闱克恰
荀彧站起来向沮授拱手道:“见过使君。”
沮授笑道:“颍川荀氏闻名天下,我当年在济南,也曾经仰慕过伯条先生的风采。”
伯条是荀绲的字,而荀绲就是荀彧的父亲。
沮授现在年近四十,比荀彧大十多岁,比荀绲小十多岁,二十年前,荀绲曾经担任过济南相,与沮授有一面之缘。
“原来是父亲故旧。”
荀彧才刚坐下,连忙又站起来拱手一礼。
“好了好了。”
陈暮笑道:“坐下说吧。”
荀彧坐下后,对陈暮道:“尚书令,今日找彧是有何事?”
陈暮看看沮授,又看看荀彧,沉吟道:“我是想问问你们,观今日之天下局势,你们觉得如何?”
荀彧低下了头默不作声。
沮授思索片刻,缓缓说道:“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我观之,汉室气数怕是已尽,又至前汉末年王莽篡逆之时。”
“公与先生,切莫乱语。”
这个时候荀彧忍不住了,发出不同的意见道:“如今汉室虽颓倾,犹有刘青州奋起拼搏,浴血而战。陈留王虽被害,天子尚存,它日刘青州若能迎回天子,则四海服平,众望所归,先生怎么能轻言汉室气数已尽呢?”
作为坚定的汉室拥趸,即便荀彧已经能够感觉到这天下的变化,可依旧在自己骗自己,觉得现在天下虽然大乱,但还有刘备作为希望,只要他能够杀入关中,迎回天子,那一切都还有救。
然而陈暮却失望地摇摇头:“文若,你曾经在尚书台跟了我两年。我以为你已经有了长进,不会再因为自己的感情而失去思考,可今日之言,太让我失望了。”
荀彧睁大了眼睛:“难道尚书令也觉得今日之天下,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汉室江山,已经拯救不回的时候了吗?”
“十之八九吧,这种迹象早在黄巾时就已经体现。”
陈暮回忆起当初的往事,苦笑着说道:“当初我跟随大哥在讨黄巾,在广年的时候我就已经与他提过。”
沮授惊讶道:“子归居然在六年前就已经看到了六年后的事情吗?”
“不可能!”
荀彧毫不犹豫地道:“黄巾不过是小患尔,又如何动摇大汉根基。”
陈暮想了想,说道:“文若,你知道我在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吗?”
“不知道。”
荀彧摇摇头,他在去岁洛阳崩乱的时候就已经回家乡劝说父老离乡,那个时候只是洛阳乱,天下还没乱,拖家带口到了青州,并不知道讨董的事情。
陈暮说道:“十八路诸侯齐聚虎牢关前,足足半年。除了我大哥刘备以外,就只有豫章太守孙坚担任先锋时与董军交战过一次。”
“他人不出力?”
荀彧皱起眉头,要是连仗都不打一场,这联盟还有什么意义?
陈暮道:“袁绍袁术袁遗等人,算上几名袁家门生故吏,有七八万人马,不仅未曾出力。连太师袁隗被董卓屠戮了整个宗族,也未见他们有如何动作。反倒等大哥攻入虎牢关,杀入洛阳之后,他们却纷纷以兵马疲惫为由撤离。”
“什么?”
荀彧大惊失色:“他们怎么可以这样!”
“呵呵。”
陈暮笑了笑:“详细过程你没有亲眼目睹,可能不知道。但我已经与郑君提过,会将这讨董一路见闻,写入书中,供世人传阅,到时候你就知道具体经过了。”
荀彧失魂落魄道:“尚书令不会骗我,可是袁家四世三公,名满天下,世代都受天子皇恩,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因为汉室江山的威望已经被严重打击,各路诸侯都有了别的心思。”
陈暮淡淡地道:“正如周天子分封天下,一开始天下诸侯还无比臣服,遵从周天子的诏令。可后来随着周王室的实力越来越弱,诸侯们的实力越来越强,他们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图谋,暗行不轨。今日之天下,正如春秋之周王室。而汉室江山的威信被打击,其实从黄巾之乱就有了苗头。等到董卓的时候,连天子都肆意毒杀,太皇太后与皇太后都随意践踏,宫廷之内充满了杀戮,皇室的威严降到了极点。于是天下诸侯们心生反意,真正一心向汉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看汉末历史就知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能命令几个人?
真要有用,都不需要曹操南征北战那么多年了,直接一道天子诏令,四方臣服,海内平定。
哪用得着花了几十年时间,最终也不过是个天下三分的局面?
所以实际上汉献帝刘协给予曹操的真正作用,是树立起了一杆大汉旗帜,帮他吸纳了无数人才,让曹操有一个东征西讨的大义名分。
在曹操迎刘协之前,曹操手底下人才很少,文不过荀彧程昱戏志才等人,武不过曹洪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李典乐进等人。
迎了献帝之后,各方人才都来了,如郭嘉、荀攸、王朗、华歆等人都是在这个时间来的许都。
而且除了人才以外,最重要的是有大量的世家来许都支持曹操。
那么这些人也都是真心为汉?
想多了。
除了有个荀彧真的为汉而死,其他人哪个不是后来的曹魏重臣?
所以即便是这杆旗帜,也仅仅是当时的士人在曹操迎汉献帝这件事情上,看到了曹操的潜力。
然后曹操再用汉献帝的大义名分,来封赏他们而已。
大家各取所需,皆是为了自己利益。
后面的九品中正制以及晋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情况,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事实上,汉室江山四百年,根深蒂固,当时的人或许有一部分确实一心向汉。
包括后来曹操为了稳固自己的曹魏统治,就杀了大批亲近汉献帝的老臣,连荀彧这样为他出生入死多年的人都被曹操逼死。
但这并不代表大部分人都在意汉室,随着黄巾之乱与董卓乱政两次打击,已经严重动摇了大汉根基和威信。
比如曹操自己就没把朝廷当回事,在兖州的时候,长安朝廷曾派了个新的兖州刺史金尚来取代他,他反手就把人家给弄死了。
还有袁绍袁术公孙瓒,自己四处任命太守州牧,甚至“开府承制”还曾经想要拥护刘虞为帝,完全没把朝廷放在眼里。
就连孙坚孙策都比他们忠诚,至少人家孙坚一心想要打进洛阳营救天子,至少人家孙策天天自称“匡济汉室”。
所以要说这些诸侯眼里有汉室,心里怀揣着大汉江山,那确实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陈暮以史为鉴,很清楚现在的汉室江山,已经是一盘散沙。
简单来说,就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听到陈暮的话,荀彧的脸色就更加苦涩,他不傻,只是满脑子忠汉思想蒙蔽了他的能力。
黄巾之乱,动摇的是大汉在民间的根基,让普通百姓的忠汉之心淡了许多。
而董卓之乱,动摇的是大汉在士人心中的威信,让士族开始思索起来,这样一个遭到践踏,毫无尊严的汉室朝廷,还值不值得他们效忠。
毕竟眼下的情况,跟前汉末年相差不多。都是一个权臣搞事,天下大乱,豪强并起,唯一不同的是,至少还有明面上的皇帝。
“尚书令。。。。。。”
荀彧愁容满面道:“那以你之见,未来之天下,将会如何。”
陈暮叹息道:“这也是我来找你的原因,文若,你有王佐之才,汉室天下,需要你的一份力量,来我青州出仕吧。”
“我。。。。。。”
荀彧支支吾吾,他来青州其实是来避祸,心里还在想着的是如果能够把天子迎回洛阳,他就去洛阳侍奉天子。
陈暮却说道:“眼下的局面你应该清楚,不管我大哥将来是否能够迎回天子,未来之天下,必然是一片乱象。所以战争在所难免,即便我大哥迎回天子,也需要眼光卓著之人辅佐,才能肃清寰宇,四海服臣。”
“我明白了。”
荀彧长叹一声,拱手道:“彧愿意在青州出仕。”
第五十六章 刚而犯上
陈暮回了青州,一边着手为老大哥前线物资做准备,一边为老大哥的失败做后手。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因为前者是为胜利,后者是为失败。
但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因为陈暮早就知道未来。
这一战其实是历史改变的结果。
历史上可没有刘备打入关中的事情,所以后世人根本无法从史书里找到这一仗的答案。
可作为智力110,吊打诸葛亮郭嘉贾诩荀彧荀攸的顶级谋略天才,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早已经推测到了此战的后续会是什么。
甚至怎么打的,陈暮都一清二楚。
这就是一名顶尖战略人才的恐怖之处,一眼看去就已是千年。
或者说,陈暮对于人心的把控,已经不下于郭嘉,他太了解老大哥的性格脾气。
因此到了现在,陈暮就是在为战争的后续做准备和规划的时候。
让荀彧在青州出仕之后,陈暮一边与郑玄口述《讨董记》的过程,一边让荀彧处理政务,尽快上手青州的各项事宜。
在陈暮看来,以后能够接替他丞相位置的人,目前暂时只有荀彧一个。
沮授不行,虽然沮授的战略眼光也很远,不比荀彧差多少,但他的年龄是硬伤,都四十了,顶多还能活三四十年,那个时候陈暮也才五十多。
最后才是诸葛亮。
至于陆逊,战术不错,战略眼光跟鲁肃周瑜比起来,差得太远,不适合做接班人。
几日过后,太史慈和侯栩从乐安回来,这个时候陈暮正在写书。
是的,他每天除了和郑玄讲过程,就是在写书。
当然不是什么《陈子兵法》《子归新书》,而是写一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谋书籍。
庭院中竹影森森,已是九月深秋,这两天下起了雨,雨水顺着屋檐滴滴答答落下,在小院中汇聚成溪,再通过引水渠送往院外。
咚咚咚!
门外响起敲门声,是军情司独有的暗号。
“进来!”
陈暮头也不抬地说道。
门嘎吱一声推开,太史慈和侯栩走了进来。
“司命!”
两人拱手行礼。
“嗯。”
陈暮淡淡地道:“事情做得怎么样?”
太史慈道:“已经送过去了。”
“那就好。”
“司命。”
侯栩轻声道。
“嗯?”
“属下有个疑问。”
“你说。”
“为什么。。。。。。”
侯栩略微犹豫,比划了一个手刀的架势,低声道:“为什么不一不做二不休。。。。。。”
“你在教我做事?”
陈暮横了他一眼,侯栩反贼出生,对皇权并没有那么敬畏。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不过也不能一直让他这么下去,还是得好好敲打敲打才行。
“不敢。”
侯栩忙低下脑袋。
陈暮微微一笑:“先帝毕竟于我有大恩,于大哥也有大恩。若是让大哥将来知道了,你的命保不住,知道吗。”
“原来如此。”
侯栩感激道:“还是司命想得周道。”
“这件事情做完之后,你们还得去一个地方,办另外一件事。”
陈暮放下手中的毛笔,缓缓说道。
太史慈愁眉苦脸道:“还要去呀,二将军三将军还有良弼他们都已经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我却。。。。。。”
陈暮笑着摆摆手:“放心,此事办完之后,以后有的是仗让你打,且你现在做的事情,就是为了以后建功立业,将来世人不会忘了你的功绩。”
“多谢司命!”
太史慈又拱手,说道:“不知这次任务是什么?”
陈暮低声道:“你们去一趟长安。”
“长安?”
侯栩与太史慈对视一眼,现在的长安可是龙潭虎穴,那地方真的能去?
“嗯,放心,你们去之后找阎忠就行,剩下的他会安排。”
陈暮想起了当初自己给阎忠下达的指令。
长安虽险,但也乱。
三辅之地人口非常密集,其中洛阳和长安是人最多的两个地方。
原本长安就有数十万接近百万人口,现在又忽然迁来一二百万,那乱得不是一点两点。
所以趁着这个机会浑水摸鱼,掺进去一点军情司的沙子,并不是什么大事。
至少目前长安军情司已经建好了,从青州抽调了不少骨干过去,侯栩跟太史慈去了之后,就直接有人手可以用,并不算危险。
“唯!”
二人拱手应是。
等他们离开之后,陈暮走出了屋外,深邃的眼眸望向西方的长安。
刘辩的问题,也是该解决了。
。。。。。.
。。。。。.
“打扫战场,快!”
十一月的函谷关,肃杀之气刚过。
典韦张辽管亥等人横刀立马,命令士卒有条不紊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