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3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来反制?”
    沮授看向陈暮田丰。
    虽然袁术和陶谦的意图被他们看穿识破,但要破解这法子,还真不容易。
    因为这属于阳谋,同时也是大方向战略。
    如果大家不是很懂战略和阳谋,举个例子,伟人四渡赤水的实际操作是战术,那么伟人的目的,就是完成转移,与另外的军团会师,找一块根据地,这就属于战略。
    能不能达成战略,就得看实际战术操作。简单来说,战术是为了达到战略而做的实操,在这两方面,战略永远都比战术重要。
    陶谦和袁术的战略,就是瓜分豫州和兖州,所以陈暮他们要做的,就是一定不能让他们得逞。
    田丰沉吟道:“可派使者给公孙瓒送信,让他帮忙牵制王芬。”
    “还有刘表。”
    陈暮思索道:“刘表不傻,如果袁术吞并了豫州扬州二地,凭借他荆北一地如何抗衡?一定会选择与我们联盟。”
    “那这么一看,就是我们青州与曹操刘表公孙瓒的联盟,对抗王芬陶谦袁术的联盟。”
    沮授分析道:“从实力对比上,要想赢恐怕不容易。”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能让他们得逞。一定要想办法阻止他们,我现在就回齐国向大哥禀报这件事,让他写信给刘表公孙瓒曹操,与他们援为盟友,让他们派兵助阵。”
    陈暮站起身。
    现在洛阳那边其实还处于一个恢复状态,十多万白波军只留下了三四万精锐,其余士兵都由韩浩带领,开展起轰轰烈烈的屯田政策。
    即便再加上朱儁赵云武安国牵招的一些老部下,加起来应该也只有五六万人,全都屯兵于河内边境。
    因此洛阳的情况属于防守有余,进攻不足,不能提供太大帮助。
    不过关羽那边的战略意义却达到了。
    在洛阳吞并五六万,你冀州最少也得分个七八万人出来防守吧。
    要知道河内郡到邺城可就咫尺之隔,洛阳大军一日之内就可以抵达,如同一颗钉子一般镶嵌在王芬的心脏附近,让他如临大敌,已经在考虑明年迁都赵国邯郸。
    所以在战略上,洛阳其实已经达到了陈暮最开始设想的目的,那就是威胁冀州中枢,让他们不得不派大量的士兵进行防卫。
    如此一来,至少在兵力上,青州不会落入下风。
    没办法。
    这也算是无奈之举。
    冀州在讨董卓这件事上只给粮草不派兵,再加上七八年的休养生息,人口恢复到了五六百万,所以冀州兵力极为充足,随随便便都能拉起二十万大军。
    而青州不仅出人出力,还是作战主力军,精锐部队损失惨重,且俱已疲惫,现在青州的兵马,总共也不过五六万老兵而已。
    即便加上洛阳的五六万人,乃至算上公孙瓒的数万幽州骑步兵,在总兵力上,也不过和冀州相当。
    因此双方兵力对比上,几乎相当于三州之地,既司隶、青州、幽州加起来,才和王芬的冀州军团一样多,可见王芬实力到底有多强大。
    不过陈暮倒也不担心王芬会选择各个击破,因为冀州地盘实在太大,无险可守,你主动进攻,别的地方就会露出破绽。
    就像是一头大水牛,力量很强大,但被三条鬣狗围攻,不管进攻哪条鬣狗,都要被另外两条鬣狗偷屁股。
    所以双方最多保持一个势均力敌的态势,而谁也无法直接消灭掉谁。
    就连官渡之战后,曹操其实也只是抵御住了袁绍的进攻而已,根本没有余力夺取冀州。
    之所以最后他是胜利者,是因为袁绍病死了,家产被袁谭、袁尚、袁熙三人分了,被他各个击破而已,如果袁绍不死,让他吸取官渡之战的教训,以冀州的底子,谁笑到最后还不一定。
    因此在这一点上来看,青州军想要击败冀州军团,难度还是非常大,维持这样势均力敌的状况,就非常不易。
    只是现在这个势均力敌的态势马上就要被打破,陈暮也得早点做好准备才行。
    当下,与沮授田丰他们做好商议之后,就即刻赶往齐国而去。
    一日后,临淄城。
    陈暮已经从东平陵出发,还有一日就能到临淄的消息,就到了刘备的桌案上。
    “来了来了,四弟回来了。”
    看完了信件,刘备转头对典韦说道:“良弼,吩咐你的事情准备得如何?”
    典韦嘿嘿一笑:“早已准备妥当。”
    “好。”
    刘备站起身来,看着厅内典韦华歆简雍孙乾氏仪孙邵等一众青州文武官员,环视一圈,高兴地说道:“城门那边怎么样?”
    “已经埋伏了人马!”
    如今已经是州牧长史的孙乾回报。
    “府邸呢?”
    “也安排了人。”
    “酒宴准备得如何?”
    “就等明公一句话了。”
    “那是在城门动手,还是府邸宴会动手?”
    “还是宴会吧,子归向来狡诈,若让他在城门外瞧出疑虑,说不好立即就会逃跑。”
    “好,就这么安排。”
    刘备一拍桌子,说道:“按照原定计划行动,等他进入府邸,宴会开始之后,务必要把他抓起来!”
    “唯!”
    众人起身大喊,声若洪雷。
    刘备看着众人齐声应唯,眼中露出了诡异的光。
    臭小子,你可别让我给逮住了。
    不然有你好果汁吃。


第四十七章 黄道大吉
    陈暮是在从济南出发后的第三天抵达的临淄。
    遥远的地平线上,泰山此起彼伏,巍峨高大,而在山脚下,一座孤零零的城池耸立。
    道路两旁阡陌纵横,已经是深秋十月,马上就要开始宿麦种植了。
    宿麦,就是冬小麦。
    有人说,冬小麦并不是在冬天种植,而且汉朝并没有冬小麦。
    然而《汉书·武帝纪》:“遣谒者劝有水灾郡种宿麦。”颜师古注:“秋冬种之,经岁乃熟,故云宿麦。”
    《汉书·谷永传》:“比年丧稼,时过无宿麦。”颜师古注:“比,频也。”
    所以别说在东汉,就连二百多年前的西汉,北方的种植业就已经是夏粟、冬麦的种法。
    这也是为什么冀州豫州,也就是河南河北这些地方人口兴旺的缘故。
    因为在江南一带还处于一年一季的水稻种植作业的时候,河南河北以及关中辽东地区,早已经开始了一年两熟的夏粟冬麦,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陈暮带着玄甲重骑缓缓地行走在田野之上,秋冬天气阴沉沉的,朔风呼啸,两侧田间却都是忙碌的农夫。
    沿途看到这大队骑兵经过,很多田里的农夫只是看了一眼,便继续干着手里的农活。
    这战乱年代,有兵马来往很平常,而且他们也很清楚,这必然不是敌人。
    因为齐国临淄为青州腹地,也是青州治所所在,很多百姓家中就有成年男子被征召入伍,他们知道刘使君正在北面与冀州打仗,边境屯了大量兵马。
    那么多兵马保护,西面又有高耸入云的泰山山脉,横绝了青徐二州。如果还有敌人杀到临淄来,那显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陈暮坐在马上,远远看到在临淄城西二里外的亭舍中,密密麻麻站了数十人,已经有人在等候他。
    到了近前约半里再瞧,领头的正是典韦与简雍。
    典韦目前并没有去北面战场在平原国与冀州兵马对峙,而是担任大将留守临淄。
    一来担任刘备的保镖,二来自从陶谦忽然袭击兖州之后,刘备也觉得陶谦态度不明,因此起了防范的心思。
    “良弼,宪和!”
    陈暮在马上招了招手,待到了亭外,止住马蹄,翻身下马。
    “子归。”
    典韦和简雍迎了上来,抱着陈暮哈哈大笑。
    三人拥抱在一起,确实很久没见了。
    氏仪孙邵是陈暮的故吏,只是他们地位没有典韦简雍那么高,所以一直不敢上去说话,只能在旁边含笑陪着。
    等他们叙完旧之后,氏仪才笑道:“四将军,明公还在府邸之中等你呢。”
    “嗯。”
    陈暮当然知道大哥必须保持自己的威仪,不能主动出城迎接他,便看着氏仪孙邵点点头道:“子羽,长绪,你们做得不错,继续怒(通努)力,加以勉之。”
    “谢四将军夸奖,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已。”
    两个人十分谦虚。
    陈暮笑了笑:“等我去面见大哥以后,我会召你们过来商议一些事情。”
    “唯!”
    两人点点头。
    之前陈暮的话表面是在夸赞他们。
    实际上是在说军情司的事情。
    随着组织日益壮大,军情司也从原来的暗地里发展,逐渐变成了一个半暗半明的机构。
    不过明面上这个机构并不是什么特殊情报部门,而是对外宣称为刘备的护卫亲军,首领为军情司司马典韦。
    但其实典韦连军情司整体构造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脑袋上顶着个军司马的头衔,手底下就刘备的数百亲卫而已,根本不知道还有一个地下组织。
    这就是把典韦推出去当挡箭牌。
    没办法。
    随着军情司四处活动,需要的权力越来越大,如果一直在暗处,官面上就很难拥有更大的协助。
    比如某个军情司司卫潜伏在冀州王芬府邸,探知了军情,跑回平原国边境,结果被边境防御士兵抓起来,因为士兵和军官都不知道军情司的存在,不听信司卫的辩解,怀疑这个人是奸细,就难以将情报更快传递上去。
    所以军情司就不得不浮上水面,至少让青州上下都要知道这个组织的存在。毕竟顶着刘备亲卫的头衔,那很多事情就会方便许多。
    目前氏仪和孙邵都是军情司的中层司长,仅次于陈暮这个司命,以及令史、曹史、主记、曹掾四大高层。在沮授不在的时候,负责齐国的一些对外情报活动。
    陈暮找他们,其实是要问问徐州的军情司发展得如何,以及对徐州的军情刺探。
    与他们沟通之后,在众人簇拥下,一行人浩浩荡荡进城。
    回了临淄城,自然就是安全了。
    胡平胡勇这些玄甲重骑也该放个假,回去看看老胡头。
    现在老胡头也已经五十多岁了,没多久日子可以活,作为长子的胡平已经准备退伍,正式回家务农给老胡头颐养天年。
    陈暮解散了玄甲重骑,让他们各自回家,自己却没有回去。陈家村已经搬到了临淄城外,全村人都过来了。但国事为重,还是先去找老大哥再说。
    在典韦简雍氏仪孙邵一群人的簇拥下,陈暮骑着紫影缓缓来到州牧府大门口,翻身下马,走入其中。
    他这个时候心里正在想陶谦袁术王芬这些人的事情。
    冷不丁耳边却忽然有人喊他。
    “子归。”
    “嗯?”
    陈暮听到是典韦的声音,转过脑袋疑惑地看过去。
    却在视野之中,只看到一只毛茸茸的大手向着他伸来,竟然是要直接抓他的衣颈。
    我操你妈的又来?
    在余光中陈暮还隐约见到典韦邪恶的笑容,心中顿时一惊。
    典韦搞毛啊,又来这一套?
    不过他倒不担心自己的安全,也不反抗,知道自己反抗也没用,在最开始的惊愕之后,很快冷静下来道:“良弼,你搞什么鬼?”
    典韦拎着他的脖子,像拎小鸡仔似的把他拎起来,无辜地道:“这是明公的命令。”
    大哥?
    陈暮心里一惊。
    大哥无缘无故抓自己做什么?
    难道。。。。。。.
    刘辩和刘协的事情暴露了?
    陈暮脸色微变。
    其实如果是站在一个阴谋家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刘辩和刘协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将他们弄死,而且还可以借刀杀人。
    比如刘协可以借董卓的手。
    董卓本来就要杀刘协,甚至已经下达了命令让李儒去做,所以刘协的死不会有任何破绽。
    但刘辩的死不同,因为李傕郭汜这些人冷静下来后,就不会去想杀刘辩,而是开始屯为奇货,继续留在关中洛阳当他的傀儡皇帝。
    所以要想让刘辩死得神不知鬼不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必须要经过阎忠太史慈侯栩他们几个人的手,才能办到这一点。
    因此实际上留刘协刘辩他们一条命,并不是说自己有多可怜他们,而是在给阎忠太史慈侯栩他们留一条后路。
    因为一旦事情暴露,碍于兄弟情面,自己可能不会死,但刘备一定会毫不犹豫处死这些相关人员。
    现在刘辩刘协通过自己当初在小平津渡口带回来的船老板送出了海外,等到将来统一了中原地区,老大哥黄袍加身,一切尘埃落定,哪怕刘辩刘协的事情暴露出来,也没什么用了,因为那个时候事情已经成了定居,刘备坐到了那个位置,就不可能再下来。
    但如果现在就暴雷出来的话。。。。。.
    一时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