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陈暮却坚持说道:“我是在问师兄,如果天子下诏书传位给大哥,你们会不会接受。而不是在问天子会不会下诏书这个问题。”
杨彪诧异道:“师弟,你说真的?”
“自然。”
陈暮毫不犹豫地回答。
杨彪想了想,认真道:“如果。。。。。。。如果真的是天子诏书的话,那。。。。。。至少我会同意吧。”
刘虞是他们承认的皇帝,皇帝的权威,也必须受到他们的尊敬。
如果刘虞真的下达这样的诏书,满朝文武,肯定会反对。但反对归反对,要是皇帝一意孤行,那他们也无可耐何。
毕竟刘虞自己是光武帝后裔,连光武帝开创的这份家业他自己都不要了,那能怪得了谁呢?
陈暮长舒了一口气,点点头:“那就好。”
杨彪忍不住问道:“师弟是有办法让天子开口?”
“没有。”
“那为何?”
“事在人为嘛。”
陈暮笑了笑,目光望着远处高耸的洛阳城,淡淡地道:“万一有一天,陛下忽然想通了呢?”
杨彪一头雾水,但却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想通了?
除非你能敲开天子的脑袋,在他的脑子里灌输刘备是光武苗裔的事情。
不然的话,天子再蠢,也不可能答应。
。。。。。。.
。。。。。。.
永汉三年的早春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
一月份,也就是公元199年2月,天气还尚寒,但杨柳飘荡,青山翠绿,春暖花开。
青州平原国,草木旺盛,万物生长,在一片山河复苏的景象当中,无数军队浩浩荡荡地开拔,青州的战争机器隆隆运转。
“快快快,把这车快点装上,前线打仗的时候少了一顿粮食,我就砍掉你们这帮家伙的脑袋。”
平原城粮仓,运粮官们纷纷呼喝着辅兵以及征召来的民夫搬运着粮草。
一辆辆粮车迅速启动,沿着宽阔的官道往北。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粮草,大军不吃饭,军队数量再多,也会瞬间崩溃。
粮仓附近的马车挤挤攘攘,往往是一辆接着一辆,光是运送粮仓的驽马,就有上万匹,军需官们不仅指挥,同时也亲自上去押运,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
现在整座城池当中,都已经没有了百姓。各处粮仓和存放武器装备的仓库原本都已经堆满,现在都在开始往前方的鄃县运送。
战争倒不是现在就开始打,而是像蚂蚁搬家一样,一步一步地把物资往前线输送,开始提前做好准备。
等数日之后,物资运得差不多,刘备和陈暮这才启程前往鄃县。
荀彧如今依旧在济南,青州的粮草来源不仅在于后方两个大平原的粮区,同时也在于淮北徐州,蔡阳坐镇徐州,有东海和琅琊二郡国。
琅琊国就是后世的临沂日照一带,东海国则是连云港一带,这里拥有大片的平原地区,田土无数,由陈登治理,经过数年发展,风调雨顺,得粮无数,完全可以能担当起后备粮草基地。
所以现在的青州其实不缺粮食,冀州经过数年治理,都能负担得起袁绍二十万大军十多年的粮草。更何况青州还是非常科学的发展,自然不会比冀州差到哪里去。
在双方都不缺粮草的情况下,比拼的就是谋略和战术,官渡之战曹操成功不在于他的粮草多,而在于他的战术运用得当。
因此面对冀州这个庞然大物,陈暮也得小心应对,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战术,一举将袁绍击败。
但不管怎么样,大决战,也即将拉开序幕了!
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来了?
到二月,整个鄃县就已经变成了一座前沿阵地。
足有六万大军聚集于此,除了军队以外,还有约两万多辅兵以及一万多民夫,战兵与辅兵民夫比例大概是2比1。
汉武帝攻打漠北匈奴的时候,十多万军队,调集了约五六十万的民夫,比例大概是1比5。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悬殊呢?
因为汉武帝的时候是从长安打漠北,两千多公里,自然要征召那么多民夫运送粮草,其中大部分粮草,都是在路上被消耗光。
而青州打冀州,即便是从平原国杀到魏郡,满打满算估计也就两百公里,自然用不着那么多后勤辅助。
从一月开始,青州就已经进入了战备状态,源源不断的粮草和辎重从后方运往前线。然后是前线各兵力集团开始进行战略部署调整,准备决战开端。
鄃县城池当中,刘备陈暮荀攸沮授等人陷入了紧张刺激的统筹工作,各类公文、命令、调动,如雪片一样飞往各地。
军情司的令吏几乎全线开动,县衙府邸当中,每日进出的公职人员能有数百人,进进出出,几乎一刻也没有停歇过,所有的吏员和官员忙碌得都昏脑胀,一直处于运转状态。
陈暮此时正在县衙某个临时充当办事处的房间内核对兵力,此次荀攸田丰负责战术安排,两个人正在旁边的房屋当中研究地图,布置各个部队的部署,沮授则是在另外一个房间核对这次粮草物资的安排,大家都忙得不行。
“少府,已经全部核实完毕了,总计十万一千九百八十一人,实到十万一千九百三十四人。除开四十七人因各种原因而没有到以外,里面没有任何一处瞒报、误报、缺报以及逃兵现象。”
办事的吏员几天都没有好好休息,加班加点把所有的名册全部清点完。
陈暮将核对过的资料拿过来随便扫了几眼,抽查之后发现没有问题,点点头道:“很好,呈报给州牧批阅吧。”
“唯!”
吏员抱着大堆公文资料出去。
场间诸多吏员们见几天幸苦工作的结果没有出现纰漏,总算是舒了口气,纷纷告辞准备去休息休息。
陈暮则依旧在研究兵种方面的资料,发现不管是兵力还是兵种,都有了不小的增长,不由得满意地点点头,对这次大决战是否能胜利更加有了信心。
前年的时候,青州集团的总兵力还是在十万左右,其中前线作战兵力大概有八万,后方各郡国的留守兵力有两万。
但到今年决战开启之后,总兵力不减反增,已经增长到了十二万。
如果算上蔡阳在徐州的兵力,能达到十四万,再算上关羽在洛阳的兵力,实际总兵力约有二十四万左右。
虽然这两年战死伤残的士兵达到了两万多人,损失不小。
但青州的后备兵源一直十分充足,只是刘备和陈暮都认为兵在精而不在多,没有扩军而已。
如果像袁绍那样大扩军的话,以青州如今又占据了半个徐州,总人口突破了六百万的底蕴,总兵力扩充到三十万也不是不行。
而这次会战的兵力,陈暮和刘备认为,应该在十万左右,依旧是安排两万人左右留守各郡,其余大军出征。
在经过几轮精心筛选以及战争调配之后,各将领麾下的兵马素质都达到了极高的程度。
如今兵力配置、兵种安排、人马调配,都已经准备得差不多。
目前各兵马种类里,骑兵数量约八千人,水军数量大概在两万人左右,步兵、弓手、器械兵等混合部队有七万多。
这些步卒当中,又包括了特种部队,如高顺的五千重甲步兵陷阵军,以及张辽一万多的先锋军。
而青州军除了玄甲重骑外,还能有这么多骑兵,刘备得感谢老朋友公孙瓒。
青州不靠近边关,想要弄到这么多马匹,难如登天。
袁绍经营多年,且冀州靠近幽州和并州,要弄到马匹不难,可骑兵也才一万多。
青州的骑兵几乎全都是早年公孙瓒与刘备瓜分渤海的时候,刘备利用贸易赚来的钱,从幽州买过来的。
最早的时候只有一两千人,等到公孙瓒和刘备瓜分渤海的时候,才扩充到五千,然后慢慢积攒到了如今总算有了八千。
这些骑兵刘备一直是当宝贝在养,即便是平原城丢失的时候,他也一直没舍得用,打算到敌军进攻高唐,打防守决战的时候才掏出来。
不过幸好陈暮在洛阳那边配合紧密,没有让袁绍打到黄河南岸去,这才没有让刘备掏出这张底牌。
而骑兵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他们属于战略型武器,损失一个少一个。
汉人王朝是真的缺马,刘邦当年立国的时候,都找不到四色马拉车。唐朝刚建立的时候,东拼西凑才弄了五千匹马。
除了宋朝开国十九年就有二十一万匹马以外,其它汉人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战马是真的稀缺。
别看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有一万多骑兵,但那也就是袁绍财大气粗。
曹操当时候掏家底,也不过是六七百骑兵而已,就是这可怜巴巴的六七百骑兵,还打赢了文丑的五六千骑兵,可见马匹对于中原王朝或者诸侯来说,有多宝贵。
刘备之前一直舍不得把骑兵部队派出去用来跟袁绍打仗,那是因为他打的是河流防守战,双方围绕着黄河展开战斗,所以除了张飞那次奇袭甘陵的时候带了三千骑兵以外,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带骑兵。
但如今开启反击战,冀州是八百里一马平川的平原区,骑兵在野外的作战能力远比步兵要强得多,因此就都必须带上。
陈暮这次清点核对兵力配置,对于兵种安排格外上心。
不要小瞧了兵种安排,古代一支军队,不管是步兵里的各类刀斧手、枪兵、弓手,亦或者骑兵、重步兵等,都必须配置得当。
否则的话,一支五千人军队里,四千人都是弓箭手,另外一千人还都是刀斧手,这仗怎么打?
所以兵种配置非常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
而除了骑兵以外,其它的就是步兵集团,目前青州军分为五个步兵集团军。
高顺五千陷阵军,张辽一万多先锋军,然后是典韦那边有一万多人,臧霸那边一万多人。
刘备大概亲领三万,其中牵招虽是将军,却隶属于刘备,许褚目前昨天卫兵统领,也跟在刘备左右。
之前说过,汉朝军队编制是五人一伍,两伍一什,五什为一队,两队为一屯,五屯为一曲,五曲为一部,五部为一军。
所以一支正常的将军率领的一军人马应该是一万两千五百人,这是非常正规的军队配置,各兵种也齐全。
当年卢植讨伐黄巾的时候,就是率领三军总计三万七千五百人出征,打得张角落花流水。
但那是大一统王朝的正规军配置,到了汉末乱世自然没那么多讲究。
有的时候几百人几千人也可以号称一军,哪怕是手底下没有几个兵的一个小小裨将也敢自称将军,规格制度早就开始崩坏。
只是自从春秋战国以来,大家的军队编制一直是这样总归有它的道理。一来如此安排有严格的兵种配合方式,二来便于管理,更容易将领指挥作战。
所以青州军便严格按照王朝正统规制整军,军队的数量、精锐程度、训练方式以及兵种配置上,也是参照的上述规格进行统一安排。
这其中除了玄甲重骑和陷阵军是特殊兵种,人员只有一千到五千之间以外。其它各军也有各个将领们私自安插的士兵或者自带的亲卫,但人员多少,无外乎不超过一万到一万五千之间。
比如先锋军虽然被赐了名号,是除了玄甲重骑和陷阵军之外的第三支有正式名字的军队。但他们并非特殊兵种,而是张辽部下的普通步兵集团,又因为入选条件极为苛刻,所以人员名额不满,只有一万一千多人。
而臧霸的军队成分就比较复杂,除了征召来的普通士兵以外,还有不少臧霸孙观那些人早年在泰山当贼寇时的兄弟,因此里面被塞了一些关系户,不少泰山贼来投奔,导致人数超标,达到了一万五千人。
所以目前青州军的大体情况就是如此,大概有七万的正规军步兵部队,分别由刘备、张辽、典韦、臧霸、高顺五人率领,加上八千骑兵部队,由张飞统领,以及两万人的水军,将领为黄忠太史慈。
这样整个青州军,十万一千九百三十四人的规模,就差不多齐全。在经过一系列的统筹和部署之后,各部人马,将以陈暮为首的参谋部进行规划安排,制定进攻路线。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青州五大谋士,陈暮、沮授、田丰、荀彧、荀攸,各有分工。
原本应该还有个阎忠,但老头年纪实在太大了,要知道贾诩今年都已经52岁,而阎忠还是贾诩的长辈,早就六十有余,身子骨越来越差,只能回临淄修养。
其它华歆、简雍、孙乾、氏仪、孙邵、王朗、毛阶、崔琰等人则各有所职,有些擅长内政,有些擅长治理,有些擅长公务,有些擅长制法,都不是随从打仗的料,因此都在各地担任地方官员,并没有随军出任谋士。
所以除了五大谋士以外,这次出征冀州,谋士团的规模倒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