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4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到许家村壮连忙过来搀扶许褚,张飞一点都不慌张,大笑道:“小子,你还太嫩了点,实力不行啊。”
    “仲康,此人厉害,快走,回去纠集乡勇再来一战。”
    许定搀扶着许褚起来。
    感受到屁股上火辣辣的痛疼,许褚理智已经彻底消散,推开许定怒吼道:“再来!”
    说罢又举刀冲上去。
    但实力差距过于悬殊,很快又被张飞打了回来。
    可许褚就是有那么一股蛮劲,死都不服输,即便被打了个狗啃泥,依旧不依不饶,拼死要上去战斗。
    张飞一开始还存着戏耍的心思,但眼见这小子似乎与自己卯上了,当下也稍稍认真起来,不断地在战斗中实用技巧,一次一次地把许褚打退。
    刚开始许褚几乎没有一点还手之力,可打了三十多回合,他却忽然转变了打法,在本该又一次被抽飞之时,整个人如泥鳅一样在地上一滚一缩,居然躲开了这一击的同时,靠近到了张飞身边。
    “好小子,学得倒挺快呀。”
    张飞随手将钢矛的柄下沉,挡住了许褚从地面上砍来的这一刀,笑道:“再让你练个一年半载,怕也能跟我好好打打了。”
    许褚用刀与张飞硬扛着,咬牙道:“你不就是仗着兵器长点吗?若你也用刀,早就输了。”
    “哦?”
    张飞一个后撤步,手中钢矛又打了个圈,顿在了地上,插入地里,同时拔出腰间的佩刀:“好,那我就用刀跟你打。”
    许褚大喜,从地上爬起来,再一次毫不犹豫地往前杀去。
    他的刀法大开大合,只会劈砍。
    一刀重如泰山的砍下去,如果是普通人,即便举刀去架,也会被这势大力沉的一击连刀带人直接劈碎。
    但张飞的力气或许不如许褚大,可也小不了多少。
    如果以许褚能倒拽一头牛的力量是汉末第一水准来算,力气100,那张飞好歹也在96以上,实力不悬殊,自然不会造成这种结果。
    只听得当得一声,张飞用出了十成力气,稳稳地架住,心中虽也惊讶这小子力气确实很大,但手上的功夫却不慢,刀刃与刀刃摩擦,发出刺耳声音的同时,火花迸溅。
    在贴近双方刀刃中间的时候,张飞右手握刀柄,左手推刀背,整个人身体一扭一转,硬生生从许褚刀下滑出来,同时刀尖向着许褚的脖子砍去。
    当!
    青龙偃月刀如龙啸一般刺出,将这一刀给挡住。
    关羽早就注意到不对,怕张飞下手没有分寸,因而上前两步,瞬间出手,帮许褚解围。
    许褚当时还处于下劈惯性,根本来不及躲或者变招,只能眼睁睁看着刀砍来,当时只觉得头皮发麻,几近窒息,等到自己扑倒在地,大口喘息,才发现自己居然没死。
    “二哥,你这是干什么,难道还怕我伤了这小子不成。”
    张飞不满地嚷嚷了一句。
    他刚刚已经收了力气,即便会划,也顶多会划掉许褚的头发而已,不会真把他脑袋砍下来。
    “行了,这小子空有力气,却无战斗经验,你这是在欺负他。”
    关羽摇摇头,这一战没必要再打下去。
    纯粹大人欺负小孩嘛。
    张飞却笑了笑,对着地上满头是汗,还在大口喘息的许褚喊道:“小子,你不错,可愿入伍?”
    看到即便明知不是对手,却依旧敢于不断举刀的许褚,张飞起了爱才的心思。
    倒不是他多看重许褚,毕竟他尊重的是士人,对于普通乡民来说,他的态度就会轻视许多。
    主要是许褚跟他少年时候很像,力气大,但技巧太差,喜欢到处打架惹事,如果好好调教两年,或许上了阵是一把好手。
    “想让我加入你们,做梦!”
    许褚梗着脖子不应。
    “嘿你这小子。”
    张飞插着腰,指着许褚教训道:“不识好歹,天下不知道多少人想加入我们呢,我们还不答应。”
    “哼!”
    许褚从地上爬起来,冷哼道:“你不过是一开始仗着兵器长,耗了我不少力气,要是一开始就用刀,我未必会输。”
    张飞都被他逗笑了,乐道:“真是不知死活,我要用刀,两三招之内,你就死了,你信不信。”
    “不信!”
    “那就再试试?”
    “试试就试试,你以为我怕你啊。”
    许褚瞪大了眼睛。
    张飞都被他逗气了,举刀又要来砍,被关羽拦下。
    “好了,大哥过来了。”
    远处刘备与众人缓缓下山。
    中年人来到近前呵斥道:“伯平,仲康,不得无礼。”
    “叔祖。”
    许定许褚以及诸多族人连忙行礼。
    “这是青州的刘使君。”
    中年人又介绍道:“此次是奉朝廷命令,征讨袁术。”
    “啊?”
    许褚傻眼,不是贼寇吗?怎么又变使君了?
    好在许定反应还算快,拉着他忙弯腰行礼:“见过使君,乡野小民冲撞了使君大驾,还请使君勿要责怪。”
    刘备笑道:“无妨,不知者不怪嘛。”
    许褚有些茫然道:“青州的刘使君,莫不是刘。。。。。。”
    “不错,我大哥就是名震天下的刘玄德!”
    张飞哈哈大笑,指着自己道:“我也是名震天下的张翼德!”
    “竟是刘使君。”
    许褚从愕然变成懊悔,期期艾艾道:“小民。。。。小民真不知是刘青州来了。”
    “好了好了。”
    刘备笑着说道:“我观你气力惊人,若是从军必为猛将也,可愿意入伍否?”
    这一次许诸毫不犹豫地单膝跪下道:“小民早就有这个心思,只是未逢明主,如今见到使君,褚愿跟随使君,为使君鞍前马后!”
    刘备现在的名气实在是太大,历史上袁绍有多出名,那现在的刘备就有多出名。
    讨黄巾、平叛乱、战董卓、拒袁绍,早已经成为了传奇人物。
    有了声望,再招揽人手,就轻松许多。
    “小子,在军中好好练,再过个一年半载,也许你能跟我过几招。”
    张飞得意大笑。
    许褚还是不服气,说道:“将军虽是名震天下的人物,但要说两三招杀我,那我未免也太不济了,我不服。”
    “仲康,人不能太自傲,要学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刘备刚收下许褚,就又起了当老师的心思,笑呵呵地说道:“你力气确实很大,但技巧不足,临阵经验也不足,不说翼德,即便是我,也能三五招将你制服,以后你入了军中,慢慢练习,自然知道厉害。”
    “额,使君教训得是。”
    见到自己尊敬的刘备说话,许褚也只能低下头。
    但他心中却憋着一股火。
    明明在乡里已经称王称霸,可走出了乡县,才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自己一定要努力,终有一日,要与张将军大战三百回合才罢休!
    也许有人奇怪,以许褚的能力,即便打不过张飞,难道还打不过刘备,会被刘备三五招就给制服了?
    但我们要清楚一件事,那就是此时的许褚,其实非常年轻。
    历史上并没有记载许褚的年龄,不过通过一些支零片语的记载,也能够大致推算出许褚今年不过是二十来岁,哪怕是取最大值,也顶多二十五岁左右。
    且他在投奔曹操之前,作战经验极少,除了力气大以外,几乎没有什么特点。
    而刘关张呢?
    不说关羽和张飞,单说刘备。
    从二十四岁开始,到现在三十六岁,十二年间,讨黄巾,战张纯张举,伐董卓袁绍,征四方贼寇,大大小小恶仗不知道打过多少次,甚至还与天下第一的吕布都交过手。
    刘备武力值或许只有80多,但他上阵经验太丰富了,双股剑又极有技巧。
    正所谓四两拨千斤,空有力气,砍不到人,就是一个只会用蛮力的傻大个,丝毫没有意义。
    所以说,现在的许褚还太青涩,至少得进入军中上阵杀敌,开始总结战斗经验,学习各种战斗技巧,才能将自己的天赋发挥出来,成长到历史上的虎痴!


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谋
    十月初初冬,许是今年夏季的持续高温,到十月天气骤降的很快。
    随着九月末一场秋雨之后,冷空气席卷了整个河北之地。
    淅淅沥沥的小雨不断,平原城外的南山山林木枯萎,树叶发黄、苍褐交叠,雨滴打在林叶上,发出滴滴答答的清脆响声。
    南山临近黄河,位于黄河北岸。河对岸就是高唐县,两地之间,存在着渡口,货运往来,商业极为繁荣。
    从北岸渡口方向,源源不断地有人往来,大部分都是商人,只有极少数是农民以及黔首。
    黄河南岸的高唐县是水泥路的最后一站,到了北岸就进入了平原县的地界,道路泥泞打滑,运送货物的马车几次陷入泥坑里,经常会发生堵塞。
    几辆马车悠哉悠哉地缓缓向前行,前面堵着的道路终于通畅了,因为路边时常堵塞,所以附近村庄有村民经常过来蹲点,一旦遇到马车陷入泥坑里的情况,就会有人雇佣过来帮忙推车。
    等到道路通畅之后,车队又往前行了两刻钟,远远地就看到了南山。山脚修有亭舍,管着黄河北岸附近乡邻几个村庄,在亭舍前,有人举着油纸伞立于朦胧烟雨里。
    雨水顺着亭舍房檐落下,马车停在了亭前,车帘掀开,先下来的是一位大概四十上下的中年人,面白长须,形貌清攫,自有一番威严气度。
    后面那辆车则下来一位三十岁左右的读书人,穿着长袍,长了两撇八字胡,从外貌上看,竟与荀和有那么几分相似。
    “公达兄!”
    陈暮微笑着拱手一礼:“暮,早就翘首以望了。”
    荀攸曾经在济南做过县令,还跟着刘备一起讨伐过丘力居,后来辞官回家,跟着叔父北上去了冀州。
    他之所以去冀州,是因为他也是党人一员,王芬在冀州一手遮天之后,这里成了党人大本营,天下党人都去了那里,荀攸也不例外。
    只是随着袁绍上位,开始对党人清算,除了荀和陈逸这些名望较高的以外,很多党人对袁绍都很失望,离开了此地。
    如今陈暮写信邀请他来青州,荀和也劝说他来,荀攸欣然答应。
    “子归。”
    荀攸回了一礼:“在城中等我即可,何必在此等候?”
    陈暮笑道:“公达兄来青州,让青州如虎添翼,礼节自然不能怠慢。”
    “呵呵。”
    荀攸笑了笑,没有说话。
    另外一人也下了车。
    陈暮又拱手一礼:“想必先生就是伯定兄。”
    “见过光禄大夫。”
    荀靖向陈暮同样回了一礼。
    陈暮指着不远处的平原城城门口道:“此地说话不便,先回城中吧。”
    南山不高不大,位于平原城东南外不到二里处,西面就是官道,顺着官道前行,很快就能到城内。
    离得不远,几个人索性也不坐车,就这样走过去。靠近城池的道路稍微好一些,夯土结构,雨水渗透不进去,并没有形成泥沼。
    “天气越来越冷了。”
    一股秋风刮来,陈暮缩了缩棉衣,对于临近初冬还穿着长袍保持着士人风度的荀攸荀靖表示由衷地佩服。
    荀攸沉吟道:“近些年的天气越来越反常了,热时更热,冷时更冷。”
    陈暮叹道:“是啊,到明年,恐怕会更加严重。”
    “听说今年北方蝗虫肆掠,南方江淮地区下暴雨,汉水淮水四溢,又逢战乱,百姓流离失所?”
    一旁的荀靖搭了句话。
    陈暮点点头:“蝗虫是由干旱导致,旱灾也波及了青州,好在我们准备得当,及时组织人手将蝗灾扑灭,否则损失会更大。”
    荀攸叹息道:“大乱将至呀。”
    天气越来越反常,各地灾祸频繁,南方地区瘟疫横行,北方蝗灾、关中旱灾、淮南洪水,似乎都预示着种种不祥之兆。
    古人很迷信,对于天灾往往都认为是老天爷在降下惩罚或者警告,因而灾难不断,令人心畏。
    唯有陈暮知道,这几年频繁灾祸的原因,是因为小冰河时期越来越临近。
    东汉末年的小冰河时期并不是从黄巾之乱开始,而是从建安元年,一直持续到西晋,也就是大概从公元200年到公元300年这个时间段。
    前两年汉朝各地虽然偶有天灾,但一直不算严重,可随着小冰河时期越来越近,气候也变得越发反常。
    夏天更热,冬天更冷。随之而来的,就必然是全国各地更加严酷的灾难。
    因为天灾不断,百姓田地里没有收成,势必会造成饥荒,叛乱、兵灾、瘟疫接踵而至,从建安元年到西晋的时候,也确实是汉末人口大幅度锐减的时间段。
    自灵帝时期四五千万人口,到献帝末期锐减一半以上,差不多两千万的人口死在了这场灾难当中,冰冷的数字,却是无数积累的尸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