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包括荀攸田丰在内,都认为应该从界桥进攻。
至于搭建浮桥。
除非安不得以,二人都不打算考虑。
毕竟界桥和魏桥都是大型石桥,本就坚固,如果临时搭建浮桥,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遭到袁绍的半渡而击。还不如从原有的大型桥梁过河,这样更加方便。
“界桥确实是第一选择,过了界桥之后,则南可取平恩斥丘,西可过薄落津,进入巨鹿郡,绕到魏郡北方,奇袭邺城。”
陈暮对二人的判断表示赞同:“更重要的是,界桥处于清河中游,如果界桥在袁绍手里,他可以随时派兵过河,清河国数百里都无险要之地,直接进攻我们的粮仓,断我们的粮草,所以界桥一定要控制在我们手中。”
“只是要取界桥,恐怕不容易。”
田丰摇摇头:“我们能够想到,袁绍肯定也会想到,大军在河对岸安营防守,我们想要过河,难如登天。”
陈暮想了想,沉吟道:“或许我们可以让洛阳那边配合一下,以声东击西之计应之。”
荀攸思索道:“子归的意思是,佯攻魏桥,让袁绍觉得我们会从魏桥过去,等他大军分兵去魏桥之后,再突袭界桥?”
“正是。”
陈暮赞许道:“界桥有界桥的好,魏桥也有魏桥的好。魏桥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我们和洛阳军联合起来,袁绍也一定惧怕这一点,所以他哪怕猜到我们会想取界桥,但也一定不会对魏桥置之不理,只要我们装作进攻魏桥的样子,他怎么样也会分出一部分兵力过去。”
“有道理。”
田丰点点头道:“此计或许能行得通,而且在其它方向我们也可以进行规划,袁绍若是占据界桥防守,骑兵则用处不大,不若兵分三路,一路偏师装作主力,佯攻魏桥。一路则进攻界桥,骑兵则北上修县渡河,奇袭敌军后方,一旦袁军大乱,便可趁势渡河进攻!”
陈暮推演了一下,觉得这个办法也挺好的,便说道:“甚秒,我等集思广益,便先定下这几个策略。主要进攻点,依旧是界桥,但声东击西,先击魏县,佯攻魏桥,再骑兵北上渡河,绕道后方偷袭,看能否一举将袁绍拿下。”
刘备听了他们的讨论,拍板道:“好,那便依你们之意,先便如此安排吧。大军如今整装待发,兵马粮草一应俱全,我打算数日之后就正式准备启程,先取清河国,再图界桥!”
“尊明公令!”
几人便站起来,纷纷拱手应是。
其实现在在这里讨论战术,都是纸上谈兵。
因为战局在不停变化,局势发生改变的时候,策略也得改变。
不过他们是进攻一方,本来就应该要掌握主动权,所以具体要怎么做,还是得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行。
当下,确定战术之后,青州军,也将正式开始出发。
第二百零五章 自毁城墙
“界桥!”
魏郡,邺城,袁绍府邸之中,诸多谋士汇聚。
许攸荀谌刘惠审配等人目光深邃,几乎都是同一时间看着舆图上的那一点。
这一点正是位于清河中游,巨鹿郡与清河国的交汇处,巨鹿郡广宗县西面的清水河上的桥梁界桥!
历史上公孙瓒为什么和袁绍会在界桥发生战斗?
就是因为界桥属于重要的交通要道,要想过清河,就必须从这里过去,然后才能攻打魏郡。
当然,也可以顺着清河南岸一直往上游洹水方向去,但那样绕得太远。
何况不管是历史上的公孙瓒还是现在的青州刘备,进攻方向都是从东北方向往西南方向进攻,也就是从后世山东德州往河北安阳方向打。
后世的地理环境可能会出现很大差别,但在汉朝,魏郡的西北面方向,基本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坦平原区,几乎无险可守。
整个清河国以及渤海国,都是冀州最好的产粮区,这里地势平坦,人口繁多。和帝时期,光一个渤海郡人口就能达到一百二十多万,清河国也有七八十万。
所以这两个郡国可谓是骑兵最好的战场,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战争,要么是发生在清河边的界桥,要么是发生在黄河边的龙凑,还有巨马水之战,直到易京攻防战,才不是在河边。
从这一点上来看,袁绍的对敌思路还是非常清晰的。知道河流附近能有效限制骑兵的功能,所以才把决战地点每次都选择在河流边上,以防止公孙瓒发挥出骑兵的优势。
如今青州军大军来袭,袁绍虽然现在还有接近二十万的部队,但骑兵全军覆没,只剩下大量的步兵,导致他已经失去了和刘备在野外进行大规模决战的能力。
因为随着马镫的发明,骑射已经不再是原本骑术高超之士的专利。普通骑兵也能做到一边骑马一边射箭,而且这项战术本身就是青州发明。
这样一来,在平原上步兵和骑兵打,基本就是活靶子,很容易被放风筝。
所以袁军就只能打阵地战。
这就是通过双方的兵种配置得出的结论,而且打阵地战对于袁军来说,本来就更加能发挥出步兵集团结阵的优势。
毕竟青州军的陷阵营是天下一等一的强军,冲锋陷阵,无往而不利。如果在野外打,重甲步兵的杀伤力太大,袁军没有一丝胜利的可能。
因此他们也只能选择在河边,河边泥沙淤积,土地较为柔软,不仅能限制骑兵的发挥,还能限制重步兵,可谓是一石二鸟。
袁绍在听到谋士们的分析之后,也认为确实只能在河边与敌人进行决战,但具体位置,他们还没有商量清楚。
郭图和辛评认为应该在甘陵城做第一道防守阻击,主要原因在于甘陵城是清河国治所,城高墙厚,经过多年经营,已经是对抗青州前线,放弃实在可惜,哪怕不能做决战地,也该留守一部分兵力。
而许攸刘惠等人则认为应该集中力量,毕其功于一役,大军就驻扎在界桥一带,这是青州军的必经之路,就在这里与青州军决战即可,没必要分散兵力给敌人。
因为双方有分歧,所以吵了好几日,大家都各有自己的道理。袁绍一时间犹豫,拿不定主意,吵了这几天来,一直都没有个结果。
“甘陵城高墙厚,乃是清河国治所,只需要派两三万人,足以抵挡十万大军。而且城池宽阔,储存两三万人一两年粮草都不是问题。此地必然不能就这样放弃,明公,你要想清楚。”
郭图力劝说道:“若是就这样把甘陵让给青州军,刘备必然以甘陵作为前线粮草运转枢纽,届时哪怕我们在界桥击败刘备,他也可以退守甘陵,重振旗鼓,再来进攻,明公,到时候我们就只能永远被动挨打,不能反击,恐怕对我军不利。”
辛评也赞同道:“明公,公则说的是对的。这样规模的战争,不是粮草问题的话,绝不是通过一战两战能够决定胜负,如果甘陵在刘备手中,进可攻,退可守,随时能再次出击,还请明公三思,甘陵绝不能丢啊。”
“笑话,你们的理由简直是无稽之谈。”
审配与郭图辛评荀谌颍川一派素来不合,冷笑说道:“甘陵如果分派兵马的话,城池就会作为孤军,到时候刘备把甘陵包围住,救还是不救?你们这是要把甘陵白送出去不说,还要搭上几万守军!”
“审正南,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郭图当时候就不乐意了,对他怒目而视道:“甘陵与界桥近在咫尺,如果刘备据城而攻,则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你觉得我们即便在界桥守住了他的进攻,他的粮草皆在甘陵,甘陵也必然守卫森严,我们难道还能对甘陵进攻不成?”
审配马上反唇相讥道:“既然是你郭公则提出来的要把甘陵留下,那不如就由你来担任甘陵守将。到时候刘备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只期望你郭公则能够坚守住城池,不要怕得开城门投降就行。”
“审正南你!”
郭图双目怒睁,恶狠狠地看着他。
一旁逢纪与许攸默不作声,冷眼旁观,看着二人发生争吵。
历史上逢纪一开始也和审配不和,官渡之战后,因为逢纪与审配都公私分明,遂成为好友,组成派系。
但现在他们的派系还是不一样,逢纪许攸为南阳派,刘惠审配为冀州派,郭图辛评荀谌为颍川派,三方派系依旧争斗不休,处于互相敌对的情况,逢纪也自然不会为审配说话。
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原本颍川派是最早失势的,因为郭图与淳于琼连续被青州军击败,导致地位下降得厉害,差点淡出权力中心。
但后来审配在大河故渎失利,让袁绍损失不小,再加上刘惠也一直没给袁绍提供什么好主意,使得冀州派略微没落。
接着又是许攸进攻济南受挫,他提出的偏师进攻兖州的策略没有奏效,还折了不少人马。还有逢纪镇守邺城,遭遇洛阳军的数次打击,让魏郡这边损兵折将,连大将颜良文丑都战死,南阳派自然也没什么颜面。
如此一来,颍川派又慢慢上位,再次进入了袁绍的视野里。
现在三方争斗不休,意见也没法统一,让袁绍的脑子都快炸掉。本来就因为进攻受挫和魏郡这边损失惨重而心情不佳,身体也是每况日下,看着几个谋士再次陷入争吵,让袁绍大为火光,脸色越来越难看。
而就在审配与郭图针锋相对,袁绍已经难以掩盖住火气,准备大发雷霆的时候,冀州派的中流砥柱刘惠终于说话了,他对二人道:“你们先别吵了,现在也不是争吵的时候。”
刘惠虽是冀州派,但为人比较刚正,在冀州大小官员当中素有威望,因此见到他说话,审配也是马上冷哼道:“连时势都看不明白,我懒得和他争辩。”
“井底之蛙,目光所及,短寸之间。狭目之见,只能窥底尔,吾才是不屑与你谈论。”
郭图也是马上回击。
“好了,其实你们两方都说得有道理,甘陵位置十分重要,刘备举青州之力来袭,我们必然也是要举冀州之力反击。”
审配本想继续与他互相讥讽,刘惠打断他们道:“双方大军加起来动则数十万人马,败则如山倒,,刘备至少还有座城池可以撤退,我们的后面却已经没有后路,但你们有没有想过,或许还有更好的办法。”
“更好的办法?”
众人互相对视,甘陵城离界桥非常近,如果不能占据的话,就只能拱手让人,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不错。”
刘惠点点头:“既然城池极为重要,那为什么不把甘陵城毁掉呢?”
“自毁城墙?”
众人瞪大了眼睛,谁也没有想到这一点。
要知道甘陵城作为与青州前线的最大城池,原本就是清河国治所,比普通县城城池更高更厚,再加上多年经营,已经是一座前线重镇,极限能容纳五六万大军,城中可以储备一两年的粮草。
这也是为什么郭图会建议在城内留守一部分人的原因,首先是它的位置重要,其次是它确实易守难攻,是一座很坚固的堡垒,不比青州的平原城差多少。
现在的情形就跟刘备守平原城一样,如果不能在甘陵阻击敌人,还不如弃守城池,将偌大的一座甘陵城送出去。
结果就在大家讨论是守还是走的时候,刘惠却告诉了大家另外一种思路。
那就是,既然守不住,那就毁灭掉。
至少不给敌人留。
“仔细想想,子惠说得确实有道理。既然不能派兵守住,那就毁掉城池吧。”
审配觉得这个办法似乎也不错。
郭图连忙说道:”不行,绝对不行。甘陵经营多年,岂能轻易捣毁?如果毁掉,岂不是前功尽弃?明公,刘备经营平原多年,一样也要利用平原城阻拦我们大军,明公可见到刘备毁城?”
“此一时彼一时。”
刘惠解释道:“现在青州来势汹汹,是要与我们决一死战。我们能用的险要之地不多,不像青州那样,可以固守大河,将我们拦在大河以北。所以有的时候,该壮士断腕,还是得下定决心才行。最好把贝丘和东武城一并毁去,这样就能拉长青州军的补给线,想办法断他们的粮道了。”
把贝丘和东武城一起毁掉?
众人都被刘惠的想法惊呆了,这哪是壮士断腕,分明就是要把整个清河国给抹除干净呀。
郭图立即反对道:“明公,此法绝不行。明明甘陵可以驻兵,我们为什么要把城池毁去?原本甘陵离鄃县就远,完全可以作为前哨堡垒,阻拦敌人的进攻,以泄敌人气势。何必要自毁城墙呢?岂不闻“堕三都”之时,齐国屯兵于鲁国边境之事否?”
“这。。。。。。。”
袁绍心里一惊,摇摇头道:“公则说得没错,这世上哪有自毁城墙的道理,子惠莫再说了。”
刘惠叹息道:“我知道了明公,还是由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