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3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着这一系列花里胡哨的操作,曹操无语。
    这世上似乎就没有比陈暮更怕死的人,出门随时带着一千重甲骑兵保护不说,这些骑兵还是一人三马,几乎武装到了牙齿。
    沿途别说山匪路霸,就连正规的诸侯军,没有上万人军队,怕是轻易不敢招惹他们。
    乱世确实不安全,可至于吗?
    很多游历四方的书生,腰间带了一把剑,就敢纵横天下,虽然也死了不少人,但至少说明汉朝儒生的胆气。
    陈子归却整天一副“总有刁民想害朕”的架势,属实汉朝儒生之耻。
    陈暮当然不知道曹操已经给他标榜为汉儒耻辱,翻身下马之后,露出了经典的假笑,一脸久别重逢的喜悦感,高兴地拱手行礼:“孟德兄长,又是一年余未见,令小弟甚是挂念。”
    曹操回了个礼,不管是虚情还是假意,也是堆满了笑容道:“子归贤弟,经久不见,愚兄也是想念得紧。这次听闻你路过兖州,特意备下酒宴,请。”
    “多谢兄!”
    陈暮与曹操并肩进城,他一边走,一边注意到曹操身边还有几个人作陪,看面相有年轻的士子,也有年长的士子,皆含笑地看着他,心中虽有猜测,但知道现在不是询问的时候,因此只是点点头,往城里去。
    一路上两人说说笑笑,十余人穿过濮阳中心大街,抵达了县衙府邸,众人鱼贯而入,进了中堂,步入大殿,曹操坐在主位之上,陈暮则坐在他下首第一位,其他也是分列而坐,按照位置坐好。
    “子归,来,我为你介绍一下。”
    曹操一边吩咐开席,一边在上菜的功夫,对陈暮说道:“这位是我征辟的张寿令程昱,字仲德。”
    “昱见过光禄大夫。”
    “先生有礼。”
    陈暮看过去,程昱约五十上下,一张国字脸,相貌堂堂,下颌长着山羊须,虽然年纪偏大,但目光炯炯有神。
    看到陈暮望过来,程昱拱手一礼,面容十分严肃。
    陈暮也回了一礼。
    就这仪表堂堂的长相,谁知道会是一位给军粮中参杂人脯的狠人呢?
    “这位是濮阳令陈宫,字公台。”
    曹操又指着另外一名四十岁上下的清瘦中年男人介绍。
    就看到陈宫长袍飘飘,面容清攫,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等到曹操介绍的时候,才向着陈暮拱手道:“见过光禄大夫,久闻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见。”
    瞧着这位将来会背叛曹操的智士,陈暮也微笑着回礼:“陈县令大才,久仰久仰。”
    众人都以为他是客套话。
    毕竟陈宫混了那么多年,一直都只是个低级小官。而陈暮从十七岁出道,短短九年时间,早就是名震天下的大人物,双方又没有交集,怎么可能听过他的名字?
    不过大家自然不知道陈暮是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里听的,因此肯定也不知道他的话里一些内涵的意思。
    “这是戏贤,字志才,现为我帐下主簿。”
    曹操指着最后的那名儒生说道。
    陈暮好好打量了一下这位曹操早期谋士,就看到他大概三十多岁,面容干瘦,长得不太好看,但很有精神,笑吟吟地看着自己。
    这就是戏志才?
    很多人都说戏志才的本名应该就叫志才,但实际上了解汉朝历史的都知道,双名只有最底层的贱民才会取,普通平民都不会取双名。
    贾逵穷成什么样?
    连条裤子都没有,冬天只能借妻兄的裤子穿,可依旧是单名且有字。
    汉朝“二名非礼也”,可不是开玩笑的,这是写在《春秋公羊传》里的大义,只要是稍微有那么点点地位的人,都会遵守。
    而戏志才出身于颍川,与荀彧郭嘉他们是好朋友,如果是贱民,士族怎么可能会和他交朋友?
    所以实际上志才肯定是字,只是他死得太早,史书没有记录他的名字而已。
    今天陈暮就知道了戏志才的名字,叫戏贤。
    贤者,有才能之士。
    字志才,就是“名以正体,字以表德”的典范,意思是希望成为一名有才能的贤良之士。
    “贤见过光禄大夫。”
    戏志才行礼。
    陈暮微笑道:“听闻先生与文若为好友?”
    戏志才说道:“当初在颍川,我与文若时常有来往,他现在在青州,我倒是很想念他,正巧欲托光禄大夫向他送一封信件。”
    “小事尔。”
    陈暮脸上摆摆手,说都是小事,心里却十分阴暗地想,戏志才这厮不会是想挖我的墙角,劝荀彧来兖州吧。
    除了程昱陈宫戏贤以外,倒是没见到郭嘉,看来郭嘉尚未出仕。
    事实上这趟回青州,陈暮也打算以刘备的名义招揽天下豪杰,郭嘉、庞德公、司马徽这些人就在其中。
    他本来有考虑过用朝廷的名义征辟,这样这些隐士出山的机会非常大。
    毕竟现在汉室江山都这样了,如果他们真的心向汉室的话,说不准会答应出山相助。
    但问题在于,陈暮将来的打算可是先利用刘虞这个小朝廷站住名分大义,等过个几年,慢慢统一北方,刘虞差不多快老死的时候,给老大哥黄袍加身来着。
    而庞德公司马徽这些人都是极其高明的智者,一旦被他们拆穿了小心思,那青州集团和洛阳小朝廷的关系就会非常尴尬。
    所以这些人必然不能去洛阳,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安排去泰山学宫,一边治学,一边当个顾问即可。
    也许有人说,钟繇的智力也不低,那他在洛阳的话,就不怕被他拆穿?
    然而钟繇的智力是不低,但陈暮的心思深如海,他的打算连刘备都不知道,钟繇就更加不可能猜出十多年后的事情。
    至少在明面上,现在的陈暮是忠于洛阳朝廷的,也向三公九卿做了保证,只要平定了天下,刘虞退位或者老死的时候,就辅佐刘备从宗室之中挑选合适的人继承皇位。
    所以陈暮并不害怕智力在90左右的钟繇,而是害怕庞德公司马徽这些了解不深,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聪明的人。
    简单来说,三国智者如过江之鲫,但大多数人陈暮都通过历史对他们有所明悟,知道他们是怎么样的为人,了解他们的一些事迹,从而做出判断。
    而庞德公司马徽这些隐士,就属于你不了解的对手,万一出了错误,那就满盘皆输。
    因此为了不出错,陈暮自然不能胡乱下招,让他们去洛阳。
    介绍完身边的几个人之后,还有夏侯惇曹仁这些人就不用介绍了,都认识两三年了,这个时候菜也上齐,酒宴开始,一时间推杯换盏,其乐融融。
    酒过三巡之后,曹操忽然长吁短嘘,不断叹气。
    陈暮想了想,该配合他的表演不能视而不见,便说道:“兄长为何唉声叹气呀?”
    曹操愁眉苦脸道:“上月那陶谦无端进攻我济北国,然后兵进东阿,发干,虽被我奋力击败,但他占领了济北,允诚兄也不得不退回东平,抵御来自徐州的进攻。”
    “什么?”
    陈暮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皱起眉头:“陶谦居然无端攻击你。”
    “不错。”
    曹操叹息道:“我兵少将寡粮草也不多,徐州这些年素无乱象,兵强民富,我恐难以抵挡呀。”
    陈暮在脑子里瞬间思绪过了千万遍,大脑如一颗电子计算机一般运转起来。
    他最初的策略,就是南北夹击之术。
    公孙瓒在幽州,从北面对冀州打击,刘备在青州,陶谦在徐州,曹操在兖州,关羽在司隶,这样众人连成一条线,变成联盟,几乎是从四面八方将冀州包围起来。
    到时候不管冀州是王芬还是袁绍,基本上都逃不了被围攻落败的下场。
    而孙坚在豫州配合刘表抵御住袁术的进攻,接着只要刘备占领了冀州,马上可以联合诸多盟友,南下进攻袁术。
    这样一来,覆灭了二袁,又利用了刘虞小朝廷凝聚了实力,再扫平关中与益州夺取天下,也是迟早的事情。
    等到多年之后,刘虞老死,刘备实力最为强大,黄袍加身,基本也就是顺理成章,没有任何阻碍。
    可现在陶谦无故进攻兖州,最初的联盟就打破了。
    也就是说,自己的计策还未实施,就已经让陶谦给破坏。
    到底是怎么回事?
    陶谦脑子抽了,还是有人暗中与他勾结,破坏了自己的计策?
    一瞬间,陈暮的脑海里,快速地思索,想这个问题的答案。


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谋
    陶谦忽然无故攻击曹操,占领了济北国,这里面显然有问题。
    陈暮自然不能只听曹操一面之词,毕竟涉及的关系极为复杂,已经脱离了他最开始的目标。
    还是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以为当初是刘备军帮陶谦坐稳了徐州,他就能感恩戴德,以示友好,却忽略了大人只看利弊,小孩才分对错的理念。
    其实也不怪陈暮没有去想这个问题,因为他想破脑袋也没有想出来陶谦一定要进攻曹操的理由。
    虽然他们还未签订盟约,也没有互相友好,但天下人都知道,曹操在关中与刘备并肩作战,即便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陶谦就不怕老大哥震怒?
    等会。
    难道又是那套远交近攻的把戏?
    陈暮惊醒。
    历史上,袁术——陶谦——刘备——公孙瓒四人结为盟友,而袁绍——曹操——刘表三人结为盟友。
    早期的中原大战,实际上就是袁绍跟袁术之间的战争,大家都在远交近攻而已。
    春秋战国时代玩剩下的把戏,到了三国并不过时,依旧在用。
    只不过从一开始陈暮是想过这个问题,包括曹操在内,这两年也是花了大力气拉拢。可他万万没想到,最先搞出事情的居然是陶谦。
    陶谦的地理位置其实很差,北面是冀州,东面是青州,西面是兖州,西南面是豫州,南面是扬州,可谓四战之地。
    如果陈暮自己放在这个位置上,首先肯定是想办法联盟实力最强大的刘备,然后再慢慢侵吞兖州豫州扬州等地,徐徐发展,等自身实力壮大之后,再跟刘备决一死战。
    这其实也是历史上曹操在兖州的发展路线,先与最强大的袁绍联盟,打击袁术,再侵吞徐州豫州,官渡之战解决袁绍,一统北方,再南下攻略江南。
    但曹操那个时候成功了,是因为袁绍需要曹操作为抵御袁术和陶谦的屏障,他自己也需要解决公孙瓒才能去想别的事情。
    而现在陶谦就在刘备旁边,就跟历史上早期袁绍可以轻松消灭曹操一样,现在刘备也可以轻松搞定陶谦。
    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陶谦忽然与现在的刘备盟友曹操交恶,显然是一件不理智的行为。
    因为他被曹操孙坚刘备三人包围了,随时会面临三路夹击的危险。
    那到底是什么促使他这样做呢?
    陈暮皱起眉头。
    利益?
    情面?
    仇恨?
    亦或者其它原因?
    这个问题一时想不明白,只能去找当事人问个清楚。
    因此过了一会儿,陈暮才看向曹操,平静说道:“孟德兄勿慌,此去青州,我会向大哥说明,此事青州不会坐视不理,必要的时候,我们会派兵支援。”
    曹操笑容满面道:“那就多谢子归了,其实此事我已经与玄德商议过,他已经派人去与陶谦交涉,答应会给我一个交代。”
    陈暮点点头:“这样就最好。”
    曹操笑嘻嘻地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又问道:“子归以为,当今之天下大势,应当如何?”
    陈暮略带丝丝狐疑地看了眼曹操,思索片刻,转头问道:“我记得当初在洛阳,孟德兄谈起自己平生之愿,是希望迎回天子之后,替天子征讨四方贼寇,待天下安稳,则一路向西,攻伐南侵异族,如卫将军、霍骠骑那般,封狼居胥?”
    “是啊。”
    曹操举起酒一饮而尽,有些感怀道:“可惜天子罹难,丧命于贼手,我此生之愿望,恐怕难以实现了。”
    陈暮笑言道:“孟德兄可不能消沉意志,天子虽罹难,但天意不绝炎汉,宗正为光武世祖之苗裔,东海恭王之后,鹓动鸾飞,已在洛阳继承大统,延续汉室正统。且宗正有言,待平定江山,他便从宗室之中选出子弟,退位禅让,以正贤明,孟德兄怎么能因为天子罹难,而感到悲伤呢?”
    曹操讪笑了一声,说道:“是我失言了,只是如今四方贼寇汹汹,天下有异心之人如过江之鲫,数不尽数。以子归之见,我等应该先以何人攻之,应当以何人为友?”
    陈暮毫不犹豫道:“冀州王芬于先帝尚在时就擅立伪帝,此举与谋逆无异,自然先攻冀州。”
    “嗯。”
    曹操放下酒杯,若有所思地道:“待平定冀州之后呢?”
    “自然是谁不服从朝廷调遣就攻谁。”
    陈暮淡淡地道。
    服从朝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