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6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岁月从来不会因为某个人位高权重而不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师君!”
    “少府!”
    诸葛亮和司马懿拱手向他行礼。
    陈暮把手中的书本合起来,抬起头看着二人道:“坐吧。”
    “谢师君(少府)。”
    两人道谢之后,便在陈暮左右手边分头坐下。
    陈暮看着二人,笑吟吟地道:“深更半夜,你们来我这里做什么?”
    诸葛亮和司马懿互相对视一眼,过了片刻,诸葛亮拱手说道:“师君,亮有些疑惑。”
    “疑惑为什么我不立即进攻已经军心涣散的袁绍?”
    陈暮笑着说道。
    司马懿也拱手道:“什么都瞒不过少府卿,懿也是同样疑惑不解。”
    陈暮将书本放下,轻轻按在上面,指尖在纸张上缓缓摩擦,轻声说道:“孔明,你是我最得意的弟子。仲达,你是我最看好的属下。你们都是我最好的门生,有些话,我可以告诉你们,但有些事情,记在心里,去做就行,不要多说,也不要多问,明白吗?”
    诸葛亮和司马懿对视一眼,两个人都看着对方,心底深处顿时有了一种明悟,紧接着几乎同时心中生出一股警惕心来,二人都是如临大敌,目光中带着一丝丝寒意地看着对方。
    一个最得意的门生,一个最看好的属下。
    这句话里,本身就有更加深层次的含义,那就是陈暮最看重的,就是他们二人。未来陈暮的接班人,很有可能在他们二人当中选出来。
    也就意味着,互相之间,两个人因为这句话,瞬间成为最大的竞争对手,让原本刚开始有些融洽的关系,立即变了味。
    虽然他们作为聪明人也明白,这是陈暮故意为之,也许是领导的大饼,也许是有别的意思。但不管怎么样,这个关系调子,便在这一瞬间定下,彼此之间,都会视对方为大敌。
    “亮(懿)明白。”
    二人几乎再次同时拱手说道。
    陈暮笑了起来,直说道:“趁胜追击,破灭袁绍,这是谋略。可放过袁绍,让他继续苟延残喘,却是政治,这件事情就当交给你们的一个考验,好好想想为什么我要宜缓不宜迟,想通了这一点,再来找我,你们回去吧。”
    “唯!”
    二人站起身,恭恭敬敬地倒退着出了帐篷。
    出来之后,诸葛亮笑着对司马懿道:“仲达兄,你觉得师君所言的政治,是因为什么?”
    “不知道。”
    司马懿摇摇头,他已经确定了将来这个诸葛亮会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怎么可能会把自己的猜测告诉他。
    然而诸葛亮却望向西南方,喃喃自语道:“我觉得,也许是在朝堂之上吧。”
    “朝堂吗?”
    司马懿舔了舔干燥的嘴唇,淡淡地说:“或许吧。”
    “仲达兄,我先告辞了。”
    诸葛亮笑着拱手道:“若军中事务有不知道的地方,欢迎来询问我。”
    “那就得多麻烦孔明了。”
    司马懿也拱手回礼,二人便在这里分道扬镳,想陈暮所说的政治考量。
    然而司马懿回去的路上,却是更加觉得细思极恐。
    之前还没有瞧出来,没想到这诸葛亮却是如此厉害,自己不知不觉竟落入了下风。
    如果诸葛亮出来之后,就立即和他连个招呼都不打,扭头就走,自己估计会看轻他许多,根本不会觉得这种人会是自己的对手。
    但人家出来之后落落大方,依旧保持着之前的风度不说,还大胆地告诉了自己的猜测,境界上就比他高了一个层次。
    至少换做司马懿自己,他其实也隐约猜到了所谓的政治考量,也许就是在朝堂,但绝不会告诉诸葛亮。
    而人家却如此坦然,也许是君子之风,也许是认为自己不是他的对手,但不管怎么样,至少人家这个态度,就让人很舒服,很难在这一点上挑出毛病来。
    泰山学宫最优秀的学生,当真是恐怖呀。
    司马懿感慨万千。
    但紧接着,司马懿的目光却是更加坚定了起来。
    有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存在,才能够焕发起斗志,只有让少府卿看重,自己未来才能青云直上。
    至少。
    哪怕前方有这样一个强敌,但他司马懿,绝不认输!


第二百四十一章 错误的道路
    政治,是一门学问。
    有人说,到底什么是政治?
    其实政治很简单,那就是看上位者的利益。
    如果符合上位者的利益,那就是政治。
    比如岳飞北伐,连战连胜,结果被十二道金牌召回。
    每每看到这个历史,后世之人无不扼腕叹息,痛骂秦桧和宋高宗二人奸臣昏君误国。
    但这其实就是政治的体现,也是上位者惧怕自己利益受损的典型例子。
    岳飞在朱仙镇一战大败金兀术之后,气势如虹,号称要收复汴梁,迎回二圣。
    这对于大宋来说,自然是有益于国家利益。但对于宋高宗本人来说,却是一个天大的噩耗。
    倒不是宋徽宗和宋钦宗回来这件事对宋高宗是噩耗,而是岳飞连战连捷,本身就是一个很不好的坏消息。
    因为这意味着岳飞在军中的威望会越来越高,在士兵们心目当中只认岳飞不认皇帝,最终有可能会因此威胁到宋高宗的皇位。
    后世很多人说岳飞之所以被杀,是因为提出口号要“迎回二圣”。但实际上,这个口号就是宋高宗战前自己提的,跟岳飞半毛钱关系没有。
    岳飞真正被杀的原因,还在于宋王朝又犯了固有的老毛病——猜忌武将。
    赵匡胤自己得位不正,所以对手下的那些武将一个个提防得很死。有宋一朝,都是打压武人,提拔士大夫。
    似乎打压武将已经成为了宋代皇室不可变的祖宗之法,皇帝亲手将自己的武德阉割。只要有厉害的武将出现,在皇帝和那群文臣眼里,都是眼中钉,肉中刺。
    北宋的狄青,南宋的岳飞,就是最好的例子。
    像他们这样的人,不管生在其它任何一个朝代,都可以建功立业,可惜偏偏生错了王朝,处在了一个厉害武将是政治错误的时代。
    可没有办法。
    在宋朝,这就是政治正确。
    所以说,政治这门学问,说起来简单,但有的时候很复杂。
    因为你得弄清楚朝堂上下的关系,还得摸清楚上位者心里在想什么,在惧怕什么,在担忧什么。
    那么现在刘备灭袁绍之战,在过了战略阶段之后,就到了政治较量的阶段。
    这个政治较量不是在冀州,也不是在青州,而是在朝堂。
    陈暮曾经和沮授他们说过,袁绍覆灭之后,朝廷也该开始猜忌打压刘备,新的冀州牧,肯定会很快到来。
    所以他们必须让袁绍晚点死,不能让朝廷在去除袁绍这个心腹大患以后,就要开始对刘备动手,必须要给刘备集团一点准备的时间。
    目前整个刘备集团里,除了陈暮看到了这个危机以外,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界桥之后,各路将领就一直嚷嚷着要攻破邯郸邺城,生擒袁绍袁谭送往洛阳。
    跟虫豸在一起,怎么可能搞得好政治嘛。
    万幸陈暮身边还是有那么一群对政治嗅觉比较敏锐的同伴。
    比如沮授,以及目前还不知道具体情况的荀彧。
    至于诸葛亮和司马懿,那自然是要培养的下一代,未来的接班人。
    当然。
    主要是诸葛亮。
    毕竟是自己的得意门生。
    司马懿脑生反骨,就留给诸葛亮当政治对手,算是一种磨砺。
    在东汉末年,打压司马懿,也绝对是一个政治正确。
    这两个对手,陈暮是一定会将他们分化的。
    一是高明的上司不会愿意看到自己有一群抱团在一起的聪明手下,二是他们本来就水火不容,需要互相成就才能快速成长。
    不然太顺风顺水的话,再聪明的人也有可能会迷失自我,最终犯一些可能出现的错误。
    所以从现在开始,就激化他们的矛盾,并不是一件坏事。
    第二日,陈暮洗漱起床之后,从帐篷里出来,正准备去巡视一下营地,召集麾下几名将领布置点防守任务,却看到司马懿站在帐篷门口,双手笼在袖子里,精神有些萎靡,似乎一夜未睡。
    “仲达。”
    陈暮轻笑了一声,司马懿还是有功利心的,历史上他曾经拒绝曹操的征召,那是因为当时局势不明,认为汉室气数未尽。其次是嫌曹操给了个小吏的活,不乐意出仕。
    要知道曹操当时是征辟司马懿为上计掾,上计掾是干嘛的?就是负责统计数据的小吏,相当于后世统计局的一个底层公务员。
    最离谱的是根据《后汉书》记载,由于上计掾是负责数据的小吏,经常会奉上官的命令弄虚作假,搞假数据做假账,因此在汉桓帝时期,就下令上计掾不允许升迁,一直到三国时期,这个政策才因为魏蜀吴的成立而改变。
    所以这个吏员,在汉朝甚至连升迁的资格都没有,你说司马懿嫌弃不嫌弃?
    现在就不一样。
    司马懿虽然同样认为汉室气数未尽,但刘备集团不像曹操集团那样最开始孱弱,而是非常强大,如今已经战胜了袁绍,雄踞河北大势已成,因此就跟赤壁之战前的曹操一样,完全是可以投奔的。
    所以现在面对陈暮,他自然乐意搭上少府卿这个顺风车,试图登堂入室,有一个良好的前程。
    见陈暮出来,司马懿连忙拱手说道:“少府卿。”
    “进来吧。”
    陈暮笑了笑,他知道诸葛亮应该也早就想通了,不过诸葛亮估计在想其中的一些关键细节,相比之下,司马懿就急了一些。
    不过也没关系,他刚好需要司马懿去做一些事情,不然也不会把他留下。
    虽然这些人未来都是人杰,但跟千年老妖精斗,还是差了一些。
    司马懿低着头进了帐篷。
    坐下之后,陈暮才淡淡说道:“想通了吗?”
    “想通了。”
    “问题出在哪?”
    “朝廷。”
    司马懿目光炯炯地看着他:“问题出在朝廷。”
    陈暮微笑地点点头:“很好仲达,你确实很聪明,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没有了。”
    司马懿很识趣地没有刨根问底,知道得多的人,如果不在重要位置,往往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陈暮缓缓说道:“既然如此,你去办一件事吧。”
    “少府吩咐。”
    司马懿恭敬地拱手说道。
    陈暮道:“邯郸城里粮草不会太多,过一段时间,我会与卫将军回一趟朝廷觐见天子,你得想办法放一个口子,让外面的粮草送到城里去,明白吗?”
    司马懿脸色顿时严肃起来,认真说道:“懿谨遵上令。”
    陈暮笑道:“这件事过后,你会因为失职而被关押一段时间,在狱中等等,到时候我会奏请朝廷将你革职送回河内,在家中多看看书,明年局势稳定之后,朝廷就会征召你为郎。”
    “多谢少府。”
    司马懿心中大喜,拱手应是。
    这个情况就是找人背黑锅,跟司马昭让成济杀曹髦一样。区别只是在于一个罪大,一个罪小。
    成济杀的毕竟是皇帝,司马昭必须拿成济祭天来平息众怒。司马懿顶多就是失职之罪,怎么处罚一般看上意,如果想明正典刑,那就斩首,如果正常处罚,最多革职。
    现在洛阳那边还得倚仗刘备,不敢过分得罪,因此即便是司马懿犯了失职之罪,陈暮再加上他的父亲司马防那边在朝中的关系,想要脱罪还是容易。
    更何况其实帮上司背黑锅,往往不是一件坏事。如果这个上司有担当,需要一名心腹手下,被抛出去送了也就送了,只要不是那种彻底没法翻案的大罪,不至于一辈子翻不了身。
    司马懿自忖自己的父亲毕竟目前还是河南尹,在洛阳的时候,府上走的勤快,与陈暮交好,而且陈暮已经亲口答应,总归不至于坑他。
    所以这个背黑锅的职责,司马懿咬咬牙,愿意担下。虽然有一定风险,但这也是上位最快的途径。
    等司马懿出去之后,陈暮眯起了眼睛。
    上位者有的时候确实需要一个人来帮他充当干黑事的脏手,这种人一般叫做白手套。
    他让司马懿来做这个白手套,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至于是什么意思,诸葛亮以后应该会明白。
    虽然这样做,司马懿的升迁速度可能会快一点,但有自己压着,未来总不至于出现司马懿走在诸葛亮前面这种事情。
    想到这里,陈暮笑了笑,走出营寨去布置营防任务去。
    今日一天诸葛亮都没有出现在陈暮面前,他在属于佐吏们的帐篷当中处理公文军务,一直到把今天的手头工作做完,到了晚上,他才来找陈暮。
    陈暮也恰好晚间巡营回来,见他过来,便问道:“孔明,如何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