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4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备在回平原之前,留下了张飞典韦田丰处理吕布的问题,他们兵马合起来有接近两万人,加上曹操三四万大军,合起来差不多有五六万之众,浩浩荡荡,绝非吕布这一万多人马可以抵挡。
    因此盱台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留守的吕布部将干脆弃城而逃,吕布派成廉魏越领三千人在淮阴,自己领兵一万,驻扎在平安县,扼守住邗沟,阻拦联军进攻。
    这一日,联军抵达邗沟西面,被运河挡住了去路,又耽搁了几日之后,这才从下游渡口处陆续渡河,数万大军包围了平安县,两座营盘连营数里,将小小的平安县城围得水泄不通。
    “奇怪。”
    待两日后,营盘建起来,郭嘉和曹操在城外山坡上观望城内形势,看到平安县城城门紧闭,城楼上士兵戒备森严,丝毫没有打算出城骚扰的意思,让郭嘉很是纳闷。
    曹操点点头,说道:“是有些奇怪,不过吕布一匹夫尔,没有想到那么多,也很正常。”
    郭嘉摇摇头道:“观吕布之前的行踪,可不像是匹夫行径,我怀疑他背后有高人。不然的话,也绝不会能够阴袭我们兖州,最后又夺这广陵之地。”
    “奉孝的意思是?”
    曹操纳闷道。
    郭嘉说道:“平安县扼守邗沟,南来北往,乃是交通要道,吕布若是聪明,绝不会放任我们过来,正常情况下,肯定要毁坏渡口,将所有船只销毁,防止我们渡河。甚至派出骑兵,四处游弋,将我们拦在邗沟之外才是正道。”
    “可是吕布却毫无作为。”
    曹操接过他的话茬。
    郭嘉点点头:“不错,这很奇怪。而且我们大军抵达之后,他丝毫不为所动,像是已经认命了一般。若是认命的话,开城投降,岂不是最好的抉择?”
    曹操眯起眼睛,远远地看着远处城头,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先前吕布多番奇袭,找准机会都打在了他的薄弱处,将他赶出兖州,怎么看都感觉不像无能之辈。
    特别是逃离兖州,直取广陵,可谓是一招死中求生的妙招。
    毕竟吕布在兖州,四面皆敌,连袁绍都不待见他,下场只会是被各方围剿而死。
    现在逃到广陵来,乃是鱼入大海,南可下江东,西可取豫州,北还可趁刘备和袁绍纠缠之时,谋夺徐州基业,至少不像在兖州那样被动。
    而之前还妙招频出,现在却忽然降智,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过来,也不横加阻挠,确实有些不对劲。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不管怎么样,大军都已经出动,自然也只能一杆子打到底,何况他已经出兵。
    大军抵达平安县城之后,曹操马上做了几个部署安排,派一路人马北上取淮阴,又派一路人马南下取高邮,进攻广陵、海陵等地。
    一是为了防止吕布逃跑,二是为了控制南北要道,怕吕布的盟友袁术趁着这个机会,从邗沟北上援助他。
    曹操留下了袁术,是为了让扬州水更混,可不希望他在这个节骨眼上来捣乱。
    大军休整数日,后续的粮草也慢慢到齐。
    自从丢了兖州之后,曹操的粮草就出现了很大问题。虽然兖州失而复得,但之前的存粮都被吕布带走。原本寄希望于占城稻能发挥作用,结果才收了一季,又被吕布占了广陵,让曹操粮草几乎到了匮乏的地步。
    好在去年的秋粮算是收了上来,因为南方战乱的时候是发生在去年六月,一直打到今年年初,整整大半年的时间,吕布从兖州离开的时候,只带走了春粟,秋天的宿麦还在地里。
    去年的宿麦收上来之后,曹操好歹喘了一口气,但由于兖州依旧处于战乱恢复阶段,收上来的宿麦依旧不多,哪怕戏志才多方维系,也只够大军数月用度,而且之前曹操就已经在汝南和九江浪费了很多时间,现在粮草只剩下约三个月剩余。
    因此曹操必须在三个月内解决掉吕布,对于这一点,他还是信心满满,因为刘备派了张飞和典韦过来协助他,攻击成本两家均摊,最后得到的利益他照单全收,这世上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吗?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二月中旬,曹操和刘备的联军,正式准备攻城。
    数万大军聚集于城外,在这些日子里,他们也没有闲着,打造了大量的攻城器械,就准备将小小的平安县城打为平地。
    吕布来到城头上观望,只见城外旌旗招展,数万大军整齐有度排列,乌压压一片,一眼看不到头。
    “伯觎,他们攻城了。”
    “嗯。”
    卫觎笑道:“将军不用急,这仗打不起来。”
    吕布道:“消息确凿否?”
    “放心,使者已经抵达,今日就应该到了。”
    卫觊做出了保证。
    这让吕布稍稍安心,站在城头上,忽然望向远方,问道:“那是不是使者的车驾?”
    卫觎看过去,就看到西南方向官道之上,有马队缓缓驶来。
    令人奇怪的是,马队没有车辆,全是骑兵,约二三百人,领头的却是个年轻小将,手中有一把长长的大刀,看外形,竟颇似关羽的青龙偃月刀。
    “应当便是了。”
    卫觎点点头,从徐州往洛阳一来一回也不容易,不过按照路程推算,应该也差不多是这几日。
    那边曹操和张飞点齐了兵马,就准备攻城。
    却在此时,曹操在外围的斥候回来报告道:“报,明公,朝廷使者来了。”
    “朝廷使者?”
    听到这个节骨眼上冒出个朝廷使者,曹操顿时吃了一惊,忙问道:“使者在何处?”
    “刚刚过了河,往平安方向而来。”
    “领我去看看。”
    “唯。”
    斥候就带着曹操过去。
    曹操这边往使者那边方向去,张飞典韦那边也得到了消息。
    听闻是朝廷的使者,田丰让典韦留下来领军,自己与张飞过去看看什么情况。
    两方人马一起向着使者方向过去,还未等他们的马匹走出百丈远,平安城的城门忽然打开,吕布与数名骑士奔了出来。
    “止戈,止戈!”
    他这边城门打开,顿时将城外严正以待的士兵吓了一跳,以为城内的人要突袭,纷纷将原本握着的武器架下来,在外面形成枪盾阵。
    不过这边领军的夏侯惇和典韦都纷纷让士兵们停下,因为他们看到吕布只是数人出来,而没有大军随行。
    如果这个时候士兵们按捺不住杀过去,吕布再次回到城里,有可能被打乱阵型。
    反正只要吕布不去追杀曹操就行。
    夏侯惇曹仁暗中命令一些士兵拦在了西南方向,让吕布不能过去。
    但过了片刻,士兵们就放开一条道路,在曹操郭嘉,张飞田丰的陪同下,一年轻小将大摇大摆地走入了军阵内,向着城外空旷的空地走去。
    “这小子倒是神气。”
    张飞看着自己那侄子,嘴里嘟囔了两句:“等你宣读完诏书,三叔要狠狠地打你屁股!”
    田丰瞪了他一眼,低声道:“小声点,关平现在是朝廷使者!”
    不错,这次的朝廷使者,正是关平。
    一般人以为,去宣旨的肯定是太监,但实际上并不是。
    不管是汉代还是后来各朝廷,太监宣旨只是其中一种方式,除了太监以外,朝廷大臣都可以是使者,甚至如果规格很高,连三公九卿都可能是朝廷的使者。
    比如历史上刘辩就曾任让太尉马日磾,太仆赵岐出使汝南,结果被袁术扣住,导致马日磾气得吐血而亡,就是典型的例子。
    关平今年已二十岁,刘虞为了笼络关羽,给关平举了孝廉,现在是朝廷的一名尚书郎,自然可以出使。
    就看到他在众人簇拥下,来到空地中央,大声道:“吕布何在?”
    “可恶。”
    吕布在心里暗骂了一句。
    自己都四十多岁了,却被一年轻的毛头孩子直呼姓名,着实令人不爽。
    可又没办法,人家是朝廷使者,地位尊崇,即便十分不敬,那你也得受着,谁让他代表的是朝廷呢?
    吕布翻身下赤兔马,与张杨卫觎等人走过去,不情不愿地拱手弯腰行礼道:“布见过使者。”
    “永汉元年,汉天子刘虞诏书!”
    关平将诏书取出来,念道:“吕布早年虽事与国贼,然及时醒悟,亲手剪除董卓,于国有功,又骁勇善战,刚威果敢,今既愿为国效力,朕自当勉之。迁温侯,拜徐州牧,望你好生治理地方,为国分忧。”
    “多谢天子!”
    吕布大喜过望,这下他终于名正言顺了。
    而旁边的曹操睁大了眼睛,只觉得头痛欲裂,脚步虚浮,像是要昏厥过去。
    之前吕布虽然偷袭了兖州,自立为兖州牧,但却并没有得到朝廷承认。
    朝廷的官方兖州牧,一直是曹操。
    现在这一道诏书下达,直接就让吕布变成了合法的徐州牧。
    瞬间就让曹操的野心,竹篮打水一场空。
    怎么能不让他绝望?


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刘虞
    永汉元年二月六日,青州平原国平原城。
    陈暮在隅中梆子敲响时准时迈入了城门,跟他一起进城的还有数十名护卫,跟着人潮一起排队,没有拥挤,也没有驱赶百姓。
    进入城内后,大街上人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比例是身穿橙红色汉军军服,覆札甲的汉军士兵,他们排成长长的队伍来回巡视街上的一举一动,整齐划一的步伐仿佛在提醒过往的行人——现在是战时。
    平原位于黄河以北,是由冀州腹地前往青州的咽喉之地,战略位置相当重要。为了应付冀州军随时可能出现的进攻,青州军不得不将整个北方防御的重心转移到了这里——目前这里驻扎着刘备军的四万多名士兵,而平原本身的居民也不过两万多人而已。
    “四将军。”
    来来往往的士兵成群结队,见到骑在那匹亮眼的紫色宝马文士,纷纷向他行礼。
    陈暮沿途一路示意这些士兵们好好巡街,自己则继续往前走。
    过了两个路口,刚好看到不远处拐角有一队骑兵飞马奔过来,左右士兵皆让开道路,似乎有任务要出城。
    不管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这种执行任务的公务人员都有先行的权力,在青州,这个法律规定十分严格,即便是刘备也要让路。
    因此陈暮勒马移身,同时示意身后保护他的士兵们往街角挪一挪,把路让开,让他们先行。
    没想到没想到那队骑兵在他前面停下来,为首的骑将翻身下马,弯腰拱手说道:“小人参见四将军。”
    “文谡?”
    陈暮的记性不错,一眼认出来这人是去年在城门口拦住他去路的门侯。
    “是小人!”
    文谡一直保持着拱手行礼的姿势。
    陈暮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发现他的穿着有了很大变化,笑着说道:“看样子你似乎升官了,恭喜恭喜。”
    “托四将军的洪福,小人现在是明公帐下的一名骑吏。”
    文谡认真答道。
    帐下骑吏,跟帐下吏是一个意思。
    乐进和李典早年投奔曹操的时候,就是帐下吏,相当于近卫兵小队长。
    之前文谡是看城门的门侯,而且还属于二线部队,地位不高,现在不仅是一线作战部队,还是在刘备身边当骑兵小队队长,前途确实比之前当门侯强得太多。
    陈暮点点头,赞赏地说道:“很好,在战场上多多杀敌立功,州牧不会亏待于你。”
    “谢四将军。”
    “此番你是有什么紧急任务要出城去吗?”
    “是的。”
    “既然如此,你先就先去吧,莫在这里耽搁了。”
    “额。。。。。。”
    文谡略微迟疑道:“此次任务是明公差我去寻四将军回去。”
    陈暮诧异道:“是有紧急军情吗?”
    他在今天清晨出城送徐荣去黄河边上,虽然平原在黄河北岸,但实际上依旧有那么十余里距离,一来一回,还是需要一个多时辰。
    刘备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但他却忽然这么紧急要找自己回去,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突发状况。
    文谡说道:“似乎是有幽州来的情报。”
    “我知道了。”
    陈暮脸色严峻地点点头,立即策马往太守府的方向而去。
    现在整个北方都处于一种极为紧张的气氛里。
    源源不断的粮草、军用武器装备、各种器械在运往平原国前线,士兵来来往往,进进出出。
    野外大量的坞堡、哨卡、水寨在荒废了近一年之后,重新启动起来。
    青州已经进入了全面战争状态。
    但刘备与袁绍之间的战争,还仅仅是处于前期准备阶段,可对于公孙瓒和袁绍之间的战争来说,却已经进入了中后程的决战时期。
    上个月军情司传来的情报,公孙瓒回到幽州之后,立即统筹各路兵马,打得魁头和蹋顿节节败退,有平定战乱的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