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3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时间北面城门压力剧增,战争从上午打到下午,不管是进攻方还是守方都已经十分疲惫,孙坚数次登上城墙,都被击退下去,双方加起来死伤近千人,让雷薄不得不将压线底的南面城门守兵调了大半过来,以减轻正面压力。
    要知道孙坚作为进攻主力,一万多人全在北城,而赵云作为策应,一万大军兵分两路,从东西二城门同时发动进攻。
    这就是经典的围三缺一战术。
    雷薄原本在南城留了一千五百人,东西二城各两千,自己带四千人在北面作战,可孙坚给予他的压力太大,逼得他从南城调了一千人,只留下五百人防守。
    不过好在这是平原地区,如果城外有人进攻的话,随时能注意到,雷薄倒也不惧怕会有大股人马偷袭。
    但让他担忧的是,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恐怕西华县就要保不住了。
    纪灵到底在干什么!
    算算日子,支援的兵马早就应该来了,为什么还不来?
    。。。。。.
    。。。。。.
    就在赵云的兵马从洛阳杀入颍川,在西华与孙坚的兵马汇合猛攻西华的时候,同样是在汝南,还有另外两支部队正在进军。
    南阳郡。
    在历史上,这里是袁术的地盘。但现在,归了刘表。
    此时的袁术,跟历史上他的巅峰期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少了南阳,多了荆南。
    地盘越大,防守起来就越难,特别还是在无险可守的时候。
    虽然南阳盆地被伏牛山脉包裹了起来,不过南阳去汝南还是有数条通道可以走,比如宛叶古道、三鸦古道、宛襄古道,桐柏古道。
    曹操征伐张绣,以及刘备火烧博望坡,都发生在这附近,是中原与江南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现在南阳被刘表占据,而且袁术也对南阳虎视眈眈,双方的兵马在南阳北面的舞阴、比阳、复阳一带,有数次交锋。
    这些地方,其实就是后世的泌阳县与桐柏县,有三条桐柏山脉古道可以直通豫州。
    其实在袁术看来,他最大的敌人还是刘表。
    因为刘表占据着地利,数条桐柏古道的交通关隘都被他牢牢控制住,像个乌龟壳一样,让袁术数次进攻都铩羽而归,偏偏荆州还处于他势力中心的腹地,使他寝食难安。
    其实看刘表现在的位置就知道,荆州北部加上南阳盆地,相当于后世的南阳——襄阳——荆州——武汉连成一片,这块地形北面是伏牛山,西面是秦岭、大巴山,南面是巫山,东面是大别山、桐柏山。
    整个地盘全被山脉包裹,只要占据着山脉的交通关隘要道,再加上发达的水系和强悍的水军,别说现在袁术并没有水军,就算有,面对刘表的乌龟壳估计也就是个牙齿崩碎的下场。
    因此袁术不得不派重兵防守在阳安、郎陵、慎阳、安城等地,自己本人则亲自在平舆坐镇,防止刘表偷袭。同时派遣张勋协助陶谦进攻兖州,等兖州被拿下,他们再联合进攻孙坚,吞并整个豫州,再慢慢处理刘表。
    算盘是打得不错,但袁术显然失算了,在朝廷下达了诏书,以及刘备派来的使者阐述要害之后,刘表在蒯越蒯良等人的支持下,决定出兵,派黄祖从宛叶古道穿过叶县,到颍川的舞阳,进攻西平。
    跟之前袁术没有想到洛阳会出兵一样,他也没有想到刘表居然不从东面的桐柏古道出兵,而是从北面的宛叶古道进入颍川,再南下打西平,所以没有任何防备,西平直接沦陷。
    实际上西平的位置跟召陵很像,都在汝南的西北面,不同之处在于现在的西平就是后世的舞阳县,而是后世的漯河市,两地隔了50多公里。
    所以刘表并不知道孙坚和赵云在他东面100公里外的西华县,毕竟此时信息不发达,他们也没有电话,不能交流。
    不过他不知道孙坚赵云的具体位置,不代表不知道孙坚赵云已经出兵在汝南。
    因为朝廷给的诏书里已经明确指明,要他配合孙坚赵云的行动。而且赵云在进入西华之后,就已经在派人去南阳报信,很快双方都会知道对方位置,并且尽快配合。
    几日后,袁术得知西华与西平二县同时被进攻,而且西平已经被攻克,刘表军正在南下往吴房擢阳二县而来,不由大为火光,亲自领兵北上。
    南面防守刘表的兵马足有五六万之众,此时袁术依靠家族在汝南的基业以及在荆南数年的发展,兵力已经接近巅峰。
    历史上他的兵马有十七万,现在也差不了多少,除开荆南和扬州的六七万守军以外,大半兵力都汇聚于汝南,防备刘表的兵马有五六万,防备孙坚的兵马是三万,至于陈温那边,并不需要防守,因为他本来就占据了半个扬州,所以只需要在庐江郡派兵驻守就行。
    三月初,袁术领着四万大军直奔吴房。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想象中的敌人进攻并没有到来,而经过斥候查探,发现黄祖的军队在攻破西平之后,并没有选择南下打吴房,而是去了东面进攻了定颍,似乎要南下打下蔡奔平舆而去。
    因此袁术又不得不回师上蔡,最终黄祖趁着定颍守军只有几千人,力量弱小的时候,突袭定颍成功,占据了定颍县城。这样就与袁术的部队一个在汝水上游,一个在汝水下游,隔了约30多公里距离,遥遥对峙。
    这也算是黄祖耍的一个花招,他佯装南下进攻吴房,让袁术判断失误,以为他是进攻南面的阳安郎陵一带,如果这一片被攻下,那刘表的大部队就能从桐柏古道直接东进过来。
    虽然袁术麾下也有谋士认为,在荆南与豫章九江三面包夹之下,刘表不太可能大军压进,往豫州而来。但汝南是袁术根基,不容有失,自然让他乱了方阵。
    一时间,在孙坚赵云刘表的三方进攻之下,整个汝南的北面,乱成一片,到处都是在打仗,袁术不断救火,颇有点疲于奔命的味道。


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战!
    纪灵这个时候在做什么?
    他在准备进攻陈国。
    汝阳是三地兵力最多的一座县城,足有两万多兵马。
    这显然与西华南顿加起来不过一万多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那为什么袁术要单独在汝阳布置大量重兵?
    因为这里处了是抵御陈国的桥头堡以外,同时也是天下名望的汝南袁氏之根基所在。
    整个汝南郡,袁家都是首屈一指的大世家,人心所向,根深蒂固。
    而汝阳则是袁家发源地,袁术自然要派重兵驻守。
    那现在西华被进攻,纪灵要不要救?
    要救,但不能去硬碰硬。
    他手里的兵马,再加上南顿的兵马,凑到三万人还是没有问题。
    可这样一来,汝阳就没有兵力防守,所以最多派两万人去,汝阳乃至南顿两地都得留一点人。
    然而他即便派出两万援军,加上西华城内的守军,总兵力也只有两万七八千人,不到三万,跟孙坚赵云的兵力相当。
    何况他们是从野外去驰援,如果人家围点打援,对于纪灵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当然。
    以纪灵的水平,倒不至于能够想出围点打援这么高明的战术。
    他只是在担忧如果他把汝阳与南顿的兵马调走,敌人忽然袭击汝阳,导致汝阳被攻破,袁术会大发雷霆而已。
    汝阳袁家根基所在,袁术还有很多亲戚住在这里,一旦汝阳被破,纪灵讨不到什么好。
    所以他只能去想别的办法。
    那么当我方兵力与敌方兵力相差不大,且我方还要守三座城池,兵力严重分散,不能完全保证据点能够防守住的时候,我方守将该怎么做?
    袁术正亲领大军与刘表的大军对峙,暂时分不出兵来帮他。
    引兵驰援西华的话,汝阳就在身后,且平舆就在南顿正下方,整个豫东平原几乎无险可守,四面都有被突破绕开的风险。
    所以在想了两天之后,纪灵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偷家。
    这是一个很容易就能想到的问题。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既然汝阳不能失,那么就至少要保证汝阳安全的情况下,想到退敌之策。
    进攻陈县!
    陈县与汝阳近在咫尺,孙坚大军出动,根据细作来报,此时的陈县非常空虚,只有约四五千人。
    而且孙家的家眷都在城中,如果能够占领陈县,孙坚必然方寸大乱,难以维系。
    即便暂时没有把陈县攻下来,围魏救赵嘛,整得好像谁不会一样。
    想做就做,纪灵确定了这个想法之后,几乎是接到雷薄求援的第三日,就在城中留下五千人马,一边率领一万五千人出城,一边派人去南顿,让南顿守将陈简派五千人来协助他。
    由于袁术地盘太大,而且要防御的敌人实在太多,四面皆敌,所以在北面汝阳这一带防守陈国的兵马不到四万,西华七八千人,汝阳两万,南顿一万。
    但这样的兵力已经非常雄厚了,孙坚两郡之地加起来,才三万人。除了自己带的一万五千人,陈县留守五千人,其它五千人还得分散在陈国梁国十多个县中,平均每个县留守兵马不足五百,可见孙坚的兵力有多捉襟见肘。
    不过孙坚的兵力也只是相对于袁术来说,要知道在乱世之前,每郡郡兵的兵力基本也就是在四五千左右,平均分到每县也就那么几百人而已,因此与其说孙坚实力不行,不如说袁术是狗大户。
    只是地主家也有没余粮的时候,周围的穷鬼一拥而上,要将袁术这个大户撕成碎片,刘表孙坚赵云加起来有五六万兵马,已经在汝南腹地搅风搅雨,让他不得安生。
    作为地主家最忠实的奴仆,纪灵自然要替主人分忧。
    广袤的豫东平原上,最前面的三千先锋部队开路,八千中军位于队列中间,四千后军加上数千辎重部队,浩浩荡荡地开赴百里外的陈县。
    一般来说,要想支持一万大军长期征战,需要的辎重部队最少得数倍于战兵。但纪灵本来就只打算尽快攻破陈县,所以粮草辎重也没有带太多,就那么一万多石,支持大军十天足矣。
    经过两天的行军,到第五天日入末黄昏初时,阴云暗日暮霭朦胧中,一连下了数天的春雨突然停了,几道久违的夕阳斜辉,透过厚厚的乌云,映照在被雨水浸透的土地上。
    在地平线的尽头,纪灵骑在马上,已经远远地看到了那座陈国的治所陈县,城池并不高大,像是沙砌的城堡一样渺小,但谁都清楚,从远处看做不了任何参照,要想查看实地情况,还得亲自去观望一番才行。
    “传令三军,先停下歇息,我去找驻扎营地。”
    等到抵达陈县城外,离城池约四五里之地的时候,纪灵对自己的副将吩咐了一句,自己则带领数十随从,骑着马匹登上了一处丘陵,四处翘望。
    军队驻扎都是有讲究的,一是要开阔,二是要有水源,三是要有森林,像孙坚赵云的营地就驻扎在颖水河畔的开阔地带,方便观察敌情,可以砍伐树木制造营地,同时还不会造成缺水,让士兵不能生存的后果。
    人不吃饭可以饿很多天,但不喝水的话,几天就会死,除了马谡以外,大部分古人都清楚得很。
    陈县最大的河流是狼汤渠,就是鸿沟。
    此水自荥阳流入陈留,再东南至陈国入颍水,过郡四,行七百八十里,为楚河汉界之所在。
    纪灵站在丘陵之上,借着傍晚一点夕阳的余晖,正在寻找军队驻扎之所。
    而此时此刻,陈县的城楼之上,孙策正在眺望这边。
    从汝阳到陈县的距离很近,如果是在后世,开车一个小时。但在此时,以每天五六十里的行军速度,需要走两天。
    所以纪灵从接到雷薄求援的第三天,同时也是孙坚赵云围攻西华的第四天出发,一直到两日之后,才在傍晚时分,堪堪抵达陈县楼下,准备驻扎营地,明天就攻城。
    但他们来的时候,沿途要过一些乡亭村庄,这些乡亭村庄不止有百姓,还有陈国各地的乡三老,亭长等基层官员。百姓在附近活动,看到纪灵大军往陈县方向进发,自然会告诉乡老亭长,乡老亭长一边带领他们逃难的同时,也会派人向陈县城中报信。
    因此几乎在纪灵到达城外的同时,孙策和刘宠骆俊,也已经得知了消息,动员起全城的兵马,在城墙上戒严起来。
    一般来说,古人行军很难瞒得住,毕竟你就算想快点前进,不去劫掠沿途百姓,但凡乡亭中有基层官员没有叛变,骑上一匹马想要报信还是没问题。这使得几乎是在纪灵抵达城外的时候,城中就已经做起了准备。
    不过纪灵也并没有直接进攻的打算,他行军两日,到城外的时候都已经天黑了,虽然从汝阳带了不少攻城器械,但一来天色太暗,对于夜盲症的士兵来说很艰难,二来士兵也比较疲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