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依赖归依赖,鲜卑人要路过他们的地盘,对汉人进行烧杀掳掠,乌桓人可不会大发慈悲地出手相助。
何况就算想出手,普富卢也没有那实力,他全族不过四千多部落,五六万人口,可用之兵才一万,现在冲下山与鲜卑人决斗,是自寻死路的行为。
好在魁头也理智,知道不能节外生枝,仅仅只是洗劫了代郡汉人城池,对野外草原上的乌桓人,权当做没有看见。
浩浩荡荡的铁骑飞奔南下,过东安阳,代县,杀入涞水河畔,饮马涿郡!
“什么?”
渤海郡,公孙瓒得知鲜卑人来犯的消息,大惊失色。
他怎么也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塞北的鲜卑人,居然忽然进攻他的幽州!
田豫沉声道:“将军,此时应该立即撤兵回去,同时往北联络东部大人,难楼大人,让他们派兵协助,不然幽州危在旦夕。”
“撤兵?”
公孙瓒一时犹豫,让他放弃已经到手的小半个冀州,就相当于吃下去的肉,要他再吐出来,谈何容易。
田豫劝说道:“将军,若是再不下定决心,恐怕连家都难以回去了。”
“不行,现在走,则什么都没有了。”
公孙瓒咬咬牙,说道:“派人去找东部鲜卑和难楼乌桓,让他们出兵,多少钱都行。”
田豫苦口婆心道:“可是他们离得太远,等他们出兵,幽州早已经成为一片战火之地,而且我料袁绍必有动作,将军如果再不快走,恐被袁绍截断退路。”
“这。。。。。。”
公孙瓒一时迟疑,他久居边塞,自然很清楚现在再派人去联系东部鲜卑和乌桓难楼部,早就为时已晚,等他们的兵到了,幽州早就被敌人占领。
而且田豫说得没错,如果此时此刻袁绍忽然出兵,截断他回幽州的退路,等涿郡被鲜卑人占领,再南下一起打他,恐怕。。。。。。.
“将军,做决定吧。”
“是啊,我等塞外之人,若连家都回不去,如何驰骋天下。”
“要是再迟疑,袁绍就要出兵打我们了。”
大堂之内,田楷、单经、关靖、公孙范等将领纷纷出言,他们的家人都在幽州,怎么能不急呢?
公孙瓒犹豫了很久,咬牙道:“只能如此了,二弟,你留在此地镇守,我领军回去。”
公孙范拱手道:“唯!”
当下,公孙瓒命从弟公孙范为渤海太守,领军一万驻扎于渤海,自己则率领大军回防。
现在公孙瓒在幽州的布局是从弟公孙越为涿郡太守,镇守涿郡,部下邹丹为渔阳太守,镇守渔阳,部下王门为河间国相,镇守河间国。
他的兵力其实已经严重分散,如果不是南面有更大的敌人刘备在,早就被袁绍逐个击破了。
不过公孙瓒也不是蠢人,他能够逐步蚕食袁绍那么多地盘,其实就是知道袁绍在忌惮刘备,拿自己无可奈何,才步步紧逼,不断地削弱袁绍的力量。
哪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忽然冒出个中部鲜卑来搞事?
幽州后方严重空虚,虽然他与鲜卑乌桓关系不错,可每次去,都必须要花钱雇佣,如果没花钱的话,东部鲜卑和乌桓人不会无缘无故地帮他打仗。
所以为了防止老家被偷袭,公孙瓒也不得不立即回防。
而几乎是在公孙瓒准备北上的时候,袁绍同样得知了消息,这一刻他早就等了许久,经过大半年的筹划,刘备被调离青州,南方各路诸侯陷入与袁术的战争,鲜卑南下,他终于等到了机会。
“哈哈哈哈哈!”
安平国,信都县太守府邸,袁绍高坐主位,看着台下诸多谋士、将领,大笑道:“公孙瓒果然中计,他已经准备撤兵了。”
“恭喜明公,贺喜明公。”
众人纷纷称贺。
这个计策实行了大半年,总算是奏效。
许攸说道:“本初,公孙瓒虽中计,然实力不容小觑,还是得精心布置一番才行。”
“这个无妨,我早有准备。”
袁绍摸了摸下颌胡须,年近五十的他比年轻时候更增添了几分威严,像是一头不老的雄狮,对着敢于挑战自己的年轻狮子发出狂傲的怒吼。
很多人以为袁绍死的时候才四十多岁,但我们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曹操生于155年,今年连曹操都已经42岁了。
袁绍比曹操大数岁,约莫在四到八岁之间,即便取中间数,大五六岁,他也已经47…48左右。
所以袁绍死的时候,其实已经五十多岁,大概是在53到54岁左右。
如今年近五十,依旧看不出苍老。
逆风时的袁绍,纵横睥睨,确实有雄主的姿态。
许攸不解问道:“本初是打算如何对敌?”
袁绍哈哈大笑:“子惠,跟子远说说。”
刘惠笑了笑说道:“明公让我重金贿赂王门,王门已经决意投奔明公。”
王门?
诸多谋士和将领都一惊。
此人是公孙瓒的心腹,在冀州撤兵之后,公孙瓒逐步蚕食河间王国,让王门担任河间相。
如果他背叛了公孙瓒的话,那确实会给公孙瓒致命一击。
“不错,王门已经投靠了我。”
袁绍俯视众人,大声道:“万事俱备,明日就出兵。待我们出兵之后,王门将会佯装败退,我等便从河间国杀入渤海,断公孙瓒退路。”
“唯!”
众人齐声呐喊。
“颜良何在!”
袁绍又道。
“末将在!”
颜良站起身,走到厅中堂下。
袁绍掷出军令牌:“令你率一万人马为先锋,取章武,占据滹沱河渡口!”
“唯!”
颜良捡起军令牌回到位上。
“鞠义何在!”
“末将在。”
“命你领三万人为前军,自乐城攻往南皮。”
“唯!”
“高览何在!”
“末将在。”
“命你领五万人为中军,自成平攻打浮阳。”
“唯!”
“其他诸将,与我一同北上,我要让公孙瓒死在渤海!”
袁绍站起身,如一头睡醒的雄狮,终于要向这个世界发出一声恐怖的呐喊。
天下大势,仿佛像是无数条波涛汹涌的江河,向着一个方向流淌,汇聚成一片大海。
而最终哪条河流占据着主位,成为这大海之主,自是各看自己本事。
明争暗斗,阴谋阳谋,不过是大浪淘沙,龙蛇并起而已。
。。。。。.
。。。。。.
袁绍布局冀州,谋算多时。
陈暮,却在布局三韩。
当凛冬的大雪悄无声息地覆盖了三韩之地后,洁白的雪上,却是沾染了一丝鲜红的色彩。
青州一万大军抵达了三韩,暂时驻扎在莫卢国,整个莫卢国人口也才两千多户,约八千多人而已,年轻的青壮更是才两千人,根本不能进行抵抗。
莫卢国的国君,一边听着陈暮那句咱们是共同祖先的大道理,一边看到孙观尹礼等人腰间的宝刀,于是顺从地答应认祖归宗。
我读书学习历史,是为了跟你们这些落后的遗民好好讲话,告诉你们,咱们流着同样的血。
我带着大军过来,手上拿着钢刀,是想让你坐下来,好好听我讲话。
这就叫以德服人。
降服莫卢国,并不代表就一定要一个一个地打过去。
莫卢国,仅仅只是一处藏身之地而已。
陈暮的下一个目标,是弁韩王。
弁韩和辰韩也各有一个韩王,由马韩人担任。
三韩之地少数民族特别多,殷商遗民、秦人、汉人、扶余人、秽貊人、沃沮人、甚至是岛国的倭人。
在鄙视链中,较为彪悍的扶余人、秽貊人、沃沮人、靺鞨人组成了马韩,殷商遗民在马韩中处于底层,而秦人汉人组成的弁韩与辰韩次之,倭人地位最低。
如今弁韩的辰王由伽耶国国君担任,三韩之地各民族混居,弁韩虽然多是秦人汉人,但伽耶国的国君却是秽貊人,背后有马韩最大的秽貊人组成的国家秽貊国撑腰,因而执掌弁韩,成为弁韩王。
伽耶国位于莫卢国西北七十里外,差不多就是后世韩国密阳市与金海市之间的地方,三韩就这么大点地方,却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沿途过去,得经过七八个国家。
好在有莫卢国的人做内应,五百人化整为零,分兵数十路,然后如神兵天降一般,抵达了伽耶国境内,在伽耶国城都,一个约有一万多人居住的小镇上,在伽耶国人惊恐的眼神中,冲进了伽耶国君宫殿,将他当众抓获。
整个三韩之地七十多个国家,小国几千人,大国上万人,却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城池,基本上有点栅栏就了不得,护卫的兵力更是少得可怜,而且他们的武器居然是木棍,毫无反抗能力。
几乎没有任何流血冲突的情况下,伽耶国国君就这样被抓了起来,同时另外一组人向西而去,杀入了后世韩国的尚庆北道,将那里的辰王也轻松搞定。
由于后世的朝鲜现在是大汉的汉四郡,因而三韩占领的区域,其实就相当于后世的韩国全境。
其中马韩占据的地区最大,差不多是韩国首尔圈,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罗北道,全罗南道等区域,而弁韩则是在釜山圈的尚庆南道,辰韩则在大邱圈的尚庆北道,三方谈不上三足鼎立,仅仅是过着非常原始的部落生活而已。
青州军的到来显然是碾压级别,因为根据《三国志》《后汉书》记载,这些地方就是一些村落,没有城池,也几乎没有防守力量,百姓日子过得很艰难,求生都不容易,更别提什么争霸。
陈暮沿途走来,颇感庆幸的是自己穿越的地方是在冀州蒲阴,如果让他穿越到这种地方,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想要称霸,那是做梦,简直是生不如死。
毕竟在历史上,马韩曾经不自量力挑战魏国,杀死了带方太守弓遵,惹怒了曹魏,被新任太守王颀以一郡之力打得几乎灭国。
可以想象,这个鸟不拉屎的破地方到底有多弱。
处理了弁韩王和辰韩王之后,两个地方二十多个国家顿时一片震惊,而就在每个国君都人人自危的关口,陈暮让莫卢国君以华夏子孙的名义召集所有人齐聚于驾洛国都。
说是国都,其实就是河边一个小村庄,驾洛国位于伽倻津东面河畔,与河对面的莫卢国隔河相望,这里再过个两千年,就是大名鼎鼎的釜山。
可惜现在不过是一片老旧的渔村而已。
二十多位国君齐聚于此,在他们接受邀请之前,就已经纷纷形成联盟,各自带了各自国家的一些护卫力量,组成了一支一万多人的大军,浩浩荡荡而来。
这并不是他们的全部,毕竟弁韩与辰韩好歹也有那么二十多万人口,动员全部青壮,有个三五万大军还是有。
不过受限于技术,士兵们拥有铁器,却没有甲胄,而且战场经验少得可怜。
但即便如此,也给了他们莫大的勇气,过来参与此次大会。
雪花纷纷扬扬,渔村一处最好的宅邸院落内,这是驾洛国君的房子,典型的秦人风格,以壮大为美,没有庭院,就是一栋房屋立在那里,下方用石柱离地,有台阶而上。
屋内则远不像汉人建筑一样是南北向,汉人建筑可以理解为竖着的长方形,主人如果会客,坐在北方,面朝南方,包括皇宫建筑也是如此。
而秦人可能是因为出自关中地区,建筑喜欢以东西方横行建造房屋,也就是一个横着的长方形,主人坐在西方,面朝东方,这就导致主人坐在主位上不能坐北朝南地看着下面,只能坐西朝东,下方左右两侧众人分列而坐。
陈暮还没出席,下方左右两侧是莫卢国国君以及驾洛国国君,然后依次有伽耶国、狗邪国、速卢不斯国、咨离牟卢国、狗卢国、驷卢国、万卢国、捷卢国、牟卢卑离国、楚山涂卑离国、楚离国、徐那伐国、己柢国、不斯国、勤耆国、难弥理弥冻国、冉奚国、军弥国、如湛国、州鲜国、马延国、优由国等。
看这些国名就知道,这里面不少国家出自山东,还有一部分出自楚国,一部分出自燕国。因为大多为秦末时期流落海外,所以这里的语言都是秦语,但具体细节又不同,比如国中带卢的国家,说的是山东地区的雅语,带楚的说的是南方楚国方言,其他则有不少说的幽燕官话。
众人济济一堂,议论纷纷,对于最近发生的两大韩王被掳劫的事情充满了担忧。毕竟虽然这些国家合起来,还算拥有一些力量,但分散开的话,实力就太弱,每个国家可用兵力在几百到几千之间,而听闻那些人全副武装,恐怕来者不善,令人畏惧。
“弁韩王和辰韩王被掳走,我们却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太可怕了。”
“他们到底想干什么?难道是要来侵略我们?”
“卢人乙,是你召集我们过来的,你倒是说句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