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4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么问题会出在哪里?
    没想到就在陈暮想着是不是他在外面的布局有什么问题的时候,侯栩却道:“军情司密报,青州无数世家大族,暗中在与袁绍密信往来。”
    “哦?”
    陈暮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没了兴趣,只是点点头道:“这样啊,我知道了。”
    “司命。。。。。。”
    侯栩欲言又止。。。。。.
    陈暮奇怪道:“伯杼先生,你还有什么事吗?”
    “可是,这是通敌叛乱。”
    侯栩舔了舔嘴唇,缓缓说道:“如果他们把我们的军事部署透露出去,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灾难。”
    陈暮笑了起来:“水无常势,兵无常形。今年我们准备的是一场攻击战,而非防守战。兵力布置随时都在变动,也会敌人的变化而变化,就算有世家为内应,哪里能把情报这么快传递出去?”
    这又不是无线时代,别说手机,连电报都没有。想要发送情报,基本靠人力。别看陈暮策动了荀和这些党人势力,可他依旧无法获得袁绍内部的一些高级军事秘密。
    因为这些军事秘密,只是在数个人范围之内做出的决定,没有广泛流通出去。甚至其他的一些高层,也不一定会知道这些事情。
    比如今天袁绍与郭图商量什么计策,明天又与许攸聊点话题,后天又跟荀谌谈些内容,只要郭图许攸荀谌这些人不叛变,军情司就算有通天手段,总不可能拿着刀去逼问他们吧。
    因此大多数时候,只能通过敌人的动向来判断。像上次青州截获袁绍准备去策动公孙度的消息,只是小概率事件,更多的,他们连袁绍现在总兵力都算不清楚。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嘛。
    所以同样的道理,青州的军事部署,都由陈暮沮授田丰荀彧荀攸等人策划,只要刘备麾下的几个高层谋士和将领不叛变,那些外围的世家们,翻不起什么风浪来。
    然而侯栩却皱起眉头,不解问道:“我想不明白,哪怕他们不能把情报准确传出去,可这却是背叛了青州,司命为何不下令捉拿他们?”
    “为什么要捉拿他们?”
    陈暮反问。
    侯栩无语道:“都已经通敌叛变了。。。。。。还需要理由吗?”
    陈暮笑道:“也许他们只是给冀州的朋友正常写封书信呢?如果以这个理由抓捕他们,会闹得青州上下人心惶惶的。”
    侯栩争辩道:“可安插在这些世家身边的司卫拿到了确凿的证据,证明他们通敌卖国。有些司卫盗录了信件内容,还有些司卫亲眼看过,可以描绘内容大概,名单我都已经整理好了,什么罪名也都有,只要司命一道命令,立即捉人拿赃。”
    陈暮听到他的话,这才意识到侯栩是认真的,摆摆手道:“你的意思是,所有与冀州联络的世家宗族人员名单,你都已经整理好了,甚至还有他们所写的书信复印件?只要我下令,立即就能拿到他们通敌的证据?”
    “不错。”
    侯栩很肯定地点点头,这是他对内工作的一项重大业绩。
    陈暮沉吟许久,摇摇头道:“烧了吧。”
    “烧了?”
    侯栩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震惊地看着他,这是多少情报人员费尽心思才弄到的东西,怎么能说烧就烧呢?
    然而陈暮却苦笑道:“伯杼先生,你有没有发现你有一个很大的缺点。”
    “什么缺点?”
    “不会装糊涂。”
    “司命,我听不明白。”
    “人啊,有的时候,得难得糊涂。”
    陈暮目光深邃,淡然地道:“如果先生还听不懂,那我给先生讲一个故事。”
    侯栩拱手道:“洗耳恭听。”
    陈暮露出回忆的神情,他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于是轻声说道:“在遥远的一个大陆上,有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有一个十分清廉的御史,在这个国家四处巡视,监察各地贪官污吏。”
    侯栩纳闷道:“御史可以四处巡视吗?”
    “这个国家与我们不同嘛。”
    陈暮笑了笑。
    东汉的御史除非奉皇帝命令,不然确实不会到处跑。
    因为刺史本身就是御史的一种,刺史六百石,属于中央常驻地方的监察官员,直接对御史台负责,因此就不会存在那种到处跑的巡察御史,要到明清时期才会有。
    “哦。”
    侯栩点点头,不再插嘴。
    陈暮就继续道:“这个御史在巡查各地的途中,发现了一个很厉害的县令,这个县令贪赃枉法,得了很多不义之财,生活却过得很清贫。每次被御史罢黜,很快就又能被朝廷赦免,然后去其它地方继续为官,你知道为什么吗?”
    侯栩想了想,说道:“既然贪墨了很多钱财,生活却十分清贫,说明他得的钱财,是贿赂给了上官。”
    “不错。”
    陈暮笑道:“这个县令贿赂了很多朝廷高级官员,他把这些贿赂的经过做成了大量的账册,双方书信往来、财礼过程,每次都做了详细记录,一本本的账目,一封封书信,全都保存下来,记录之多,甚至可以放置在数个大箱子之中。”
    侯栩只觉得毛骨悚然,愕然说道:“这得贿赂多少钱财,才能有如此多的账本。”
    陈暮说道:“然而这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因为这个国家还有无数这样的官员,这样的账本,这个国家的官员在贪腐,百姓民不聊生,外面的敌人亦是在对它虎视眈眈,可谓是内忧外患。这个御史气愤之下,继续追查,最终截获了大量的账本记录,涉及的官员几乎遍布大半个朝廷。”
    “这个国家没救了。”
    侯栩感叹道。
    “是啊,在这个御史去世后的三十年后,这个国家就灭亡了。”
    陈暮道。
    “那后来呢?”
    侯栩追问。
    陈暮就说道:“后来御史将这一箱一箱的证据全都摆在了那个国家的皇帝面前,在殿外,跪满了朝廷大部分高级官员,相当于我们的三公九卿,全都跪在门外。”
    “然后皇帝将他们处死了?”
    侯栩又问。
    “没有。”
    “没有?”
    “是的。”
    陈暮道:“皇帝从屋内走出来,他身后的房子着火了。就这样,一切的罪证,都消弭于一场“意外”的火灾之中,所有的大臣,都在感谢天恩。一切都好像发生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有那位清廉的御史,在哀莫大于心死之中,辞官回了故乡。”
    “这个国家确实该亡!”
    侯栩气愤不已。
    他当年贿赂张让,一切账目都有记可查。
    如果这些东西摆在汉孝康帝面前,别说张让,估计就算是康帝他爹都得被他砍死。
    因为这些可都是在动摇他的江山,对于皇帝来说,这绝不能容忍。
    然而陈暮却道:“可正因为这个皇帝将所有的贪官污吏包庇,这个国家才多存在了五十年,如果他当时就选择处置这些官员,也许不到一两年,国家就已经灭亡了。”
    “为什么?”
    侯栩不解。
    陈暮感叹道:“这就是智慧呀。这个国家内忧外患,内部造反起义不断,外部敌人环伺,如果此时朝廷大半的高级官员全都被处置,那么整个国家都会陷入内乱之中,朝廷停摆,部门罢工,军人失去斗志,地方官吏不再治理,你猜敌人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侯栩沉默了很久,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地说道:“我明白司命的意思了,现在正是天下大乱的时候,我们即将与冀州展开决战,如果处置那些世家大族,反倒是我们内部先乱,所以必须维护稳定,是吗?”
    “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就最好了,现在该知道怎么做了吧。”
    陈暮淡淡地道。
    “唯!”
    侯栩拱手一礼,缓缓地倒退着出去,他知道该怎么做了,一个字——烧!
    看着他离去,陈暮想起了曹操。
    历史上,曹操在击败了袁绍之后,攻占了邺城。
    在搜城的时候,在邺城很多官员以及袁绍宅邸,搜出了大量的许都高级官员以及世家大族的通敌卖国的信件。
    麾下所有郡太守里,居然只有李通一个人没有私通袁绍,可见当时的环境有多糟糕。
    而曹操的处理结果也是一个字——烧!
    这一烧,就是收买人心。
    现在陈暮跟曹操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区别只是在于,曹操当时连麾下很多高级将领都通敌,而至少他现在没有麾下将领叛变,情况就已经好了不少。
    更何况能够泄密的高级谋士没有,在这一点上,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以后说不准,还能够利用那些世家大族,放点烟雾弹什么的呢?
    陈暮目光淡然地看向厅外远方的天空。
    准备了这么多年,布了那么多棋子。
    与袁绍的大战。
    也该拉开序幕了。


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击马车
    易京此时已经是风雨飘摇。
    四月末,这是在涞水兵败之后接近一个月以后。
    游牧民族在进行长途跋涉进攻的时候,面临的粮草问题,在这一刻暴露无遗。
    最先走的其实是槐头和素利的中部鲜卑部,他们在巨马水之战,帮助公孙瓒击败崔巨业之后,就得回去。
    难楼部和普富卢部离得稍微近一些,多坚持了半个月,但到了四月中旬,也不得不撤离。
    他们需要回去补充粮草,准备新的干粮,才能继续过来帮助公孙瓒作战。
    而这一段时间,短则十余日,多则一月。
    于是高览终于等来了最好的时候——公孙瓒在短时间内,已经彻底没有了援军。
    前些日子的暴雨过后,幽州迎来了比最近几年同时期更高的温度,烈阳火辣辣地暴晒,河流迅速蒸发,大地逐渐皲裂,空间似乎都开始扭曲了起来。
    高览营寨内,他正在与张郃、崔巨业、朱尚、步度根、骞曼、蹋顿、呼厨泉等几人商量要不要选择开始正式进攻易京城池的问题。
    他们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攻城器械也打造得差不多。
    但是越来越高的气温让众人开始担忧天气对军事行动的影响,因为几乎不要什么剧烈运动,人随便在外面走几步,站在太阳底下晒一会儿,就能热得满头大汗。
    军营里中暑的士兵不计其数,光从冀州送过来治疗中暑的药材都不知道运送了多少车,很多士兵畏惧烈日,连日常操练都已经取消。
    为此高览张郃等人在安排白天巡营任务以及在外放哨任务的时候,不得不开始减缓士兵的工作量。即便是巡营,也是晚上再出去,并且为在外放哨的士兵修建了岗哨亭遮阴,同时把外围的警戒线收缩了回来。
    而大多数士兵在白天没有事情的时候,基本都会跑到河边去游泳泡水祛暑。因为帐篷里就像个桑拿房一样,根本挡不了高温。再在帐篷里待着,士兵们都怀疑自己会不会被蒸熟。
    这样的情况下,别说进攻易京。甚至城里的公孙瓒都在考虑要不要趁着敌人被热得怀疑人生,没有丝毫警惕的时候,干脆向河边发动一场突然袭击。
    众人齐聚一起,高览沉吟道:“诸位,最近天气很反常。明明只是四月底,温度却比六月大暑还要高,真是奇哉怪也。”
    步度根也道:“这两年草原的天气也是如此,夏天变得更热,冬天变得更冷,这是什么原因啊?”
    “你这么说的话,倒还真是。”
    呼厨泉被步度根提醒,才想了想这几年并州北部草原,确实如他所说的那样,夏天更热,冬天更冷,气候反常的厉害。
    他们现在当然不知道这正是小冰河时期的作用,只觉得老天爷的气候变化实在太诡异了。
    张郃说道:“天气愈发炎热那是上天的事情,现在最要紧的,还是要不要趁着这个机会攻城。公孙瓒在幽州经营多年,中部鲜卑和西部乌桓与他关系极好,如果等他们回去准备了干粮,再来的话,恐怕没那么容易取胜。”
    崔巨业问道:“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进攻难楼和普富卢部呢?”
    听到这句话,几人的翻起了白眼。
    进攻难楼和普富卢?
    亏他想得出来。
    傻子都应该明白,难楼部是乌桓五部中实力最强的一部,部落人数与整个中部鲜卑相当,他能够出动的兵力,也与中部鲜卑相当,拥众五六万。
    别看这次他只是出动了两三万人,但就跟魁头步度根他们一样,所有大军不可能全部出动,部落中一定还有大量的留守部队。再加上普富卢部,合起来近十万大军肯定有。
    人家乌桓难楼部是来襄助公孙瓒的,不是一定要给公孙瓒卖命。
    公孙瓒给多少钱,难楼就出多少力。
    现在只出动两三万人,给他们的压力还不大。如果高览他们去进攻难楼部,那就是要难楼的命,人家肯定会跟你拼命。
    到时候难楼部和普富卢部倾巢而出,再加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