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2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田丰是跟沮授关系不错,又在冀州有名望,才被邀请过来。
    但他们二人在军中的地位不是特别高,刘备最信任的人,依旧是陈暮,除了一些原则上的问题,比如继续讨董这件事上以外,大多数情况还是愿意听陈暮的话。
    如今陈暮一走,那王朗和田丰就得重用起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陈暮现在离开,也算是给他们二人铺路,方便提升他们在青州集团的地位。
    听到陈暮的话,刘备点点头:“好,那四弟你先回青州,我青州牧的大印你带回去,尽快调动起一切力量,充实讨董大军。”
    “我知道了。”
    陈暮接过青州牧大印,挂在了自己腰间,与刘备兄弟之间,这就是百分百的信任。
    向老大哥请辞之后,在九月晚秋之时,带着数百人离开了洛阳。
    这次的保镖是赵云,陈暮惜命的很,在这乱世当中,若没有一个武力值90以上的保镖,鬼知道会不会跟曹嵩一样就被人给宰了。
    而在离开之前,他还暗中吩咐过关羽张飞典韦黄忠张辽等人。
    让他们好好照顾老大哥,千万不能让他冲锋在前,一旦战事有变,该撤就撤,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要逞一时的英雄之气。
    陈暮走了以后,五方诸侯大军继续每日操练,时间一天一日地过去,刘备已经在黄河岸派了人过去,等待着黄河枯水期的水流量下降,一旦到河滩全部露出来的时候,就可以进军了。
    两个月后,隆冬十一月。新联盟的诸侯大军们都穿上了崭新的冬衣,用的是棉花。棉花产自印度,此时称为身毒,早在三千年前,达罗毗荼人就已经栽种培养棉花。
    所以古印度对于棉花的利用还是相当广泛,青州集团生意北接塞北,南连交趾,西去身毒,就差东往倭国,在身毒大量收购棉花,就是为今天准备。
    不要以为汉朝就交通闭塞,实际上初代万国来朝虽然比不上唐宋时期那么广,但周边的国家还是踏了个遍,地中海一带都有交集。
    因此趁着前几年汉孝康帝平定黄巾之乱,利用陈暮的收税之策,稳定了天下局势的时候,青州集团利用西凉那边的马商打通了西域的商道,再利用西域商人从身毒买大量新鲜东西进来,形成生意链。
    这些棉花虽然不是青州培养栽种,但经过数年收购和储备,存量还是相当可观。原本一些有远见的官员还想在青州尝试培育种植,却被陈暮阻止,因为他很清楚这是无用之功。
    虽然棉花是经济价值很高的作物,但一来印度的棉花其实是粗绒棉,产量不高,大规模培育的话,就挤占了农田,有些得不偿失。二来青州就是山东,属于暖温带,而棉花需要亚热带气候,气候上不相宜。
    像南宋的时候,棉花传入我国,都是在南方泉州一带,也就是广州那边种植。后来朱元璋强行推广棉花,也只是在长江以南,就是因为北方的气候不允许。
    关东联军有了新棉衣,抵御严寒气候的能力也上升了许多,对于冬日的作战能力提升也十分显著有效,将士们士气高涨,热情澎湃。
    十一月初,洛阳下起了大雪。
    天地银装素裹,茫茫群山,已经是成了一片雪白的颜色。
    刘备曹操孙坚公孙瓒鲍信等五路诸侯穿着棉衣,外面套着披风,围着貂衣,聚集在洛阳北面的邙山下。
    这里是先帝汉孝康帝的帝陵前。
    董卓曾经盗掘了皇陵,在取了里面的陪葬品之后,就将皇陵重新封了起来。
    刘备并没有去惊扰先帝,只是将陵墓外面修缮了一番,填了新土,防止盗墓贼和像董卓这样的人再来干盗墓这等丧尽天良的坏事。
    唯有曹操看着这满山已经被盗掘一空的陵墓,看着这些被白雪掩盖的罪恶,发出了一声幽幽的叹息。
    “孟德兄是在感慨诸多先帝与历代公卿的悲惨遭遇吗?”
    刘备看到他在那边长吁短叹,好奇问了一句。
    “可惜被董卓抢先。。。。。哦不,可惜被董卓那恶贼毁坏了先帝与历代公卿的寝陵,那董卓当真是可恶至极。”
    曹操差点说漏了嘴,连忙痛骂董卓来转移话题。
    在这一点上,曹操是坚定的实用主义者。
    钱藏在坟墓里有什么用?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还不如挖出来流通变现才是正道。
    只是刘备是坚定的汉室维护者,在他面前当然不能说,所以曹操也只能把实话藏在心里。
    听到他的话,刘备点点头,叹息道:“此国贼不除,历代先帝一日都不得安息。”
    “玄德,开始祭祀吧!”
    鲍信说道。
    “嗯。”
    刘备走到陵墓前空地上。
    这里已经摆上了各类三牲五谷等祭祀用品。
    大雪纷飞,朔风吹拂。
    香烛点上。
    五人走到祭坛前,举香说祭祀词。
    在他们身后,是站成一排的诸侯将领们,关羽张飞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曹洪等等。
    刘备将祭祀词说完之后,五人恭敬地弯腰敬礼,把香插进香炉中。
    在先帝陵墓前祭祀,一是祈求祷告,告诉先帝他们即将出征,希望先帝保佑。
    二来也为了抚慰先帝,告诉先帝他们很快会杀入长安,救回先帝的长子,拿董卓人头来先帝陵前祭奠。
    这些全都写在祭祀词里,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完成对先帝的承诺。
    “出发!”
    祭祀结束,刘备大手一挥。
    所有将领齐刷刷翻身上马,身后十万大军,在白雪纷飞之中,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浩浩荡荡向西而去。
    两日之后,函谷关外,黄河的水量比之春夏汛期降了数十倍,原本浩瀚无垠,波涛不绝的大河现在水流量小了很多,露出了大片如平原一般的河滩。
    甚至因为大雪,很多地方的河面都是被冻住的,冰层厚厚三尺,足够人站在冰面上通行而过。
    看到这一幕,联军所有人都是大喜过望。
    很多人不知道一个小知识点,那就是黄河是真的宽。
    特别是中上游,像孟津渡口,宽度能够达到五公里,可谓真正的大江大河。
    所以一旦到了枯水期,两岸河滩露出来的地面就会非常多。
    比如刘备这次进攻的函谷关上方,也就是三门峡灵宝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三门峡大坝,已经是建在黄河河道最窄处,依旧有一百多米宽。
    如果河道全部冻住的话,那函谷关就彻底没有了意义,因为联军可以从冰面上过河,根本不需要在关前与敌人硬碰硬。
    此地属于秦岭山脉,两岸悬崖峭壁,山岭丛生。
    如果从黄河南岸过去,就大概有二十里就能抵达函谷关的身后。
    刘备站在南岸一处高坡之上,远眺黄河数百丈宽的冰面,高兴地对曹操等人说道:“诸位快看,这是先帝在护佑我们,这河面结冰,怕是连马匹都能过去,太好了。”
    几名诸侯也很高兴,孙坚兴奋地道:“玄德,那我请命为先锋,助你先取了函谷关。”
    “好!”
    刘备说道:“文台兄且先去,我随后就到。”
    当下,命孙坚为先锋,刘备军为前军,曹操鲍信军为中军,公孙瓒军为后军,前后拉扯数里里,向函谷关进发。
    之所以要这样安排,是因为这里毕竟是黄河河滩岸边,两岸是河水冲刷出来的泥沙地带,加上积雪太厚,公孙瓒的兵马在这里实在没法展开。
    虽然有结冰的河面可以行走,但黄河河面也不是冰封千里,有些地方结冰有些地方没结冰。
    所以公孙瓒的骑兵基本也就是在北岸,也就是后来的曹魏函谷关处的一片空地上驻扎,并不会跟着刘备他们过去。
    实际上骑兵过去也是添乱,一无法发动冲锋,二雪地淤泥容易让马匹陷落。
    因此刘备给公孙瓒的命令,其实就是接应他们,等他们打通了函谷关道,让公孙瓒从函谷关正面进来。
    孙坚的先锋军很快开始正式走入了河滩岸,五六千人沿着南岸的河滩缓缓地向西而去。
    刘备率领大军跟在身后,离了大约二里地,方便接应与遇到突发状况支援。
    至少现在,五路诸侯团结一心,毫无任何猜忌。
    两岸山林猿猴啼叫,远方的侯鸟飞过了秦岭,四周静悄悄的,数万大军埋头前进,踩在达厚厚半尺的雪地里,天地安静得像是没有了声音。


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进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大河东流去,船舶自然也随着水流飘荡而迅速。
    洛阳已经成了一片残垣断壁,周边县同样遭受了灾难,宛如鬼域。
    不过陈暮还是有楼船回青州,平县做商船生意的蒋老板都被一锅端了,青州自然是不缺楼船的。
    而且此次大战,也需要船运来运送物资,因此陈暮其实只花了两三天时间就回了济南。
    值得一提的是,得知如今平县的情况,那位被刘关张陈胁迫带了一家人全部逃难至青州的蒋老板无比后怕与庆幸。
    原本还对刘备等人些许不满,也早就烟消云散,剩下的就只有感恩戴德与忠心听命。
    毕竟跟那些家破人亡的平县老乡比起来,他顶多算是背井离乡,至少家族犹在,还能继续在青州做生意,就这样也挺好。
    回到济南之后,陈暮就马不停蹄往齐国赶,齐国是青州的治所,政治中心,沮授华歆简雍孙乾氏仪孙邵等后勤人员都在这里,以沮授为首,统筹全局,源源不断为前线输送粮草。
    这一战也打了小半年,粮草是由青州与冀州一起供应,现在还只是动用了战略储备的小部分,并没有伤筋动骨。
    要知道历史上大部分都是冀州韩馥供应粮草,十多万诸侯大军驻兵一年都还有富余,现在青州富庶不比冀州差多少,两州联合一起提供粮草,供给压力根本不大。
    几日后回到齐国,陈暮就立即回到曾经的刺史府,现在的州牧府,召集各路人马前来议事。
    主要也就是沮授华歆简雍孙乾氏仪孙邵等官僚文人,由于武将都被刘备召走,青州一时间没有顶级武将,只有一些低级裨将在各地郡县统领郡兵和县兵。
    不过也不需要武将镇场子,军情司经过四年发展,在青州根深蒂固。别看刘备把青州主要战力全都带走,可要想搞事,首先就得想想自己的家奴里有没有军情司的探子,不然就得老老实实乖乖俯首听命。
    沮授这个时候正在城北的粮仓清点下一批要送往前线的粮草,听闻陈暮回来的消息,第一个风风火火赶回州牧府,看到陈暮坐在堂上,高兴地道:“子归,你回来了,前方战事如何?”
    “公与兄,大半年未见了。”
    陈暮笑着站起来迎接,说道:“董卓劫持天子逃往关中之后,大哥终日在等待过函谷关的时机,如今已经是深秋,再过两个月到隆冬,大河水枯之时,就是出兵的机会,我这次回来,就是为这次出兵统筹。”
    “原来如此。”
    沮授点点头,两人坐下。
    陈暮是八月最后一天回来的,所以他坐船的时候,还是中秋时节,黄河也未冰封,到了齐国之后,现在也才九月。
    按照枯水期计算,如今的黄河水流量已经小了很多,但要到十一月左右,才是最佳出兵时机。
    所以陈暮这次回来,一来是要做他自己的谋划,二来也是做一些统筹工作。
    比如去找郑玄写《讨董记》,还有去准备两月后的冬衣等等。
    两人坐下后,陈暮缓缓说道:“冬衣准备得如何?这可马虎不得,临行前大哥特意叮嘱我,千万不能缺了前线战士们的御暖衣物,不然这一仗还未打,就得崩溃。”
    沮授笑道:“放心吧,都已经准备好了,绵衣、皮袄、内衫都一应俱全。今年公孙瓒那边又与鲜卑人做了大笔交易,那绵花不够,就用羊皮弥补。”
    汉朝是没有“棉花”这个词语的,或者说,是没有木字旁的“棉”字,所以青州管棉花叫做绵花,取得是制作衣服所用的布“绵”。
    苏双张世平他们这些青州官商集团虽然根据陈暮的吩咐,已经在身毒收购了大量棉花,但让十万人穿上棉衣,还是困难。
    好在公孙瓒与东部鲜卑关系极好,不仅从他们那里雇佣了大量的人手,还购入了大量的羊皮用来取暖。
    如今青州集团——辽东集团——鲜卑集团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既,青州出产粮食,购入牛羊马。
    公孙瓒从鲜卑人那里购入牛羊马,然后再出售到青州,再从青州收购粮食,一部分酿酒,一部分用于出售。
    鲜卑人购入粮食和烈酒,出售牛羊马等,换了钱后继续搞畜牧养殖这样。
    原来的幽州边境商人都喜欢冬季去收购牛羊,因为冬季塞北太寒冷了,牛羊会冻死,就不值钱了。
    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