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人说,王允的考虑似乎也不是没有道理,要是天子被关东军掌控,又出来一个董卓怎么办?
然而杨彪刘虞等人又不是第一天认识刘备,刘备此人素来忠诚,又为宗室,即便掌握大权,那也必然是像周公霍光那样的中兴臣子。
你王允一无军队,二无威望,凭什么想学周公霍光?
“嗯?”
王允森然地目光看向杨彪:“太常似乎有异议?”
一旁的吕布放下田景的尸体,握戟站在了王允身边,显然早就已经被王允策反,忠诚于他。
“你。。。。。。。”
杨彪的脸色发黑,正要说点什么。
马日磾刘虞等人连忙将他劝住,强行拉了回去。
而王允的目光中却透露出了杀机。
现在朝廷公卿之中,犹以杨彪威望最高,四世三公,弘农杨氏。
他王允做司徒,还是巴结董卓而来。
虽然他可以说是忍辱负重,但董卓死后,论资历论威望,都该是杨彪掌控大局。
再不济,也该是马日磾或者刘虞,轮不到他王允。
所以王允在这一瞬间,已经动了杀心。
历史上,他可就因为蔡邕的一声叹息,就把蔡邕给杀了,现在杨彪要是敢放关东军进城,阻挠他掌控大权,他也绝对不会手软。
只是碍于董卓旧部和西凉军都在城外,如果他将满朝公卿全部杀了,激起关东军群情激愤,联手与董卓旧部一起攻入城内,反倒是件坏事。
因此这一刻,王允决定先忍一忍。
待他的驱狼吞虎之计成功,让关东军与董卓旧部打个你死我活,他彻底掌控局面的时候,再做计较不迟。
想到这里,王允漠然地看着被刘虞等人拉走的杨彪,心中冷笑了一声,对身边人道:“传我命令,夷灭董卓三族。至于董卓老贼,点上天灯,在尸油烧尽之前,不准灯灭!”
“唯。。。。。。”
周围人被王允的残暴吓到了,一个个战战兢兢。
王允握着吕布的手,一同往皇宫的方向而去。
他一边走,一边大笑道:“奉先,从今日起,这天下,就是你我之天下了,哈哈哈哈哈!”
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
初平三年二月,权倾天下,不可一世的董卓死于一场叛乱之中。
而接下来,新任的掌权者王允要面临的问题,就是要如何把持朝政的同时,处理掉董卓旧部的威胁。
历史上,面对这两个问题,王允表现得十分不理智。
跟着董卓被迫迁移至长安的朝廷诸公中,比他有名望、威望更高的人不在少数。
甚至还有杨彪这样四世三公之家的顶尖世家在,种拂马日磾等人也德高望重,理应大家一起坐下来商量国家大事才对。
可王允因为除掉董卓立下大功,因此而居功自傲,依仗吕布的兵权,开始独揽朝政,所做一切决定根本不与其他人商议,独断专行,颇为跋扈。
包括在杀蔡邕这件事上,满朝诸公都来劝他。可他依旧一意孤行,将举世闻名的大儒蔡邕杀死,可见其已专横到极点。
后来在面对董卓旧部,处理西凉军的这个问题上,更是暴露了他狂妄无知,自大自傲的一面。
要知道,在董卓死后,长安的兵马不多,大都是吕布的并州兵。
而分散在长安各地的西凉军人马加起来足有数万之多,即便吕布再强悍,凭借他那点人马,又如何能跟兵强马壮的西凉军对抗?
所以就算再蠢,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正常人应该都明白,要以招抚为主才对。
哪怕你想杀一批人,也总要拉一派打一派分化一下呀。
结果王允自以为掌控了局势,就想要把这些西凉军将领全部处理掉,固执己见,要将众人治罪,最终引起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反弹,酿造了长安之乱。
一系列操作,不可谓不蠢。
如果说,在施反间计之前的王允有个80左右智力的话。
那除掉董卓之后,智力直接降为0,即便只有30多智力的吕布,都比他清醒。
从这一点上来看,一个人隐忍多面的野心家,在膨胀之后,权力欲望以及陡然乍富的心态,足以冲昏任何一个人的头脑。
而如今的王允又已经跟历史上不同。
因为面对他的不仅仅只有这两个问题,还要加上一个近在咫尺的关东军。
历史上关东军在这个时候早就四分五裂,各回各家开始发展自己的地盘了,根本没有管朝廷的事情。
而现在依旧有个刘备和孙坚还在坚持,并且兵力不弱,足有二十万众,要不是忌惮董卓对天子不利,西凉军根本不能跟关东军抗衡。
哪怕刘备的主力军回师青州,讨伐扶持伪帝上台的王芬,关中依旧还剩下十多万白波军存在。
面对董卓旧部与关东军的双重威胁,王允的选择是驱狼吞虎,让他们两败俱伤。
这无疑是在把刘备当冤大头在玩。
因为王允觉得,一旦刘备进京勤王成功,那他肯定就无法再掌控权力。
利用刘备愣头青忠诚汉室的弱点,让天子下诏书,命令白波军攻打西凉军,无疑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可惜王允一定想不明白,为什么陈暮要把刘备支走?
还不是怕刘备真那么去做?
现在白波军掌控在了陈暮手里,陈暮可不是一个朝廷下达诏书,他就会去做的人。
华阴县。
县衙府邸中,后院亭中。
一壶黍酒,二月桃李春风,院中鸟语花香,清爽怡人。
陈暮正在迎接一位特殊的老朋友。
阎忠。
在董卓死前,他早就请假卧病在家。
董卓死后,马不停蹄逃出了长安城,在几名军情司护卫的保护下,来到了华阴县。
二人相对席地而坐,互相含笑对视许久,才抑制不住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哈。”
阎忠大笑道:“子归,今日之事,是否已如你所愿?”
陈暮含笑道:“意料之中的事尔。”
“董卓已死,你下一步的打算到底是什么?”
阎忠沉吟道:“莫非是想带兵入朝,拥戴天子,奉天子以讨不臣,最后。。。。。。”
“最后什么?”
陈暮微笑道。
“禅让。。。。。。”
阎忠的眼眸中闪烁过一丝精光。
陈暮出道以来,为自己的大哥谋划了多番利益。
如今刘备已是青州牧,坐拥一州之地,若能奉天子以讨不臣,先拿下冀州伪帝,如此有了天下最富饶的二州,则江山可定。
等多年之后,如果能够平定天下,法尧禅舜,刘备必然能够轻易能够坐上帝位。
到时候他们这些人,也就会变成从龙之臣,扶摇直上了。
陈暮却淡淡地说道:“你死心吧,我大哥这个人,你不了解。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恐怕他不会接受的。”
“为什么?”
阎忠不明白,问道:“刘玄德亦是汉室宗亲,为中山靖王之后,若能扶大厦之将倾,可谓继往开来,如光武世祖般之功绩,缘何不能继承皇位?”
陈暮笑了起来:“大哥这个人别的地方都好,唯独性格过于刚烈,且又宽仁忠厚,在意自己的名声。你说如果他到了那个位置,忽然学王莽篡位,哪怕他是汉朝宗室,天下人会怎么说?”
“天下人怎么说那是天下人的事情,更何况宗室继承皇位,有何不妥?先帝,还有恒帝,都是宗室诸侯子。甚至光武世祖,不也是长沙定王之苗裔?身份地位比之刘玄德,高不到哪里去,不照样夺得了江山,赢了天下?”
阎忠不以为然。
成大事者,怎么能拘泥于小节呢?
真到了那个位置,面对帝位诱惑,他就不信刘备不动心。
然而陈暮却知道,以他对刘备的了解,估计大概率是不会学曹丕篡位的。
原因很简单。
刘备这人太要脸,在意自己的名声。
简单来说,就是太好面子。
也许有人说,他三顾茅庐,哪里像是个好面子的人,天天蹲别人门口,明明脸皮很厚嘛。
但要知道,三顾茅庐,那叫礼贤下士,传出去,是非常好听的故事,就跟陆绩怀橘是一个道理,不是说天天往人家门口跑就是脸皮厚。
所以作为一个临死之前,还叮嘱阿斗“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人,其实很难想象得到,在他掌权之后会学王莽。
因此陈暮觉得,真到了那一步,刘备顶多是个周公,不敢冒着被天下人指责的风险去篡位。
听到阎忠为他制定的战略,陈暮也只是笑了笑,这个战略他早就想过了,而且也是最早枪毙掉的一套方案,在刘备那里根本行不通。
见陈暮只是笑而不语,阎忠就又道:“如今天下纷乱,局势混沌未明,子归觉得,应该从何处着手?”
“先从长安开始慢慢来吧。”
陈暮说道:“现在当务之急是解决掉天子,再去考虑其它的事情。”
“你要弑帝?”
阎忠眼眸中露出骇人的光芒。
董卓已经干过一次了,难道陈暮是打算学董卓?
然而陈暮却神秘一笑:“不是我要弑帝,是王允要弑帝。”
“王允?”
阎忠只觉得一头雾水,纳闷道:“王允如今掌控长安,虽为人狂妄自大,然亦是忠诚于汉,怎么可能会愿意背上弑帝的罪名?”
“接下来你就知道了。”
陈暮举起酒杯,对阎忠说道:“不过此事还得诚汉兄多多费心,劳你去一趟李傕军营。”
阎忠也举起酒杯,无语道:“你到底想做什么,我好不容易逃出来。。。。。。”
“放心,西凉军里全是你的同乡,没人会害你。”
陈暮咧嘴一笑,露出一排大白牙。
这倒是是实话。
阎忠本来就是西凉名士,在西凉声望颇高。
后来加入了董卓军,又被董卓奉为谋主,地位比之后加入的李儒还要更高。
而且西凉军中,大半的将领全都是他的同乡,在特意结交之下,阎忠在西凉军中可谓左右逢源,跟谁的关系都不错。
如果阎忠回到西凉军里的话,倒确实不会有人对他怎么样。
然而问题就在于,阎忠又不傻,现在长安摆明了是个龙潭虎穴,再让他回去,可能吗?
想到这里,阎忠连连摇头道:“长安已是危地,我待在西凉军中也不安全,子归忍心看我深陷险境而不管?”
“放心,我早有安排。”
陈暮自信满满地说道:“你到时候与贾诩在一起即可,此人最擅长保命,走的时候,我会派人接应。”
阎忠斟酌再三,想了一会儿,觉得在西凉军里确实会很安全。
毕竟原因也说了嘛,他和那些西凉军将领关系很好。
问题就在于,长安那边对董卓旧部死盯着不放。
作为聪明人,他虽然不知道未来局势会如何,但一旦打起来,势必会让自己陷于战乱中。
战场上刀剑不长眼,谁又能保证自己一定会活下来呢?
不过陈暮的保证还是很值钱的,思索片刻,他最终还是点头应下来道:“好,我去,让我做什么吧。”
“什么都不用做,事情自然会有人帮我们去做。”
陈暮淡淡地说道:“现在我要做的,就是火上浇油而已。”
阎忠忍不住问道:“你到底想干什么?”
“我要。。。。。。”
陈暮眼眸中闪烁过一丝诡异的光,轻声道:“退兵。”
“退兵?”
阎忠纳闷道:“就那么简单?”
“就那么简单。”
“退兵之后呢?”
“退兵之后,自然就会死很多人。”
陈暮抬起头,看向天空,长叹道:“会死很多很多人。”
看着他高深莫测的样子,阎忠想不明白他到底在说些什么东西。
明明退兵之后,就是双方罢兵,怎么可能会死人?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
阎忠总觉得他说的话都是真话。
退兵之后。
真的会死很多很多的人。
而且既然连陈暮都说会死很多人,那这个数字一定不会少到哪里去。
到那一刻,自己的性命,真的可以保存吗?
阎忠在心里给自己打了个问号。
可是。
生逢乱世。
身不由己呀。
他亦抬头看天,岿然长叹。
第二十四章 夷灭三族
阎忠走了。
带着任务往左冯翊而去。
陈暮却在他走后的第二天,接到了一份诏书。
天子诏书,勒令关东军现在就进攻灞桥与左冯翊一带的西凉军,进长安勤王。
接到这份诏书之后,陈暮并没有说什么,既不下令进攻,也没有任何动作,反而在府邸待了一整天,谁叫都不应。
天色黑了下来,府邸后院,陈暮一个人独酌,举着酒杯,春风微醺,举杯邀月,对影三人。
对于一个洞悉人心的智者来说,王允什么想法,陈暮一清二楚。
无非是打得坐山观虎斗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