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4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暮坐在椅子上看书,身前是书桌,在书桌两侧则是两个很大的书柜,上面密密麻麻摆满了各种用左伯纸刊印出来的书籍。
    “陈师!”
    诸葛亮轻步走进去,缓缓拱手行礼。
    陈暮似乎此时才发觉有人进来了,见到诸葛亮,立即故作不解道:“是阿亮呀,怎么忽然来此,是有何事吗?”
    诸葛亮微微一笑道:“师君相召,不敢不来。”
    “哦?”
    陈暮装作纳闷问道:“我何时召过你呀。”
    诸葛亮又一拱手:“师君白日在亮额头敲了三记,岂不是因为当时人多,有些话不便入耳,便才告诉亮,日入三刻,西山别苑相见吗?”
    “哈哈哈哈。”
    陈暮顿时笑了起来,摆摆手示意他起身,高兴地道:“你倒是有心了。”
    诸葛亮起身,问道:“不知师君相召,是有何事?”
    陈暮沉吟道:“你白日说,袁绍若是废帝,乃取死之道,这是何解呀?”
    诸葛亮笑道:“师君应该明白。”
    陈暮眼睛盯着他,过了许久,才感叹道:“你是我见过得最好的学生呀。”
    “亮不过是得师君点拨而已。”
    诸葛亮谦虚地道。
    “很好。”
    陈暮站起身,转身从书架的缝隙间,取出几本单薄的小册子出来,拿在手中,过了片刻又回头对诸葛亮道:“见到你如此出色,我也就放心了,阿亮,我问你一件事。”
    “师君请说。”
    诸葛亮依旧那么温文尔雅,即便只是十五岁的年纪,却仿佛饱经风霜那般从容不迫。
    然而陈暮下一句话,却瞬间像是撩拨到了他的心弦,让他原本平静如湖的内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陈暮问他:“你喜欢阿凤吗?”
    “啊?”
    诸葛亮一时间方寸大乱,不知该如何回答,紧张地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略微有些不知所措。
    他万万没想到陈暮居然会问这样的一个问题。
    陈暮忽然笑了起来,轻声说道:“阿亮,你应该也知道,我妹阿凤早在前年就已经及笄,提亲之人踏破了门槛,甚至连那袁术也派人来替他子求亲。”
    诸葛亮嘴唇蠕动了一下,木讷道:“亮知道。”
    “那你可又知道,原本我父母极为中意的那些人家,被我全都给推辞掉了。”
    陈暮饶有兴趣地观察着诸葛亮的表情。
    就看到他原本有些暗淡的眼神顿时亮了起来,整个人都仿佛恢复了神彩。
    十五岁的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千古留名的丞相在今日却是难得露出此般表情,想来还真是有趣。
    “这,亮倒是不知。”
    诸葛亮心中微喜,但表面上却没有过多的情绪波动。
    陈暮暗暗称赞了一番诸葛亮的性子,于是说道:“只因我知阿凤心有所属,故而如此。”
    阿凤心有所属?
    诸葛亮的眼神顿时再次一变,居然露出痛苦的表情。
    陈暮心道都说恋爱中的女生智商为0,男生也差不多嘛,以诸葛亮的智力,都已经把他叫过来,暗示得这么明显,难道还不清楚吗?
    诸葛亮缓缓闭上了眼睛,拳头紧握,嘴唇动了动,想说点什么,又不敢开口,一时房间里极为沉默。
    “阿亮啊!”
    “亮在。”
    “我妹阿凤喜欢的人。”
    陈暮盯着他,轻声说道:“是你呀。”
    一刹那间,诸葛亮的眼睛睁开,露出了不敢置信的眼神。
    陈暮微笑着说道:“女孩子羞于启齿,但有一日我路过后园,见她正摆弄一朵花,一边摘叶,还一边咒骂,说什么死阿亮,榆木脑袋之类的话,想来,她也应该暗示过你才对吧。”
    诸葛亮眼神顿时茫然起来,恍惚间,突然想到这些年来的一些被他忽略的小事,比如阿凤每次亲手种出来的瓜果都是交予他,让他带回去吃了。
    那时他以为阿凤是给姚博黄琦孔俭以及自己四人这个小团体的,所以每次带回去都给大家分吃,众人也都习以为常,却忘记阿凤从没说过让他分给其他几个童年玩伴。
    还有其他诸多暗示,如偶尔出去踏青烤制食物,阿凤给大家都会烤,自己的分量却往往比别人的多,以前没注意,现在才想起来。
    陈暮又道:“我是过来人,你们这些少男少女的心思,明知道可能会有情愫,又碍于朋友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反而不敢开口。恐怕你也曾经隐隐意识到过,只是因为姚博黄琦孔俭他们同样喜欢阿凤,因而你也不敢流露出心思吧。”
    被陈暮叫破了心中所想,诸葛亮脸色微红,低声道:“师君教训得是。”
    “呵呵。”
    陈暮笑了笑:“阿亮,阿凤虽然钟情于你,然你想娶我的妹妹,也没那么容易,得经过我的考验,才能知道你是否有能力让我妹妹过上更好的生活。”
    诸葛亮立即又拱手道:“请师君吩咐。”
    陈暮走到诸葛亮身边,将手中的几本书籍递过去,沉吟道:“这几本书是我写的,但我不允许你从这里带出去,以后每天学宫放课之后,你可以来此居住研习这几本书,什么时候觉得学得差不多,就找我,我调你去地方为吏,看你的本事。”
    “唯!”
    诸葛亮恭敬地接过这几本书来,按照当时的话来说,这叫传道受业。
    严格意义上来说,诸葛亮只能算陈暮的大课弟子,像刘备跟卢植一样,并没有登堂入室。
    所以他娶陈暮的妹妹,倒也不算逾越规矩。
    但传道受业了就不同,这叫继承衣钵,属于亲传弟子。
    好在陈暮并没有开口说要收他当入室门徒,仅仅只是让他研习书籍,并不是将这些书籍送给他,也没有让他把这些知识传承下去,这样就依旧不算亲传弟子,还是可以迎娶阿凤。
    陈暮看着他颇有些心不在焉地捧着这几本书,甚至都没有看上面的书名,拍了拍他的肩膀,轻笑一声道:“阿亮,好好努力吧,为了阿凤。”
    说罢,径直从他的身边走过,往门外去了。
    诸葛亮站在原地许久,心中一直有一句话回荡在自己脑海,原来阿凤喜欢的是自己,原来阿凤喜欢的是自己,原来阿凤喜欢的是自己。
    那股窃喜感,竟是如此让人心情激荡,让人奋发动力。
    对了,为了阿凤!
    研习书籍!
    诸葛亮忽然间醒悟过来,连忙低头看去。
    就看到在那几本书上,赫然写着一个个书名标题,竟是如此令人触目惊心。
    《汉朝各层阶级论》
    《民族论》
    《黄巾之乱的根源是什么》
    《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
    《为什么董卓之后,大汉天下会如此崩坏》
    一个个让人如此陌生的词汇映入眼帘,令人瞠目结舌,让诸葛亮完全感觉不到看古时书籍那种了然于胸的感觉。
    他睁大了眼睛,翻开了《阶级论》的第一页,顿时就被吸引进去。
    里面关于贫民阶层、百姓阶层、官吏阶层、豪强地主阶层、乃至上层统治阶层的描述,竟是如此深刻,令人无法自拔!
    诸葛亮只翻了前几页,就张大了嘴巴。
    这样的论调简直前所未闻,一些言论,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这几本书,简直是天书!
    比之黄石公授予张良的《太公兵法》,更加高深莫测!


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优势在我
    《汉朝各层阶级论》。
    光这一本书,就足够诸葛亮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
    因为这本书里的内容不仅仅是在于将各个阶层划分出来,同时还阐述了他们之间矛盾根源,各自需求是什么。
    在书里面,各层次主要分为百姓阶级,地主阶级,贵族阶级,以及高层权力阶级。
    其中百姓阶级又分为有资产的平民,和没有资产的贫民。
    地主阶级则分为有大量钱财以及少量土地的商贾,和拥有大量土地以及少量钱财的豪强。
    这里指的大量和少量只是个相对概念,像苏双张世平糜竺这样的大商人,钱财肯定更多,土地也不少。而张飞这样的豪强土地很多,流动资金肯定比不得商人,所以并不是说商贾和豪强土地与钱财少于普通平民。
    贵族阶级范围更大,寒门、世家、官员、宗室,只要在社会地位上享有特权的人,基本都可以算作贵族,哪怕是寒门,但人家掌握有知识,随时都可以做官。
    高层权力阶级就更不用多说,洛阳天子三公九卿司隶校尉尚书令御史中丞各州州牧等等。
    陈暮在书里说,人在这世界上唯一的永恒动力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存,不管他多富裕,多么权势滔天,他也想活下去。
    秦始皇已经站在了天下顶点,可依旧痴迷于长生不老,想要永久地统治,在某种程度也属于追求生存的一种。
    而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他们同样有生存的权力,但包括地主阶级在内的统治阶级,却时时刻刻剥削他们,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逼迫他们去死。
    这样最终形成的结果,那就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只能掀起反抗的浪潮,这也就是所谓的官逼民反,揭竿而起。
    书里用陈胜吴广,以及黄巾起义等多个例子证明了这个观点,但同时他也指出了农民起义的弊端,里面涵盖种种,如起势之后容易思想腐化,斗志消沉,缺乏战略眼光等等。
    诸葛亮越看就越觉得惊心动魄。
    因为他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分析大汉各阶层,阐述它们之间各自矛盾点的书。同时还是一本造反指南,统治者宝典,权术斗争手册。
    如果起义军得到它,完善自身的缺点,学习里面列出来的正规化管理,煽动百姓,将纪律散漫的农民军变成一支有组织的军队,好好治理地方,以身作则,慢慢图发展,那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如果贵族地主阶级得到它,上能洞悉各类权力斗争,与其他贵族地主联合,对皇权进行施压与封锁。下能了解百姓,深知疾苦,更知道怎么去控制他们,利用他们,愚弄他们。
    而如果统治者得到它,皇帝,三公九卿就会知道百姓的需求,明白要如何维护自身的权力,运用各种手段,或是转嫁矛盾,或是用各种政策手段分化等等。
    这本书对于大汉各层的剖析实在是太深刻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屁股决定脑袋,你在什么阶级,就要维护这个阶级的利益。
    恰恰书里就已经告诉你该去怎么做,在各阶层形成对立时,教你如何用巧妙的方式去应对。
    难怪陈师告诫他,不允许他将这些书带出西山别苑,只允许他过来研习,恐怕若是有朝一日这些书籍流传出去,对于那些权力上层者来说,必然是一场轰动。
    诸葛亮只觉得陈暮的智慧深如大海,对他的钦佩也愈加地深厚。不得不感慨,或许真因为陈师出身于底层,游走于权贵,才能对这个世界,对各个阶层的认知,是如此地深刻吧。
    也许,自己是该在完成学业之后,就从基层吏员做起,深入百姓之中,了解民间疾苦了。
    他一边看,一边这么想着。
    。。。。。。.
    。。。。。。.
    目前青州整体局势上极为稳定,平原国、济南国、乐安国、齐国、北海国、东莱郡,再加上新占据的琅琊国,东海国,总共已经有八郡之地在手。
    从地缘的角度来考量,按理来说,泰山郡也可以占领,因为泰山郡和济南、齐国、琅琊以及东海四郡国接壤,如果占据的话,就能形成一块完整的版图,差不多就是后世大半个山东。
    可惜的是从地理的角度来看,包括琅琊国在内,泰山郡与青州被整个泰山以及沂蒙山阻隔,双方交通极为不便,真占据了此地,几乎等同于一块飞地没什么区别。
    所以哪怕青州可以将泰山郡纳入版图,可没有实际意义,还得分兵管理,因此这一块在应劭走后,陷入无数贼寇的混乱,也都一直没有去处理。
    目前八郡之中,田丰为平原相,华歆为济南相,张飞为乐安相,陈暮为齐国相,孙邵为北海相,氏仪为东莱相,萧建为琅琊相,陈珪为东海相,其他各郡丞、县令、县丞大小官职,也都全部满额,整个青州的治理处于一片蒸蒸日上。
    这些太守国相基本都是有强大的内政能力,像陈暮田丰华歆陈珪孙邵氏仪,内政能力都是数一数二级别。
    不过当中也有滥竽充数的,比如张飞这个名字就很碍眼,只是他这个乐安相很早之前领的,当时刘备亲信不多,只能让关羽张飞各领一郡国,后来关羽去了洛阳,作为老大哥刘备又不好无理由把张飞职撤了,导致这个乐安相一直保持到了今天。
    当然,这些年张飞一直在外地打仗,根本就没有履行过乐安相的职责,所以实际上之前的乐安国一直是由沮授孙邵氏仪孙乾简雍这些人在打理,他只是挂个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