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6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队长居然认识刘备,见到他连忙跪地磕头。
    刘备诧异道:“你认识我?”
    小队长哭丧着脸磕头道:“小人是馆陶人,那年刘公路过馆陶,小人跟随县令送过刘公。”
    “哦。”
    刘备恍惚间倒想起了十多年前,刚刚讨伐黄巾之后,朝廷任命他为济南相,与关羽张飞陈暮三兄弟一起往北回涿郡之时,路过馆陶,阖城百姓千人相送的场景。
    那年大雪纷飞,却抵不过馆陶人民的热情。时过境迁,一晃居然已经十多年过去了,时间。。。。。。。过得还真快啊。
    “既然认识我兄,知我兄长仁义,为何还助纣为虐?”
    陈暮随口问道。
    小队长惨笑道:“我亦不想与刘公为敌,奈何袁绍强征我等,无可奈何,如果不从军的话,就得收重税,为家人生计,不得不从之。”
    刘备与陈暮对视一眼,袁绍居然已经开始从募兵变成了强征壮丁,这只能说明一件事情——连年征战失利,再加上数次大战损兵折将,已经导致袁绍的兵力不足,只能选择强征壮丁了。
    “既是袁绍暴政所致,你也是被迫为之,我不会苛责于尔等。袁氏背离汉室,又失民心,终有一日,必遭天弃之。而且我断定这一天,已经不远了。”
    刘备没有杀俘的意思,转头看向远方道:“待我铲除袁氏,恢复大汉江山,尔等自然可以安居乐业。”
    “多谢刘公。”
    小队长又被押走了。
    刘备的本部人马出动,帮助张辽清扫战场。
    数千俘虏被押解,武器装备以及后方的高览营地,全部被刘备军占据。
    袁军在桥上还布置了军队,但见到铺天盖地的刘备军攻来,也只好扼守住桥梁,不敢过来救援。
    过了好一会儿,浑身血液都已经干掉的张辽这才来到刘备身前觐见,战将最好的功勋,就是沐浴敌人之血,哪怕血液将毛发黏在一起,也依旧没有改变他的风采。
    “明公!”
    张辽单膝下跪道:“辽幸不辱命!”
    刘备丝毫没有嫌弃他一身血污,上去将他搀扶起来,高兴大笑道:“哈哈哈哈哈,好好好,文远此战,力破袁军,当真乃熊虎之师也!”
    “多谢明公赞誉。”
    张辽起身,对刘备说道:“此战还得仰仗将士们前线拖住敌人主力,方才让我找到机会,绕道后方,奇袭敌人本阵。”
    刘备说道:“此战具体经过是怎么样?我当亲自写表,上奏朝廷,为文远请功。”
    张辽就把自己判断敌人在东面设伏,于是强攻西侧敌人主力,等到侦查到敌人把东侧弓手转移走之后,再绕道东面,奇袭高览背后的经历详细讲述了一遍。
    “这一战高览犯了两个致命错误,一是把东侧的伏兵转移到西侧,二是没有在坡上建造更多的防御工事,过于愚蠢了。”
    相比于刘备更关注为张辽向朝廷请功,陈暮的关注点则在于敌我双方的战术打法问题。
    本来高览居高临下是占据了很大优势的,但他却没有把这个优势继续扩大,如果他把这片坡地进行重新修建一下,铸造出一片工事基地,比如在西侧沙丘区挖建陷阱和战壕,再布置一些床弩和火油,不是不能把张辽击败。
    张辽忙道:“是辽侥幸。”
    陈暮却笑了起来:“不,文远此战做得很好,准确地洞悉到了敌人的弱点所在。我之所以这么说,是想让你们以后多分析一下敌我失败胜利的原因,汲取经验,在战争中成长,才能够担负起更大的重任。”
    “谢少府指点。”
    张辽谦虚应是,他这一战确实做得很好,临阵机变,已经是大将风范,如果以后评价的话,恐怕将来能入五虎级别,论起战场能力,怕还在张飞之上。
    刘备军顺利占据了界桥以东,依托河堤开始了铸造新的营地,建造一片新的营地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今日天色已晚,将士们也只能先占据了高览营地,然后明日再重新建造。
    而袁军这边,当高览战败,自己也被斩杀的消息传到袁营的时候,整个军队上下一片惨淡,到处都是寂静无声。
    袁绍得知消息,只觉得胸闷不已,几欲呕血。
    诸多谋士也对现在这个情况没有办法,只能劝谏袁绍,让他先安稳众心,待刘备军进攻的时候,再依托地形,与之决一死战。
    但结果往往让大家超出预期。
    刘备军占据了界桥以东之后,节奏仿佛一下子缓下来,不再开始对界桥有所动静,反而离界桥约半里之外,重新打造出一片新的营地,似乎有长久作战的准备。
    数日之后,袁绍带着大小诸多将领与谋士在河西的高坡之上观望河对面,就看到河东正热火朝天地修建工事,铸造营盘。
    万胜军、陷阵军以及刘备本部构建出了三座大营盘,大营盘内又分为数座小营盘,互为犄角,营寨与营寨之间有通道相连,外围又有沙土水泥建造寨墙,与界桥以西的袁军隔河相望。
    两边都没有主动进攻,也没有任何互动,甚至就连进攻桥头,或者从桥头试探性攻打刘备军营地的念头都没有,整个战场,一夜之间,仿佛变得极为平静。
    其实刘备军把进攻势头放缓也在情理之中。
    此时正是春汛涨潮之时,想要搭建浮桥过河那是痴人说梦。刘备也没有现在就过河的欲望,敌人占据天时地利,强行攻打界桥,必然会损兵折将。
    所以刘备军依旧是按照原本计划行事,主力部队先占据了界桥以东,然后再派出臧霸张飞等部,沿河扫荡其它郡县。
    先把清水以东全部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然后再以声东击西之计佯装攻打魏桥。
    而袁绍也不是很急。
    冀州物产丰富,耕地面积比青州多出一倍,存粮三千多万石,比青州的存粮还多,打消耗战的话,袁绍一点都不慌。
    只是总得来说,毕竟敌人已经打到了家门口,再不想办法应对,显然是过于消极了一些。
    因此袁绍也是召集诸多谋士,商量对策,看有没有办法应付敌人。


第二百一十二章 诱饵
    历史上官渡之战袁军采取的消极态度,就在官渡与曹军死耗。
    但如今的袁军却是在积极想着应对办法。
    并不是因为袁绍开窍了,而是因为官渡之战的时候,袁军势大,完全可以耗死曹操。
    不管是从粮草、兵力、实力上来说,袁绍对曹操都是以碾压的姿态。
    可现在面对青州军,袁军其实是不占优势的。
    从兵员素质、武器装备、后勤补给、战术打法上,都有一定差距。
    所以袁绍也不能稳坐钓鱼台,而是想办法寻找反击机会。
    然而刘备军似乎是已经做好了长久应战的准备,在界桥外围大量挖建战壕、修了沟堑,各种拒马、地坑、乃至于燃烧瓶都有布置。
    整个界桥以东都变成了一处龟壳,从界桥方向看过去,就会看到离界桥约半里外,密密麻麻的无数栅栏。
    而在此起彼伏的栅栏外围,则是一圈又一圈的战壕、沟堑以及拒马地坑,刘备军甚至丧心病狂地引清河河水入外围的沟渠当中,形成了一圈保护的护城河。
    还有投石车、床弩、瞭望塔、角楼等等设施布置在营寨外围,别说大举进攻,就算是一只苍蝇想要飞过去,恐怕都没有那么容易。
    数日以来,袁绍和许攸刘惠审配等谋士都在观望着刘备军的营寨布置,实在找不到什么突破点,在刘备军还没有把营寨建造起来之前都没有骚扰,更别说人家已经建造起来之后。
    既然找不到突破点,袁军就派出大量的侦查骑兵,搜寻刘备军的粮道,他们的骑兵是从北面的广川县南岸渡河,然后从清河以东南下到东武城附近,再四处游弋。
    广川位于清水下游,处于漳水与清水的交界处,在南边约十多公里处有一座木桥。东武城便离此地不过三四十余公里,刚好可以适用于骑兵驰骋。
    随着文丑全军覆没,袁绍手里头的骑兵斥候已经不多了,这次能组织起全军四千多的骑兵队,还是临时让外甥高干从并州鲜卑匈奴那里买过来的,搜遍了整个全军,才找到这些能骑马的人,否则也不至于才四千多骑兵。
    事实上袁绍的骑兵队伍虽然全军覆没,可产马地却没有丢。位于并州北部的匈奴人和中部鲜卑人与他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冀州的财力之下,想要再买上万匹战马过来,还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可惜的是购买战马没有问题,但冀州属于河北地区,不像幽州、并州、西凉人那样,由于处于边陲之地,人人善于骑马,反倒是想重新征调到那么多可以骑马的骑士极为困难。
    而且就算冀州地大物博,人口七八百万,袁绍也不敢大规模征集,所有的骑兵都必须是家世清白,没有任何一点幽州或者青州背景才能够被选入到其中。
    这就导致哪怕袁绍拥有重新组建起骑兵大队的能力,可忌惮军情司以及缺少高水准的骑士,使得骑兵数量难以迅速恢复。
    旷野之上各骑兵小队散开,他们围绕着广川附近呈扇形分散出去,穿过了东武城,游弋在甘陵城与东武城之间的平原之上。数日下来,偶尔遇到青州军运粮队,就立即展开袭击。
    几次打击,收获颇丰,杀死数百人,焚毁粮草十余万石,给青州军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此时此刻,东武城西南的一座山坡上,大概后世清河县的位置,张飞抽搐的嘴角已经完全不能掩饰暴怒的内心。
    他正俯瞰着远处平原官道上,这是一支从甘陵送往界桥前线的运粮队,被袁军一支百人斥候队袭击,虽奋力打退敌人,然粮草尽毁,损失殆尽。
    陈暮运粮方式喜欢用蚂蚁搬家的方式,每次运粮不会太多,大体在几万石之间,这样做的好处是敌人想要一次把青州军的运粮队打掉几乎不可能,坏处也很明显,那就是过于折腾辅兵和民夫,可以说是劳民伤财。
    但现在至少眼下好处已经体现出来,哪怕敌人骑兵数次来袭,也顶多就是烧毁少部分粮草而已。即便是造成了一定伤亡,但想要造成火烧乌巢那种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烧毁自己的粮草然后扬长而去,张飞也是气得不行,扭头对田丰道:“军师,还得忍到什么时候?”
    田丰沉吟道:“袁绍的骑兵所剩不多,但依旧是我们的半数,对我们会造成极大的威胁,他们四处分散,来去如风,杀百八十个没什么问题,但想一网打尽,难如登天。所以必须设下陷阱,引诱他们全军出动,方能成事。翼德还要稍安勿躁,莫要心急。”
    “那么什么时候才能成事呢?”
    张飞急躁不已:“眼睁睁地看着我们青州好儿郎被他们屠戮,我如何坐得住?”
    田丰笑道:“不急,鱼饵已经布下,就等鱼儿上钩。”
    那边冀州骑兵回去,他们在此次作战当中,截获了前线送往甘陵的书信。
    书信当中内容很简单,因为袁军频繁骚扰青州军粮道,前线的青州军已经缺粮,所以刘备打算倾巢出动,调集上万大军,保护百万石粮草送往前线。
    得知此事,袁绍喜不自胜,当即吩咐许攸等人制定作战计划,准备让他们立即派出骑兵,截获这批粮草。
    虽然许攸等人怀疑这是陷阱,但之前的战斗实在是过于顺利。
    而且刘备即便是在最危险的时候,也没有把青州骑兵这个底牌亮出来,所以哪怕许攸他们隐隐猜测青州军或许藏着大队骑兵,但也依旧觉得仅仅只是猜测,还无法证实,从而选择了参与此次行动。
    其实刘备一直藏着骑兵倒不是他想拿来当什么压箱底的手段,而是青州跟冀州不同,在产马地上有很大的差距。
    冀州离产马地比较近,袁绍通过控制太行山当中的重要通道,间接把持了并州北部的重要途径,这样他就可以和并州北部的鲜卑匈奴人做交易,购买战马到冀州来。
    而青州则与产马地离得十万八千里,虽然公孙瓒那边可以运输马匹过来,但两地之间离得实在太远了。而且幽州的产马地并不是在后世的北京,而是在后世的承德、赤峰、张家口一带。
    这些地方目前属于乌桓人的居住地,可以产马。至于跟公孙瓒关系最好的东部鲜卑住得就更远,最近的在后世的通辽一带,最远的在后世的锡林郭勒盟,离青州得有一两千多公里,想运马过来难如登天。
    海运过来也不太现实,这就造成了青州的战马过于匮乏,最多的时候还是当初和公孙瓒一起瓜分渤海的时候。等到渤海陆路一断,就不得不选择把战马当宝贝一样藏着,也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
    没办法,这就是离产马地远的悲哀,想弄马匹不容易。
    不过骑兵虽少,也不是不能击败敌人,只要战术得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