椤!
“子良公也可以,三君之后,人心所向。”
九卿们纷纷推荐荀和陈逸。
其实王芬叫他们来,也是这个意思,想要让他们二人其中一个接替。
可荀和却摇摇头道:“我便算了,老夫的年岁也不小,身子骨大不如前,何况与文祖公相比,我之威望又如何担得起冀州之大业,还是子良来吧。”
王芬在冀州的威望是怎么来的?
从中平元年担任冀州刺史,将冀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经济发达,百姓富裕,在民间的威望极高,所以他才能坐稳冀州牧的大位。
要知道袁绍在汉末的名望是相当高的,可袁绍在冀州也得盘着卧着,不敢轻举妄动,就是因为王芬在冀州根深蒂固,远不像后来摘桃子的韩馥那样没有根基。
而荀和呢?
比王芬差得远,何况荀和的年纪也不小了,年近六十,有心无力,自然不愿意接手冀州这个摊子,所以他推荐相对比他小几岁,且还是陈蕃之子,名望更高的陈逸来。
哪料到陈逸听到这话,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道:“不行,我不行。治理冀州乃国家之大事,我才能比之文祖差了百倍,如何能担当起大任?”
王芬皱起眉头:“你们二人莫不是在推辞?这可不是在礼让的时候,此时冀州已是风雨飘摇,正需要你们来辅佐天子方可。”
荀和苦笑道:“若我有此心,何须推辞礼让。只是我与子良之才,以及威望远不如文祖,谈何能继任此位?不过文祖,你家不是有两位公子,听闻长子素有贤名,何不继任冀州?”
公子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指诸侯儿子,到了汉朝,虽然没有像春秋战国时期那么严格,但也是指达官贵人之子。
王芬在历史上被抄家灭族,但此时并没有,所以还是有两个儿子。
可听到荀和谈起自己的儿子,王芬叹气道:“一个整日胡作非为,一个又只知道诵读经书,对做官毫无兴趣,若非如此,我又怎么可能希望将冀州托付给诸公呢?”
不是王芬不想把这份家业传给儿子,而是他的儿子跟陶谦的儿子一样,都是对政治不感兴趣,不愿意做官的人。
简单来说,就是庸才,无能之辈。
王芬活着的时候还好,等王芬一死,要真的是这两个儿子继位冀州牧,恐怕刘备公孙瓒和洛阳那边,轻易就可以杀到冀州,将他们生擒。
“这这这。。。。。”
“公舒与子良真的不愿意接任吗?”
“诸公,冀州危矣呀。。。。。”
听到王芬的话,众人面面相觑,如今勉强能担任起冀州牧的荀和陈逸不愿意,那么其他人就更加没有威望。
这样一来,等王芬死后,冀州岂不是没有了一位能主持大局的人?
冀州怕是要危险了。
而就在众人担忧之际,一直在旁边沉默许久的韩馥,忽然说道:“袁绍四世三公,威望甚高,且袁本初年轻力壮,有又大才,或许可以接任冀州牧,辅佐天子再造大汉。”
袁绍?
众人听到这个名字,一开始还有些疑惑。
可片刻后,所有人眼睛都亮了起来。
是了。
袁绍也是党人呀。
早在中平年间,他与党人之间的关系就极为亲密。
当初带兵进洛阳,就是他在党人的指示下做的,现在也该是到了党人回报袁绍的时候!
嗯。
自己人,可用!
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袁绍吗?
王芬荀和陈逸几个党人大佬思索了一会儿。
从内心深处来说,荀和是没意见。
因为他和袁绍关系不错,袁绍不仅早期与他们一直有来往,交情深厚。
后来清君侧,也是荀和与袁绍一起策划的,有革命友谊。
陈逸的话,属于那种没有什么主见的人。如果大家觉得没问题,那就没问题。
所以真正拿主意的,还是王芬。
毕竟现在冀州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主持大局的人,陈逸不愿意,是因为他缺乏主见,随波逐流。荀和不愿意,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那种雄才大略。
就好像荀彧与曹操的关系,假如曹操死了,荀彧威望再高,也难以取代曹操的位置是一个道理。
不同的人,定位就不一样。有些人天生适合做君主,有些人只适合做臣子。个人威望、能力、决断,都能从性格当中体现出来。
所以当韩馥举荐袁绍来继承冀州牧的时候,荀和与陈逸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因为在他们看来,袁绍也是党人中的一员。而且袁绍不管是从威望、能力以及魄力上,都适合承担起这个责任。不像他们一样,遇到大事的时候,有时候会瞻前顾后,难以做出决定。
当然。
荀和陈逸等人一定不会想到,其实袁绍也有优柔寡断的一面,只不过目前还没显现出来而已。暂时让世人看到的,仅仅只是他英明神武的地方,等多年以后才会暴露出来。
不过就当所有人都在考虑韩馥的推荐是否合理的时候,唯有王芬皱起眉头,默然说道:“袁本初虽世出名门,可却不知他对当今天子怎么看。”
当今天子?
荀和顿时惊醒过来。
这个天子当然不是指洛阳的刘虞,而是指冀州的小皇帝刘陔。
因为王芬立皇帝这事,闹得天下沸沸扬扬。
很多世家和门阀其实是不认可这个皇帝,包括青州旁边刘备曹操公孙瓒等人,也都是打着侍奉洛阳朝廷,呵斥冀州朝廷的旨意来反对王芬。
袁绍的能力和家世威望毋庸置疑,唯独这一点让王芬担忧。
那就是如果袁绍接替了王芬成为冀州牧,会不会人亡政熄,不再继续侍奉冀州的天子。
万一袁绍迫于四周压力,在执掌大权之后,选择废掉冀州的皇帝,改为向洛阳朝廷效忠,那么王芬一番心血,就会打了水漂。
对于一个敢于废立皇帝的主,王芬的胆子肯定有。
他冒着天下之大不违,重新立一个天子,就是想着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让党人的光芒再一次重现数十年前的模样,出现众正盈朝,党人盛世的局面。
若袁绍另有异心,有了别的想法,岂不是让王芬最初的愿望,付之东流?
荀和迟疑片刻,说道:“本初也是我们多年好友,当初我等落难,本初亦是愿意收留我们,与我们结交。他之志向,我们也是清楚的,应当不会怀有异心。”
“文祖公,若想知道袁本初是否会侍奉天子,不如一试便知。”
人群之中,许攸也站了出来进言。
许攸其实也是党人,历史上他曾经与王芬周旌襄楷陈逸一起谋划废掉汉灵帝,几人交情深厚,所以今年年初,王芬就把许攸调来邺城,担任侍御史。
听到他的话,王芬问道:“如何试探?”
许攸笑道:“公可召袁本初入邺都,担任侍中一类闲散官职,终日陪伴天子左右。若他拒不奉诏,则说明他有异心。若他欣然接受,愿意侍奉天子,则说明他心诚于陛下,则可托付大任。”
汉朝有不少散职,统称为皇帝的顾问,近臣等,没有实质的权力和管辖部门。
比如议郎、大夫、郎中、侍郎、中郎,侍中等,别看这里面有大夫和郎中,以为这是太医院,实际上这都是汉朝正统的官职,统称为郎官。
其中品秩最高的就是侍中,秩比两千石。袁绍现在是渤海太守,两千石官员,如果将他调任回邺城,担任侍中,看似变成了京官,可权力小了不止一点半点,从封疆大吏,直接变成闲散官员,普通人根本受不了。
王芬听了之后,若有所思,点点头道:“嗯,子远之言,确实有道理。本初虽然与我等也是多年老友,布衣之交。无奈人心似水势无常,只希望他莫要怪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说罢,便吩咐下去,按照许攸提出来的意见,令人去邺城皇宫之中,以天子名义写了诏书,盖上印章,召袁绍进宫,担任侍中。
而且这道命令下达以后,王芬也不许在场的人离开,这两日就待在太尉府,怕他们给袁绍告密。
但实际上当王芬下达命令之后,许攸荀谌辛评等人便不着痕迹地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这些计策就是他们提出来并且实施的,哪用得着去告密?
袁绍那边只需要按照计划去做就行。
出题人都是他的人,王芬凭什么会觉得这道题目能考验得了袁绍?
只是那边诏令还没下达到渤海,此时的渤海,却开战了。
青州,平原国。
刘备以王芬擅立伪帝,大逆不道,且无故派吕布攻占兖州为由,正式宣战。
八月初,烈日炎炎,刘备亲自来到前线,率领大军进攻渤海、清河二郡,攻占了修县、绎幕,兵进东武城,一路往广宗打去。
值得一提的是,广宗东面,就是界桥。
整个冀州是一块平原,几乎无险可守,青州军忽然进攻,打得东面清河国的守军措手不及,都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刘备军连破数城,攻入清河国腹地。
在这种情况下,王芬不得不紧急调遣军队前来拦截,双方主力于东武城、清渊、甘陵等县对峙,两边加起来,大军足有十多万。
同时幽州的公孙瓒也进兵河间国,率领步卒三万,骑兵两万,总计五万人马,猛攻渤海、河间、安平三郡。
袁绍只有一郡之地,满打满算不过三万人,不能抵挡,只能放弃领土,退守巨鹿一带。
而洛阳方面,也大军云集,做出要进攻邺城的姿态。
一时间,就跟陈暮当初设想的一样,洛阳幽州青州,三面将冀州包围了起来,大军在肆意在冀州腹地驰骋,一路进逼魏郡,像是随时能将王芬覆灭一样。
东武城,夜幕将至,刘备正伏在桌案上写书信。陈暮与沮授田丰来到厅中,烛光影动,临近九月初秋,秋风徐来,油灯火苗乱窜。
“大哥。”
“嗯。”
见到他们过来,刘备将信纸包好,对一旁的亲卫道:“送去给公孙伯圭。”
等亲卫走了,陈暮才问道:“大哥是邀伯圭兄一起合兵进攻?”
刘备摇摇头:“不是,我是在信中叮嘱他,莫要肆意抄掠百姓,切不可再造多余杀戮。”
“这样啊。”
陈暮想了想,公孙瓒确实曾经干过这事。
由于刘备在冀州有好名声,此次进军,也曾经下过严令,对百姓秋毫无犯,若有人违令者斩。
所以现在兵进冀州之后,青州舆论机器全面启动,潜伏于各地的军情司探子利用印刷出来的宣传册,大肆宣传刘备的仁义与王芬的大逆不道,在舆论高地上占领优势。
以至于地方百姓对待刘备来犯的态度并不是那么抵触,甚至这东武城,在城中守军逃走后,还是城中官吏亲自为刘备打开城门,放他们进来。
因此像这样收买人心的机会其实还是很不错,比如以后他们可以搞一份报纸,把这事写进去,多多宣传不是件坏事。
“四弟、公与、元皓先坐下吧,此时过来,是有何事?”
刘备有些不解地看着他们。
军事行动方面白天已经商量过,他们是准备从东武南下攻打甘陵,破了贝丘,然后直取魏郡的清渊陶馆,配合北面安平国的公孙瓒以及河内郡的关羽一起三面进攻邺城。
冀州这地形就是这样,想打出去不容易,被人家攻进来,广袤的华北平原,除了城池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地方可以防守。
所以王芬的军队大部分都集中在鄃县、灵县、甘陵等地,疏于了北面修县、绎幕。
因此接下来的战斗,就是要准备开始打硬仗。
被三面围攻,位置纵深太大,在冷兵器时期反而是件坏事,到处都被攻打,首尾不能相顾。王芬就只能收缩兵力,将主力部队聚拢在魏郡周边,力图决战。
就跟历史上公孙瓒打袁绍一样,长驱直入,都快达到魏郡,最终才在广宗县的界桥一带被袁绍击败。
所以别看此时青州和幽州的进军十分顺利,但后面就没那么好打。王芬的实力比袁术还强,再算上袁绍的三万部众,总兵力达到二十多万。
而青州出兵六万,幽州五万,洛阳三万,总兵力只有十四五万左右,在兵力上有一些差距。
像这样双方加起来达三四十万兵力的大规模军团级别的作战,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不是那种几万人规模的小打小闹,因此即便是陈暮,也十分地慎重,找了沮授田丰,商量接下里的对敌策略。
三人坐下,陈暮开口说道:“大哥,之前商议了军事之后,我又想了一会儿,觉得此战应该尽快解决,不宜拖延,因为在实力上,我们与冀州还是有些差距。”
“哦?”
刘备想了想说道:“四弟为何这么说?”
陈暮道:“冀州兵强马壮,又有吕布骑兵在外,一旦回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