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明白。”
高顺点点头,立即对前排的士兵下令,往前方移动。
陷阵军为一个整体,五千人排列成巨大的圆形方阵,当前面的士兵挪动的时候,后面的士兵也会紧紧跟随,在高顺的训练下,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并不需要传令兵向各级底层军官去下达指令。
很多人以为刘备的军事才能很差,因为夷陵之战,让他几乎晚节不保,牢牢地被钉在了不知兵的耻辱柱上。
但真实历史里,刘备的统帅能力可一直不低,前期兵力少,实力差,在中原各路诸侯间转战多年,亦是互有胜负。等到博望坡之战,以少胜多,成功埋伏了夏侯惇。
赤壁之战中,老罗把功劳都给了诸葛亮,可实际上诸葛亮当时还没有掌握刘备军的军权,一直负责运送粮草,军队的指挥依旧是刘备本人。
伐刘璋之战以及汉中之战更不用多说,都是刘备亲自领军最后获得了胜利,特别是汉中之战,敌人还是曹操亲至。
毕竟在战场上厮杀那么多年,吃一堑长一智,怎么样也该学会怎么打仗了。
至于现在的刘备,能力依旧不会太弱。
因为他和谁在一起?
陈暮呀。
和陈暮一起南征北战十几年,没吃过猪肉难道没见过猪跑?
怎么样也该比历史上强不少了吧。
所以刘备选择了一处开阔地,正适合玄甲重骑和陷阵军打阵地战,就是学到了陈暮的战术打法精髓。
当下陷阵军高举刘备旗号,继续往前挪动。
那边袁军营寨内早就注意到了这批从东面而来的敌人,因为刚开始离了三四里地,太远看不清楚,只能看到地平线上密密麻麻的一些黑点。
等到他们走近了才知道这是青州军的袁军,审配与袁绍此时正在营寨内的寨墙上,他们排兵布阵,打算一举拿下太史慈营寨。
在发现敌人有援军之后,他们也是马上下令让士兵们先不要妄动,而是原地结阵等待,观望一下形势再说。
“这必是平原方向来的青州军援兵,看人数,好像不怎么多的样子。”
袁尚眯着眼睛手搭凉棚观察,冬天的太阳虽然不能带给人温暖,可是阳光依旧刺眼,特别是反射在雪地上的时候,如果不遮挡光的话,反而容易伤到眼睛。
审配同样是眯着眼睛,微微点头道:“青州军有一支非常特别的军队不知道公子听说过没有?”
“哦?”
袁尚微微动容道:“莫非是那支名震天下的陷阵军?”
“不错,正是陷阵军。”
审配继续道:“说起来陷阵军的威名还是屡次击败我们冀州军而来,传闻他们全身覆钢甲,阵前为枪盾兵,列大盾,持长矛,阵翼则是刀盾手,持圆盾,拿环首刀。阵中则有劲弩手,惯常用的打法便是杀入敌阵,以枪矛刀盾绞杀,再辅以劲弩攒射,可谓是无坚不克,战无不胜。”
袁尚问道:“如此强军,应当有弱点才是吧。”
审配笑了起来:“自然是有弱点的,而且弱点很明显。他们的重甲过于沉重,且不能久战,亦无法追击。只要想办法消耗他们的体力,不与之正面硬战,而是选择骚扰缠斗的方式,则应当能破之。”
“可是。。。。。。。”
袁尚的视力比审配好很多,当陷阵军越来越近,双方已经不足二里的时候,已经隐约能看到身处于两翼的玄甲重骑,不由迟疑道:“他们还有骑兵策应。”
“骑兵?”
审配吃了一惊,连忙仔细观察。
就看到远方的铁甲兵阵继续缓慢地向前走,他们的速度并不快,却坚若磐石般有力,仿佛一座大山,轰隆隆撞过来。大地尘土飞扬,在铁甲军左右两翼,又有铁甲骑兵高举旗帜,宛如护卫大队一般浩浩荡荡。
“这是!!!”
审配揉了揉眼睛,再仔细一看,瞬间狂喜起来:“哈哈哈哈哈!居然是骑兵!”
“先生?”
袁尚不明所以,难道对方重步兵身边有骑兵策应还是一件好事?
审配乐得合不拢嘴,听到袁尚的疑惑,指着远处道:“公子可知道这些骑兵是什么来路?”
袁尚才刚成年没多久,早年从未跟着袁绍出战过,这是他第一次领军出征,自然不知晓,于是摇摇头说道:“不知道。”
审配笑道:“这是玄甲重骑!”
“玄甲重骑?”
袁尚大惊道:“是那支玄甲重骑?”
“正是。”
审配点点头:“玄甲重骑最初是一千人,乃是刘玄德与陈子归的亲军,后来扩充到两千,皆为精选百人将,身着重甲,马着马具,乃是闻名天下的重骑兵,比之当年董卓纵横驰骋的西凉铁骑,亦是强悍不少。此军训练有素,战力十分彪悍,他们出现在这里,只有一个可能!”
袁尚不傻,立即接过话茬道:“刘备来了!”
“嗯。”
审配说道:“不错,陈子归现在远在洛阳,不可能出现在此,在青州能让玄甲重骑保护的,也就只有刘备。公子你看,那面大旗上,字迹虽然看不清楚,但当是绣的红底黑字黄边!”
虽然陷阵军还在继续往前走,但他们毕竟没有望远镜,两边离了一里来地,差不多就是四五百米的样子,那么远还能看清楚旌旗上的字,那才叫千里眼。
不过虽然看不清楚旗上具体的字迹,但颜色还是能够勉强分辨得出来,红底黑字,外面还有一层黄颜色的边框!
袁尚年轻,视力比审配强得多,立即点点头道:“不错,正如先生所说,我倒是知道普通的汉军旗帜应该是红底黑字,但是那个黄边我倒是不明白,这里面有讲究吗?”
审配笑道:“公子应该听说过,自光武兴汉之后,旗帜就一直是红底黑字,这是因为大汉承秦至,又属火德,所以才有红底黑字。而那个黄边,则是因为前汉文帝时,曾改大汉为土德,因而当时的龙袍乃至旗帜,皆为黑黄相间。到了如今,黄色已经摈弃,唯有一种人可以使用。”
“宗室?”
袁尚试探问。
审配说道:“公子聪明伶俐,配佩服。”
其实审配这么引导,傻子都能猜得出来,但拍马屁嘛,不寒碜。
之前说过,西汉时期,西汉的龙袍其实是黑色加黄色,因为到汉文帝和汉武帝时期,学者公孙臣一直认为汉朝应该是土德,服饰以及旗帜颜色都慢慢变成黑黄色。
但到了西汉末年,王莽认为汉朝是火德,就改了大汉五行属性。光武帝刘秀再兴汉室,不再更改五行,于是汉代五行属性就确定为火德。
如果看过老版本的《三国演义》,就会发现,里面蜀国的军队服装以及军队旗帜,大多是红色为主。而魏国的军队服装以及军队旗帜,大多是以黑色为主。
同时蜀国的正统称呼,应该是炎汉或者季汉。
这就是因为蜀国继承大汉,五行为火,所以表达的是汉室正统的缘故。
因此正常情况下,东汉的龙袍服饰以及军队旗帜,都应该是黑红色。而如果旗帜上有一层黄边,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主将是一名宗室。
这种方式的来源,正是西汉土德的一种延续,表示宗室乃是西汉皇室的正统血脉。
而且天下刘姓宗室千千万万,却并不是说姓刘就能镶上这层黄边。必须要录入皇室宗族族谱,得到天子认可才能被允许。
在《三国演义》当中,刘备就是被刘协录入皇室族谱,亲口称呼为皇叔,这才成为正统宗室,走到哪都被称为刘皇叔。而如果没有被录入宗室,哪怕你确实是刘邦后裔,那也不能镶嵌这层黄边。
青州倒也有正统皇室,而且不少。因为青州六郡国,只有东莱郡是没有宗室的,其余五个郡国,名字都是国,就有平原王、乐安王、济南王、齐王、北海王五个王室。
有齐王刘承,北海王刘某,平原王刘硕,济南王刘康等等,但这些王国的宗室,按照东汉对宗室的禁锢,别说领兵出征,就算是出门都麻烦。
因此唯一一个上了皇室族谱,且能肆意领军,还有玄甲重骑保护的人,除了刘备,还能有谁?
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战
得知是刘备亲自领军,且兵马居然只有六千人,审配怎么能不大喜过望?
要知道,此次进攻,袁军早就准备充足。
当时袁尚领前军三万人,再加上已经被降罪的先锋军韩猛部剩余的六千人,总计是三万六千人。
除此之外,袁绍因为深爱三子,又增兵两万,总共是五万六千精锐部队进攻平原。
在大河故渎的时候,一场血战,袁尚损失数千人马,包括在渡河强攻的时候,光被床弩和投石车杀死的士兵,就有上千人之多。
紧接着连夜铺设浮桥,渡河战争打响,在河滩的时候,被敌人弓箭手杀伤了很多人马,现在还能保持五万出头的兵力。
而太史慈与张辽在初期作战确实勇猛,可在中后期,袁军突袭张辽营寨,导致岸口防御出现漏洞之后,青州军也出现了很大伤亡,死伤兵马亦是达到数千人之多。
如此即便是加上黄忠的援军,在那边营寨里的部队,也绝对不超过三万人,大体数量应该是在两万多。而刘备这次过来,只带了六千人,这意味着青州军总兵力,也不过是三万多人而已。
这样冀州军至少能够保证兵力优势,且他们还控制了一处营寨,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如果能够在乱军之中,擒拿或者击杀刘备,那么青冀之战,他们直接获胜,不需要再打了。
审配想到这里,心情就抑制不住的激动。要是能抓住刘备,就是泼天大的功劳。最重要的是,以他的智慧,很快就想明白了另外一点,那就是袁尚就站在他的旁边!
刘备作为袁绍最痛恨的宿敌,同时也是袁绍上位最大的敌人,谁能杀死刘备,就会成为袁氏最大的功臣。而袁尚又是袁绍最喜欢的儿子,要是能把杀死刘备的功劳按在袁尚头上,那么袁谭那个世子之位,根本就保不住。
虽然这样做审配就不会是最大的功臣,可他下注了未来袁氏的掌权者。等到袁绍剪除了刘备这个最大的障碍,占领青州幽州之地,加上并州以及很多臣服于他的北方游牧民族,实力瞬间变为天下之首。
然后再兵马南下,一统中原,袁氏基业一成。等到袁绍一死,袁尚顺理成章继承大业。到那个时候,他审配作为袁尚上位的最大功臣,势必就能成为百官之首,而他审氏家族,也必崛起。
还有什么比这更加美妙的事情呢?
审配眯起眼睛,嘴角露出灿烂的微笑,对着袁尚说道:“恭喜公子,如果我们今天能够抓住刘备,公子就立下天大的功劳了,到时候明公也必将对公子另眼相看。”
袁尚毕竟是个毛头小子,年纪轻轻,战场经验不足,临阵还是有些怯场担忧问道:“先生说的是这个理,只是陷阵军和玄甲重骑都是天下一等一的兵马,我们真的能够击败他们,擒拿刘备吗?”
审配笑道:“我自然也知晓擒拿刘备不易,不过公子请放心,我早有对策。此时明公便在鄃县,离此地不过二十余里,快马报信,只需要不到两刻钟就能抵达,等明公过来的时候,也只需要不到一个时辰足矣,这段时间,只要我们拖住他们,刘备便手到擒来矣!”
听到审配打算去后面搬援兵,袁尚这才想起来战场距离鄃县根本不远,立即恍然大悟道:“还是先生想得周到,只要父亲过来,他们必死无疑!”
正在这个时候,外面的形势又发生了变化。陷阵军步步压进,开始逼向太史慈营寨外围的袁军。
袁军因为没有得到命令,一时间只能不断后撤。
墙寨上的审配看到这个情形,忙叫了声不好,立即喊道:“快,让他们立即撤回来。”
但显然为时已晚。
就看到陷阵军在离袁军不足五十步的时候,忽然前排枪盾手纷纷左右散开,露出中间的弓弩手,这些弓弩手全都用的连环手弩,可以连续射三根约一尺长的短箭。
他们排成整齐的一列,在被前排的枪盾手放出来的瞬间,就已经瞄准了袁军的位置,纷纷扣动扳机。
“咻咻咻咻咻咻咻咻咻咻咻咻!”
上千根箭支划破虚空,发出刺耳的短啸,向着那边还不知所措的袁军射去。
但这还不算完,因为是改进型的连环手弩,他们再一次扣动扳机,第二波箭雨又马上接踵而至,紧接着就是第三波。然后这些弓弩手后撤回去,后排第二列弓弩手继续上来,保持着两段射击的姿态。
这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袁军倒不是训练有素。而是他们看到敌人像是一群铁王八壳一样,估摸着也跑不快,且离了四五十步,也就是差不多六七十米距离,怎么想也该安全。
谁知道这些铁王八壳内部还有两千名弓弩手,袁军猝不及防,前排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