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5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新皇登基的时候,需要开设祭坛,祭祀天地,五岳,四渎。
    也就是说,就连汉代皇帝都要祭祀济水。
    这不仅是因为济水养育一方儿女,同时也是因为它的水流量与河道宽度都是当时首屈一指,仅次于黄河长江淮水三条河流,可以说在江河湖泊当中名列天下第四!
    包括后世黄河的平阴县境内到济阳县这一段水道,就是用的古代济水的故道。
    这意味着汉代的济水,就处于后世的东阿县与平阴县之间。与当时的黄河相隔不过二三十公里,距离靠得非常接近。
    两条超级大河拥挤在一起,再加上另外一条大型河流漯水,构建了这片区域极为复杂的水域系统。
    而且后世平阴人和济南人应该都知道,从平阴到济南这一段黄河南岸附近,就已经是泰山山脉的地区。这里地形复杂,山区此起彼伏,还有大量的关隘。
    在东汉这片区域地形就更加纷乱,道路崎岖难走,险要之地非常多。战国时期,齐国就在这附近设置了齐长城,两千年后,都还有大量的残垣断壁,可见这片区域,属于像虎牢关那样的难关险道。
    区别在于,虎牢关的地形是黄河与嵩山之间的狭小关隘。
    而平阴这边的地形,则是黄河、济水、洛水以及泰山之间的狭小关隘,在大体结构上,二者非常相似,都属于河与山中间的夹缝。
    包括乐毅伐齐的时候,五国联军就是绕开此地,直接从黄河北面渡河杀入高唐。
    现在袁绍的进攻路线也是如此,破平原,占据黄河北岸,然后从龙凑渡口过河,进攻如今的高唐县。
    倒不是袁绍学乐毅的进攻路线,而是就事论事来说,从北面渡河进攻,远比从黄河中游地段过河,然后再从黄河与泰山之间的狭小通道过去更加安全。
    因为三条河流相互纠缠,导致汉朝的时候,此地水域河流繁多,如东平湖、水泊梁山等地区,就离这里不远。
    刘备利用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这里布置了重兵,青州水师的大本营就安插在此地。
    同时各处水域又置有大量的水寨、坞堡、碉楼、城池、关隘,并且重新修葺四百年前的齐长城,导致此地坚如磐石,易守难攻。
    如果没有水师的话,即便是千军万马,也难以逾越过去。
    所以袁绍一开始,就否决了从西面进攻青州的想法,而是继续采用乐毅伐齐的路线,从黄河北面进攻。
    但许攸忽然旧事重提,把之前已经否决的方案重新提出来,这是什么意思?
    不过袁绍也知道许攸不会无的放矢,而是出声说道:“子远,之前我们不是商讨过吗?自茌平渡河,临邑一带皆有青州军重兵把守,此处易守难攻,如虎牢关一般临大河济水泰山,恐怕难以逾越。”
    许攸笑道:“之前我也以为如此,然就在今日,我得到了济北相鲍信送予曹孟德的书信,信中提到,青州军前线压力巨大,因而将卢县与茌县交还与他,问他如何处置。”
    “什么,卢县和茌县?你确定是这二县吗?”
    袁绍震惊不已,没有想到青州居然放弃了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关隘。
    许攸认真地点点头道:“我确定,正是卢县和茌县。”
    袁绍睁大了眼睛,久久没有回过神,等他震惊过后,接着就是狂喜道:“那刘备简直是糊涂了,居然把这二地给放弃了,若是真的如此,恐怕确实可以出一偏师尝试一番。”
    刘惠皱眉道:“子远,消息可靠吗?”
    许攸不满道:“子惠莫非是怀疑我向明公报告虚假情报?”
    “那倒不是,只是想确认一下。”
    刘惠不想与他争执。
    许攸便说道:“这是东武阳派出的缇骑所获,绝对可靠。”
    青州有军情司,冀州同样也有情报机构。
    或者说,也不算情报机构。而是正常的军队探马斥候,在敌占区四处游弋窃取情报。
    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官渡之战中,许攸派出去的斥候就截获了曹操发往许昌催促粮草的书信,得知了曹操军中已经没有粮草的信息。
    此时东郡有不少地方都掌控在袁绍手里,如东武阳、顿丘、阴安、卫国等地,当初陈暮从青州去洛阳,还得绕开这些地方,就是因为这附近多有冀州兵马。
    这些兵马派出去的斥候就会在黄河南北两岸到处游弋,而恰好鲍信的济北国就处于东郡与泰山郡之间。
    如果鲍信想要给曹操送信的话,由于东平湖以及八百里水泊梁山的问题,要么只能选择从东平国南下山阳郡最后再进入济阴郡,要么就只能选择从东郡直接往济阴送过去。
    前者太绕了,路程也更加遥远。正常情况下,肯定会选择后者。毕竟东郡黄河南岸大部分地区,还是在曹操手里。
    结果谁也没有想到,这封信件恰好就被冀州军截获,让许攸获得了一个关键信息。
    那就是青州军放弃了卢县和茌县!
    卢县和茌县是哪里?
    是后世的肥城市以北,以及泰安市以北。
    这两地挨得很近,处于两侧山谷当中,乃是极为重要的战略之地,归属于济北国。
    同时这里也是齐长城的防御区,在后世这附近有齐长城风景区,牛山穆柯寨风景区,卧龙峪生态风景区以及泰山风景区等等。
    从此处可以直接穿过泰山,直达济南,差不多就是从泰安市,顺着G104国道一路向北,进入济南市长清区这个路线。
    在汉代,茌县就处于泰安市到长清区的中间。
    至于卢县,则是在肥城市到长清区的中间,在后世属于S104省道。
    如果打开地图的话,就会一目了然。
    这二县都处于两片山区的中间地带,正如潼关和成皋县一样,卡在关键位置,让敌人难以从兖州方向进攻青州。
    可是现在青州军自己主动放弃,而兖州的曹操实力弱小,根本不能与袁绍抗衡,如果出兵占领了此二县,立即就扼住了从兖州通往青州的咽喉,可谓是至关重要。
    袁绍此时面对青州军的压力还是极大,绝没有到志得意满的地步,许攸的建议让他十分慎重,忍不住深思熟虑,考虑起这个提议来。
    然而审配却纳闷道:“卢县和茌县乃扼守咽喉要道之地,青州军即便兵力不济,也绝不该放弃此二县才是,哪怕只派数百人,亦能起到阻碍我们的目的,为何忽然撤兵呢?会不会里面有什么阴谋?”
    许攸嗤笑道:“正南兄,你也不瞧瞧,我们十余万大军自北方压境,青州总兵力也不过七八万人,防守我们已经十分艰难,不说其它,光此地一战,刘备已经是倾巢而动才勉强将我们前军击退,他哪里还有其余兵力驻守它处?何况他也以为我们只会从北面进攻,南面无碍,将兵力撤出集中北面,亦在情理之中。”
    “话倒是这样。。。。。。可我总觉得。。。。。。。”
    审配一时迟疑。
    刘惠和荀谌都站在一边,默不作声。
    “嗯,子远之言很有道理。”
    袁绍沉吟着点点头:“这样,令东郡兵马出动,进攻济北国,此事就由子远你去办。”
    “多谢明公!”
    许攸兴高采烈地领命而去。
    袁绍扭过头对众人说道:“绕道奇袭济北国之事,只是偏师之法,正面强攻,亦是还要我等出力,我们占据河口,先休整两日,后天进攻平原!”
    “唯!”
    众将士齐齐俯首,新的战争马上又要开始。


第一百四十九章 辘轳车
    刘备撤回平原之后,立即固守城池,准备新的战斗。
    但接下来几天,袁军都没有进攻,而是大军分散出去,迅速渡过平原南北周边区域的各条河流、湖泊,占据了大片战略要地,将平原包围。
    对于此事刘备也没办法,今年冬季河北格外寒冷,比之往年幽州都要冷许多,那些小河小湖都冻上了,根本无法作为防区。
    因此平原周边地区,除了龙凑渡口,以及西北面的安德县、西平昌县、般县等地以外,几乎都被袁军所占据。
    袁军就像是一头巨无霸伸出的触手,平原县作为中流砥柱,死死地顶在了最前面,但它的身后,左侧,右侧,全都开始被袁军的袭扰,大片土地被侵占。
    平原是一个大郡国,因为地势平坦,拥有广袤的耕地,因而人口众多,和帝时期,青州总人口不过三百余万,仅平原一地,就有一百万。
    如今青州日益昌盛,作为南北往来贸易中心,与冀州的对峙前沿,盐、棉花、粮食、铁器集中销售地。平原郡已经成为河北地区最繁华的郡国,比之冀州治所魏郡,青州治所临淄,还要繁茂。
    沃野之上,到处都是村庄,田地。袁军四处扫荡,好在青州早有应对,将黄河北岸的百姓迁移至乐安、济南等地安顿,数十万人拖家带口渡过黄河,等待战争的胜利。
    袁军虽一无所得,但把原来青州军在河流附近的大量岗哨、营寨、堡垒、防区全都给占据或者销毁,让黄河北岸的九河地区防区优势瞬间荡然无存。
    刘备领军解除了大河故渎之围,但自己却深陷囹圄,遭到袁军团团包围。城中的粮草倒还有积存,因为平原县城是平原郡的治所,又是整个平原最大的贸易中心,光县城人口最多的时候,一度能达到二三十余万,比之临淄还要多。
    因而城池建造极大,比之袁绍在河内临时铸造的军镇安阳大了数倍。城中现在已经全空,百姓皆迁移至黄河南岸。刘备在城中囤积了约一年的粮草,城内还有接近四万大军,青州一半主力基本都在这里。
    除此之外,平原城经过水泥加固,防御力大大提升。在城中军队数量众多,粮草足够,各种军用设施齐全以及城池防御力大大增加的情况,刘备有信心与袁绍在此地展开长时间拉锯战!
    这也是青州第二战略,在第一战略当中,是以鄃县、灵县等地为短暂的缓冲区。正如曹操在官渡之战时,把延津、白马等地作为第一狙击点一样,稍微拦截一下袁军,就立即撤退到官渡,然后开始第二阶段的持久战策略。
    本来在青州设想的第二战略之中应该没那么被动,可无奈还是那句话,今天冬天太冷了,没有办法。于是他们只能放弃原本应该是由臧霸、典韦等人驻守的九河防区,改成大后方的安德与西平昌县城。
    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各种军事调动,袁绍渡河之后,也没有马上强攻,而是对鄃县以及大河故渎附近进行了加固,利用张辽太史慈留下来的两处营盘,重新进行了修缮工作。
    包括在大河故渎河面上设置大量的铁锁拦截青州水师,并且在原来浮桥的基础上,将所有浮桥全部连接在一起,形成数条宽四丈,长四五十丈的大浮桥,这样便于运送粮草辎重的车马通行,从而方便冀州军在平原国境内持续作战。
    很快,十二月来临。冀州军进入平原国境内已经有一个多月,平原城外,新的袁军营寨也已经开始修建,工匠在打造攻城器械,骑兵在旷野之上游弋,在龙凑、安德、西平昌等地,双方更是多有在野外交战。
    而此时此刻,就在袁绍兵临平原城下的时候,此时的河内郡与魏郡交界处,安阳城池当中,粮草彻底见底,但城池周围的水域,却依旧没有下降的趋势,洹水波涛不绝,将安阳淹了个彻底。
    安阳到邺城不过七十里,这中间又有武城、九侯城等防区,袁绍为了应对洛阳的威胁,在此地布置下了重兵,洹水北岸附近,自然也有袁军的重要营寨驻扎在附近野外。
    这个时候,离安阳约十余里,离武城大概三十余里的袁军营寨内,袁谭辛评二人正在商讨着对策。
    一开始安阳城被水淹没的时候,驻扎在洹水北岸的士兵并没有在意。因为之前就发生过一次,那次水淹没多久,等大雨停之后,水位就自己降下去了。
    结果没想到,这次洪水一涨就是大半个月,城里的人出不去,城外的人进不来,变成了一座围城。
    驻扎在此地的袁军马上向邺城的袁谭汇报,袁谭得知消息后,让逢纪镇守在邺城,然后召集麾下谋士辛评,武将汪昭、岑璧、彭安等人,亲自领兵两万人过来支援。
    两万大军,加上本地驻守的一万多士兵,以及西北面九侯城数千,武城数千,内黄繁阳一带万余人马,总兵力达五万之众。
    这只是洹水北岸附近的兵力,邺城还有两万人,再算上安阳城内不到四万的颜良文丑部,以及其余各县城、乡亭驻兵,魏郡总共兵力差不多是在十二万左右,光安阳前线一带,就聚集了十万人马,冀州这次也是倾巢而出,拿出了全部家当。
    事实上二十多万的军队,差不多也就是冀州的整个家底。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十三万人全军覆没,高览张郃带几万人投降曹操,八万人被坑杀。而袁绍一死,袁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