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5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降趋势。
    而随着许攸也得到了兵权,再加上控制半个邺城的逢纪,南阳派系可谓是重权在手。他这个时候不趁机打压,却反而帮敌人说话,这是李历万万没想到的事情。
    刘惠不着痕迹地给了李历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也顺着审配的话说道:“是呀明公,许子远已经做得很好了,只是刘玄德应对得更好罢了。”
    “嗯。。。。。。。”
    袁绍缓缓点头,左右看看,说道:“如今南面偏师从兖州进攻济南的计划彻底失败,你们有什么想法?”
    审配立即说道:“明公,张飞部南下之后,聊城和博平空虚,正好可取之。”
    “张飞部不是在临邑吗?随时可以回去吧。”
    袁绍不解反问。
    审配笑道:“明公,青州所依仗着不过是齐长城也,现在济北国已经被攻破,若是高览此时率军继续佯攻济北国,明公觉得张飞会回去吗?”
    “不错,我们调用的兵马都是从兖州以及魏郡调用,正是北面击败公孙瓒之后,让我们的兵马压力有所缓解。”
    荀谌也附和道:“现在从许攸撤兵已是定居,不如继续佯攻济北国,牵制张飞的兵马,我们的本部人马则分出一些南下取了聊城和博平,这样控着两处要地,还可以威胁龙凑。”
    龙凑之前不好攻打,是因为被平原城、聊城、博平等地围在了里面,而随着张飞南下,南部两座城池的兵力空虚,就很容易暴露出来一些漏洞和弱点。
    虽然在茬平一带,也就是龙凑上游地区,博平南面的黄河对岸还有黄忠的水军驻扎,随时可以顺河而下,防守龙凑渡口。
    但张飞部的一万多人都是青州陆军精锐主力,而典韦、臧霸部则位于平原县城的东北面,离龙凑有一段距离,周围只有平原县城的刘备和黄忠的水师存在,形成了一个致命的防区漏洞。
    毕竟平原城、聊城以及博平是围绕着龙凑的三座城池。袁绍要想越过这三座城池去攻打龙凑,后面的粮草运输就会成为大麻烦,三座城池随时可以出兵袭击粮道。
    现在聊城和博平两座城池空出来,一旦被袁绍占据,就立即能成为进攻龙凑的桥头堡,粮草也可以先运输进城内,依托城池开始骚扰进攻。
    所以南面的攻势或许确实受阻,让袁绍并没有在济南占到什么便宜,但如果转而趁着张飞部南下的空档,占据空虚的聊城博平一带,威胁过河的龙凑渡口,对于冀州军来说,将会是个很大的突破。
    到时候也许能够逼迫刘备放弃平原,转而防守高唐也说不定。
    听到几位谋士都认为这个计划可行,袁绍就点点头道:“善,那我即可传书给高览许攸,让他们继续佯攻济南,牵制张飞部,我派人南下,夺取聊城和博平!”
    “明公英明!”
    几人纷纷鞠躬行礼。
    数日之后,命令传达到了高览许攸军中。
    二人其实也正有此意,于是顺势而为,再次派出兵马进攻。
    高览之所以那么迟才到,是为了给许攸运输粮草,许攸粮草见底,与高览汇合之后有了粮草供给,便再次出征。
    但他们不知道,此时已经重新将祝阿夺回来,正大军囤于祝阿城池当中的荀彧,正在给太史慈写信。
    胡平站在一边,因为军情司在这些地方没有部门,所以只能由他亲自前往历城送达。
    看到荀彧在信中让太史慈马上回茬平,胡平不由好奇问道:“相国,敌人还未走远,此时便让太史将军离去吗?”
    荀彧苦笑着摇摇头道:“三将军南下虽然帮我们解了围,然他一走就把博平和聊城放给了袁军,如果袁绍不蠢的话,必然会派人前去攻打,所以必须让他们立即回去。”
    “若是敌人不死心再进攻济南的话,恐怕不好办。”
    胡平想了想道:“齐长城已经被他们毁掉,重新修缮也不知道要多久,光靠祝阿历城茬县三座城池,可挡不住敌人从山谷间过来。”
    荀彧微笑道:“无妨的,现在我们都在抢时间,如果袁绍没有立马反应过来,我们也可以趁此机会,从济南各地招募一些退役的士兵过来防守,这样的话只要张飞和太史慈回防迅速,他也拿我们没办法。”
    “哦。”
    胡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大人物们的事情,就交由他们去做吧,自己老老实实当个大头兵就好。
    然而胡平不知道的是,荀彧表面上风轻云淡,其实内心并不轻松。
    因为说是这么说,可临时招募退役士兵,训练、武器、装备、粮草等等都是要解决的问题,不然即便曾经上过战场,但许久不经战事,战斗力不一定就比新兵强。
    很多退役士兵都有家有口,甚至都大腹便便,不管是作战意志还是战斗力,可能都比不了年轻力壮的二十多岁血气方刚的新兵。
    所以荀彧也仅仅只是安慰一下部将而已,现在他能够用的兵力,也真就只有那么四五千人。
    一旦张飞部和太史慈回防,高览和许攸三万大军再次进攻,他的压力依旧会无比巨大,因此现在荀彧也是在赌,赌袁绍并没有继续从济北国攻打济南的心思,而是舍远求近,谋求聊城和博平。
    双方都在谋算,然而很多时候,并不是谋算得好,就一定能够成事。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的时候,战争中的一点小小的意外,就能引导整个战局走向。
    只是荀彧觉得,自己尽力便足以。。。。。。。.
    。。。。。。。.
    。。。。。。。.
    北方战局在总体上依旧处于僵持的情况,除了一些小规模的变动。
    如许攸从济南撤兵,张飞部围点打援成功。乃至于典韦部和臧霸部在安德与西平昌一带,与袁军保持高强度对抗等等。
    而南方的战事也同样开始陷入了僵局阶段,孙策击败袁术之后,逐步蚕食九江和庐江地区,把袁术赶到了江东丹阳郡,因为没有水军,所以暂时无法过江继续进攻。
    历史上孙策之所以能取江东,那是因为当时江东几个郡县的官员都是他的亲朋故旧,比如舅舅吴景是丹阳太守,吴郡都尉朱治,是孙坚的老部下。
    有了这些人的帮助,孙策才能入主江东。然而现在这些人都在豫州跟着孙坚混得风生水起,根本就没有在江东稳固发展。
    没有了这些本地的官员亲戚支持,孙策自然也就不可能顺利地往江东去。最主要的是哪怕鲁肃和周瑜也是大家族,可他们的家族都在庐江,乃是淮南大族而非江东大族。
    江东掌权的官员不是孙策的人,本地的士族豪强也跟孙策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除了吴郡的几个与孙氏有旧的豪强以外,其它郡县的豪强与他们毫无瓜葛。
    所以哪怕江东的豪强其实很厌恶袁术,比如严白虎、祖郎、焦已等人,还有丹杨、宣城、泾县、陵阳、始安、黟县、歙县三十多个县城的本地豪强都不喜欢他,但孙策也不好打到江东去。
    如此一来,江东这边暂时也就陷入了宁静。孙策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着过江的事情,袁术则是已经只剩下半口气还吊着,堂弟袁胤帮忙防守江东沿线,阻拦敌人过江。
    至少一年半载内,扬州还是打不起来。
    倒是曹操猛攻淮北,战况颇为激烈,只是吕布殊死抵抗,再加上东海郡的青州军根本不出手,陈暮的外舅蔡阳镇守徐州北面,仿佛看戏一样看着曹吕二人打得头破血流,让他们二人战事也陷入胶着状态。
    曹操故意设计把袁绍放进济北国,希望青州战事吃紧,让朝廷把孙坚的所有部队调去北方与袁绍大战。最近朝廷上确实有这样的想法,只是被陈暮上书阻止。
    这厮可是为枭雄,一个不注意,就有可能让他起来。陈暮宁愿放弃平原,也绝不能让曹操得逞。
    最主要的是平原是可以放弃的,因为平原只是第二道防线,他们的最终防线可是高唐,高唐位于龙凑渡口对岸,即便袁绍最终占据了龙凑渡口,没有强力的水师,过河也是自寻死路。
    所以放弃平原也不是不行,只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消耗袁绍一年有余的战略目的而已,这是一个比较可惜的地方,不过相比于让曹操壮大,还是可惜一点比较好。
    永汉二年的一月,便在这天下纷扰的乱局中度过。
    时间慢慢来到了二月份,局势逐渐开始发生了变化,北方战局,也开始悄然变动起来。


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战
    永汉二年,二月四日。
    已是孟春时节,草长莺飞,博平县城内,无数士兵来来往往,不断穿梭。
    田丰还是晚了一步,虽然他也猜到了高览和许攸的进攻只是佯攻,但谁也不知道,如果他真的走了的话,佯攻会不会变成实攻。
    所以田丰不得不在临邑一带多逗留了两日,正是这两日的时间,让袁绍的大军轻松拿下了南边的博平县城。
    张飞仅仅留了三千人守两座城池,而且博平县城也不是什么城池高厚的重镇,靠着城内一千多人,想要抵挡住袁军上万人的进攻,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何况这次进攻的可不是许攸那支从东郡长途跋涉数百里前往济北国的偏师,而是不到七十里,袁绍的主力军,拥有大量攻城器械。
    这使得整个攻城战争甚至仅持续了不到半个时辰,在北城门被轻松攻破之后,青州军就在一名守城的军司马命令下,果断选择了弃城逃跑,自南城门离开,前往南面的聊城。
    陈暮曾经在青州军中提出过一个口号,叫“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在明知道敌我力量悬殊,根本不可能战胜敌人的情况下,士兵没有必要硬拼,该跑还是得跑,不要过于鲁莽。
    这就是所谓的战略转移,并非懦夫行径。
    这个口号得到了刘备的称赞,深得他心。因而青州对于士兵力战之后的逃跑行为,并不会有什么惩罚措施。不过若是在打得过或者实力相差不大,却未战先怯,那自然是另外一回事。
    博平之战就是如此,当时袁军还没来得及把南城门全部包围,博平的青州军付出一定伤亡,成功突围,有八百余人逃了回去,聊城那边还有一千人,汇合在一起,总计两千来人,勉勉强强守住了聊城,等来了张飞援军。
    虽然聊城守住了,但博平的丢失还是给予了青州很大的打击。原本应该固若金汤的泰山齐长城防线,被人从内部攻破,为了堵住这个窟窿,就得拆东墙补西墙,反倒使得博平口子又露了出来。
    袁绍虽然没有拿下聊城,可有了博平作为突破口,他完全可以在城池内驻扎兵马,囤积粮草,然后分兵袭扰龙凑,到时候平原反倒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因此青州如今就陷入了被动当中。
    到了二月中旬,袁军果然开始对龙凑发起了试探性进攻,虽然被守军打退,但这并非是一个好的信号。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龙凑渡口都将会受到袁军的袭扰。
    不过现在的情况也不算太坏,聊城还在张飞手里,袁军不敢枉顾身边的聊城,不可能大举进攻,只能小规模骚扰,这点攻击龙凑还是防御得住。
    所以如今依旧处于僵持时期,不会影响整体局势,但也算是一个小裂缝,青州这面高墙,看起来隐隐已经四面漏风。
    二月底,高览从南线继续进攻济南,荀彧重新修筑了已经被许攸拆毁的齐长城防线,又在泰山小道设伏,打退了妄图再次从小道绕来的袁军,双方僵持在卢县与齐长城一带,分不出结果。
    三月中旬,袁绍挖掘了足足两个月的地道终于通到了平原县城下,但让人绝望的是,地表竟然有一层厚厚的水泥结构。虽然只是整个城市的马路,很多房屋乃至于宅院都没有水泥铺设,可大多数房屋家中都会铺设地砖。
    秦汉风格建筑就是这样,地基铺设地砖,然后在地砖上方搭建横梁,让房屋远离地面。唯一是夯土结构地面的,基本就是各家各屋的院子,别说贫民,即便是豪强,院子里也是种上花花草草,一般不会铺设砖石。
    但袁绍挖掘地道的士兵在地下,他们哪知道平原城哪个地方是院子,即便是随便乱挖,不说挖掘地道有多艰难,单说平原城可不是两平方公里的普通小县城,作为一郡治所以及南北贸易往来集散中心,这座城市面积足足十多平方公里,挖到猴年马月也不一定找得到。
    所以地道战术最终还是失败,不是失败在被敌人发现,而是失败在夯土结构的地面上浇灌水泥,地下的袁军士兵根本打不穿。
    等到五月份的时候,袁绍猛攻聊城,刘备本想领兵出城,亲自南下去聊城解围。
    但袁绍的主力部队一直将平原城团团围住,他除非放弃整座城市,在安德的典韦,西平昌的臧霸的掩护下往南行军,不然的话,他的一切行动都会在袁绍眼皮子底下,到时候就有可能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