怕我们自恃大军而篡夺皇位,大哥看着吧,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只要我们挪窝,多的是人从背后攻讦。”
    刘备担忧道:“这莫非也是陛下的意思?”
    “陛下和公卿们没那么蠢。”
    陈暮摇摇头道:“这孔融就是一个腐儒之辈,空读了那么多书,什么才能都没有。若是陛下和公卿们,必然不会像孔融这般只会摇唇舞舌嘤嘤狂吠,自然会有帝王权谋之术来解决。或是分化取之,或是以大义压之,或是以利益诱之。大哥得小心一些,千万不要上套。”
    “嗯,我明白了。”
    刘备长舒了一口气,他在朝堂的时候不多,对于朝堂上的阴谋诡谲不似陈暮那样深深洞悉。
    不过不擅长权谋不代表他不明白里面的套路,曾经也做过一段河南尹,知道朝堂上暗地里的刀光剑影不比战场上的风险小,因此打定主意,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能给敌人抓住把柄,找到攻击他的机会。
    事实上他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因为孔融搞事,是他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刘虞等公卿指使,毕竟孔融的行为,几乎相当于撕破脸皮下场亲自来对线,天子公卿不至于这样。
    但正如陈暮所说,一名手握重兵的权臣,跟这些所谓的保皇派老臣之间,肯定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如韩信一样,因为手握大权一直被刘邦忌惮,然后各种套路,利用陈平的计策将他骗出来抓住之后,才解决了这个心腹大患。
    刘备现在也是如此,兵马二十万,朝廷弱而地方诸侯强,双方立场天然对立,想要解决的话只有两个可能。
    一是刘备放弃兵权,把所有的兵权和青州冀州的赋税财政人事大权全交给皇帝,老老实实地去当他的好臣子,一旦朝廷有人要害他,向皇帝进谗言,只需一道诏令,就能让他家破人亡。
    二嘛。。。。。。自然是篡位。
    否则的话,只要刘备还在一天,这种攻击就必不可少。
    只不过目前刘虞不可能那么愚蠢地挑战刘备的底线,会一步步来慢慢弄而已。
    所以双方斗法,就看谁棋高一招了。
    正在此时,司马防过来了,脸色不太好看,对刘备陈暮说道:“玄德,子归,陛下召见。”
    “嗯。”
    二人便出了竹殿跟着他往崇德殿去。
    路上司马防对他们说道:“我刚才过来的时候,听人说那孔文举行事无状,没有冒犯到二位吧。”
    陈暮说道:“无妨,不过是一口无遮拦的宵小之辈尔。”
    “那就好。”
    司马防也不喜欢孔融这样恃才傲物,喜欢到处喷别人的人,点点头道:“子归,不若当着陛下状告他一番,我为你作证。”
    陈暮眼睛一亮,饶有兴趣地看着司马防,赞许道:“司马公当真是忠厚之人,那就依司马公之言了。”
    “哈哈哈哈,好说,好说。”
    司马防也乐了起来,两个人相视一笑,一切尽不言之中。
    刘备还以为单纯只是状告孔融,没有去多想,毕竟在皇宫内打架,本来就不是件小事,够孔融喝一壶的。
    很快一行人来到了崇德殿门口,大门缓缓打开,宦官唱赞之后,三人进入其中。
    刘虞高坐天子之位,左右杨彪、种拂、赵温、士孙瑞、周忠、鲁旭、刘艾、王邑、徐璆、田邠、张义等三公九卿就坐,所有人的目光,都看着他们。
    刘备陈暮深呼一口气,小碎步走到殿中央,跪下双手高举,然后向下磕头趴伏喊道:“臣刘备(陈暮),叩见陛下!”


第二百四十八章 齐王
    “免礼!”
    刘虞双手虚抬,让他们起来。
    “多谢陛下。”
    两人站起身,肃穆而立。
    刘虞笑道:“二位卿家,快坐。”
    陈暮立即道:“禀陛下,卫将军坐不了。”
    什么情况?
    刘备一头雾水地看着他,自己身体倍棒,为啥坐不了?
    “这是为何呀?”
    刘虞果不其然发声询问。
    陈暮便说道:“刚才太中大夫无故殴打卫将军,让卫将军膝盖受伤了。”
    听到他的话,刘备脸色瞬间变幻,迟疑一秒,在心里产生了一刹那的纠结之后,然后开始了他影帝级别的表演。
    他首先将身体重心放在左脚上,右脚虚抬,装作痛苦的模样,接着抚摸膝盖,身体弯曲,对刘虞说道:“陛下,臣刚才下跪时见陛下龙体安康,心中高兴,一时忘了伤势,此刻才察觉到膝盖竟是如此疼痛。”
    好演技!
    陈暮在心里给刘备点了个赞。
    刘虞看到刘备的模样,大惊失色道:“怎么回事?”
    司马防马上站出来道:“陛下,臣刚才前去召卫将军与少府时,见虎贲军将太中大夫抬走,便询问了一番,侍卫说是太中大夫忽然袭击卫将军与少府,想必卫将军就是那个时候受的伤。”
    其实当时候司马防没有看到虎贲军把孔融抬走,毕竟竹殿离崇德殿还隔着寿安殿、章德殿、乐成门等地,他来回传信需要一段时间。
    他是过去的路上恰好遇到了前来向刘虞报信的虎贲军侍卫,拦下来后询问了一下情况,知道事情经过之后,便打发走了那个虎贲军士兵,说是会亲自向陛下禀报,所以刘虞这边才没有提前得知消息。
    作为生出司马八达的人,司马防也是只老狐狸,他虽然不清楚孔融和刘备陈暮之间为什么会忽然发生冲突,但熟知孔融口无遮拦的性格,再联系到孔融前段时间弹劾刘备弹劾得最凶,大概也明白是什么情况,所以计上心头,撺掇陈暮告状。
    为国忠心耿耿,向来被世人称赞有加的卫将军刘备在奉诏入京之后,却无故遭到殴打,这显然是一件会引起轩然大波的事情。
    听到司马防的话,刘虞脸色微变,对身边的中常侍说道:“去问问建公所言是否属实。”
    “唯。”
    中常侍踩着小碎步过去,殿内一下子就肃静了起来。
    公卿们互相对视,谁也没有说话。
    皇宫内斗殴,这事如果放在明朝估计不是件大事,因为每天都在打架斗殴。
    可在汉朝,事就很大了,何况还是太中大夫殴打拥兵二十万的卫将军,如果处理不好,恐怕会闹出严重的政治风波。
    因此所有人的脸色都十分严肃,在脑中想办法如何平息这个风波,杨彪士孙瑞等人更是心理埋怨孔融冲动。
    片刻之后,中常侍回来,向刘虞禀报道:“陛下,虎贲军那边说却有其事,太中大夫现在人就被押在宫外,等候陛下处置。”
    刘虞的眉头瞬间皱起来,处置孔融没什么,偏偏孔融是最坚定的保皇派,属于刘虞下面比较中坚的力量。
    如果严惩孔融的话,他那些好友,比如已经进京求官成功,与孔融臭味相投,担任博士的祢衡。还有他的老友边让,估计都会炸毛。
    值得一提的是,边让本该被曹操弄死,但如今历史已经改变,由于曹操得到郑玄称赞,因此边让哪怕不喜欢曹操也不能公然诋毁,不然的话就是否定郑玄。
    作为汉代海内知名的大儒,这点面子边让还是要给,因此在连锁反应之下,陈宫没有反叛,边让也没有被杀。
    洛阳朝廷建立之后,不少颍川和河南名士纷纷跑到洛阳去,边让祢衡等人就在其中。
    这些人引以为友,互为朋党,虽然在朝中根基比较浅,但也不失为是一股力量,刘虞正在争取他们,以此来对抗日益强大的青州集团。
    牺牲掉孔融的话,这一派人恐怕就不好拉拢,甚至一个弄不好就有可能往对手那边去推,这让刘虞很是犹豫。
    迟疑片刻,刘虞还是说道:“玄德,子归,先坐下吧,即便不能跪坐,亦可坐卧。”
    所谓坐卧,就是双腿伸着坐,像坐在躺椅上一样。
    “多谢陛下。”
    二人便分列而坐,陈暮坐在属于他少府的公卿之位,刘备就坐在三公之下。
    卫将军是秩中二千石,跟九卿平级,但汉制是位于九卿之上,仅次于大将军、三公、骠骑将军以及车骑将军,还是金印紫绶,位高权重。
    事实上不止两千石的卫将军是金印紫绶,包括前后左右四将军也是金印紫绶,但前后左右四将军又在九卿之下,而九卿却只有银印青绶,这奇怪的等级排列方式,令人摸不着头脑。
    等二人坐下之后,杨彪看了眼刘虞,得到刘虞的首肯之后,才出声询问道:“玄德,子归,太中大夫殴打玄德之事,虽然确有其事,但具体过程,却是为何呀?”
    陈暮说道:“回禀陛下,太尉,太中大夫说卫将军要拟仪社稷,图谋不轨。臣便问他,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卫将军要拟仪社稷,图谋不轨。”
    “孔融怎么说?”
    刘虞问。
    陈暮笑道:“他说卫将军坐拥大军二十万,六年不进洛阳朝见陛下,此人臣乎?他疑之虑之,有何不可。”
    众人脸色微变,按理来说,封疆大吏不上朝觐见,确实是一个很大的罪过。
    但事实上汉朝是没有述职制度的,他们采取的叫上计制度,就是历史上曹操征辟司马懿的那个叫上计掾的职务,负责把州郡年报整理好,转交到朝廷申报。
    不然的话,像乐浪、永昌、合浦之类的郡县离着洛阳十万八千里,州郡长官每年回洛阳述一次职基本就不用做事了,来回都得一年。
    所以正常情况下,只要皇帝首肯,别说六年不去朝见,二十年都无所谓。更何况刘备不来洛阳也是得到刘虞支持的,因为他必须坐镇青州来抵挡袁绍的压力,早期袁绍实力很强,几乎压着青州打,不能轻易离开。
    这样说起来,刘备六年不来洛阳,根本不是什么罪过。孔融拿这个当做借口说刘备有不臣之心,简直是莫须有的罪名,拿这种罪名诬告一位朝廷重臣要谋反,确实是一件不应该的事情。
    当然。
    要是换个皇帝如刘彻刘秀之类的,即便是诬告,他想杀也就杀了。
    问题是刘虞没有多少兵马,他实际权力大多就来源于刘备,刘备听话,那他表面上就有几十万大军,刘备不听话,那他就跟傀儡无异,政令出不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