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们等个一两天,营寨内可以燃烧的东西全部烧尽,冀州骑兵在灰烬当中选择逃跑,哪怕同样是骑兵,青州骑兵也不一定能够追上,双方的速度相对持平,很难将袁军全部歼灭。
所以田丰的策略就是围三阙一,袁军自己把西门位置全部烧毁,那边的火势最大。田丰就让守军把东门和北门也点燃,自己烧自己,断的却是冀州骑兵的退路。
如今东西北三门全部着火,郭图想要逃跑,只能选择南门。
可他却不知道,张飞的青州骑兵大队早就在这里等着他们,瓮中捉鳖,关门打狗便是这个道理。
除了骑兵以外,外围还布置了大量弓弩手。
冀州骑兵已经不多了,在如今马镫时代,骑兵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只要把冀州骑兵歼灭掉,那么青州骑兵和三河骑兵,将直接成为纵横战场的最强兵种,整个冀州腹地,都将被马蹄踏破!
“敌人伏兵!”
蒋奇发出尖锐的呐喊,高昂的声音响彻整个战场:“三面皆被大火包围,唯死战方能有生路!”
说罢手里的速度却不慢,一边挥舞着马槊,一边策马向着营门口杀去。
他的身后连串的冀州骑兵如洪流般跟从冲阵。
到了这个关口,谁都知道如果把原本驰骋的速度停下来,那就是死路一条,所以还不如放手一搏,拼死杀出一条生路。
然而郭图却勒转马头,钻进了旁边的粮仓林当中,他的脸色惶恐不已,嘴中喃喃自语道:“这是个陷阱,这是个陷阱,我早就该想到的,可恶,我不要死在这里,我一定要逃出去!”
“杀!”
张飞手持丈八蛇矛,策动马匹,冲在了队伍最前面。
后方的青州骑兵,同样爆发出激烈的怒吼,这一战是双方骑兵之间的对垒,狭路相逢勇者胜,如果不能把冀州骑兵全歼,又如何奠定青州骑兵的威名?
很快,两方人马在狭小的营寨道路上相撞,顷刻间人仰马翻,双方最前面的那几十人瞬间碰撞在一起,马声嘶鸣,将士们纷纷发出惨叫,或是跌落下马,或是高高飞起,运气好的被抛到了远处,运气不好落在原地,被后面的马蹄活活踩死。
乌云追雪就如同一条狡猾的泥鳅一样在马群当中穿梭,没有与任何人相撞,张飞手中丈八蛇矛灵活转动,如风扇狂舞,拍落几人后,又当头一矛戳在了一名敌人骑兵身上,将他直接捅了个对穿,然后挑飞甩出去。
砰!
那人被他砸在了旁边的夯土粮仓壁上,黄土修葺的粮仓其实并不算特别结实,拿个大铁锤砸几下往往就能砸穿,但拿矛挑飞人的力道又如何与铁锤相比?
可是让人愕然的是,被张飞挑飞的那人砸在土墙之上,直接把墙壁个砸碎,里面的稻草和石块全都倾泻了出来。
乱糟糟的战场倒是没有人去关注这些,本身天色太暗,哪怕周围火光冲天,视野依旧不太好。
赵叡与蒋奇眼见源源不断的青州骑兵涌入,敌人的数量不断增多,已经把他们逼得步步后退,根本冲不出去,便呼喝一声,让后面的士兵转道往校场方向去。
他们本想把敌人引到校场,校场地形大,绕着跑两圈,也许能找到逃出去的间隙。
然而回头一瞧,通天的火光已经传来。
原来西门的大火迅速蔓延,火借风势,已经蔓延至南门,将他们的后路截断。
在这个关口,青州骑兵反倒不急了,张飞呼喝一声,骑兵们纷纷开始往后撤退,奔驰的铁蹄溅起泥土灰尘,再加上火焰气浪翻滚的灰烬,将整个世界都变得灰蒙蒙一片。
时间在一点一滴过去,双方交战其实规模并不大,因为道路狭窄,最前头交锋的只有那么几十个人,一阵纠缠之后,匆匆忙忙互相丢下百来具尸体。
赵叡蒋奇汗如雨下,火焰已经越来越近,但营门口却被堵住根本出不去,如果不想死的话,除了投降外,就只能舍命一搏。
“怎么办?”
蒋奇扭头问赵叡。
赵叡喊道:“冲过去试试。”
“走!”
蒋奇也不废话,不到绝境,谁也不想投降,家小还在邺城呢。
二人再次鼓动着士兵们开始往前冲。
才刚到营门口,铺天盖地的箭雨就洒落下来,将最前面的百来骑兵射成了马蜂窝。
后面的人就直接拉了缰绳不敢再继续冲锋,一个个停在原地大口喘息。
“投降免死!”
张飞手持长矛高喊,乌云追雪在营寨外围跳来跳去,仿佛随时要发起下一轮冲锋。
后面的火势越来越近,燃烧了一夜,东方的天色都开始泛鱼肚白。
再坚持下去,必死无疑。
蒋奇和赵叡最后一次对视,达成共识,长叹道:“投降!”
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
当第二日清晨的天空翻起鱼肚白的时候,从青州军在临西粮仓往东五六里外的一处营地,十多匹快马组成的信使就离开了临西营地,往西方奔驰而去。
大火还在熊熊燃烧,平原上的荒野都被点燃,火焰向着四周蔓延,大有吞噬一切的势头。
好在田丰早有准备,在外围挖建了隔离带和壕沟,不至于让大火继续向外扩散。同时在粮仓外围保留了一处营盘,不至于让士兵们流落荒野。
身后的大火还在冲天燃烧,灰烬四散,浓烟在十多公里外都能清晰可见,仿佛连绵数里的乌云,将整个天空给遮蔽。
朝阳初升,天地间恢复光明。信使们哒哒的马蹄声奔跑在官道上,如迅雷一样风驰电掣。
在距离临西约四公里外的一处坡坳下,浑身脏兮兮像是乞丐一般狼狈的郭图此时正趴在矮坡当中,侧耳倾听着远去的马蹄声,总算是舒了一口气。
他此刻灰头土脸,苍白的脸上没有一点血色,好在虽然身为士人,但却不像陈暮那般手无缚鸡之力,曾经学过击剑,在踩着马背从栅栏上翻越出临西粮仓之后,逃亡了半个多时辰,至少没有因为体力不支而倒下。
只是现在郭图的处境也不算太好,他身处的地方可是刘备军所在的后方,冀州骑兵之所以敢来偷袭,是因为大平原上骑兵来去如风,即便青州有骑兵,双方都是骑马,谁也奈何不了谁。
可如今马匹没办法翻越出栅栏,现在估计都已经被烤熟了,靠着两条双腿,要走上百公里,先北上东武城,再绕道广川,然后南下广宗,铁打的腿都走不了啊。
何况一路上连口饭都没得吃,这该如何是好?
“青州军没有发动人马在附近大规模搜寻,估计是以为我已经葬身进了火海,想来也不会再为我发下海捕。但临西北面还有数个村庄,这些地方必然都已经被刘备控制,我必须离开有人烟的地方。”
郭图从坡下爬出来,先是看了眼已经远去的信使背影,然后又咬牙切齿般瞅了眼远处依旧冒着火光的临西粮仓,右手死死抓着腰间的宝剑,在心里思索。
他之所以往西走是因为临西北面就有一个乡亭,周围有数个乡村,如果从乡村里招摇过市,那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
现在大半的清河国都已经落入了青州军的手里,各个乡亭也都有青州军的岗哨守卫,他们在来之前就已经侦查好了,临西北面的几个乡亭青州军就驻扎了一些岗哨,要想逃出去,就只能走荒郊野岭。
但一个人走荒郊野岭,又处于敌人环伺当中,如何能逃出去?吃没得吃,赶路都有可能被人抓起来,而且从北面回广宗实在是太远了,要多绕二百里,最近的道路,自然是从界桥方向,只是那边就更加危险,所以郭图十分犹豫。
“从界桥回广宗是最近的,此地离界桥不过三四十里,现在走,午后就能走到,难的是如何才能过河。我记得在界桥南面有一个渡口,如果从那里过去的话,应该有机会。”
郭图快速在脑中思索,最终下定决心,不走北面回广川,而是直接走界桥。
正所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既然敌人以为他已经葬身火海,那干脆就从界桥过去,敌人一定想不到。
想到这里,郭图也是立即付诸行动,从坡下爬出来,往官道南面去,他打算从临西南面往西去到界桥以南,这些地方也有很多乡亭,如东赵、下堡、尖冢等乡就在临西以南,但路途毕竟不遥远。
因为临西到界桥距离大概是二十多公里,他已经走了四五公里了,作为常年在外奔波的古人,郭图的体魄可不像后世常年坐办公室或者躺在家里当死宅的年轻人那么差,即便是以每小时3公里的散步速度,六个小时也能走到界桥了。
否则如果他选择从北面的广川回广宗,光回广川就得走一百多公里,要人老命。
从临西逃出来之后,郭图在荒野上又走了约一个多小时,他在一处河边清洗了一下身体,把身上捯饬干净,稍微打扮一下,恢复成普通文士模样,等到日上三竿,继续赶路,却是已经到了东赵乡的位置。
前方出现了大片桑田、竹林以及村庄,一列列青州士兵从道路上过去,道路上不仅有士兵,还有村人,过路的商贩,单衣布履的儒生,还有一些身材魁梧的壮汉。
这些很多都带着刀剑,有人在往界桥方向去,有人则往别的地方去,清河本来就是一个大郡国,人口达四五十万之众,此地又处于交通发达地带,西临魏郡巨鹿郡,南面就是兖州东郡,东面则是青州平原,北面则是安平,因此往来百姓众多。
青州军并不禁止百姓在周围活动,也不会驱赶周围的乡亭百姓,顶多就是在乡亭里驻军,平日里大家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甚至还有不少地方百姓想要找到青州军去投军,所以会有那么多壮汉往青州军军营走。
郭图倒是知道,他们曾经派了不少间谍潜伏在各个乡亭里侦查,鲜少有人暴露,就是因为青州军对于地区把控不是那么严格,很容易被人钻了空子,所以这里的控制应该还是不会太严才对。
想到这里,郭图就大大方方地走到了官道之上,装作一名四处游学的中年儒生,挺直了腰板,堂而皇之地走到大路上,大摇大摆地往前方东赵乡的集市亭镇方向而去。
一队青州士兵迎面而来,郭图强装镇定,缓缓从他们身边经过。那对青州士兵也只是扫了他一眼,连上来问话的意思都没有。
“呼!”
等到过去之后,郭图长舒了一口气。幸好跟情报一样,青州军对各处乡亭几乎不怎么管控。
想到这里,他就继续往前走,到了集市,他准备弄点吃的,然后看能不能把自己腰间的剑,或者腰上悬的一块玉佩出手卖掉,换一些钱,再到清河渡口过河回广宗。
虽然他也知道东赵可能潜伏有冀州军的间谍,他们应该也有渠道回去。但问题是之前关于间谍方面的事情并不是他在管,所以怎么联系这些间谍,如何找到他们,就是一个老大难题,总不能跑到街上到处去喊吧。
所以郭图明白,现在也只能靠自己了。
集市上人不少,汉代一个郡国的人数不等,但清河国在和帝时期就有八十万人口,最近这些年,经历过黄巾之乱,再加上刘备曾经迁移过一些清河国的世家百姓往青州,导致人口下滑,还留着四五十万人,而它的县城却只有七个。
平均下来,几乎每个县都有七万多人,之前说过,汉代一座县城想容纳上万人是不可能的,城镇里面的居民很少,大概只有几千到万人之间,大部分的人口都散落在乡间,以乡亭集镇为单位居住。
东赵属于甘陵治下的一处乡亭,有大量庄园村镇,加上附近的一个乡,此地常住人口上万,今日又恰好赶集,集市上来来往往人数众多,郭图混在其中,如鱼得水。
但此时他却不知道,几乎是他刚走进亭镇的时候,就有不少眼睛已经盯在他身上,对于这个陌生的外乡人,潜伏其中的人很快就将他发现。
军情司的侦查渗入能力比之冀州间谍强了何止百倍?
东赵、下堡、尖冢等乡是陈暮构建的几处粮仓之地,附近早就洒下了大量的军情司探子秘密监视,冀州那些间谍过来搜集情报的时候,当地或是被秘密发展为线人的本地人,或是早就潜伏进来的探子全都把他们查了出来。
只是要一直利用这些间谍给假消息送到袁绍那边,所以陈暮并没有打草惊蛇,可笑的是冀州那些间谍还以为自己没有暴露,却不知道,在一个熟人社会当中,外地人就像黑夜中的萤火虫一样耀眼。
此时陈暮刚好在东赵南面的下堡乡粮仓一带处理事情,因为临西粮仓是一招诱饵,里面的粮食都是稻草和石头,所以要往前线运粮,就必须从另外的几座粮仓临时抽调过来。
陈暮便恰好在下堡乡的粮仓处检查粮草出仓的事情,顺便四处巡视一番,找一找新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