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3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拥戴。
    虽然汉末的百姓,基本不用当人看。除了刘备会看重他们以外,其他诸侯基本把百姓当猪狗一样看待,只有世家豪强之类的大族,才能被其他诸侯看在眼里。
    不过陈暮属于拉一派打一派,没有一杆子打死。豪强世家们也不是铁板一块,总有内部分歧的时候。
    所以他每到一处地方,先打听清楚有哪些豪强欺压了百姓,然后再找这些豪强敌对,且没有欺压的世家,相互勾结。由陈暮派兵处置那些坏豪强,由好豪强安抚地方,合作共赢。
    这样就能取得世家豪强与百姓的同时拥护,还能清理掉一部分蛀虫,属于双赢的局面。
    此时此刻,缯城被打下不久,开仓放粮。
    陈暮站在仓库边上,不远处熬着大锅,百姓不仅能领到粮食,还能现场就能立即吃到热腾腾的食物。
    士兵们维持着秩序,政学院的学生在一边大声讲着青州为什么出兵攻打徐州的原因,为什么要给百姓粮食,给百姓吃饭的原因。
    一声声的仁爱,一声声的道义,都映入了百姓的脑海里,让这些底层平民,头一次从那些为祸天下的诸侯身上,感受到了什么叫仁德,什么叫爱民如子。
    一名衣衫褴褛的乞丐,喝了粥之后,又领了不少粟米,感恩戴德地向发米的士兵下跪。旁边还有人领他过去,登记造册,询问籍贯,家中还有多少人,看能不能帮他拿块土地,以后不要再乞讨为生。
    这世道百姓都要饿死,谁还管得了一名乞丐?
    也有拉扯着孩子的夫妻,领到救济粮后痛苦流涕,有士兵去询问,才得知家中老人为了节省点粮食给儿孙,前日饿死了,终究是没有等来这一刻。
    还有一名垂垂老者,端着一碗稀粥,干瘦的脸庞像是饱经了无数风霜,缓缓走到陈暮的身边蹲下,咕噜噜地喝起来。
    陈暮看着这一切,以前大哥施粥的时候,那时还没有觉得有何感触,以为不过是平常之事而已。
    但现在自己亲自做的时候,看着无数人在自己手中活命,虽不是什么普渡活佛,救苦仙人,却能够感觉到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这或许,就是大哥所能够感觉到的快乐吧。
    他心里想着。
    “后生,你怎么没去领粥呀。”
    身边的老者打了第二份粥,也许已经是两天没吃过什么东西,第一碗粥喝下去,有了几分力气,脚步加快了许多,手里却是端了两碗粥过来。
    他看着陈暮咧嘴一笑,缺了好几颗牙:“看着粥挺多的,若是浪费了可惜,给你带了一碗。”
    “多谢老父。”
    陈暮四下看看,周围无人,确定老者是在对自己说话,便很恭敬地接过来,双手捧住,学老者一般,蹲在地上。
    《汉书·张良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如果是个陌生不认识的老人,可以称呼为老父。
    因为是战时,为了方便,陈暮就没有穿什么羽衣鹤氅,只是一身粗布短衣,老者还以为是个脸皮薄不好意思去要粥的后生仔,顺手帮他拿了一碗来。
    老父笑呵呵地道:“快吃吧,一粒粟,一粒麦,一粒米,都来得不容易,可不能浪费咯。”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陈暮随口应了一句。
    老父睁大眼睛,上下打量着他道:“后生莫非读过书?”
    “倒也念过几年。”
    陈暮饮了一口粥,粥很温,里面甚至还加了一点点青州产的蔗糖,带了丝丝甜味。
    老父感叹道:“你们这些读过书的后生,可都是大才呀。现在青州的刘使君对我们百姓都极好,也应当是欢迎你这样的读书人,若能投效于他,必能有个前程。不像老汉,没读过书,只耕了一辈子地。临老了,地也被县里豪强夺走,一家人无依无靠,险些饿死。”
    陈暮心情略微沉重地说道:“如今青州大军来了,朗朗晴空也就来了。以后老父也家中也会分田地,再也不会挨饿了吧。”
    “是啊。”
    老父仰起头,低声说道:“我快要老死了,死之前,能再耕几年田地,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陈暮问道:“老父耕了一辈子地,就无甚积蓄吗?”
    老父微笑道:“本应是有些,只是见不得别人苦难,乡邻家中有时遭了事,需要救济,也就救济了,这些年到处打仗,常有饿着肚子的外乡人来,能帮几个是几个。”
    “可是救了别人,当有一天老父的土地被那些豪强夺走之后,老父也险些饿死了呀。还不如在好年岁,多攒些粮,卖了钱,荒年也能买点粟米。”
    陈暮的脸色沉下来。
    这是个好人。
    一位很温柔的老者。
    可就是这样的老人,那些地主豪强,也要抢走他赖以为生的土地。
    这世上,总不乏有坏到流脓的人,不仅没有反省自身,还在不断伤害别人,迫害那些淳朴、善良的劳苦大众。
    若世间道德败坏如此,也就无怪乎常人总说,修桥补路无尸骸,杀人放火金腰带。
    也难怪后来坏人越多,好人越少。
    听到陈暮的话,老父只是平淡地笑道:“最近有西域僧来说什么佛法,因为施粥,我也去听过几次,说什么好人会有好报,以前我不信,现在信了。如今青州军不是来了吗?那些豪强也被打倒了,好日子会来的。我种了一辈子地,什么都不懂,只会种地,但我知道青州的玄德公是仁义君子,他可以保护我们,你看我现在不是还活着?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也能看到我志向成功的一日。”
    陈暮知道现在徐州因为笮融而佛法昌盛,倒也没有在意,他又端起碗喝了一口粥,笑着问道:“老父还有志向?”
    “自然。”
    老者顿时自豪起来,高傲地道:“我以前种地的时候,发现一株粟苗长得格外旺盛,因而将此苗种子留下来,细心呵护。第二年,它的籽果然长得又大又好,结出的粟米也比别的粟多很多。”
    “于是我就在想,如果我能一直把这些粟种养好,终有一天,它会长得比我还高,比我还大,结出的粟米,可以养无数的人。”
    “所以我的志向,便是有朝一日,能在这粟下乘凉。”
    “后生,你是不是觉得我这志向殊为可笑?”
    “可我便是这般想的呀。”
    “若是以后我老死了,还有我的子子孙孙,他们会继续地养着粟种,让它一年一年,变得又高又大。”
    “等它长大了,结的粟米也会越来越多,我们的粮食也会越来越多。”
    “也许将来有一天,那一亩地,便能产数十石粮,这样这世间,就再不会有人饿死了。每个人都能活得很好,孩子们,也不会还没长大,就夭折了啊。”
    陈暮端着的碗,忽然愣住。
    抬起头,仰望天空。
    那天边。
    不知何时多了一抹绚烂的霞彩。
    美得像是一场梦。


第九章 给曹操送口棺材
    青州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轻易占领了整个琅琊国全境。
    在留下两名军司马及少部分驻守士兵之后,一万七千人浩浩荡荡,从缯国南下,进入了襄贲县境内。
    沿途一路风景倒是极美,此地就是后世的兰陵县,以前叫做苍山县。
    并非云南洱海那个苍山,而是山东临沂那个苍山,此地有连绵几十里的缯山,群山起伏,丘陵大岳,烟沙雾渺,景色宜人。
    顺着缯山下的道路,还未到襄贲县城,远远地就有骑兵奔驰而来,是陈暮派出去的斥候探子。
    “都督。”
    探子下马来报。
    陈暮问道:“前方有敌情否?”
    “并无敌情,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有一件怪事。”
    “说。”
    “我等小队顺着官道往前探视,发现沿途村落空无一人,有些人家大门洞开,连屋门都未锁。”
    “哦?”
    听到探马的话,陈暮细细思索,微微皱眉道:“屋中细软财物在否?”
    “大多都在,还有鸡鸭牛羊散落野外,无人饲养。”
    “有无打斗痕迹?”
    “无。”
    “脚印呢?”
    “脚印十分凌乱。”
    “带路,去最近的村庄看看。”
    “唯。”
    探马翻身上马,小队五人领着陈暮及护卫的玄甲重骑一路奔驰。
    约快马奔了半刻钟,远处山下,就能看到一处依偎着山林的村落,村落边有一条溪流从山中流淌出来,做村庄水源。
    在村外就是官道,然后是旷野平原,大量田地。田间竟有无人看管的牛羊在啃食粟苗,鸡鸭满地乱跑。
    这在农村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牛羊啃食粟苗,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两家人的争吵。
    但现在整个村庄像是人间蒸发了般,财物细软也没来得及收拾,确实令人费解。
    而且从官道方向再看村口附近,到处都是乱糟糟的脚印。
    看脚印其实也看不出什么,因为一个村落多则数百人,好则数十人,往来行走,总归是一片杂乱。
    可问题是陈暮下马勘探,发现这些脚印当中有一个脚印很奇怪,踩出来的并非普通的鞋底花纹,而是几个方格网状的泥印。
    稍微有点常识的都知道,这是铜泡靴底。
    铜泡鞋其实就是钉鞋,早在春秋战国就已经发明,鞋底并非普通的纹路,而是铜钉,在雨天行军打仗时有防滑的功效。
    汉朝普通士兵和底层百姓的鞋子基本都是麻履,唯有军官会穿这种靴子,虽然这种鞋子在唐代已经普及于百姓,但在此时基本还是军官专属。
    包括在后世出土的汉代墓葬陶俑中,也多是将领级别的陶俑中脚下穿铜泡靴。所以基本可以断定,这里曾经出现过一名军官。
    陈暮的护卫阿大看着四处,纳闷道:“怎么这村子里一个人也没有,莫非是知道战事将近,逃进山里去了?”
    “逃进山里?”
    陈暮眺望了这连绵缯山,摇摇头:“或许这山中还有漏网之鱼,但绝对不多。若是因为惧怕战乱而逃入深山的话,财物细软、牛羊鸡鸭,必然全部带走。”
    “那就是被乱兵杀了。”
    张龙露出了智慧的眼神,人都死了,肯定没办法带走牛羊鸡鸭等牲畜。
    陈暮却白了他一眼:“不说此地并无尸体,亦无打斗痕迹,单说若是乱兵所为,这些牛羊鸡鸭,村中财物细软,又怎么可能还会继续留着,我看,倒像是仓促之间,被人掳走。”
    被人掳走?
    阿大阿二张龙赵虎等玄甲重骑将领一头雾水,这乱世人命跟野草一样贱,几乎毫无价值,掳人口,还不如抢走财物和牛羊等牲畜来得划算,有哪个诸侯会干这么傻的事情?
    当下张龙不解道:“可是都督,这钱财不抢,牲畜也不抢,为什么单单掳走人口。抢青壮和女人还好理解,可看这样子,全村老少都抢走了,有什么用呢?”
    是啊。
    有什么用呢?
    这也是陈暮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乱世当中什么都值钱,粮食、黄金、铜铁、牲畜。
    唯独人口不廉价得很。
    天下法治崩坏,杀个人,跟杀只鸡没什么区别。
    有一群士兵闯入村庄,什么都没有抢,偏偏把人口都抢走了,简直是一件离奇的事情。
    他们图什么呢?
    陈暮想来想去,想不出原因,便不再去想了,直接说道:“不管他们抓百姓有什么用,先去看看。照此痕迹,此事应当是不久前发生,追!”
    命令一出,众人纷纷上马,玄甲重骑浩浩荡荡地向着南面奔去。
    此时的玄甲重骑可以说是轻骑,因为重甲都在后面的辎重车队上,只有需要冲阵的时候,才会临时装备。
    但没有了重甲,轻骑兵的速度就能提起来,陈暮骑着紫影,如一道紫色的闪电奔驰在最前方,旷野之上,打了马蹄铁,半只脚踩进马镫的骑兵们全速前进,时速已经到了20公里每小时。
    奔驰了约二十分钟后,马队速度慢下来,开始轻跑。马匹也需要休息,不能一直维持着最快速度。一般的马跑一个小时,就得休息半个小时,所以必须要爱惜马力。
    而且加速奔跑后,骑队的队形也散开了,现在速度慢下来,再维持好队形。等休息了十多分钟,又开始狂奔,跑了七八分钟,已经远远能看到人影。
    别看到现在为止,他们只追了四十分钟左右。但纵马狂奔之下已经跑出了10多公里,按照人步行速度,差不多是三四个小时的时间。
    这沿途一路上,都有不少村庄,随意扫了一眼,亦跟之前的村庄一样,多是空荡荡的,即便偶有人影,似乎也是藏进山中的漏网之鱼,等人走后回村查看,见到骑队,吓得立即又躲藏起来。
    陈暮领着玄甲重骑狂奔,最终还是追上了那些掳走百姓的人。就看到远处旷野道路上,密密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