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一追一逃,就往最前沿的冀州军的后方阵地上冲过去。
这边的骚乱很快引起了前面的冀州军注意,有士兵快速向高览报告,高览连忙回过头,就看到在后方坡岸上,正有两三千名冀州兵在顺着坡往下跑。
原来是张辽一路追赶砍杀,像是滚雪球一样,将沿途的冀州兵一路往下撵,由于溃败之势已经形成,就算有士兵想要反抗,可最先过来的是自己这边的溃兵,导致张辽区区五百人,居然追着两三千名冀州兵四处逃窜。
“什么情况?”
高览看到这一幕大吃一惊。
有人喊道:“肯定是有青州军从我们东侧坡地上杀过来了。”
“不能让他们过来。”
高览咬牙道:“必须拦住他们,督战队和卫队跟我来。”
说罢调转马头,开始往坡上跑。
督战队和他的亲卫队加起来也有那么一千多人,随着将旗方向变动,也是跟在他的身后迅速向后方移动。
坡下的王虎等人见状,立即知道张辽得手,大喊道:“斩将夺旗,舍我其谁,万胜军,杀!”
“万胜军,杀!”
“杀!”
惊天的怒吼仿佛响彻云霄,上万人爆发出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虽然不整齐,可依旧有排山倒海一般的气势。
下一秒,所有万胜军就开始往坡上冲。坡上的袁军也是立即严正以待,片刻之后,双方大军就如同两股洪流一般撞在一起,顷刻间人仰马翻。
而后方的张辽此时也在冲阵,他并没有骑马,右手拿长刀,左手握短剑,左右不断劈砍挥围,将溃兵杀得哭爹喊娘,不断逃窜。
高览担心后方的敌人冲撞他前面的本阵,所以亲自领军来救,要把这支小股部队阻拦在自己本阵之外。
阵型一旦被冲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哪怕敌人的数量不多,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只要撕开一条口子,那么整个大军就会如多米诺骨牌一样,瞬间崩溃。
高览当然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即便前面有自己的溃兵。也是举起手中的大刀喊道:“冲撞后阵者,斩!”
话音未落,跑得最快的溃兵就已经来到了他的身前。
高览手起刀落,斩杀了几名逃兵。
督战队和亲卫队也丝毫不手软,面对同袍,纷纷举起了手中的屠刀,很快就把冲撞过来的逃兵杀散,这些人要么往后面的河堤跑去,要么干脆跳下坡,四散而逃。
剩余的人被夹在中间,很快被双方屠戮干净,地面上到处都是尸体,前沿阵地还未爆发出更大的伤亡,后方却已经伤亡了数百人之多。
等到溃兵被杀散之后,张辽与高览已经短兵相接,看到那高耸的将旗,张辽顿时来了精神,目光森然望向高览。
高览此时已经策马杀入阵内,砍翻两人,似乎有所察觉,扭过头看到一个穿着锁子甲的年轻小将正在望着他,双方离了约二十多丈,似乎能够看到那小将眼中的杀意。
“此人就应该是带队的将领,看着岁数约莫三十上下,顶多不过是曲长或者军司马之职,那张辽派这种小将来偷袭我,当真是欺辱我,以为我冀州军无人吗?不过也好,若斩杀此人,则瞬间可化解这次危机。”
高览心里想着。
张辽比陈暮还要小两岁,今年也不过是刚刚30岁而已,样子看着极为年轻,完全没有沙场大将的风范。
但世人却很少有人知道,自中平五年,也就是公元188年丁原将19岁的张辽征为从事开始,这个年轻的小将在战场上已经纵横睥睨了11年,比很多老将亲历的战争还要多,可谓是沙场宿将。
所以高览通过外形来判断张辽的职务和武力,显然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与此同时,张辽这边也已经丢弃了手中的短剑,将手里的长刀握紧,他的刀是特制的,长九尺,重达十二斤,虽然不如青龙偃月刀那么厚重,但特点是轻薄,极为锋利。
很多人不知道,唐代的横刀以及陌刀都传承自汉代的环首刀,环首刀的造星和后世的西瓜刀有些像,只是长度要长一些而已。
而张辽的刀则是奔着陌刀的款式去,刀身特别薄,刀刃也极为锋利,可将一匹马斩为两半!
高览看到那小将弃短剑而双手握刀,锐利的目光森然看向自己,顿时觉得自己被轻辱,勃然大怒之下,手握自己的长刀,一夹马腹,就向着张辽杀来。
张辽深呼一口气,依旧保持着双手握刀的姿态。
刀身薄,虽然锋利。
但如果材质不好,一刀劈下去,就有可能造成一刀两断。
就像日本刀一样,看着是锋利,但要想斩断,也非常容易,随便往一块石头上砍,马上就会变为两截。
所以张辽在赌,赌自己刀的材质,比敌将身上的战甲还强太多。
他知道来者肯定是高览,高览的武力不弱,要想在短时间内战胜他恐怕不容易,所以就得出奇招了!
咚咚咚咚!
哒哒的马蹄声像是战鼓一样,不断敲打着张辽的心脏。
但此时此刻,他却无比平静,淡然的目光中透露着死一般的静默,死死地盯着那一匹奔驰而来的马。
“不躲?”
高览也在盯着张辽,看到他不躲不闪,顿时狞笑了起来:“那就把你撞飞!”
一般来说,步兵对付冲过来的骑兵,往往都是躲开冲撞的马匹,然后侧身闪避之后再进攻,或是把敌人戳下马,或是想办法先把敌人的马废掉。
所以高览还在判断张辽会往那边躲,到时候他就能出招了。结果没想到敌人好像吓傻了一样一动不动,便在心里讥讽起来。
年轻的小将果然不靠谱,在这种关键时刻,居然还能发愣。
由于敌人没有躲避的打算,而高览的刀如果从前面戳的话,距离不够,所以他干脆右手持着武器,高高举起,准备等到张辽被撞飞之后,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补刀。
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很快就已经不足三丈远。
几乎是在这一刹那,张辽的目光陡然变化,双手高高举起手中的大刀,整个人鱼跃而起,崩得四尺多高,大刀对准高览夸下马头劈去,嘴中怒吼道:“死!”
噗嗤!
下一秒,天空好像下起了血雨,马匹全身的血液全都迸溅开来,将四周的人全都染成了血人。
而最让人觉得恐怖的是,人们看到原本冲锋的马匹戛然而止。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声怒吼之后,马匹和人仿佛爆炸了一样,被人生生砍为两半。两半各倒一边,轰然落在地上,鲜血汇聚成了河流,把中心的张辽浸染得像是一个神魔般可怕!
张辽。
居然把高览,连人带马,一起劈死!
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东
高览与胯下的战马变作两半,鲜血化作雨点四散,张辽浑身浴血,如神魔般屹立。
唐代的陌刀素来享有“人马俱碎”的盛誉。
但纵观大唐史书,也就只有陌刀名将李嗣业,有连人带马一起斩杀的记载。
所以综合来说,普通人想要“人马俱碎”,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了少数臂力超群的怪物,也仅有在特殊环境下出现。
现在的张辽,就属于特殊环境。哪怕他本人是汉末一流武将,但他并没有像许褚典韦一般的臂力,想要在非特别条件下完成这样的事情,难如登天。
那么张辽又是如何办到的呢?
很简单。
青州军高质量武器的更迭以及袁军装备的落后。
之前说过,汉代的铠甲武器,多为黑色。因为炼钢技术还不发达,导致此时的铁器含硫高,颜色普遍不明亮,坚固程度以及韧性也远不如钢材。
而到了唐代以后,冶金技术得到发展,所以当时的武器铠甲更加坚固,比如著名的明光铠。
唐朝的陌刀和铠甲材质已经相差不大,防御力和攻击力对等,所以哪怕陌刀十分锋利,但想要连人带马一起砍死,依旧十分困难。
但汉代张辽的刀乃是跟双股剑、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等一样的精钢镔铁刀,高览穿的铠甲却只是普通铁质大札甲,遇到锋利无比的钢刀,自然就只能是饮恨一途。
战场之上,张辽喘着粗气。河北四庭柱,高览的武力是最弱的,哪怕他曾经平过许褚,可早期的许褚实力并不强,联合徐晃也被关羽打败,所以当时的高览的战斗力,应该不到一流武将水准。
后来长坂坡被赵云一枪刺死,就能够证明这一点。整个汉末三国,许褚和赵云的武力值应该属于成长型武将,他们出场的时候都是青少年时期,一直到中年才变得更加厉害。
相比之下,赵云应该要比许褚更强一些。如果说许褚是从70的武力值一路成长到中后期的96,那么赵云的武力值出场就已经在90上下,然后一路成长到98。
因此在相对较弱的武力值,再加上武器和铠甲巨大差异的情况下,最终让张辽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刀把高览劈成两截!
高览被如此富有冲击力的方式斩杀,惊呆了所有的冀州军,大家全都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战战兢兢地喊道:“将军。。。将军死了!”
“斩将夺旗,舍我其谁,万胜军,万胜!”
下一秒,所有的张辽亲卫队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仅仅五百人的队伍宛如滔天巨浪一样,排山倒海一般向着冀州军扑来。
一个士气暴涨,一个士气大跌,瞬间兵败如山倒,哪怕人数数倍于青州军,也是丢盔弃甲,作鸟兽散。
张辽虽然用尽了全身力气刀劈了高览,但见胜局已定,还是强撑着体魄怒吼道:“杀!”
“杀!”
青州军蜂拥向着袁军杀去。
张辽没有去管士兵们,按照惯例,他第一时间冲向了高览的将旗所在地,持旗手干脆丢下旗帜,狼狈逃窜,被张辽捡起旗子,一刀斩为两截。
此地离前线战场还有约一里之地,而且属于上坡,前线的将士们想要看清楚这边的情况也不容易。
但到处都有人喊着“将军死了,将军死了”的声音,溃兵如潮。
前线将士们不知情况,四处查看,却是恰好看到高览将旗轰然倒塌的一幕,顿时整个军心一片大乱,所有人都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四处乱窜,前沿的后阵直接崩溃。
兵败如山倒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在袁军的后阵崩溃之后,连锁反应开始迅速向前阵蔓延,此时前阵还在与青州军进行缠斗,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逃跑,前方压力骤然大增,再回头一看,所有的前线将士吓得魂飞魄散,他们这才发现自己后方的同袍居然全在逃跑。
这一下直接导致冀州军全线崩溃,王虎等青州军将领发现这一幕,顿时士气大增,高喊道:“将军得手了,敌人已败,杀!”
“杀!”
震耳欲聋的呼声此起彼伏,青州军一鼓作气,将前方的冀州军阵线杀得大败,彻底把控住了整个战局。
接下来,就彻底进入了扫尾阶段,从下午三点多钟开战,到如今过了一个多时辰,差不多已经到了下午六点钟,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春天的晚风吹拂,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青草的清香以及刺鼻的血腥味。
就在这个时候,远方的官道之上,刘备大军也姗姗来迟,借着夕阳的余晖,眺望着远方的战场。
张辽的先锋军在位于临西的前沿,离刘备所在的甘陵只有二十五公里。而临西离界桥又有二十多公里,从早上六点出发,下午两点才到,平均每小时走3公里。
但因为张辽是先锋军,要正面应对敌人,所以行军要稍微谨慎一些,且中途还休整一段时间,吃过了午饭,因此速度比后军要慢。
刘备军由于前方有张辽军开路,所以行军速度要快许多,平均每小时走4公里,刚好在此时抵达战场。
看到远方漫山遍野四处逃窜的冀州军,高顺立即呼喝着士兵准备穿戴盔甲。
陷阵军是重步兵,铠甲并非一直穿在身上,而是利用驽马车辆运载,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很不方便,需要临时穿戴,所以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高顺都会命令士兵先把盔甲穿戴好再说。
不过这个时候刘备的命令传达过来,传令兵告诉高顺,张辽那边已经处于战争的收尾阶段,不需要再作战,高顺这才重新命令士兵不要穿戴盔甲。
刘备和陈暮骑在马背上眺望着远方,就看到青州军士气如虹,撵得冀州军到处乱窜,还有人慌不择路,往东面逃跑。
亲卫队很快冲过去,将那数百人的冀州溃兵团团包围,逼迫他们投降。
片刻后一名袁军小队长被押了过来。
“刘。。。。。刘公!”
小队长居然认识刘备,见到他连忙跪地磕头。
刘备诧异道:“你认识我?”
小队长哭丧着脸磕头道:“小人是馆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