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5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周泰也是自忖不过是体力不支而已,如果全盛时期,他根本不惧这小霸王。可也没办法,他之前就已经血战许久,再遇上本就十分神勇的孙策,确实难以匹敌。
    三人酣战在一起,三匹马不断来回交错。打到第五十余回合,蒋钦原本就告罄的体力终于支撑不住,在格挡的时候,被孙策一枪给拍落下马。
    没有了蒋钦的一旁照应,正面对敌的周泰也顶不了多久,很快也同样被孙策找准机会,打落手中的大刀,枪尖对准了咽喉。
    “绑起来!”
    孙策枪尖指着周泰的喉咙,表面上风轻云淡,透露着自信的笑容。
    但实际上他也不轻松,一身大汗淋漓,虽然是对阵两个体力已经被消耗大半的敌人,然他也没想到这名叫做周泰的汉子如此凶悍,明明体力已经不支,却还是奋勇拼杀,差点让他翻车。
    好在周泰和蒋钦本身就没有多少体力,再加上孙策年轻力壮,体力像是源源不断一样,靠着变态的体质硬生生耗将他们耗输,不然继续打下去,结果还真两说。
    “少将军威武,少将军威武!”
    士兵们放肆大吼。
    孙坚孙策父子的神勇早已经成为了军队中的信仰支柱。
    可以说,正因为他们父子二人的存在,才让豫州军如此悍不畏死,哪怕是面对人数比自己多数倍的袁军,也时常舍命拼搏,把袁军击溃。
    军队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几十万大军看着很唬人,可一旦被击溃,往往就是如大地崩塌,瞬间兵败如山倒。
    因此孙策每逢战事,亦是必须身先士卒,做出表率。
    这种打法有利也有弊。
    身先士卒能够让他得到士兵爱戴,士兵们愿意跟着他去冲锋陷阵。
    可一旦他死在乱军中,对于士气的打击也远比任何军队更大,因为士兵们无法相信神勇的少将军会死,正如项羽被击败之后,军队也是瞬间崩溃是一个道理。
    不过至少目前来说,南方各路诸侯里,除了吕布以外,倒也没有人能够对孙策形成近身威胁,因此与袁术对战,冲阵杀敌却是轻而易举。
    在将周泰蒋钦拿下之后,孙策立即率众回师。周瑜在不远处的土坡上都快把铜锣敲烂了,再不回去,又该挨他的唠叨。
    事实上周瑜之所以鸣金收兵,是因为派出去的斥候回来禀报,袁术已经派出援军过来。
    虽然将士们士气高昂,面对袁军来袭,倒也不曾畏惧,但总归是体力已经消耗不少,且阵型已散,再临时调整来不及了,所以必须马上撤兵。
    很快,孙策大军就如潮水一般退去。
    当袁术听到前军大败的消息,立即派出部队增援的时候,孙策早就押解俘虏离去了。
    厮杀仅仅持续了不到一个时辰,三万人的大军里,甚至有两万多人连敌人的面都没有碰,就因为张勋的中军被孙策击溃而转身就逃。
    这样的士气和战斗力,就连乌合之众都不能算。黄巾之乱的时候,张角的黄巾军,都要比袁术的部下要强。
    为此,袁术不得不留驻于向县。
    从前年开始,袁术派来向县的县令、守将都被孙策斩杀,这座城池早就破败不堪,城墙上布满了斑驳的战痕,很多地方都已经倒塌,城内也没有人居住。
    老旧的街道上以及城墙根脚下,懒懒散散地或躺或坐着无数袁军士兵,城内城外来来往往有很多士兵巡逻,但几乎没有任何队形。
    袁术中军有四万人,再加上逃回来的两万多前军,城里城外到处都是临时驻扎的袁军营地,一片兵荒马乱之象。
    向县县衙府邸之中,袁术在厅堂内走来走去,脸色焦躁,坐立不安,几次询问吕布那边是否来信。
    “明公,此危急存亡之刻,切莫乱了阵脚呀。”
    看到袁术像是个没头苍蝇一样在厅堂内乱转,主簿阎象连忙劝说。
    袁术大怒道:“吕布在搞什么,说好约定在谷阳汇合,一同进攻汝南,结果我的人先到,被孙策埋伏,他的人到现在却一个都没出现,此贼莫不是在故意坑害于我?”
    “明公息怒。”
    促成袁吕双方联姻的韩胤怕袁术责怪自己,连忙说道:“吕将军连自己的女儿都已经送来淮南,与我们结成亲家,怎么可能会失信,恐中途出了意外,明公还是再等等。”
    “可恶!”
    袁术走到韩胤身边将他的桌案举起来,狠狠地砸在墙上。
    砰的一声木屑四溅。
    韩胤被吓得瑟瑟发抖,不敢出声。
    就在这个时候,纪灵风尘仆仆地走进来说道:“明公,被打散的士卒已经收拢起来了,张勋等人跪在厅外,是否传唤?”
    他被袁术派去驰援,人才刚到,孙策军就已经撤退,当时旷野上到处都是散乱的溃败,他没有时间去追赶,只能先帮助张勋桥蕤等人收拢士卒,退回向县。
    “哼!”
    袁术喘着粗气,冷哼一声,走回主位上坐下:“就让他们跪着吧。”
    “额。。。。。”
    纪灵就退到一边,没有说话了。
    周围人都不敢去劝。
    现在袁术正在气头上,谁去劝都不好使。
    也就是张勋是袁术心腹大将,地位还在纪灵之上,不然换了别人,早就被他砍了脑袋。
    过了片刻,袁术气总算是消了一些,目光看向纪灵,想了想说道:“伏义,你先出城安顿士卒,准备烧火造饭,再派一批人去谷阳,我倒要问问他吕布在干什么!”
    “唯!”
    纪灵领命而去。
    吕布现在在干什么?
    他在跟曹操打仗。
    说句难听的,吕布其实没那么大头脑要搞什么称霸天下。
    以他高达30的智力,要想什么二分天下论,先占据淮南再图豫州的战略,属实有点困难。
    但吕布却很清楚,如果不除掉曹操,他在淮北的日子肯定也不会好受。
    所以面对曹操这个老仇人,不管是曾经的仇怨,还是朝廷交代给他的任务,他都必须要与曹操决一死战。
    现在卫觊已经帮他把路铺好,投靠朝廷,等将来朝廷一统天下,他作为最早投效朝廷的诸侯之一,必然也是居功至伟。
    而他的职责,就是限制曹操袁术孙坚等其它诸侯的发展,为朝廷将来一统天下,扫清障碍。
    这一点上卫觊早就跟他说过,吕布也很清楚自己只是朝廷的工具人而已。
    不过虽然是工具人,但吕布没有那心思称霸天下,同样也没有一个聪明的头脑。
    他只想安于现状,哪怕是当工具人也无所谓,只要能够保证他个人荣华富贵,一切都好说。
    所以吕布也是心安理得地接受朝廷的任务,不管朝廷让他做什么,他都答应。
    只是他绝对想不到,一切的幕后主使是他最厌恶的仇敌之一陈暮。
    若是知道真相的话,恐怕他早就暴怒将卫觊给杀死。
    但知情人只有三个,他永远都不会知道真相。
    天色逐渐暗下去。
    在谷阳县西北面约三十里外的贞亭,后世的灵璧县附近,此时正在发生一场惨烈的战斗。
    吕布军向南方往谷阳县而去,准备在谷阳与袁军汇合,共击孙策。
    然而没想到他们在此地中了曹军的埋伏,好在吕布也是骁勇善战之辈,立即组织兵力,原地结阵,与曹操决一死战。
    此地的地形并不是什么好伏击的地点,四面特别开阔,没有什么高山河流森林之类,只有一片旷野以及一些高矮土坡,田野与小型河流倒是不少,但并不是什么险要之地。
    所以曹操是埋伏在一些土坡之后,等到吕布军从大路官道往南方走的时候,忽然从两侧土坡上杀出,箭簇如雨点一般打落,打了吕布军一个措手不及。
    一般来说,如果是在进攻某一处,或者是去支援某一处时,行军过程当中,往往会安排斥候在前面探路,看看有没有敌人伏击的兵马。
    但吕布并不是要去进攻某地,而是去和袁术大军汇合,所以根本没有想到敌人会知道他行军的消息。
    更何况长途行军,方圆几十数百公里,把全部斥候派出去也不可能搜查干净。
    所以吕布根本就没有想到敌人居然会在这种平原上伏击他。
    厮杀从午后一直持续到傍晚天黑。
    双方各损失了千余人马,在吕布数次打退了曹军的进攻,将一处曹军占据的制高点土坡拿下之后,曹军的弓箭手被迫后撤。
    没有了这处制高点,曹军也难以从正面压制吕军,因此曹操就只能将大部分兵力全部派出去。
    曹操的兵力比吕布多,且战术得到,采取了三面包夹的姿势。
    左右两处山坡,利用高橹与弓箭手对官道坡下的吕布军进行远程打击。夏侯惇和夏侯渊等人则率军正面进攻,试图将吕布中军击破。
    然而吕布亲自领军突袭,后方的张杨卫觊等人则安排弓箭手上了最前面他们占据的那处制高点土坡上予以还击。
    当曹军的弓箭手被吕布军的弓箭手射击之后,曹军自然也没办法保持之前的压制力,使得吕布率领大军从正面一路冲杀了过去。
    吕布的战斗力有多强悍?
    当前面夏侯惇与夏侯渊的部队与他正面接触之后,很快就被他将二人击败。
    紧接着曹洪曹仁李典乐进这些人在他手下走不过十招。也就两夏侯还能勉强支撑一下,可面对汉末武力值天花板,顶多三十招,就已经无能为力。
    眼看前方军队被吕布率领的千余精锐冲得七零八落,曹操不得不选择鸣金收兵,让前面的部队撤下来。
    早期的吕布确实给了曹操极大的重创和打击,这与吕布的强横脱不了干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吕布再勇猛,也不可能真正的以一敌万,因此面对曹操有组织的撤退,他也只能干看着,不能继续追击。
    主要也是此地虽不是什么险要之地,但两侧道路边有一些土堆,这些土堆矮的不过两丈高,最高处也不过四丈多一点点而已,但曹军占据这些土坡,有居高临下的优势。
    若不是之前他拼死将最前面的那处最高的土坡抢下来,也许他根本就没有与曹军正面对垒的机会,直接要被敌人的弓箭手射成马蜂窝。
    只是不管怎么样,曹军虽然已经被他打败,但谁也不知道前面是否还有埋伏,因此吕布也不敢继续进攻,而是选择撤退,找了一处相对安全的地方安营扎寨,然后派人前往谷阳去通知袁术。


第一百六十二章 许攸偷家,荀彧守家
    当清凉晚风徐徐吹入厅堂,廊外屋檐下的风铃随风摇摆,叮叮当当响动的时候。荀彧坐在济南国治所,东平陵县衙府邸内的大厅桌案边,认真地批阅这各地传来的文书,对青州各地最新传上来的公文做出批示。
    这里面有一些信息需要转交给驻扎在聊城博平一带的张飞田丰,有一些要送往后方催促临淄那边的简雍、氏仪、孙邵、华歆、王朗、孙乾等后勤人员加紧往前线运输粮草和新的物资装备,还有一些则是传达给如茬平的黄忠,安德的典韦,西平昌的臧霸这些人一些军事命令。
    刘公的大军如今驻屯在平原前线与袁军对峙,源源不断地往前线输送粮草乃至后方去情报整理工作就落在荀彧的肩上。
    各地的文书如雪片般飞入这小小的东平陵县衙府邸,几乎每一份都加盖着“急报”的符印,都要他代替刘公来做出决断——这是信任,也是沉重的责任。
    何况前些日子阎忠生病了,六十多岁的小老头经不起严寒的冬天与虽比寒冬稍微暖和一些却更容易让人生病的早春。因此在阎忠回临淄养病之后,就连军情司的工作,现在也全都是荀彧在处理。
    “天下糜烂,社稷未稳。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呐。。。。。。。”
    荀彧揉了揉有些酸疼的眼睛,将油灯剔亮一些,把裹在身上的大裘又紧了紧。连续数天的熬夜,让这位面如温玉的谦谦君子也显得憔悴起来,细微的皱纹在眼角额间悄然滋生,那一缕黑亮的长髯垂在颌下,已略有卷曲,在油灯下竟是隐隐泛白。
    作为前线中枢的运转站,济南不仅承担着后方到前线的粮草运输,同时也是指挥大本营。青州几位谋士,荀攸与田丰擅长临阵机变,因而一个随张飞于博平,一个随刘备于平原。
    剩下的荀彧和沮授二人则有掌控韬略之能,因而一个坐镇后方济南,处理军机要务。一个在高唐前线,组织大决战的事宜。
    而相比于在高唐的沮授,荀彧身上的担子更重,各地公文,军情司情报,事无巨细,都由他处理。
    一旦中间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导致各地守军的工作出现了纰漏,让袁军找到可趁之机,陈暮当初制定的群狼战术以及复兴汉室的伟业瞬间便会前功尽弃。
    所以不止是整个青州随时会覆灭的重任压在他身上,同时还有他心中那个复兴汉室的梦也在支撑着他艰难前行。
    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