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5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人多并不代表就有战斗力,曹操击败了三十万青州黄巾,公孙瓒击败了二十万青州黄巾,就连陶谦也都将青州黄巾当作人口来源,肆意欺凌,尽得其人口辎重。
    可见到了汉朝以后,军事化训练已为常态。春秋战国时期那种举国皆兵,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级别大战的时代,早就已经一去不复返。
    各路诸侯集结兵力互相战斗,也非是黄巾那样的乌合之众,而是训练专业战兵,以精锐之士,行杀戮本能。
    这次大战后方除了留守约三万人以外,洛阳动员了差不多六万多人。
    不要以为少。
    上次安阳之战,关羽也就带了三万多人进攻而已。
    毕竟之前也说过,你总兵力有十万,难道就真的要十万大军一起出动?
    后方各个郡县城池不守?
    洛阳八处关隘不驻?
    各地治安不理?
    所以非到生死存亡的关键,将近十万总兵力,调动六万已经是全力以赴了。
    就如同官渡之战曹操明明总兵力有十多万,但为了防御刘表孙策,以及袁绍从其它地方进兵,不得不分兵驻守汝南、司隶、徐州各处是一个道理。
    洛阳的地缘好处就在于南面并不需要派人防御,因为借孙坚曹操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背刺洛阳朝廷。
    因此正面战场可以动用的兵力要比曹操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要多不少,除了一部分兵力要驻防在太行山中,防止袁绍从太行山北麓一路袭击河内以外,正面对敌的兵力,约有五万之数。
    陈暮骑在马背上,远眺旷野,西北面的太行山龙脊起伏,一片黑影耸立。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野草从事,孤坟林立。偶有鹿群跑过,似是在享受着这难得的清晨。
    从上午行军一直到傍晚,这支带着五万石粮草的辎重部队才抵达了安阳前线,离安阳约数里外的一处平原上,洛阳军正在不断地修缮营地,制造工事。
    去年还是一片泽国的安阳县城早就已经干涸,在烈日的烘烤下,周围大地早就龟裂开来,接近白色的黄土地上几乎没有一点植物。
    小冰河时期干旱、洪涝、冰雪各种各样的极端恶劣天气层出不穷,今年春汛的时候,黄河水暴涨,连带着洹水、荡水等黄河支流同样暴涨,将河内郡数县河流两岸的村庄田地几近淹没。
    到夏季,干旱来临,水位骤降。
    从五月份开始,气温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七月的时候,根据陈暮的推算,每日温度基本都在三十度左右,士兵们每日劳作,热得汗流浃背,几乎晒黑了一圈。
    整个营地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陈暮远远地过来,敏锐地看到在营地一侧的土山之上,有一高橹,橹中正闪烁着耀眼的白光。
    望远镜?
    陈暮笑了笑,继续往前走。
    过了片刻,胡子已经花白的朱儁带着众将士出来迎接。
    “太尉。”
    陈暮翻身下马,主动走上去行礼。
    朱儁点点头,老头已经六十上下,身子骨大不如前,含笑说道:“进去再说吧。”
    “唯!”
    陈暮便跟在朱儁身后往营地里去。
    作为汉末三杰之一,卢植和皇甫嵩早就已经作古,朱儁已经是最后的名将。
    他的行军资历以及打仗经验无比丰富,安阳城内如今的守将是张郃,如果是老年张郃,还能跟朱儁斗一斗,但现在张郃这点本事,还不够看。
    营地里正在加紧修建工事,帐篷林立起来。朱儁从洹水中截取了数条沟渠引入营地,不仅能够作为生活用水,还可以为士兵消暑。
    但这里面却有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洹水是在安阳城的北面,如果要从洹水取水的话,就得绕过安阳城,太远的话,挖渠的工作量会非常大,太近的话,安阳城万一在上游投毒。
    陈暮四处观望,当初关羽的营地是设置在安阳城的西北面,这样更靠近洹水,方便取水,也能监视城中动静,可朱儁却是把营地放在城池南面,离水源更远。
    不过朱儁选的这块地址也很不错,左侧是一片森林,森林可以缓解太阳光照射,且离树林近方便取木材。右侧堆满土山,建造了大量的窑洞。
    早在上至周先祖时期,土窑洞就遍布山原谷地。《诗经》称为“陶复陶穴”,唐宋时期,窑洞种类增多,每个窑洞有了明确分工,有暗庄、明庄和四合院庄等等,种类繁多,简洁有效。
    朱儁制造的这些土山窑洞就位于营地斜右侧,也就是营地的东北方向,位于安阳城池的西南方。不仅能防暑,还能当作坞堡来抵御敌人突袭,可谓是攻守兼备。
    看完了这一圈之后,陈暮也不得不佩服朱儁的布置,树林可以藏兵,营地离树林不远不近且还有水环绕,也不怕敌人纵火烧林,殃及到营地。
    再加上右侧窑洞坞堡,一层层下来,如果张郃发动突袭,估计很大概率,他甚至连营地都没靠近,就被土山上的床弩射退。
    “师君,我记得学宫的医官曾经说过,动物和人的尸体有细菌,才造成了瘟疫的存在?”
    陈群跟陈暮一样四处观望,看了许久之后,忍不住询问陈暮。
    陈暮点点头道:“不错,经过多年的研究,完全透明的琉璃配方比例已经越来越接近,物理学院研制出来的一种望远镜,可以看到很多细微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细菌。”
    显微镜可不是什么工业产品,它的发明时间是在16世纪,也就是1500多年,那个时候还是明朝中叶,英国工业革命连个萌芽都没有。
    很多人曾经研究过,为什么中国领先世界两千年,却在近代被欧美列强赶超。
    就是因为中国的发明创造注重实际,而欧洲发明创造则更加注重理论。
    简单来说,一项发明,欧洲人会弄明白它到底怎么产生的,而中国人很少会去这么想。
    或者说,这样去想会被封建统治者认为是奇技淫巧而无法深入。
    陈暮并没有过早提出细菌理论,但随着透明玻璃的应用,物理学院已经根据他的望远镜理论,开始研制显微镜。
    只是哪怕显微镜并非工业产品,单人工手磨镜片,也可以制造出来。
    可徒手撸显微镜,确实有些异想天开,马钧无论怎么努力,也搞不出来400倍的高倍显微镜。
    但低倍数的显微镜还是做出了一些失败品,这些失败品只能放大个几十倍,还是隐约能够模糊地看到一些微观物体。
    所以陈暮也是很快顺势推出了细菌理论以及各种防疫知识在医学院与化学院当中普及。
    陈群是泰山学宫的学生,虽然已经不在学院读书,但时常与学宫的老师同学通信,因此才知道这些知识。
    听到陈暮的回答,陈群就忍不住说道:“那为何老将军还是要这样布置行营?”
    陈暮饶有兴趣地看着他道:“长文,若是你,你会把营地布置在何处?”
    陈群想了想,指着北面道:“我会布置在离河不远的地方。”
    跟当初关羽进攻安阳的时候选的营地差不多。
    那边确实是个好地方,位于安阳的西南面,离洹水不远,旁边同样也是森林,与这边的森林连在一起。
    “这就是老将军的高明之处呀。”
    陈暮叹息道。
    “为何?”
    陈群不解。
    陈暮笑道:“你是在担心离洹水太远,安阳城中往水渠里投毒或者扔尸体吧。”
    “不错。”
    陈群点点头。
    陈暮就说道:“你信不信,那边的森林里,正驻扎着一支军队,而且还是颇为谨慎的赵云。”
    “师君是如何知道的?”
    陈群惊讶道。
    陈暮笑道:“因为来迎接我的人里,就只有赵云不在。”
    此战兵分三路,朱儁一路进攻安阳,关羽进攻内黄,孙坚从豫州北上,从颍川进入河南郡,然后进攻黎阳。
    除徐晃镇守林虑以外,管亥、关平、王丹、管承、张饶这些人跟随关羽。赵云、武安国、韩浩、杨奉、李乐、韩暹、胡才、罗颢、李兰等人则在此地。
    刚刚朱儁出来接他的时候,其他诸将都到了,唯独赵云不在,只能说明一个可能,那就是赵云驻扎的地方,并不在这里。
    姜,还是老的辣呀。
    看到朱儁这样密不透风的布置,陈暮也只能感叹。


第一百七十四章 进攻内黄
    一行人进入营寨,帐篷内比较黑,没有点灯。
    老头家里其实挺富的,虽是寒门出身,但朱儁父亲去世之后,母亲就以卖缯为业。
    缯是什么?
    就是丝织品,在当时几乎可以当做现金来流通使用。
    后来朱儁的上司已经讨伐贼寇不利,被州郡刺史上报,差点被朝廷问斩。
    还是老头花了数百金,买通了尚书台的官员,把奏折里的罪责变轻,才让上司免于死刑。
    从这一点上来看,老头家底还是非常殷实,绝对的大户人家。
    不过有钱归有钱,家底积攒是靠开源节流省出来的。该花的地方绝不吝惜,不该花的地方,也连一分钱都不愿意浪费。
    行军打仗那么多年,连帐篷内的油灯都不愿意常燃,说明朱儁不愧是商人家庭出身,有魄力有胆气,但也绝不迂腐乱花钱,是一个能干大事的人。
    等亲兵点上灯火之后,朱儁这才坐在了席位上,陈暮当仁不让地坐在了他右手下方的次席,其余武安国、韩浩、杨奉、李乐、韩暹、胡才、罗颢、李兰等人也是依次安坐,陈群司马懿杨修司马朗等人则只能站着。
    朱儁一边将身上的铠甲脱下来,露出里面淡蓝色的丝绸长袍,一边环视左右,微微点头道:“子归啊。”
    “太尉。”
    陈暮仰起头看着他。
    朱儁将手中的铠甲递给身边的亲兵,摸向桌案上的茶杯,轻抿了一口说道:“安阳城池在此,你觉得我们该如何进攻?”
    如何进攻?
    常规的办法自然是打造攻城器械,然后猛攻城池。
    但安阳是重镇,城池只比平原城矮一点点,且城内准备颇多,想依靠云梯之类的器械进攻,没那么容易。
    所以朱儁询问陈暮,是想看看他有没有别的办法,比如上一次水淹安阳那样简单有效。
    陈暮笑了笑道:“倒有三个办法。”
    “哦?”
    朱儁放下茶杯,笑着打趣道:“莫非是什么上中下三策?”
    “三个都是上策。”
    陈暮含笑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袁军大将张郃曾屡败于我手,今我亲临,其必畏我如虎,若我一封战书进城,约其决战,阵前一席话语,管教张儁乂不战而降,袁军不战自退。”
    “额。。。。。。。”
    朱儁一时不知道该说点什么,他能够料到陈暮或许有计策对付敌人,但完全没想到直接一席话语让敌人投降,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张郃好歹也是袁绍亲信大将,统领数万兵马,将公孙瓒击退的人物,怎么可能就这样无缘无故投降呢?
    在场诸多将领也是面面相觑,只是陈暮毕竟是他们的上司,在军中地位仅在朱儁和关羽之下,他们这些将领大者不过是普通的杂号将军,小者更只是普通的杂号校尉,自然不敢出言反驳。
    至于司马兄弟杨修陈群他们,心中虽有疑虑,可他们的地位就更低,仅仅只是军中的文书佐吏,在这里甚至没有一席之地,只能呆在一边记录军务,更不敢插嘴。
    所以在朱儁愣了半天神之后,场内一片安静,没有一个人敢说话,静得像是针落到地上都能听见。
    过了好一会儿,朱儁才苦笑说道:“子归,我知你有大才,但饭可以胡吃,话可不能乱说。即便你名威震天下,敌人也不可能因为你的一席话语而选择投降,那张儁乂为河北望族,阖族皆在冀州,怎么可能会背叛袁绍?”
    陈暮狡黠一笑:“张儁乂乃河间国啵厝耍胗闹菁淙还锊缥茨芑靼芨呃溃比豚|县,然袁绍也没有派重兵在北方,他若愿意归降,我会修书一封给公孙伯圭,令他护佑其家族。”
    “没那么简单吧。”
    朱儁忍不住说道:“如今袁绍猛攻平原,士气正旺,怎么可能会有人选择在这个时候叛变呢?”
    “反间计!”
    就在此时,杨修忽然出声。
    司马懿和陈群如老僧坐定,没有说话,他们其实也猜到了,但绝不会像杨修这样爱出风头。
    陈暮脸色一沉,目光回转过来,瞪了杨修一眼。
    杨修顿时一惊,知道自己犯错了,连忙说道:“叔父,修知罪,还请叔父责罚。”
    “既在军中,就按军中的规矩办,待会去自领五军棍。”
    陈暮淡淡地说道。
    杨修不敢争辩,苦着脸道:“唯。”
    等陈暮教训了杨修之后,朱儁才说道:“子归,是否如德祖所言?”
    “不错,正是反间计尔。”
    陈暮侃侃而谈道:“安阳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