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上次见面还是刘备从回去打王芬,借道兖州的时候。
刘备也是高兴地道:“孟德兄,听闻兄要来青州,备早就翘首以望了,快快快,里面请!”
众人纷纷下马,跟着刘备往城里去。
到了城门口,就看到原本狭窄的城门竟然已经被拆掉,两侧的城墙也少了一小截,开阔出了一条宽五六丈的大马路出来。
马路上来往行人无数,进进出出,一眼望不到头,即便已经是那么大的一条道路,还是让人觉得拥挤。
曹操知道刘备不会害他,所以这次过来没带什么护卫,可怎么说也有那么个三四十人,再加上刘备的扈从,总人数近百,融入进人群之中,仿佛一滴水纳入了大海,溅不出一点浪花。
“我曾观史书,苏秦曾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那时我还不信,可今日一见,却发现苏秦之言,有过之而无不及呀。”
见到这一幕,曹操不由发出了一声感叹。
周围人山人海,有赶着进城的,有城门口附近摆摊做生意的,有逛街的,还有各类公差衙役维持秩序的,看着人多,但却不显杂乱,令人啧啧称奇。
由于太过嘈杂,刘备没有太听清楚曹操说什么,只听到了苏秦的话,还以为曹操是问有多少人,便笑着说道:“史书言当时临淄有户七万,丁口二三十余万,如今我临淄已经比之当时多了倍余,有十五万户,四十余万丁口。”
怎么啥都往外说啊?
陈暮很想戳一戳老大哥,老大哥什么都好,就是人得意之后,反而变得很老实,不会说谎骗人,再加上为人又仗义,偏偏曹操又说个厚脸皮的,若是趁着这个机会哭穷诉苦,又找他接济,那就挺恶心人的。
还好曹操也没太听清楚刘备说了什么,没办法,人实在是太多了。
如果后世见识过春节期间去火车站汽车站的人就会有感受,人山人海,往前走两步都得靠挤,完全听不清旁边人说话。
曹操没太注意刘备的话,他眼睛里只有一片艳羡,什么时候自己麾下的城池能有这样繁荣昌盛的光景?
而就一行人缓缓挪动,往州牧府去的时候,周围忽然一片骚乱,有人开始大喊大叫起来。
“刘使君回来了,大家快看,是刘使君。”
“真的是刘使君,听闻使君今岁就去了渤海,怎么现在就回来了,快,小二,把那筐鸡蛋取来。”
“使君,这是自家酿的酒,快拿一坛子,千万不要客气。”
“使君,这是我家的绸子。”
“使君。。。。。。”
刘备走在街头,像是进了超市似的,周围商户百姓见到他,纷纷拿出自家商品要送人。
没办法,在德治的社会,品德高尚和有威望的人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目前青州现在公认的四大有德之人,一是德高望重的郑玄,二是品德高尚的王烈,三是仁义满天下的刘备,四是为父杀人,孝感天子的陈暮。
这其中郑玄和王烈人家本来就是青州最著名的大儒,广受乡人尊敬,被青州人爱戴倒也正常。
而刘备和陈暮两个外乡人能得到如此尊重,自然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有良好的品德,再加上他们的治理所致。
陈暮不用多说,当年离开临淄前往洛阳担任尚书令,阖城百姓相送,就是因为他将青州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人人都能吃饭,人人都能穿暖。
事实上他只做了官员的本分事情,就让百姓们牢记多年,可见古时候百姓的淳朴。
而刘备则是他自己的作风,毕竟也没听说过谁家州牧府跟菜市场一样,可以任由百姓进出,让百姓在自己家里和自己吃饭的。单凭这一点,就让青州百姓觉得钦佩。
也因为这个原因,导致青州官场十分清廉。
虽然主要因为青州高薪养廉,官员俸禄极高,没必要贪污。但次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刘备家实在是太好进去了,任何百姓都可以跑到他家里去告状。
如果你在某地为官,干了贪赃枉法、鱼肉乡里的事情,不说青州有纪检部门随时会暗访调查,单说百姓去州牧府上访,就没人能受得了。
因此哪怕很多豪强再想贿赂官员,想通过以往官商勾结的手段继续兼并百姓的土地,也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刘备走在大街上,瞬间变成了所有人的明星,百姓蜂拥而来,将他团团围住,簇拥起来。
眼见周围的人越来越多,他连忙以手护面,大声喊:“四弟!”
刘备大意了,往常时候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他都是坐马车,结果这次为了接曹操,想着故交多年未见,一时兴奋,忘了这事,因此急急大喊陈暮,希望他想个办法。
哪知道他喊了几声都没回应,再四处一看,就看到陈暮用面纱遮脸,已经在往人群外挤,一边挤还一边喊:“刘使君在里面,大家快上啊。”
说话间几个闪转腾挪间就已经消失不见了踪迹,刘备人都傻了,这就是四弟常说的那句死道友不死贫道吗?
这卖兄长也卖得太快了吧。
而就在他这一愣神的功夫,旁边的曹操他们也被百姓挤走,上百人的队伍,竟然在临淄街道上活生生被挤散了,简直是让人闻所未闻。
刘备无可奈何,只能原地不断谢各位百姓好意,周围虽有护卫保护,可架不住百姓热情,纷纷上来要送东西。
初春北风尚冷,现场一时间反倒呈现出一片火热,驱散了早春的严寒。
为了防止踩踏和意外,刘备不得已让护卫一个一个地接收了家家户户给的礼物,沿途又是各种道谢,队伍才能继续往前走。
可当刘备招架不住百姓的热情,被迫身上挂满了礼物的时候。
不远处的曹操,却是越看越羡慕。
这便是《论语》中:“温、良、恭、俭、让以得知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的境界吗?
如此受百姓爱戴,刘玄德的名望,还真是令人艳羡。
此般名声。
自己,又何时能拥有呢?
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
曹操来临淄,刘备从前线回来,亲自去迎接。结果一进城,瞬间变成追星现场。
作为青州军民拥戴的州牧,世人最尊敬的有德之人,刘备才露面,百姓们就蜂拥而至,将他团团包围,献上各种礼物。
以至于交通一时堵塞,城内外来往车辆百姓,都不得不绕道而行,管理街道的督盗衙役纷纷出来维持秩序。
不要以为古人不追星,潘安每次出门都收成吨的礼物,卫阶走在大街上天天被粉丝团围观,谢灵运是曹植的迷弟,李白又是谢灵运的粉丝,同时还和孟浩然不清不楚,只有杜甫整天酸得吃柠檬。
所以在古时候那种信息不发达的社会,一旦出现某一个大众崇拜者,那可比后世所谓微博追星狂热得多,不仅遭到众人追捧,还很容易诞生大量文学作品,填补艺术空白。
当然,现在不流行诗词,所以倒没人为刘备陈暮他们写诗。
但谁知道千百年后,会不会有人写下“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世祖昭烈,稍逊风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样的名篇佳作出来呢?
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刘备无可奈何地开始往州牧府艰难地挪动。
好在周围有护卫与诸多官府人员维持秩序,不然的话都有可能遭到踩踏事故,一直等到进入府邸之中,大家才消停一会儿各自散去。
一行人进入前庭,曹操四下张望,就看到刘备的州牧府邸竟然只是普通的一个小院落,不由感到暗暗惊讶。
虽然比之寻常人家,算是不错了,是个三进三出的宅子,但也顶多像是个富裕一点的家庭,完全看不出州牧府邸的样子。
要知道,如今这乱世,很多权贵之人一旦坐拥一方,立即就会奢靡成风。
如陶谦在徐州的府邸就很奢华,占地七八亩,朱门高墙,房屋连舍,精美无比。还有徐州巨富麋竺家,光奴仆就上万,可以想象他家到底有多大。
就连那不过是占了广陵一地的笮融,修的宅子竟也堪比皇宫,高门大院亭台楼阁无数,里面藏着无数掠夺来的财富。
相比之下,刘备的家就显得亲民许多。
前庭不过宽五六丈,长七八丈,差不多是240个平方,然后就是前厅、中堂、后院,三进三出,林林总总加起来总共占了不到一亩地。
虽然一亩地的宅院在后世可以说是大豪宅,但要知道现在可是东汉。
东汉人口才多少?
人均占地面积是后世的31倍。
可以说,地广人稀这个出自《汉书》的成语,就是当时最写实的形容词。
普通人家可能没那么讲究,但秦汉时期豪门大家的建筑物都以壮丽为美,很多豪强在城里的宅院都是两三亩起步,在城外的庄园更是占地数公顷。
因此这样一看,刘备家跟那些大豪强一比,穷酸得像个乞丐。
“让孟德兄见笑了。”
见曹操在院中四下张望,刘备指着院中一颗数百年的榕树,颇有些凡尔赛般地先抑后扬道:“这里原来是刺史府邸,当年元礼公为青州刺史,不喜奢靡之风,因而选了一间瓦房陋室为刺史府,当时整个房屋只有这前厅和这庭院,元礼公便常在这院中树下办公,处理青州事宜。
“后来长玄公、德谦公、子琰公等大贤在任,也因一直仰慕元礼公之德高而没有新修殿宇,等到我四弟任刺史时,见房屋实在是简陋了些,才扩充到现在这般模样,后来我为州牧。也常有人劝我重新修葺府邸,扩充宅院。”
“但我见此树巍峨高大,华盖似伞,就总是感慨千万,犹如亲眼见到元礼公当年秉公为民之风采,因而也便没有重新修葺府邸。今日不想孟德兄前来,倒是让孟德兄见笑。”
说着刘备还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而这笑容之中,还夹杂着丝丝得意。
这可是天下楷模,八俊之首李膺住过的房子。
荀氏八龙中最出名的荀爽都以为李膺赶过车为荣,而自己,却是直接住了元礼公曾经住过的房子,这份殊荣,可是比荀爽强得多。
一旁早就溜达回来的陈暮看穿了老大哥那点炫耀的小心思,听到他的话,不由饶有兴趣地望着刘备。
哟。
华盖似伞?
老大哥这是又回忆起幼年“羽葆盖车”的豪言壮志了吗?
好啊你个大耳贼,还说你不想当皇帝?
露馅了吧。
当然。
他也只是心里随便想想。
很多人看《三国志》这一段还以为刘备从小就怀有当皇帝要造反的梦想。
但实际上“羽葆盖车”并不是皇帝的专属,羽葆就是天子出行的仪仗队所用的伞盖,由各种鸟羽制成。
包括刘备刚才说的华盖似伞,跟羽葆本质是一样东西。
只是伞盖和羽葆虽然说大部分时候都是皇帝在用,可三公以及大将军,也是有资格使用的。
像历史上汉灵帝刘宏阅兵的时候,就做了两个高台,一个大高台,一个小高台,汉灵帝站在大高台上,用的是大伞盖。何进站在小高台上,用小伞盖。
包括三公出席重大活动,或者奉命出使的使节,都可以用羽葆盖车。
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并不能证明刘备是打算从小就造反当皇帝,只能说志存高远,有出人头地的心思。
“原来如此。”
曹操听到刘备的话,倒是没听出弦外之音,不由将一开始的惊讶转变为艳羡。
要是普通宅子,那自然就没什么好说的,确实让人见笑。
可要是历史名人的宅子,特别还是李膺这种才刚刚去世二十多年,影响力还极大的近期名人,更加不一样。
文化底蕴这种东西,不就是在这方面突显出来的吗?
侍卫就在外面,刘备曹操陈暮郭嘉四人就进了前厅,由于是老友会面,荀彧沮授他们就不用过来了,因此在场人不多,屋内也不显得拥挤。
李膺当年就只有前厅这一间房,现在稍微扩充了之后,好歹能做个正常的客厅来用。众人分列而坐,刘备高居上首。
等到坐好之后,就有侍从上了酒宴,刘备端起酒杯,笑着说道:“孟德兄,请容小弟尽地主之谊,请!”
“请!”
几人同时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很快酒宴就有了温度,大家说说笑笑,又忆起曾经的往事,从黄巾之乱,再到董卓乱政,一时感慨千万,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主要是刘备曹操陈暮三人在说,郭嘉因为跟刘备不熟,所以一直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而已。
刘曹陈哥几个认识了十二年了,从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到如今兴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96年,整整十二年间,从讨董将领到同朝为官,又到如今地方诸侯,也算是患难与共,有过革命友谊。
特别是陈暮,他是永康元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