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4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平原去邺城肯定不能走清河国,只能绕道兖州,从濮阳北面进入魏郡,过内黄平阳城等地,进入邺城范围内。
    这一走就是走了快十天,侯栩骑了一头驴,这驴是他取代身份的人平日里用来装货的,因为他的身份是个商贩,有一头运送货物的牲畜并不奇怪。
    太史慈则牵着驴。
    邺城郊外,漳水绕城而过,田园无数,青山碧翠,道路两旁长满了柳树,远处有桑池,来往无数农夫在田间耕作。
    道路上不时有达官贵人的马车驶过,所有黔首纷纷避让,不敢拦在路中间。
    在这个时代,平民百姓不算人,被贵族杀了也就杀了,特别是在袁绍的治下,很多受到袁绍器重的手下家中有随意杀人者,照样包庇,根本就没有法治可言。
    等靠近城池边,看到了这座重新修葺的城市,邺城作为冀州如今的治所,与曾经的魏县相连,两地来往紧密,早已经成为了商业经济中心。
    南来北往的商人无数,城门口排着队进去。直到靠近了城池,侯栩才看到了军队。
    军情司对于冀州各地军队形势早就刺探得一清二楚,袁绍在邺城和魏县布下了重兵,二城互为犄角,城内储存的粮食无数,如果洛阳北上兵马突破了第一道防线,既荡阴林虑一带的守军,即便杀入邺城,也难以攻破。
    然而侯栩看了眼城外的漳水,轻笑了一声,然后跟着人流,缓缓地开始往城内走去。
    在交了户籍资料,证明了自己住在城内后,侯栩和太史慈顺利进城。
    “周伯,回来了。”
    还未到西街的家门口,正在往门外倒水的邻居就热情地打招呼。
    除了侯栩以外,太史慈和那青年差别很大,但因为特意选了傍晚时分进城,光线比较暗,太史慈又缩着身子低头,除非特别亲近的人,不然一般人很难看出问题。
    侯栩倒是和那老者长相有那么八分,再加上化妆,有接近九分相似,笑呵呵地说道:“是啊,回来了,阿四,最近生意如何?”
    那个叫阿四的邻居有些奇怪隔壁周伯嗓子好像有点和以前不一样,不过他也只是有点奇怪而已,没有想太多,说道:“还凑合吧,现在到处都在打仗,粟米又涨价了,勉强够一家老小吃的。”
    “呵呵。”
    侯栩一边开门,一边随口应付道:“还好我家就我们父子二人,倒是不愁吃喝。”
    他早在十多年前就40多岁,现在已经50多岁了,太史慈30岁,跟他扮演父子,倒并没有什么违和感。
    二人闲聊了两句,侯栩正要进去。
    身后忽然听到一阵脚步声,一个吏员和几名士兵快速走过来,他们是巡街的曹吏,负责每个街道的人口户籍资料。
    在汉末这样人口少的世界,每个城市的人口户籍都要编纂在册,外来人口都要登记。
    如果不冒用身份的话,直接进城很快就会被抓住审问。
    所以侯栩才必须用全新的身份过来。
    “你是此家主人?”
    那吏员叫住了侯栩开口询问。
    侯栩转过身,问道:“尊驾是?”
    “我是新来的户曹令吏,前些日子要重新编纂户籍,你怎么不在家?”
    那令吏问道。
    “原来是户曹令吏。”
    侯栩拱手道:“前些日子家中出了些事情,回乡了几天,这些都已经向之前的令吏报备过。”
    “我新来就职,必须重新造册。”
    “令吏尽管吩咐。”
    “你姓什么?”
    “周。”
    “叫什么。”
    “周。。。。。。。。”
    二人你对我答,侯栩早就将资料倒背如流,倒是并没有遗漏。
    令吏确认无误后,转头看向邻居阿四,问道:“此人可是你的邻居?”
    “是啊,周伯都在这里住了四五年了。”
    阿四回了一句。
    “嗯。”
    令吏点点头,说道:“好了,没问题了。”
    确认无误,是本人。
    “送令吏。”
    侯栩看着他离去,微微一笑。
    有全新的身份后,在邺城,就可以方便行事了。


第五十六章 将胆
    下邑。
    孙坚已经连续发了几天高烧。
    吴夫人几乎将整个梁国的医师请遍,诊断后,都说无药可医。
    因为这种病在古代叫做“疡”,后世叫做伤口感染。
    在没有抗生素之前,伤口感染一直是古代战争中最大的杀手之一,仅次于瘟疫。
    往往一场十万人的战争中,如果死亡率达能到五万以上,那么很大概率,都不是因为战损,而是瘟疫。
    而死亡率如果在三万以上,不用问,基本都是战后很多受伤的士兵因伤口感染而死。
    正常来说,这种大规模战争,在战场上的死亡率,能有个一万都算多。
    伤口感染之后,伤口一直不能愈合,最后细菌引发一些其它的并发症,最后导致败血症死亡,在古时候非常常见。
    在这个没有抗生素的年代,一旦出现伤口感染的问题,就意味着患者除了硬扛过去以外,没有任何办法。
    孙策到了下邑之后,看到这种情况焦急如焚,可他再急也没有用,他又不是医师,只能干着急。
    最后还是吴夫人深明大义,让他领兵回前线去。哪怕父亲重病,可基业不能丢。
    孙策带着四部将以及两万大军前脚刚走,刘备曹操大军后脚就到了。
    山阳与梁国咫尺之隔,从昌邑到下邑,拢共不到二百里。数万大军,即便算上前中后各辎重部队,快则两三天,慢则四五日,很快就能抵达。
    刘备曹操鲍信急急来看望孙坚,才刚进入庭院,就闻到院子里弥漫着一股药味,将原本临近八月绽放的桂花香都掩盖过去。
    吴夫人携带着儿女,孙权、孙翊、孙匡、孙尚香等孩子在屋内,看到三人进来,掩面哭诉道:“三位使君。”
    “夫人。”
    刘备和鲍信都是认真拱手一礼。
    曹操看到吴夫人楚楚可怜,风韵犹存,当场犯病,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不过好在身为奸雄,尚有理智,连忙也是拱手一礼。
    “文台。”
    刘备行完礼之后,转身看到了床榻上躺着的孙坚,立即走过去坐在床沿上探望。
    就看到孙坚脸色煞白,发着高烧,肩膀处用麻布做成绷带包扎着,但还是能闻到阵阵恶臭,显然伤口感染发炎,普通治疗伤口的药物根本起不了作用,疮口正在发脓溃烂。
    “夫君已经连续发热数日,昏迷不醒,医师说这是得了疡溃,无药可治。”
    吴夫人眼睛都快哭肿了,可她也没有办法。
    刘备的脸色顿时严肃起来,认真说道:“必须马上送往青州。”
    “青州可以医治?”
    吴夫人顿时燃起了希望,早听说青州泰山学宫医学院乃是天下医师圣地,甚至之前也有不少医师推荐他们过去,莫非那里真的有办法治疗?
    刘备摇摇头:“没有十成把握,但之前我的士兵每逢得了疡溃,用华佗治疗疡溃的方子,基本都能救过来。只是时间拖不得,越拖的话,治疗机会就愈加渺茫,所以必须尽快。”
    华佗有治疗疡溃的办法,疡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些像败血症,不过败血症是疡溃最后的阶段,在那之前,只要补充维生素C以及控制伤口溃烂,还是有救。
    可一旦病情发展到败血症的地步,那就很难抢救过来。所以病情越拖,越难以治疗,刘备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尽快安排送去青州医治。
    吴夫人已经没有了主见,但她知道,在下邑已经给孙坚判了死刑,虽然不知道去青州会怎么样,但至少还有希望。
    因此当下也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同意了刘备的建议,果断率领全家,跟着孙坚去了青州。
    刘备安排了士兵一路护送,自己则再次领兵南下。
    几日后,大军抵达宜路县。
    此地南下依次是新阳、宋国,过了颖水,就是固始。
    但当他们抵达宜路县之后,前军探马斥候已经在辽阔的平原上,遇到了袁术的游骑兵。
    七月下旬,已是孟秋时节,河南气温不高不低,白日炎热,傍晚清凉。
    刘备派出去的骑兵由张辽统领,这次南下,除了负责北面的臧霸,负责水军的太史慈和黄忠以外,其他人全部带了出来。
    麾下谋士沮授田丰以及数名在历史上没有名字的参谋,武将张飞典韦张辽高顺牵招,实际上还不止,在徐州东海国还有一部分兵马镇守,有陈暮的亲戚蔡阳和秦琪,可以随时从徐州调兵。
    严格来说,张辽并不是斥候骑兵,而是前军统军将领,亲率五千人为大军开路,但他本人不喜欢在军中,因此命令副将领兵,自己则亲率斥候出来查探。
    天色渐晚,张辽带着几十名斥候在前方奔驰探路,忽然在傍晚晚霞的映照中,看到了在不远处一座数丈高的丘陵小山包上,隔着约百丈距离,有七八个黑点正俯瞰他们。
    张辽举目眺望,那是一个个穿着红色汉军军服,外套小札甲,头戴武冠的士兵,为首的人戴了铁质头盔,与刘备军的军服特色几乎一致,没有什么区别。
    但张辽还是认出了他们并非自己的士兵,汉末的时候,大部分诸侯的士兵服饰依旧延续着汉朝士兵服饰,外面是红色军服,再加上一件小札甲,不戴头盔,戴布质武冠。将领则是各种甲胄,有札甲、鱼鳞甲、盆领铠、襦铠、筒袖铠等。
    所以为了区分开来,各路诸侯还是做了一些细节调整。比如刘备的士兵就不再戴武冠,而是戴比普通将领稍微薄一点的头盔,这得益于青州的冶金和开采技术发展,铁器不再匮乏,就连小兵都可以戴头盔,减少伤亡率。
    对方的士兵没有戴头盔,而最近一段时间,张辽也知道,孙策为了给父亲报仇,不仅亲自挑选丹阳精兵组建成了一支白衣黑甲的江东军,还让普通士兵都不戴武冠只扎红巾,以表与袁术吕布决一死战的决心。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在固始战场附近的人,自然也就只有袁术的部队。现在袁术还未称帝,他不承认现在的洛阳朝廷,但明面上却还是左将军,承认的是刘辩的朝廷,所以军服没有改动。
    确认是敌人之后,没有一点点犹豫,也没有一丝丝顾虑。张辽低声吩咐了一句,左右包抄过去,然后拔出了马侧的长弓,开始策马狂奔,与身后十多名骑兵一起向着小山包冲去。
    并州游骑能与西凉铁骑,幽州骁骑并列,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离小山包只剩下三十丈的时候,还在奔驰的马背上,张辽就左右开弓,箭矢如流星一般向着敌人射来。
    张辽下的命令太果断了,小山包上的敌人猝不及防,那个戴头盔的小将当场被射死。其他人连忙做鸟兽散,调转马头从后方下坡往回奔跑。
    由于他们离了一段距离,短时间内倒也没有追上,但张辽箭术不差,虽比不得吕布,然也是弓马娴熟,轻易就射下几人。
    前方逃跑的袁术斥候见敌人弓箭厉害,立即呼啸一声,兵分三路,四散而开。
    “将军,穷寇莫追,先向明公禀报吧。”
    斥候小队长一边驾驶着马匹,一边对还在马上张弓搭箭的张辽大喊。
    张辽却道:“敌人已经知道了我们的位置,必须将他们全部杀光,否则我们已经抵达的消息会通报给袁术,到时候敌人有了防备,我们就失去了先机。”
    “可是他们分兵逃跑,已经难以追赶。”
    斥候小队长瞭望了下背影。
    敌人现在还有二十多人,兵分三路,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追谁。
    “那我们也分兵,你们去追左路,其他人去追右路,保持兵力优势即可,再来几人跟着我追中路。”
    张辽同样下达了指令。
    他们的斥候比敌人多一倍,总数大约在五十人左右,一路分吃二十人,去追左边,另外一路分出二十人去追右边,其他人则跟着张辽,约十人,追向中间那一路。
    广袤的旷野上,夕阳卷着红彤彤的火烧云,豫州平原大地上,除了森林湖泊以外,就连丘陵小山包都很少。
    道路两侧长满了树木,荒芜的田地全是杂草,麋鹿群、野兔、獐子、麂甚至象群、狼群,乃至远方的丛林里传来阵阵虎啸,都告诉着人们,这片土地上不仅仅有人类生存,还有其它的土著繁衍生息。
    张辽领着十名士兵风驰电掣般驰骋在平原里,前方出现了一道丘陵,在丘陵拐角处,忽然缓缓走出一大队骑兵,约有百人,前方被追赶的敌人袁术军斥候大喜,纷纷大喊呼喝。
    由于双方距离不算远,只隔了二三十丈,迎风下张辽隐约听见前面的人喊的是救命,显然他们不仅遇到了袁术的骑兵斥候小队,还遇到了一股大队。
    “将军,现在怎么办?”
    跟着他过来的斥候小队长扭头询问。
    现在如果停下来,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