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原本已经形成的天圆地方,君权神授的固有思维打破。
告诉人民,告诉百姓,这个世界上没有神。
如果有的话,那么人就是神,以凡人之躯,同样可以做到神明才能做到的事!
思想解放,才是真正的解放。
这其实就是陈暮现在在做的事情,也是将来会以泰山学宫作为基点,而辐射到整个大汉的事情。
只是现在由于顾及到一批拥护君权神授,崇尚君主专制观点的大儒,比如郑玄蔡邕这些人,陈暮还一直不敢让新学开始冲击封建制度。
他一直宣传的理念,也只是新学是在为君权服务而已。包括天文望远镜,显微镜这些探索天地的东西,也有意识地进行打压,哪怕玻璃工艺成熟到可以做出完全透明的玻璃,他也不会立即去做。
因为一旦这些探索世界的工具诞生,人们忽然开始对以往的君权神授产生怀疑时,必然会对董仲舒那一套儒学产生质疑,同时郑玄那一批老夫子,也会坚决反对。
到时候由学术引发的动乱可一点不比战乱来得轻松,所以陈暮一直是批着封建的外衣,在偷偷搞科学,他不愿意今日就有什么科技打爆发出现,只希望多年之后,科学在大汉这片土地上有了一定土壤,才慢慢发展起来。
温水煮蛙和春雨润物其实是一个道理,太激进的话反而会引来疾风骤雨,小心翼翼地在夹缝中生存,徐徐图之,埋下科学的种子,静待数十上百年后的发芽,那才是一个长远目光之人能做的事情。
陈暮巡视了学院大部分地方,虽然由于还没有建起理论知识,学院的一切科学技术都处于简单粗暴的创造时代,像是个没头没脑的苍蝇一般乱撞,找不到一个具体的目标。
但至少他们在努力地寻找,而且找这个目标的方向,他们是对的,没有走向弯路,那么未来一切都皆有可能,这个世界需要有这样的一批人存在,才能拥有更加光明,更加广袤的未来天地!
相继又看了儒学院,农学院,天文学院与地理学院诸多地方之后,陈暮最后来到了政学院以及兵学院,这里是他任教的地方,之前他曾经担任这里两个学院的博士。
相比于其它学院,这里每一个路上遇到的学生都不再叫他宫长,而是恭恭敬敬地尊称他为师君,代表了他是他们的老师。
政学院坐落在泰山脚西侧的一个缓坡上,两侧都是山林,需要拾阶而上才能来到一处连绵宫殿群落内。
顺着台阶进入第一个大殿,然后从右侧花园往里走,沿途遇到学生纷纷向陈暮问好,过了一片树林,抬眼一看,不远处的山腰上有一座凉亭,修了长廊,以及两片房舍。
这里是政学院棋社,泰山学宫对弈成风,在多次组织的棋艺大赛之中,尤以政学院和兵学院实力最强,时常争夺魁首,因此学宫为了奖励他们数次夺得第一,在本院内外又给他们修建了棋社,挂上数年来的魁首奖章,以示荣耀。
别的学院学生虽然也有不服,可学宫也说了,你们要是能得第一,也给你们修。这句话一出来,渐渐大家就不说话了。因为他们下棋确实比不得政学院和兵学院的人,技不如人,无可奈何。
陈暮闲来无事,便想着过去看看,于是拾级而上,走到了棋社外,就看到棋社内很多学生在没有课的时候对弈,即便是外面的凉亭长廊里,也是挤满了人。
有些在看,有些在下,观棋不语,人虽然不多,可说话的却没几个,除了落子声音以外,倒也十分安静。
政学院培养的是地方官员,教授的是民生治理问题,除此之外,还会教社会现象,比如地方豪强勾结吏员欺瞒县官,豪强土地兼并的一些手段,教的是官场之道,需要学生更懂察言观色,懂与地方势力做斗争,如何玩弄政治的手段。
因此政学院下棋的风格也受到影响,常常布局阴险,讲究前期造势,中期绞杀,后期收尾。反倒是兵学院玩军事的,有时候还会组织去剿匪历练,杀过人,下起棋来大开大阖,破釜沉舟,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更加直接。
这造成政学院的学生下棋有时候一盘得下好半天,双方纠缠数个时辰,到后期尾盘才会收官。而兵学院下棋往往前期就打得不可开交,几刻钟内就能分出胜负。这在学院当中,也算是一件很有趣的妙事。
值得一提的是,政学院和兵学院还是有不少历史名人,比如崔林,张承,诸葛瑾。只是他们也临近毕业,马上就要去为官了,不在这里。
由于大家都在认真观棋,倒也没有人注意到陈暮的出现。他从长廊间穿过,不时四处看看,偶尔点点头,赞赏一番某个学生的妙棋便去了其它地方,倒也没有多做停留。
虽然政学院是培养官员的地方,但这些还只是学生,将来真正从吏员做起才能真正见识到官场黑暗。所以实际上他们还稚嫩得很,不能引起陈暮这样的老妖怪级别的重视,至少在棋艺上,这天下之大,想要能与他阴诡棋风对抗之人,恐怕也没几个。
走了一圈,学生们棋艺高超者不少,可跟陈暮比起来还是有一段距离,因此他只觉得无趣,便想离开。便在此时,听到稀里哗啦的声音,原来在棋社后面还有一挂瀑布,瀑布前是一片鹅卵石滩,以及一片数百平方米的草地。
正是春夏之时,草地上蚊虫较多,穿着宽大袍子的学生不想去被叮咬,却偏偏有几名学生反其道而行之,跑到了瀑布下方附近的水潭边上对弈,确实引人关注。
陈暮凝神看去,顿时笑了起来,是诸葛亮和孔俭姚博黄琦他们,也是自己在泰山书院教的小班学生,现在都已经长大了。
诸葛亮他们还是挺鸡贼的,虽然草地上蚊虫多,可瀑布边上水温很低,散发着冷气,蚊虫在低温环境下活性会非常差,因此瀑布附近几乎没有什么蚊子。
虽然噪音很大,干扰人下棋,但这种状态却是极易锻炼内心,正如伟人闹市看书一样,练得是闹中取静。
陈暮就让侍从在原地等候,自己则踏入草地,缓缓地向着瀑布那边靠近过去。
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
“孔俭,你说刘使君与那袁本初之间,谁才会取胜?”
本想过去看看,但陈暮听到他们之间的对话,却忽然又停下了,站在离众人身后约数丈外,安静地立着。
问话的是和孔俭对弈的姚博,他一边在手中玩弄着一颗白色棋子,一边开口询问。
政学院的学子询问政务,讨论天下大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过孔俭正在思索下一步棋,他知道这是姚博在干扰他思考,于是想也不想地回答道:“我等只是学子,此国家大事,不便过问。”
“孔俭,这就是你错了,我们是政学院的学生,正该多多讨论大事,陈师不也说过吗?政事者,便是天下事也。凡涉及民生、治理、军务,我等都不能轻视之。”
一旁的黄琦反而不敢苟同,他们之间并没有互称表字,因为他们没有表字。
这里年纪最大的黄琦才16岁,诸葛亮姚博孔俭则都是15岁,除了极少数例子比如孙策17岁取字以外,大多数人都是二十岁及冠才会取字。
“嗯。”
孔俭终于想到了一步妙棋,放下黑子之后,才随口问道:“你们觉得谁会取胜?”
姚博轻笑了一声:“我问得是你呀。”
“刘使君吧。”
孔俭想了想,道:“刘使君人望满天下,占据大河之南,又以天子之名奉诏讨贼,握有天时地利人和,必然能击破袁绍。”
“可是袁绍实力强大,刘使君兵马较少,还要依靠公孙使君。”
姚博摇摇头:“如果我是袁本初,想办法离间刘使君与公孙使君,让他们力量大减,则必然逐个破之!”
“你的意思是刘使君会败?”
黄琦反问。
“当然不是。”
姚博一边下了一子,一边说道:“我只是觉得,刘使君兵粮足备,明明可以继续扩军,加大实力,为什么一定要只维持不到十万的兵马,这样在兵力上岂不是处于绝对劣势?”
孔俭捏着黑子没有第一时间跟下,而是想了想说道:“这正是刘使君高明之处,利用公孙使君与他合兵,牵制袁绍,以二州之力,消耗他一州。哪怕冀州产粮无数,二十万大军,也总会被消耗一空,届时便可一战而定!”
“但袁绍也不是傻子,他若是离间公孙使君怎么办?到时候公孙使君退兵,以一家之力,恐怕不能与袁绍相敌。”
姚博说道:“我还是觉得刘使君应该大力扩兵才对,现在虽然青州藏富于民,但兵力严重不足,再是富庶,一旦被攻破,则有倾巢之危,当以阖州之力,配合公孙使君南北相击,尽快平定冀州方才是正道。”
“我倒是认为不妥。”
黄琦说道:“现在青州经过数年安定,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安稳,若是战的话,恐怕调动不了百姓情绪。刘使君兵力虽少,可遴选的都是跟随他征战多年的老兵,一者经验丰富,乃精锐之士,二者操练日久,配合默契,冒然征兵,反倒不好。”
“额,好像这话也对。”
姚博仔细想想,似乎确实是这个道理。看来青州高层这两年没怎么征兵,也许是有这方面的考虑。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陈暮在旁边听得倒是暗暗点头。
政学院的老师还是靠谱的,除了他以外,还有沮授、田丰、荀彧、华歆、简雍、孙乾、王朗、氏仪、孙邵、崔琰、国渊、公孙方、左继、刘谦、诸葛玄这些人偶尔会来上课。
这些人基本都是青州地方官吏,像崔琰国渊公孙方他们都是第一批毕业生,早就在各地治理地方多年,经验丰富,回来任课,教授学生非常生动务实。
他们有一些人主讲政务治理,有一些主讲地方民生,还一些比如陈暮,在讲课时偶尔会谈一点国家大事,聊聊天下未来之变局。
虽然聊得不深,但对于这些十几岁的少年们来说,要想让他们去想明白这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是很难。
因此能让孔俭姚博黄琦这几个人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已经很不错了。
至少他们说到了一些点子上,发言很有建设性。
当然。
他们能有这样的见识,除了从小就跟着陈暮读书以外,最重要的,他们出身于大家族。
比如孔俭家族,就是鲁国孔家,黄琦则是江夏黄氏,姚博是吴兴姚氏,诸葛亮就不用多说,都是名门世家。
所以相比于很多农家出生的学生,这些大家族子弟天然就有优势。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参与话题的黄琦忽然转头看向诸葛亮说道:“阿亮,刚才见你一直沉默不语,怎么也没说点什么?”
“是啊阿亮,别老是等别人问你你才说,聊聊刘使君和袁绍的事吧。”
姚博也跟着说了一句。
诸葛亮想了想,微笑地说道:“我觉得刘使君必胜。”
“哦?”
众人不解,询问道:“你为何如此笃定?”
诸葛亮说道:“因为有陈师在。”
“吁!”
众人发出嘘声。
黄琦笑道:“你说这话就太狡猾了,说点务实的东西,为什么刘使君必胜?总有原因吧。”
诸葛亮两手一摊:“原因不是已经说过了吗?陈师必有取胜之法。”
“那是什么取胜之法?”
“我不知道。”
“你言之凿凿,又说不知道?”
“陈师之谋,如天空之云般谲诡,我又如何得知?”
“吁!”
众人又嘘了一声,碰上这么个陈暮头号粉丝,还真拿他没办法。
诸葛亮笑着道:“其实你们在这里想刘使君与袁绍谁能赢,还不如想想,袁绍用什么办法才能保持不败。”
听到这句话,陈暮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诸葛亮确实比这些人要强不少,如果说政学院的学生都只是一般县令的才能,那么姚博黄琦孔俭这些人,就如崔钧、石韬、孟建这些人一样,有郡守的才能。
而诸葛亮的才能,就已经是治国大才了,能够在姚博黄琦孔俭这些人的基础上,看得更高,望得更远,已经学会了站在敌人的立场去想问题。
这在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身上表现出来,足够令人惊艳。
很多人怕他没有在荆州得到司马徽、庞德公等人的教导,从而变得没那么厉害。
可问题是,陈暮比这些人弱吗?
论起谋略,论起见识,论起智慧,司马徽庞德公在某些方面,远远要比陈暮差到不知哪里去。
再加上诸葛亮本身就是天纵之才,他未来的成就只会比历史上只高不低!
“袁绍用什么办法才能保持不败?”
听到诸葛亮的话,姚博黄琦孔俭几人顿时陷入了沉思。
孔俭作为孔家之人,深受利益制度思想熏陶,忽然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