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摇摇头,一本正经地道:“我太平道为黄天在人间的化身,若我太平道能成功夺取天下,苍天才会彻底消亡,以此被黄天取代。而如今苍天虽已垂垂老矣,却仍旧占据着中央主天之位,此时正是苍天与黄天的角力期,若被官军祷告上苍,苍天降下灾难,我军危矣。”
陈暮当然知道这纯属胡说八道,黄天一说来源于张角的《太平经》,在道教中实际并不存在。不过东汉时期本来就是道教萌芽时期,这个时候的道教经典都还未产生,张角怎么说都行。
所以陈暮不信,波才却深信不疑,大惊失色道:“高师,有何良策应对?”
高凤说道:“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我们也开坛做法,阻挠他祭祀。若是运气好的话,还能沟通黄天,如大贤良师一般,祈求黄天给官军降下灾祸,到时候战事可定,我军将长驱直入,一举捣毁腐朽的汉庭。”
波才大喜:“那请高师开坛。”
于是第二日,在城楼上继续施法作秀的陈暮就惊讶地看到,对面黄巾营寨门口,同样升起一个高台,而且比自己脚下的高台还要高,足有五丈。
台上两侧挂了横幅,左边写“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右边写“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高台上站了一个道士,烈日炎炎下非常敬业,学陈暮开始挥剑做法,两人跳大神一样,隔着数百米,像是在隔空斗法。
到了午时,上午的祭祀结束,陈暮下了高台,朱儁迎了上来,纳闷道:“对面什么情况?”
陈暮一开始也是一头雾水,不过跳了一会儿舞,差不多也想明白了对面什么意思,向朱儁解释道:“对面也有高人啊,太平道信奉黄天,黄天力量不可小觑,如果让对面阻拦了我们的祷告,此次借东风,恐怕功败垂成。”
“那该如何是好?”
朱儁皱起眉头。
陈暮脸色严峻道:“看来只能使出我陈家数百年来酝酿的独门绝技了。”
朱儁:“???”
当天下午,长社城法坛之上,也挂出两道巨大的黄符,比黄巾那边的还要大。
黄符由黄布制作,在明清之前,黄布并不犯忌讳,因为汉朝的龙袍是黑红色,并不是黄色,所以使用黄色布匹并不逾矩。
黄巾那边看到这一情况,马上报告给了波才,波才就让一个视力极佳且认字的士兵靠近过去查看。
很快士兵回报,说左边横幅写着“苍天不老,犹有壮心。”右边写着“黄天欲立,但绝永年。”
这句话的意思是苍天还没有老,依旧处于壮年时期。黄天想要取代,永远都不可能。
波才又找来高凤,问道:“高师,这是何意?”
高凤冷笑道:“长社城上之人是要和某斗法,以苍天符咒压我的黄天符咒。”
“那应当如何应对?”
波才又问。
“无妨,待我今日准备一二,明日再与他斗。”
高凤回去准备。
下午朱儁看到黄巾那边果然未敢再出来做法,抚须大笑道:“陈子归之秘术的确有独到之处,把那黄巾贼道吓得不敢出来了。”
皇甫嵩也闻讯赶来,看到这一幕,点头说道:“看来曲逆侯世代家藏典籍当真是厉害,家学渊源,令人艳羡。”
陈暮微笑说道:“家学知识再渊源,又哪里比得上这世间所有的道理,我不过是予以回击罢了。”
汉代的知识手段掌握在世家贵族手里,而且并非所有的知识都掌握在他们手上。
也许可能有人不知道,在纸张出现之前,一本书有多厚。
汉朝出土的竹简分为大简和小简,大简能写二三十个字,小简能写十到二十个字。如周易有五千多个字,那么就需要用到约200多片大简,400多片小简。
这还只是周易,汉朝时《连山易》和《归藏易》并未失传,三易加起来据说有九万字,需要用3000…4000片大简才能写完。
而3000…4000片大简有多重呢?
大约十多公斤。
相声祖师爷东方朔写自荐书就用了3000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抬才能抬起来。
司马迁写《史记》,52万字,用了50多公斤的竹简。
所以古人说学富五车,不要以为这是褒义词,原本是个贬义词来着。因为庄子说学富五车的那个时代,五车书还真不算多。
在汉朝,一个世家如果有一本完整的儒家经典,就能够当作家学传下去,成为世家门阀的底蕴。
《后汉书·儒林传》记载,弘农杨氏,世传欧阳《尚书》。汝南袁氏,世传孟氏《易经》。沛国恒家,世传《尚书》。北海甄家,世传《公羊春秋》。河内司马家,世传《汉书》。鲁郡孔家就更不用多说,《论语》都是他家的。
因此家学累世相守,除了族内弟子,或者族中大儒收的徒弟,外人根本不可能学习。造成了世家家学也逐渐变成了神秘的代名词,汉末游学风气重,“师无常”的出现,就是意在打破这种家学情况。
不过陈暮的蒲阴陈氏已经破落,家族传下来的典籍也就一些零散片段,哪还有什么秘籍。所以祖传秘术,纯粹是假借家学之名,忽悠皇甫嵩和朱儁而已。
偏偏这种忽悠还真能糊弄过去,毕竟家学的东西外人不知道,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全靠一张嘴,死的说成活的都行。
这边长社城回击了黄巾营寨的法坛,第二天,黄巾营寨又开始作妖。
一大早,就看到有士兵抬着两把巨大的铁剑出来,铁剑足有二丈长,百斤重。
这里的斤是汉代的斤,相当于后世十多公斤。
毕竟黄巾军不可能真的弄两把实铁的东西,所以实际上是木剑,上面包了层铁皮。
士兵将两把剑挂在法坛左右,横着摆,剑尖直指长社城。
长社城上的士兵马上向朱儁和皇甫嵩汇报。
二人赶来,惊讶不已。
这下不用陈暮解释,他俩都明白对面这是在诅咒长社。
剑乃杀戮之物,剑尖指着自己,傻子都明白缘由。
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
“陈子归,这该如何应对?”
看到这一幕,朱儁连忙询问陈暮。
陈暮脸色难看道:“对方有备而来呀。”
“有良策否?”
“黄巾这是以兵锋锐气咒杀我等,非凡俗之物能化解,我需要准备一二才行。”
“要多久?”
朱儁问。
陈暮摇摇头:“给我一天时间,明日再来。”
其实以他的聪慧,又怎么能不明白黄巾军这是要和他斗法。
但陈暮却根本没有提前做准备,因为他并不想。
原因很简单,现在对于长社城来说,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他假装做法,目的也是拖延时间。
现在对面这么配合自己,当然是能拖一天是一天。
因此今天假装败下阵来,让对面以为自己无计可施,等明日再来,就又能拖延一日。
事实上黄巾军那边看到今天长社城没有作法,波才等人顿时喜上眉梢,对高凤交口称赞。
高凤洋洋得意道:“此乃大贤良师赐我斩龙剑,专斩汉庭赤帝龙脉。”
波才好奇问道:“赤帝龙脉?有何说法?”
高凤解释道:“当年汉庭高祖刘邦自号赤帝之子,斩白帝之子起义。如今的汉庭就是延续了赤帝龙脉,斩了龙脉,汉庭就没了气数,便由大贤良师以黄帝之子代之。”
“原来如此。”
波才恍然大悟,他是黄巾军的将领,却不是道士,对这些东西还真不太了解。
事实上这些东西就是张角给自己披上的一层神话外衣,与当年刘邦斩白蛇起义,和甘夫人生刘禅时梦见北斗又满室异香,这种神话色彩的传说如出一辙。
东汉时期的黄老之学,其实就是黄帝和老子学问的合称,也算是道教的祖师爷。
这个时期的黄老学说盛行,因此慢慢衍生出了很多道教思想。
像天师道的张道陵,灵宝派的葛玄,太平道的于吉和张角,太清派的左慈都是这个一时期诞生的人物。
其中张角的太平道就信奉黄帝,假托黄帝之名,说当年刘邦以赤帝之子的身份得了天下,如今赤帝江山岁寿已至,该轮到黄帝掌权的时候。
这实际上就是张角为了给自己的造反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使用的一个借口而已。
至于龙脉的说法也是如此。
龙脉一词最早出自《黄帝内经·素问》,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风水学大盛,光是在汉朝就出现了《宫宅地形》、《图宅术》、《周公卜宅经》、《堪舆金匮》等风水学专著,到晋朝郭璞著《葬经》时达到了巅峰。
风水学在当时被称为堪舆术,与图谶术,经纬术,合称为谶纬堪舆神学。
现代人看来觉得是装神弄鬼,但在当时确实是主流学说之一,很多汉代大儒不仅是顶尖的儒学家,同时也是顶尖的经学家和谶纬学家。
其中儒学家是指研究这些儒家经典,经学家是指对传下来的所有经书进行阐述和解释,而谶纬学家则是天文地理大师,比如星相学、风水学、地理学、气象学、命理学等等都包含在谶纬术里。
像陈暮曾经研究过的相术,在观察张飞和赵琳以此进行推测的方法,就属于谶纬术的范畴。
所以这两人在隔空斗法,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有说道的。
黄巾军今天起了两柄大剑,镇压住了陈暮的符咒。
波才立即命令营中黄老道士四处宣传,以振奋军心。
当得知长社城里有高人作法,要给他们降下灾难的时候,一开始士兵们都惶恐不安。
但又听说军中的道士们同时开坛作法,将长社城里的法坛镇住时,一时间士气大增,因张飞斩将而衰落的士气也慢慢有所回升。
第三天,更是无数士兵在上官许可的情况下,跑出军营,过来观看双方斗法。
双方数万人驻足观望,等待两边法坛上的高人就位。
不过等高凤上了法坛之后,长社城里还是没人出来,像是无人应战。
法坛下方的波才大喜,以为长社城的法坛被打败,再也不敢和太平道争雄。
然而没过多久,就看见长社城楼上,缓缓降下一面巨大的木盾。
这盾甚至连铁皮都懒得包,就是一块大木板,上面泼了一层厚厚的黑狗血,似乎画了个符咒。
黄巾士兵看得发愣,不解其意。
“这是啥意思?”
“不知道,是他们怕了,挂免战牌吗?”
“笨啊,这都不知道。高师悬剑降灾,人家用盾挡,阻拦灾祸。”
“原来如此,那这场是谁输谁赢了?”
“应该。。。。。是平手吧。。。。。”
士兵们议论纷纷,看不懂斗法局势。
高凤在法坛上皱起眉头,过了片刻,只得从上面下来,摇头叹息。
波才忙问道:“高师,这又作何解?”
高凤脸色严峻道:“黑狗血乃天下至阳至赤之物,暗合汉庭火德,我以黄帝之剑想斩赤帝之子,却被这黑狗血盾所阻,又被他反制了。”
波才愣愣地问道:“我们的剑就不能戳破他那面盾吗?”
高凤翻起白眼:“这五行相克,如何能破?”
波才纳闷道:“他不是火吗?我们是土,哪里相克了。”
“你看他那盾是不是木制?”
高凤耐心解释道:“木盾泼上黑狗血,这盾短时间内就是一面火木之盾,我们的黄帝之剑被他木克制,又被他火烧,哪里能敌?”
“好吧。。。。。。”
波才表情讪讪,内心腹诽,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不过高凤还真没忽悠他。
五行学说早在《尚书》之中就有,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提出《五德始终论》,被后来的学者继承。
西汉一开始被认为承自秦朝,所以刘邦时期自认为秦朝的水德,于是当时的皇帝龙袍颜色都是黑色,表达继承。
到了汉武帝时期,经过司马迁等人的努力,最终让汉武帝改变了朝代属性,将汉朝水德变为土德,自此西汉的龙袍就带了一点黄色。
到西汉末年的时候,《山海经》的作者刘向刘歆父子提出了新五德始终论的概念,认为汉朝应该是火德。
这个观念在当时并不被大众认可,但偏巧西汉末年的掌权者王莽十分推崇这个理论,于是又强行改变了汉朝属性,将五行改为火。
到光武中兴,刘秀本来也想改,不过火德已经深入人心,并且火德这个概念与当时流行的刘邦赤帝子斩白蛇起义的说法相吻合,于是最终就把东汉确定为火德,自此流传下来。
火和土之间没有相克关系,却有相生关系。
因此张角自号天公将军,信奉黄帝,认为汉朝是火,应该蕴育而出土属性朝代,如此就把自己定义为土德。
陈暮下了一面木盾,木克土,高凤的土之剑,当然斩不了木之盾,反而要被上面的黑狗血克制。
波才迟疑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