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的问题,也是该解决了。
。。。。。.
。。。。。.
“打扫战场,快!”
十一月的函谷关,肃杀之气刚过。
典韦张辽管亥等人横刀立马,命令士卒有条不紊地清理战场。
没死的敌人补一刀,死了的弟兄要在名册上写上阵亡,以做后续的抚恤工作,然后就地抬走掩埋。
刘备披着狐裘披风,叉着腰,身边曹操孙坚鲍信,站在一处小山岗上眺望战场。
看到战斗才开始没多久,董军就溃败得一泻千里,刘备大笑道:“董军不过如此,想来这一战,我等怕是要长驱直入,直奔长安了。”
曹操抚须笑道:“董贼兵马是吃了没有冬装的亏,他们的士兵衣衫略微单薄,比不得我们有绵衣,士气恐怕十分低落。”
古代行军打仗,其实是尽量避免冬天作战。虽然也有李愬雪夜入蔡州的经典战例,但一路上冻死的士兵也不少。
因为在明代棉花大力推广之前,古人冬季御寒主要靠皮袄以及麻布包丝絮。
虽然这两种东西的御寒效果也不错,比棉花差不了太多,但它们的产量都不高,很难大范围生产。
如此在汉朝以及春秋战国等各代历史里,很少有冬季作战的情况。
现在从印度进口棉花,就极大的缓解了这种弊端。
函谷关的守军显然也没有想到刘备军居然敢在冬天大雪纷飞的时候发动奇袭,导致准备不足,直接崩溃。
孙坚的先锋军在这一战中立下大功,士气正旺,立即说道:“班令史做《汉书》,曾言: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行军打仗,正应以风雷之势,犁庭扫闾,方才永固,我请命继续前进。”
“好。”
刘备大喜道:“文台兄言,我亦是这般作想,趁冬季董军作战不利,士气低迷之际,一战而入长安,彻底将董贼击灭,迎回天子,便在下月。”
田丰连忙站出来说道:“明公,千万不可。行军作战,应当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方为上策。若攻势太猛,战线回拉得极长,补给十分困难,后勤辎重压力也会极大。一旦董贼派人袭击补给辎重,我军危矣!”
“嗯?”
刘备皱起眉头,不满道:“元皓这是杞人忧天了,难道元皓没有看见,董贼兵马根本没有战斗力,一触即溃,这样的军队,如何能与我军抗衡?反倒若耽搁太久,到了春日雪化,贼军缓过神来,才是危难之时。”
田丰苦苦劝道:“明公,西凉军天下之利,世人皆知,董卓若真想守住函谷关,怎么可能只派这点兵马,我怕是诱敌深入之计,故意诈败。长平之战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
故意诈败?
刘备回想起董军撤退时那恨不得爹妈少生两条腿的模样,嗤笑道:“元皓切莫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二十三岁就已经平黄巾,战贼寇,北击张纯张举,南平冀州叛乱。一生大大小小打了数十余仗,敌人是不是诈败,我还是能看出来。之前贼军逃亡之际,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可终日,怎么看都不像是诈败的模样,元皓多心了。”
“明公,岂不闻。。。。。”
田丰开始如唐僧一般啰嗦,各种引经据典,拿春秋战国的事迹做例子,说得刘备曹操鲍信孙坚几个人头都大了一圈。
史书评价田丰刚而犯上,直犯覆亡。
为什么沮授和田丰一个意见,袁绍只关田丰不关沮授?
那是因为田丰是真的啰嗦,你不听他的,他就拽着你袖子继续唠叨个没完。
最后直到你确定不听他的话后,他还会说些风凉话来气你。
比如现在刘备听到田丰继续劝说他,就摆摆手,直言道:“元皓莫再劝言,我意已决,今日发兵就进驻弘农县。”
田丰就捶胸顿足,哭嚎道:“嗟乎,事去矣!夫军机之大事,遭难遇之几,非其会也,怎可妄动。”
这句话的意思是“唉,大事完了!军队行军打仗不能鲁莽,要遇到机会才能出手。现在不是出兵的最好时机,怎么能轻易出击?”
话说完之后,包括刘备在内,所有的诸侯脸色都不好看。
曹操现在的军事能力还处于幼年期,并不是很强。孙坚的军事能力主要体现在莽上,在战略战术方面,确实不是很在行,至于鲍信就更加不用多说。
但他们也不是傻子,从黄巾起大家也是南征北战多年,自然知道补给的重要性。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他们认为董卓军队的战斗力在冬天非常低下,几乎不堪一击。而他们的士兵因为有大量棉衣而士气旺盛,战斗力非常强盛。
而且几乎正常人都会觉得冬天没人会打仗,防御就会无比松懈。正如李愬雪夜入蔡州一样,谁会去想还有人能够在大雪天百里奇袭,跑那么远的地方去发动攻击?
所以在刘备曹操他们看来,趁着董卓根本没有想到关东军居然会在冬天发动进攻的时候,趁其不备长驱直入,一路杀到长安老家,才是真正的奇谋。
这种打法,就是打一个董卓的措手不及,在董卓还在长安享乐的时候,兵临城下,将他从床上捉下来。
因此现在继续出兵,是包括曹操在内,都觉得没问题。
甚至觉得,若能成的话,怕是军事史上的奇迹,堪比孙武再世的经典战例。
他们也将名留青史,供世人传颂。
而田丰认为,现在既然已经过了函谷关,那就应该稳扎稳打,先把函谷关占领,然后从洛阳调集物资粮草辎重,一步一步,往西慢慢平推过去。
简单来说,刘备曹操他们是想打闪电战,一套组合拳快攻过去,速战速决,尽快解决董卓迎回天子。
而田丰则是想步步为营,慢慢经略。
前者的好处是可能趁其不备,毕其功于一役,时间也会很短。
坏处是补给线确实拉得很长,如果战事陷入僵持,而后方的补给没有跟上,将士们饿肚子打仗,不出三四天,军队就得崩溃。
后者的好处是后勤辎重跟得上,补给没有问题。
但坏处也很明显,那就是时间太长。占领一个地方,再调集物资,要花费很长时间,如此弄下去,得好几个月才能到长安。
要知道现在刘备可是急着把汉少帝刘辩从董卓手下救回来,每一天对他来说都是煎熬,怎么能慢得下来?
所以在发现董卓的兵马确实不堪一击之后,刘备就与曹操他们定下了这个快攻快打的方针策略。
现在田丰这么说,那就是打他们的脸,直言了当地说他们的策略行不通,是下策。
因此即便刘备老好人了,不至于像袁绍那样把田丰给杀了,面子上也挂不住,脸上青一阵白一阵,非常尴尬。
气氛凝固。
过了片刻,刘备最终摇摇头:“田元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大军出征,怎可以妄谈大败。动摇军心,罪责难逃,来人,把他关起来。”
“唉!”
田丰只是拱手一礼,一声长叹,任由士兵将他带走。
现在公孙瓒就驻兵在后方,也就是后来的魏函谷关处,刘备打算先把田丰押送到公孙瓒的营寨,再派人将他关到洛阳去。
“明公,元皓也是一心为公,并无私心。且子归在离开之前,也是让他多提意见。。。。。。”
王朗犹豫道:“还是。。。。。。”
虽然王朗武力值高,但论起谋略比之田丰还是差很多,所以他是觉得刘备曹操他们的方法倒也没什么大问题。
只是田丰毕竟是陈暮比较看重的人,还是沮授亲自去冀州邀请过来,要是问罪,让人寒心。
刘备摆摆手道:“无妨,我不会怪罪于他。四弟也是糊涂了,居然让一个没有本事的人来帮我出谋划策。待我一举杀入长安,活捉董贼,田元皓自然知道谁才是错的。”
“那就好。”
王朗点点头,就不再说什么。
刘备站在山岗上,看着已经被拿下的函谷关,微微一笑,大手一挥:“传令全军,继续出发,今日之内,拿下弘农县!”
“唯!”
数十名传令兵轰然回应,各自分散去传令去了。
第五十七章 重要讲话
“哦?函谷关拿下来了,下一步要兵进弘农县?”
十一月,青州乐安郡,正在海边看海的陈暮接到了关中来到战报。
看着手中的战报以及刘备后续的行动方针,陈暮轻笑一声,摇摇头,他就知道老大哥会这么做。
跟老大哥相处多年,陈暮太了解刘备。
实际上刘备之所以会选择轻兵冒进,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冬季天冷,刘备军新到了一批中式棉衣装备,御寒能力比之董军强得多,有了冬季作战多条件。
二是老大哥一心向汉,牵挂着长安的天子,想要尽快除掉董卓,匡扶汉室,有些着急。
三是洛阳到长安其实并没有大家想到那么远,满打满算,也不过四百多公里。换算成汉朝的距离,就差不多是一千里左右。
这段距离以每日行军五十里来算,大概要二十天左右,哪怕等后勤补给,差不多三十天,就能杀到长安。
此时依旧是冬季,雪未化,关东联军依旧有装备上的优势。董卓就算知道关东联军杀过来了,但大概率还是难以准备起那么多军队冬装,无法与关东军抗衡。
反倒要是听田丰的,再磨蹭个两三月,就到一二月春天了,雪化了,天气回暖,那么关东联军到棉衣优势就荡然无存,更加陷入苦战。
所以从当时到角度来说,刘备曹操他们之所以这么选择,完全不是什么降智低能行为,反倒是非常高明的战术。
正如德国闪击波兰,不就是因为德国全机械化部队,波兰还是一战游骑兵,有装备领先吗?
但有一点肯定也算是兵行险招,汉末毕竟不是二战,步兵走路也不是机械化部队可以开车,一旦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关中,战线确实会拉得很长,那么后面的补给问题,就是个老大难题。
像后来李世民征高丽,七月出发一路势如破竹,都快打到平壤了,结果到第二年九月份天气开始变冷,士兵难以继续进攻,而且战线拉得太长,导致补给困难,迫不得已退兵。
而且过了函谷关后,还有弘农县、湖县、华阴县、郑县等多处险要关隘。
看谷歌地图的话你就会发现,过了函谷关就是一处小平原地区,在后世,这里属于灵宝市西阎乡。
而在汉朝,这里就是弘农县,又名恒农县,为弘农郡的治所。
这地方,就是一路往关中去的唯一一块平原。
过了弘农县后,后面的湖县、华阴县、郑县等,都处于茫茫秦岭之中,道路艰难险阻,一不适合大型作战,二不适合骑兵作战。
公孙瓒的幽州骑兵,在这里跟摆设没什么区别,需要进入关中平原才有用武之地。
所以三十天杀入长安,其实是理想状态。
如果沿途的郡县拼死抵挡,刘备无法短时间内攻克这些郡县,那么最终还是会回到原点。
既,在无法快速攻下的情况下,只能一步步前进。
因此站在战略的角度来分析的话,实际上田丰的稳扎稳打确实是正确的策略。
至少步步为营,赢了就继续去闯下一关,输了也不至于溃败,退回上一关继续驻守等补给就行。
但从战术角度上来考虑,刘备曹操他们的打法也不是完全行不通。
利用冬季作战对于董卓的不利,利用各郡县守军没有想到联军敢于发动冬季作战,可以势如破竹一路打入关中。
运气好的话,一路望风而降也说不定。
通俗对比来说,田丰的策略上荀彧诸葛亮式的稳健阳谋型,刘备曹操他们是郭嘉贾诩式的诡谲奇谋型。
正如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还有程咬金的莽夫三板斧。
如果能够在冬天尽快三板斧砍下去,把董卓砍死,那一切都好说。
要是三板斧没有把董卓砍死,让他勉强挡住了,那就是三刀结束,你不结束我结束。
所以这一战,至关重要的地方,就在于董卓能不能挡住这三板斧。
“去,把这份东西送去临淄给郑君。”
陈暮招来侍从,让他去把战报送去齐国,交予郑玄,完善一下《讨董记》的内容。
当然,假如这一战刘备失败了,那肯定不能写是他的策略失败。
单单渲染一下董卓的残暴就行,不然世人就有可能指责刘备轻敌冒进,是他害得这次讨伐董卓失败,取得的效果会适得其反。
所以将来书写出来,还是得陈暮研究,经过一定删减之后,再发表出去。
主要还是以宣扬刘备的光辉形象为主,塑造一个不畏艰险,屡败屡战,敢于与邪恶势力做斗争的英雄人物。
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
“这海好美!”
等陈暮处理完事情,罗敷披着白色狐裘,蹦蹦跳跳地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