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双方应该已经势如水火,不断攻伐才对。但后来刘表想了一个计谋,他觉得河南之地一片混乱,袁术随时可能会卷土重来,因而不如接纳张绣,让他屯兵宛城,以作襄阳屏障。
这个计策摆明了是要拿张绣做挡箭牌,张绣的谋士贾诩跟他说过,然而面对刘表的说客,张绣即便是清楚自己被人当枪使,也只能接受刘表的提议,换取粮草。
没办法,他当时陷入了困境,如果不同意的话,由于粮草缺失,大军就得饿死,还不如先答应下来,换取一片生存之地。
数年下来,张绣占据宛城,又得南阳北部数县,逐渐站稳脚跟,实力稍微有所发展。
此时,早春时分,南阳盆地淅淅沥沥下起了春雨。
春雨贵如油,远方的伏牛山脉郁郁葱葱,如长龙脊背一般起伏,烟雨朦胧之中,宛城的楼台亭阁内,雨点打在楼阁的瓦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
清风拂过楼中,吹动纱帘飘荡,屋内厅堂里,趁着这个难得的午间时光,贾诩躺在房间里的木榻上呼呼大睡,享受着片刻休闲。
可他才睡下没有多久,蹬蹬蹬的楼梯声音传来,将他吵醒,迷迷糊糊间,就听到有人喊道:“先生,先生!”
“嗯。。。。。。”
贾诩睡眼惺忪地起来,松垮的皮肤上布了几颗老人斑,两眼略微浑浊,坐在床沿边好一会儿才恢复清醒。
他今年已经五十一岁了,不管是体力还是精力,都远不如年轻时候。
张绣快步上了阁楼,手中拿着一份文书,来到贾诩身边说道:“先生,叶县那边传了信过来,曹操跟吕布,孙策与袁术又打起来了。”
贾诩挠了挠头,懒洋洋地道:“他们不是半月一小战,三月一大战吗?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虽然河南等地大规模战争没有打起来,但双方在边境还是摩擦不断。上个月孙策就曾经领兵突袭当涂,与袁术大打出手,周围各路诸侯早就习以为常。
然而张绣却无比严肃地道:“这次不同,如先生预料的那样,他们已经尽起大军,要打决战了。”
“哦?这么快?”
贾诩顿时脸色微变,坐直了身,来到厅中席地而坐,接过张绣递来的文书仔细阅读。
就看到文书中称双方把全部家底掏了出来,在沛国等地开始了交战。
之前张绣曾经问过贾诩,现在北方刘备和袁绍进入了全面战争状态,他蜗居南阳,该当如何?
当时贾诩就告诉过他,南方各路诸侯必然会担忧袁绍与刘备之间决出一个霸主,到时候将他们依次吞并,所以必然会互相攻伐,尽快壮大自身,以免未来袁绍或者刘备大军南下。
那个时候贾诩也预料到袁绍和刘备之间肯定不会那么快分出胜负,因此就劝说张绣先在南阳整顿兵马,先坐看天下形势,最后再做出决定。
只是没想到那四个诸侯居然如此心急,刘备跟袁绍才开战半年,他们就已经完成了准备工作,开始决战。
等贾诩看完文书,张绣就说道:“先生觉得,我现在应该如何?”
贾诩沉吟许久,摇摇头道:“将军知道为什么河南等地各路诸侯宁愿相互吞并,也不愿意去插手进袁绍和刘备之间的战争中去吗?”
“因为他们势大?”
张绣问道。
贾诩笑道:“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真正的原因还在于不管是刘备亦或者袁绍,都在黄河周边,除了曹操和孙坚以外,其它诸侯想要进攻他们,非常困难,没有人可以越过那么远的距离,进攻青州或者冀州,除非这些诸侯想死,去进攻洛阳。”
“进攻洛阳就是找死吗?”
张绣不解。
贾诩点点头,叹息道:“是啊,找死尔。”
历史上曹操迎汉献帝,不仅袁绍跟他打,就连孙策都有偷袭许都的想法。
那是因为当时他们是有借口的,说曹操胁天子以令诸侯,他们是忠诚于汉室的诸侯,所以才起兵反曹,只是反曹,并非反天子。
而此时呢?
刘备可没有胁天子以令诸侯,他人都在青州,洛阳军队大权是在朱儁手里,要那些诸侯们说朱儁胁迫了刘虞,别说天下人,就连这些诸侯自己人都没几个信。
因此即便这些诸侯想要参与到袁绍和刘备之间的战争,也没有借口,除非他们想造反,丢掉大义名分。
不得不说,就算是贾诩也很佩服陈暮这一手立刘虞为帝,刘虞本身威望足够高,且又是光武帝刘秀的嫡系后裔,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曾经昭告天下,说自己无子,讨伐天下各路不臣之后,就从河间抱取章帝子孙为新皇。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道诏书,让天下人对刘虞心服口服,除了公然造反的袁绍、袁术、刘璋、李傕、郭汜等人以外,就连吕布也是上书朝廷,表示愿意臣服,于是得了个徐州牧的位置,逼得曹操退兵。
这就是各路诸侯无法插手进刘备和袁绍之间战斗的根本原因,地缘问题以及政治因素,怀有异心,且离得近的曹操不敢反叛,离得远的袁术、刘璋、李傕、郭汜等人则打不到洛阳。
所以河南等地的诸侯,对于北方大战的事情上,完全插不上手。即便是能插手的曹操和孙坚,也只能去帮刘备,而不能帮袁绍,就是因为这两个原因。
听了贾诩的解释之后,张绣似懂非懂,点点头道:“那为什么曹操和孙坚不出兵帮助刘备,而选择和袁术吕布大战呢?”
“孙坚不是出兵了吗?”
贾诩笑道:“孙文台乃江东猛虎也,一心向汉,朝廷待他不薄,因而此番出兵必然竭尽全力。至于那曹孟德,早有异心,此次袁术吕布异动,最高兴的怕就是他了。”
“打仗还那么高兴吗?”
张绣也笑了起来,他是个粗人,不太懂里面的弯弯绕绕。
贾诩说道:“你想想,如果曹操真心向汉,肯定是要帮朝廷出兵。但他却选择与吕布在沛国等地交战,不就是因为他不想帮朝廷出兵吗?如果他占据了吕布的淮北,顺势南下夺得淮南,恐怕就有一定实力,此时再反叛朝廷,消灭孙坚,夺取豫州,则有了与北方抗衡之能,届时南北对峙,二分天下也。”
“先生说的我不懂。”
张绣摇摇头:“我只想知道,我现在应该如何是好?是看他们打吗?如果他们决出胜负,我是不是就危险了?”
“是啊。”
贾诩点点头:“将军兵马不多,不过寥寥一两万人,曹操孙坚等人虽比不得袁绍刘备等人拥众十余二十万,但亦有数万精锐之士,我们难以与他们抗衡,将来最好的结果,也无非是等他们决出胜负,找一个有实力的诸侯投降而已。”
“唉。。。。。。。”
张绣叹了口气,他对于自己的实力倒是认得很清楚,不说南阳有一半还在刘表手里,单说他的处境就十分尴尬,南边是刘表,北面是孙坚,个个都比他强大,就算是想有点作为,也被夹在中间难以动弹。
二人沉默片刻,张绣才说道:“以先生之见,我该投降于谁比较好?河南之地,总归是这几个诸侯最后决出一人胜负,其中袁术实力最强大,莫非是他?”
“袁术?”
贾诩嗤笑道:“袁术现在空有近十万大军,但他的实力是最弱小的,麾下尽是乌合之众也,我预料第一个被消灭的,就是他。”
“那是,孙坚?”
张绣试探询问。
贾诩想了想,摇摇头:“孙坚过于刚直,已经领军北上响应朝廷号召,其人不如曹操狡诈,恐怕最后会遭到曹操阴袭。”
“那就是曹操了。”
张绣拍板道:“先生是让我投降曹操!”
贾诩翻起了白眼:“我什么时候说过要投降曹操?将军,有的时候不要只看着身边,要有远见。曹操确实是最有可能统一河南之地的人,但将军即便要投降,也该找一个最后的胜利者,而非眼前的胜利者。”
“最后的胜利者?”
“不错,你觉得天下各路诸侯当中,谁才能一统天下?”
“那就只能是刘备或者袁绍了吧。”
张绣毫不犹豫地回答。
倒不是他有多聪明,而是这几乎是天下人的共识。
就如同官渡之战前,大家都认为袁绍和曹操之间的胜利者会一统天下一样。
这二人当中无论是地盘、人口都是天下排名前二的大诸侯,互相吞并之后,实力只会更大,其它诸侯哪有那么大的能耐与他们抗衡?
“正是。”
贾诩深邃的目光望向北方,轻声说道:“将军虽据南阳之地,然地狭人少,腹背皆敌,难以有所为。然刘备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司隶等丰腴之地,地广人多,方才能行大事,将军若要找人投靠,也该找他们当中一人。”
“那么谁才会是最后的胜利者呢?”
张绣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贾诩沉吟了许久,淡淡地道:“也许,是刘备吧。”
他想起了前段时间阎忠给他的书信。
里面倒也没有什么其它的内容,只是说,段煨已经投靠了朝廷,他的家人都已经安顿起来。
长子贾穆被朝廷征为议郎,次子贾访也被举为孝廉,如今在司隶任官吏。
当初贾诩之所以没有跟阎忠一起走,就是因为他很害怕。
他怕朝廷依旧无法原谅西凉军集团,不愿意赦免他们这些曾经的董卓旧部,到时候万一遭了朝廷毒手,以贾诩惜命的性格,绝不会跑去关东找讨伐董卓的头子刘备。
但现在段煨被朝廷接纳,自己原本留在段煨那边的家人也得到了妥善安顿,而阎忠只是说,举荐他长子和次子的人,正是陈暮。
那么他做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自然是张绣。
就连身在南阳的自己都要算计,陈子归此人,当真是可怕得很。
有他在,袁绍怎么赢?
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计
汉永汉元年十二月十六日,离过年已经只有十四天时间,下邳县城此时却看不到一点年味。
大街上人很多,来来往往的南北旅人,或者城外乡民,纷纷进入到城内,或是购置自己的需要的东西,或是休息吃住,准备前往下一个地方。
青石板铺成的道路上已经被踩得极为光滑,有马车滚滚而过,有些街道并没有铺设石板,而是夯土结构,掀起一阵尘土。
南街是商业最繁荣的一条街,不到百丈的街道上琳琅满目了上百家店铺,悬挂的招牌鳞次栉比,被风一吹,轻轻摇动,上面的铃铛就发出叮铃铃的响声吸引南北客商。
但这里的人除了本地进城的百姓及外地来往的客商以外,其中很大一部分比例是身覆黑甲,手持长矛的吕布军士兵。
他们排成长长的队伍来回巡视街上的一举一动,森然的目光四处扫视,整齐划一的步伐在黄土街面上发出橐橐的响声,彷佛在提醒过往的行人——现在是战时。
曹操的一名间谍透过酒楼二楼雅间的窗子往街上看,他在细数过今日来往的士兵之后,就将自己的见闻写在了青州产的纸张上,然后小心翼翼地吹干上面的墨迹,将它卷起来放进了随身携带的一根指节大小的竹管里。
这些士兵的数量、驻扎地、每日巡逻动向都会一一记录起来,然后送往济阴的郭嘉桌案上。
间曹司是曹操学青州的军情司设立的一个机构,在曹军内部这些情报人员叫做间曹吏,直属于曹操的首席谋士郭嘉,规模跟发展了十多年的军情司肯定没得比,但也已小有成就。
淮北一直是曹操觊觎的对象,间曹吏的吏员最多的,自然就是下邳、广陵二郡的各个重要城市。相比于完全不重视情报的吕布,曹操每日都能从这些地方收获无数重要的信息汇总进他的脑子里,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安排。
虽然这是一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但不管在任何时代,军队的驻扎地、粮仓的分布地、城楼上的各种守城器械储备等信息,都是极为重要的情报,哪怕是现在用不着,未来也许就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事无巨细,郭嘉都会分门别类,将这些信息一一收集好。
而今日这名叫做周淮的间曹吏就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往日下邳城虽然也有戒严,但绝没有今日那么多。
特别是南门——当地百姓称之为“白门楼”的那座城楼下,来来往往光是从城内最大的军用粮仓里运出去的粮草,估计就已经有数百车之多,可以供上万大军食用半月之久。
忽然出现的吕布大军以及正在搬运的粮草,一切难以解释的现象都让这位训练有素的曹军间谍敏锐地发现了不同寻常之处,心中也已经有了一丝怀疑。
军队集结。。。。。。粮草运输。。。。。。.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
那么此时此刻,吕布军的忽然异动,自然也就只有一个可能——要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