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5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啊,快放我们进去吧。”
    城下有几个大世家出身的中层军官纷纷叫喊着,有人唱红脸,也有人唱白脸,好话说尽,只希望他开门。
    然而辛评铁了心不搭理他们,甚至脸色漠然道:“弓箭手准备!”
    “辛评,你疯了!”
    张郃已经不再叫他的表字,狠狠地推了他一下呵斥道:“你居然想射死我们的士兵?你知道明公若是知道了,会怎么处置我们吗?”
    辛评露出惨笑:“无非一死耳!”
    这里冀州军中有很多世家豪族子弟在里面担任中级军官,虽然大多为旁支分脉,但积累起来的力量却是连袁绍都有可能顶不住。
    到时候如果找替罪羊的话,辛评和张郃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问题是辛评并非冀州人,家族也不在冀州,而且他还有个弟弟辛毗,他自己死就死了,不会连累家人。
    张郃就不一样,他是冀州本地人,家族就在河间,一旦被冀州各大世家嫉恨,遭殃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他的整个家族。
    因此张郃当即冷笑道:“你辛评是死了,反正祸不及家人,那你可想过我的家族?”
    辛评指着城外道:“你自己看,若是不射,城破之日,死得人更多。”
    张郃向外看去。
    就看到在冀州俘虏的后方,无数洛阳军已经在缓缓靠近。
    他们的攻城器械不多,只有云梯。
    但这已经足够了。
    对付云梯最好的办法就是滚石檑木和弓箭,可城外这么多冀州士兵,谁敢放箭?
    敌人分明是在裹挟着这些冀州兵,利用他们做挡箭牌攻城!
    “就算如此,也不能放箭。。。。。。”
    张郃的态度顿时软了下来,两难抉择,让他不知道如何是好。
    但此时,辛评的眼睛已是通红,喝道:“你别忘记,我为监军,你若不听往令,你信不信我就地斩了你?”
    “你!”
    张郃大怒。
    辛评却道:“放箭!”
    “不许放!”
    “来人,把张郃抓起来!”
    “辛仲治,你敢!”
    “抓起来!”
    辛评怒吼着,身边的亲卫只得上去把张郃扣押住。
    官渡之战的时候,郭图就担任张郃与高览的监军,逼迫他们猛攻曹营,结果攻击失利之后,立马甩锅给二人,逼得二人降曹。
    除了颜良文丑以外,其余诸将袁绍都不信任,经常是让自己麾下谋士担任监军监视他们。
    如今张郃就被辛评拿下。
    “可恶,辛仲治,你会后悔的,你一定会后悔的!”
    张郃被带下去的时候还在尖叫。
    辛评冷眼看着周围的弓手,恶狠狠地道:“放箭,听到没有!你们想城破之后,被洛阳军杀死吗?”
    “放箭!”
    城头的弓手万般无奈,只好放箭。
    “辛评,你死定了!”
    “老子X你吗的辛评,我父亲不会放过你!”
    “还有张郃,张郃你见死不救,你就是条狗,枉我们二族还是世家!”
    箭镞如雨点般落下去,射入冀州俘虏人群当中,顿时惨叫声无数,俘虏们纷纷抱头鼠窜,犹自叫骂不停。
    此时张郃还未被拖远,看到城头箭矢不断往外飞去,整个人顿时觉得天昏地暗,几欲昏厥。
    这一刻,不管是辛评还是张郃,都已经得罪死了无数冀州世家和豪族。
    袁绍如果不想自己的根基倒塌,继续得到这些人的支持,恐怕也唯有斩杀他们才能熄灭众怒!
    而这。
    也正是张郃最绝望的一点!
    人都死了。
    那还有什么希望呢?


第一百九十四章 鱼死网破
    安阳是一座军镇,但主将的房邸却造得不错。
    从后门进去,便是小园,园中栽种着花草翠竹,又有小楼亭阁,汉末青楼朱院,便是如此。
    张郃好歹为一军主将,在未上报到袁绍,袁绍下命令之前,辛评还无权将他捉拿下狱,所以只能将他软禁在府邸之中。
    此时张郃便在后园的小阁内,木窗未封死,大门两侧敞开,珠帘也高高卷在门廊下。
    府邸内外都是张郃自己的亲信侍卫,就连屋外回廊也没有人,除了房屋外围象征性地布置了几队看管的卫兵以外,这禁锢仿佛形同虚设。
    辛评也知道自己把张郃给害惨了,心中有愧疚。因此说是软禁,实际上就是双方互相给个台阶下而已。
    张郃也明白,所以当时并未反抗。
    毕竟以他的武力值,辛评的亲卫想拿他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何况他自己的亲卫也在附近,若要斗起来,十个辛评也拿他没办法。
    但一者辛评是监军,在危机关头有权力下达最高指令。
    二者那个关口,张郃也知道,如果他真的打开城门,或者不放箭支的话,这个时候洛阳军早已经杀进城了。
    因此那种时候辛评愿意站出来背这个黑锅,张郃作为一个善于明哲保身的人,何乐而不为呢?
    城外还在激烈战斗,箭雨仅仅只是把外围的冀州俘虏们射散,洛阳军却依旧在冒着箭矢猛攻城池,朱儁大军是主力,不断冲击着西城,辛评只留一部分人在东城,亲自坐镇西城去了。
    听着城外偶尔传来的巨大轰鸣声音,不知道是井阑倒塌了还是有投石车在轰击城楼,张郃的一名亲信族弟对他说道:“大兄,那辛评到底是什么意思?按照他这么搞,恐怕冀州各大世家都要对我们张氏恨之入骨了。”
    张郃背负着双手,摇摇头道:“没那么简单,他今日这样做派,其实也算是给了我们张氏一定颜面。到时候如果他识趣的话,就把罪责全部揽在自己身上,以死谢罪,至少还能保证他二弟在冀州立足。”
    “大兄的意思是?”
    族弟不太明白。
    张郃笑道:“今日城上万分凶险,若开城门,我军必败。若不射箭,我军也必败。辛评看出我不想担罪责,便派人将我捉起来,我便也是顺势当做被他擒拿,事后若是冀州各大世家追问,你说如何?”
    族弟恍然大悟:“我明白了,还是大兄智慧。到时候箭是辛评让人射的,门也是他不让开的。大兄已经努力过,本人还被辛评下令抓起来,事后问罪,也怪不到我们头上。”
    “聪明。”
    张郃点点头,叹了一口气道:“人活在这世上,总逃不过这人情世故呀。我既不想城池陷落,失罪于明公。也不想下令射箭,得罪冀州各大世家。当时我差点扛不住,还好辛评站出来,不然我必死无疑。”
    那种形势对于张郃来说,已经是两难抉择。开城门不放箭,城池陷落,袁绍肯定要斩他。不开城门放箭,冀州降兵九死一生,各大世家以及冀州百姓要怨恨他,甚至家族都不能幸免。
    之前就说过,袁绍的统治基础并不是在冀州有多得民心,而是他的出身以及能力所致。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本人又得党人支持,才成为士族领袖。
    后来袁绍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开始打压党人,党人的权力开始衰落之后,就必须扶持支持他的势力。冀州各大世家,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其中有一部分人不愿意支持袁绍,就被他逼迫得四处迁移,有些往北投奔鲜卑乌桓,有些南下逃入青州,另外一部分则跑去洛阳投奔洛阳天子,剩下的世家大族,基本成为了袁绍的忠实拥趸。
    如河间张氏,中山甄氏,渤海高氏,清河崔氏等等。虽然崔氏跟青州关系不错,但崔氏的根基在清河,因此除了崔琰崔林家族搬迁至青州以外,其它崔氏并没有投靠刘备。
    一个大家族,可远不止那么几个人撑门面。真正的大家族,每一代的优秀子弟都能够独自撑起一片天空,比如袁绍和袁术仅仅只是袁氏最杰出的子弟而已,其他同代兄弟不计其数,都各有宗族,称之为主脉或者旁支。
    清河崔氏,崔琰是主脉的子弟,但脱离主家,在青州另立门户。崔林则是旁支子弟,同样另立门户。这种情况在当时数不胜数,如诸葛家魏蜀吴龙虎豹就是典型的代表。
    所以冀州军当中,各大世家的旁系多如牛毛,这些人虽然不是主枝,但却是撑起主枝的根基,如大树树冠需要无数枝杈来支撑是一个道理。
    张郃的河间张氏势力不弱,可跟整个冀州世家比起来,还是差了太多。一旦他在城头下令射杀城外冀州兵,那些泥腿子出身的基层士兵或许没法对他报复,可世家旁系出身的中层军官绝不会就此罢休。
    不说让河间张氏灭族,但至少绝对不会让他们好过。那些如饥似渴的世家们找到了机会和由头,顷刻间就会像闻到血的鲨鱼围过来,将整个河间张氏吞噬得干干净净,片羽不留。
    别说张郃自己就不说河间张氏主脉出身,即便他是主脉的人,张氏也必然会把他当做弃子丢出去来平息众怒。这对于爱惜生命的张郃来说,绝对是一个灾难。
    因此辛评能够站出来主动背这口黑锅,张郃还是很感激的,虽然张郃也明白,当时两个人都处于抉择边缘,辛评最先没有抗住而已。
    “只希望仲治先生能够自始至终,把一切罪责承担下去。”
    “那样的话,我不会代表河间张氏感谢他,我仅仅代表我自己,向他表示崇高的敬意!”
    “最好。”
    “先生能成为一个死人。”
    “不管是畏罪自杀还是怎么样。”
    “就这样带着一切的罪责和所有的骂名,沉入棺材里,让这件事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若是如此。”
    “那就彻底完美了。”
    张郃缓缓躺在木榻上,脑中这样幻想着,慢慢闭上了眼睛。
    。。。。。。.
    。。。。。。.
    安阳城内,军营营房的一间屋内,两个人正在商议事情。
    这两人一个是张郃军中负责文书的佐吏主记,名叫田永,字长寿。一个是负责清点库存的曹史,名叫张达,字志远。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二人以前曾经是党人,他们的父辈乃是当年三君八俊等人的门生故吏,党锢之祸接触之后,二人来冀州投奔王芬,成为党人门生。
    自从袁绍开始消除党人的印记,很多原来的党人迅速改换门庭,比如曾经在铲除宦官时出力的许攸、逢纪等人,立即跟党人划清界限。
    但也有一部分人藏匿起来,表面上虽然已经与党人再无瓜葛,暗地里却依旧是荀和陈逸等人的心腹,比如这田永张达。
    二人跪坐在地上,因为害怕隔墙有耳,因此坐得很近,用比较低沉的声音轻声交流。
    “那陈子归确实很有本事啊,居然差点破开了城池。”
    张达感叹了一句。
    田永点点头:“辛评还算当机立断,不然的话,安阳早已经回归朝廷。”
    “可他这一下子,确实得罪了不知多少人。”
    张达摇摇头。
    “是啊。”
    田永说道:“冀州各大世家,一定不会放过他。”
    这是个人情社会,我家族子弟在军中担任中层官员,你在军队就好好照拂,在上层那边,我们也会帮你美言几句。
    权力阶层和地主阶层互惠互利,一起压榨底层百姓,你好我好大家才好。
    结果你眨眼间就把我军中的子弟给卖得一干二净,冀州那些伤了根本的世家大族不找辛评拼命才怪。
    “辛评在冀州没有根基,也就只有他能做得出来,给张郃十个胆子也不敢这么干。”
    张达沉思道:“现在就看辛评怎么做抉择了。”
    “听外面的声音,应该快结束了吧。”
    “天色本来就晚了,太阳下山之后,就已经不可能再攻城了。”
    “我去吧。”
    田永站起来,道:“我刚好有一批公文要呈上去。”
    张达说道:“长寿,见机行事,不要鲁莽。”
    “我知道的。”
    田永点点头,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衫,就往主记室去准备拿公文材料。
    没有人会在张郃睡觉的时候打扰他,除了怒气冲冲的辛评。
    辛评冲进张郃住的亭阁里,正看到他在呼呼大睡,砰的把门推开,冷笑道:“张将军还真是闲情雅致。”
    “啊!”
    张郃伸了个懒腰,从木榻上坐起来,故作不知道:“先生已经将我软禁起来,我不睡觉还能做什么?”
    “张儁义,在城头上我有已经给了你颜面,我不信你那个时候看不出来。”
    “什么颜面?先生把我抓起来,也叫给我颜面?”
    “张郃,我没时间和你绕。”
    辛评不想和他打哑谜,直接点破道:“我知道你不想得罪冀州各世家,我替你出了这个头,投桃报李,你也得帮我一次。”
    张郃见话题都已经说开,也不藏着掖着,坐着沉声道:“先生高义,郃铭记于心,待先生死后,我必时常扫墓祭奠,还有先生之弟,只要我一日不死,他便一日无忧。”
    “你就这么盼着我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