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甫嵩是在仲夏六月,借着大风放火才最终破了颍川黄巾。
    现在是五月末,马上就要到仲夏六月初,也就是说,最晚不过十来天,肯定会有大风。
    偏巧高一时的地理老师还说起过关于预测天气的民间谚语,如“燕子低飞蛇过道,鸡不回笼喜鹊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等等。
    其实类似于这样的话,农村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常能听到长辈叙述,看似是中国五千年来民间总结的经验,实际上就是一些气象学理论。
    在现代气象学当中,是有所涉及的。
    而汉代的图谶之术,堪舆之术,经纬之术,其实大多也都跟这方面有关系。
    古代行军打仗,天气对军队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如果带兵打仗的将领会一些气象学知识,就对战事有很大的帮助。
    不过这方面的知识别说在汉代,就算是在明清时期,也没有完全普及,高级将领根本没有学的必要,普通将领没有学的渠道,所以在汉朝除了少数专门研究这方面的经学家以外,一般人还真不会。
    陈暮回忆着当初地理老师教过的谚语,抬头去看天色。
    太阳当空照,火辣辣的日头晒下来,哪有风雨迹象?
    然而陈暮却笑了,对皇甫嵩说道:“将军,盛夏时节虽无风,我却能借来风,不知将军是否愿意一试?”
    “借来风?”
    皇甫嵩冷笑一声:“陈子归当吾是村民愚夫不成?”
    “皇甫将军不信?”
    陈暮心里纳闷,不是说古人迷信吗?
    特别是汉代,连皇帝都“不问苍生问鬼神”,怎么皇甫嵩还是个无神论者?
    皇甫嵩理所当然道:“你若是张角,我还信你几分。那张角得南华仙人传书,会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可你不过是个毛头小子,哪来的法力借取东风?”
    好家伙,原来不是他不迷信,而是觉得自己太年轻了,担当不起呼风唤雨的重任。
    陈暮一边腹诽,一边缓缓开口道:“皇甫将军有所不知,我研习祖上传下来的经书,已经学会祈告之术。张角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惹怒了上苍,我正好向上苍禀报,并非是用法力借取,而是向上苍汇报张角的恶行,让上苍降下灾祸。”
    “原来如此。”
    皇甫嵩迟疑:“你有几分把握?”
    “当是八成以上。”
    “该如何做?”
    “开法坛,行祭祀。告上苍,借东风。”
    “何日能借来东风?”
    “若是顺利的话,当下月之内。”
    “好。”
    皇甫嵩也是果决之人,拍板道:“反正也无其它办法,那就姑且一试,若是下月不来风?”
    陈暮咧嘴一笑,露出一对洁白的门牙:“请将军治罪。”


第五十三章 先帝创业未半,花光预算
    陈暮借东风当然跟鬼神没有什么关系。
    除了一是因为他隐隐记得史书上记载六月长社会刮起大风以外,最重要的是,他回忆高中地理老师说起的气象谚语,隐隐有几个相对应之处。
    不过汉代迷信程度可以说是历代王朝之最,汉武帝巫蛊之祸就不用多说,不问苍生问鬼神也不用多说。
    单说汉末时期,张角能够掀起这么大的浪潮,跟迷信思想就有很大关系。
    所以陈暮假借上苍之名,反倒更容易令人信服。
    同时也容易传出名望。
    在汉代,名望非常重要。
    袁绍家四世三公,就是积累多年名望。董卓之乱后,袁绍能虎踞冀州,就是因为袁家名望所在。
    还有曹操刘备,曹操若是没有名望,就不可能被鲍信迎入兖州。
    刘备要是没有名望,也不会被孔融请去救北海,更不可能被陶谦请为徐州牧。所以名望这个东西,看似很虚,实际上带来的好处难以想象。
    所以如果陈暮能在这一战中攫取名望,再加上有曲逆侯之后这个加分选项,未来对于他举孝廉或者茂才,步入仕途有很大帮助。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他要假借上苍名义的缘故。
    长社城中高架法坛,准备五谷牲畜等祭祀之物,向上天祷告。
    而远在冀州,刘备这边也不轻松。
    倒不是说战事不利,而是张角病重之后,张宝张梁缩紧人马,将分散在冀州其它各地的黄巾兵召集而来,屯兵广宗县,据城死守,巨鹿城那边也没有攻破,两地依旧处于僵持阶段。
    但卢植兵戈锋利,冀州黄巾连番败仗,各地乱象基本已经平定,因此也是到了恢复民生的时候。
    之前藏匿在深山老林,或者背井离乡的百姓也开始陆陆续续回乡。
    面对家乡的满目疮痍,农田荒芜,房屋破败,无数勤恳的劳动人民即便再有怨恨,也只能怀着悲伤沉痛的心情,重新一头扎入了田地里,尝试着能不能再让土地焕发出曾经的生机。
    这些有田地,且还有存粮能活下去的人算是大多数。秦汉时期宗族制度比较盛行,往往一个姓氏族人都会抱团在一起,形成一个固定的村落。
    比如鸡泽乡,就是由毛、沮、张三姓,同族之间互帮互助,族老统一扶持分配,总归是不会饿死人。
    受苦的是那些没有宗族的百姓。
    虽然田地夺了回来,但家里没有了余粮,今年也没有了收成,再加上小灾小难无数,天灾人祸之下,这些百姓最终也只有饿死一个结果。
    刘备被卢植派去北上,帮助安平、巨鹿、赵国等地官员收复失地,配合当地豪强清剿小股黄巾部队。
    沿途来到经县、任县、堂阳、南宫等地。这里是冀州中枢安平巨鹿二郡,受黄巾之灾最为严重。官道上偕老妇幼,成群结队的流民返乡,百姓一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哀民凋零。
    刘备看得十分不忍,跃下马来,走到一个老者身前拱手问道:“请问老丈,你们是何地人?”
    老者被家人簇拥,搀扶着颤抖说道:“回禀将军,小老儿是南和县人,家乡闹了太平道兵灾,无奈只能带着宗族北上逃去了幽州,最近听说朝廷派了兵马平定灾祸,我等便与家乡父老,结伴回乡。”
    刘备又问道:“回乡之后,有何打算?”
    老者叹气道:“还能有何打算,期盼田地还有肥力,能耕种一次晚粮。小老儿宗族还有些余粮,勉强能支撑到回乡。最惨的是那些外姓人,很多人路上饿得受不了,去就吃树皮,吃草木,甚至是吃泥土,活活胀死。”
    “太可怜了。”
    刘备看了眼一眼望不到头的难民潮,咬牙对关羽说道:“二弟,我们便在此地先安营扎寨,在路边摆设粥摊,施舍给这些百姓吧。”
    关羽也很心疼,但他们的军粮是要用来行军打仗的,如果布施出去,那北上清剿黄巾的任务该怎么办,于是迟疑说道:“可是军中只带了半月粮草,用完之后,士兵就得饿着肚子打仗了。”
    刘备想了想道:“无妨,四弟走之前将所有财物都留给了我,前方就是阜城县,军粮用尽,我们就去阜城找城中豪强买粮食,一路上能帮扶几个百姓,就帮扶几个。”
    如果陈暮在这里,就又得痛心疾首。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途花光预算了。
    但陈暮去豫州要的是轻装简行,身上那价值数千万的财产自然是不可能带走。所以临行之前,只能留给刘备,而且他也嘱托过,一定要妥善保管,这些钱未来大有用处。
    可惜他忘记了刘备可是说出那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古名言的人,仁义之心,可见一斑。
    不过对于刘备自己来说,这些钱其中一部分是张飞出售家产剩余,另外一部分则是军队打仗缴获。这段时间攻城拔寨,刘备的主力人马就是幽州那五百精锐,而陈暮则利用那几千降卒在城破之后,四处搜刮财产。
    如果是官军抢夺地方豪强的财产,那当然是违法的。但黄巾兵杀了豪强,抢夺了豪强巨富们的钱财,再由官军缴获,那性质和概念就不一样,财产也成为了军队获胜的战利品。
    因此这些钱财反正是白得的,不管是地方豪强自己靠勤劳致富的财产,还是搜刮的民脂民膏,最后的结果,在刘备看来,也无非是用之于民而已。
    很快,刘备就在官道上开始施粥,不仅施粥,对于那些有田地,却没有余粮,也没有宗族的百姓,他赠予钱财和一些粮食。
    而对于那些无家可归,连田地都没有的百姓,则收入军中,当作辅兵来用,算是提供了一份有饭吃的工作。
    结果一路行走,光是在巨鹿安平二郡,他就施舍了数万百姓,收拢了数千无家可归的流民。
    其中青壮年和小孩占大多数,因为古代天灾兵祸的时候,最容易死的就是体质较弱的老人。青壮饿个几顿还没事,老人一旦缺少粮食,很容易死去,因此军中的老兵倒是不多。
    不过即便如此,这样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也是非常差。一群饭都吃不饱的流民别说拿起武器上战场,就算是操练武艺,打熬力气,也没有那个时间。
    好在张角的主力都已经集中在了广宗和巨鹿,其它各地的兵马势力已经极少,少则数千,多则一两万。
    刘备这次出来带了五千人,配合当地豪强官府,再加上关羽之勇,倒也勉强应付。


第五十四章 斗法
    陈暮是五月初出发去豫州。
    刘备则是五月中旬接到卢植的命令,让他帮助冀州各地官员清剿地方黄巾势力,让这些官员能够安全赴任。
    从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这一个月的时间,刘备穿县过郡,在安平巨鹿两郡四处施舍。
    但冀州人口达六七百万,安平巨鹿二郡更多达一百二十余万。
    刨除掉战争瘟疫死去、不需要帮助的世家豪族大户,以及参加黄巾的人口,剩余七八十万还是绰绰有余。
    即便是去掉其中大半有宗族扶持的百姓,也还剩余二三十万无家可归的流民。
    想帮助这么庞大的人口,就算是金山银山,也不可能做到。
    当年曹操屠徐州的时候,一次坑杀江淮难民就达数十万,竟至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
    就是因为曹操自己也养不起那么多人,索性全给杀了,可见一郡之地人口本来就不少。要想养活这么多人,每日消耗粮草数以万吨来计。
    刘备这几千万的财产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仅仅不到一月,就全部花光。即便再攻城拔寨,驱逐黄巾,也收获不了太多。
    不过这些钱财也不是花得完全没有意义,刘备施舍粮食的同时,还帮助数万百姓回归家乡,安置田地。
    再加上到六月初的时候,冀州黄巾已经算是勉强平定,黄巾大部队都被困在广宗巨鹿等地,而其它区域的小规模队伍已经很少,慢慢被清理光,百姓也总算是可以继续休养生息。
    等到六月中旬的时候,刘备帮助安平相李燮平定了安平国,南下回广宗向卢植复命的时候,他的部队已经浩浩荡荡,多达一万五千余人,比出发时多了两倍。
    如果陈暮在这里的话,肯定会心情复杂。一方面他无法说服刘备放弃“仁义”,另一方面,又得心疼那花出去的几千万钱。
    那些钱可都是张飞的家产和辛辛苦苦打了这么多仗积攒起来的家业,就这样被刘备给挥霍一空了。
    心痛得令人无法呼吸呀。
    唯一的好消息是陈暮现在并不知道这个消息。
    现在的陈暮非常的忙。
    忙什么?
    忙着和黄巾军斗法。
    原来那日祭祀之后,陈暮登上高台,装作祈祷上苍。
    远处黄巾士兵看到情况后,向上汇报。
    波才等人出了营寨,顶着炎炎烈日手搭凉棚向城头观望,就看到城头搭起二丈高台,有人穿着道袍在上面舞剑做法,祭祀上天。
    看到这一幕,一开始波才等人十分费解,不知道长社城里的官军在搞什么鬼。
    后来黄巾军中的黄老道士提醒,才明白这是在开坛做法。
    太平道脱胎于黄老道,也就是后来的道教。
    张角在各地黄巾军中都安插了黄老道士,这些道士平日里制作符水给士兵喝,遇到士兵有战争创伤的时候,以鬼神之说糊弄他们,算是早期的心理医生。
    波才军中就有很多黄老道士,其中带队之人是张角太平道的嫡传弟子,名叫高凤,在波才军中的地位非常高。
    在发现长社城中有变化之后,波才就找到了高凤,询问情况。
    “这是在祈祷上苍。”
    高凤表情严肃。
    波才纳闷道:“大贤良师不是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吗?”
    “你不懂。”
    高凤摇摇头,一本正经地道:“我太平道为黄天在人间的化身,若我太平道能成功夺取天下,苍天才会彻底消亡,以此被黄天取代。而如今苍天虽已垂垂老矣,却仍旧占据着中央主天之位,此时正是苍天与黄天的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