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深仇了吧。
    。。。。。.
    。。。。。.
    当刘备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三日。
    他不是被关羽张飞打昏的,像电视剧打后颈就晕的事情,那都是误导,关羽张飞也不可能真这么做,他是气晕的。
    刘备当时是愤怒到了极点,又悲恸到了极点,生生地晕了过去,直到现在才醒过来。
    关羽见他幽幽醒转,上来扶起他道:“大哥,你醒了?”
    “董卓!!!!!”
    刘备咬牙切齿,怒声咆哮道:“我不杀汝,誓不为人!”
    张飞叹气道:“大哥,现在不是冲动的时候,我们应当立即回青州,整顿兵马,讨伐董贼!”
    连冲动的张飞都知道现在不是被愤怒冲昏头脑的时候。
    靠他们四个人去对付董卓身边数万大军?
    不说董卓有多少兵马,光一个吕布保护,就不是他们能短时间内可以刺杀董卓的,还是得从长计议才行。
    “好,我们现在就回青州,我要把董卓碎尸万段!”
    刘备红了眼睛,气到了极点。
    人都说死者为大。
    盗掘陵墓,那就是在侮辱死者,无怪乎刘备极度愤怒。
    要是别人还好,可汉孝康帝待他不薄,情同兄弟,怎么能不让他暴怒不已。
    只是如今身边没有兵马,确实力有未逮,刘备决定立即动身回青州。
    陈暮却开口说道:“大哥先别急,还有事要做。”
    “何事?”
    刘备红着眼睛看着他。
    陈暮沉吟道:“董卓连先帝陵墓都敢盗掘,可谓丧心病狂,残暴到了极致。偏偏他大权在握,洛阳已经尽在他手里,若他对天子与弘农王不利,恐怕我们兄弟就算死了,也无颜面见先帝,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保护他们。”
    “对,当今天子和弘农王是先帝唯一血脉,我必须做点什么。”
    刘备这才冷静下来。
    先帝已经死了,陵墓被盗掘确实可恨。
    但首先得替活着的人考虑。
    一旦他立即起兵讨董,董卓对两位皇子不利,那他死后如何去面对先帝?
    “四弟有良策否?”
    关羽询问。
    陈暮点点头:“董卓杀死董承的借口是董承无故杀害何太后,说明他利用何太后与弘农王给自己的行为贴上合法性。那么他接下来,很有可能要否定当今天子,为了立威,也为了有个更好的傀儡,他有极大可能会再次谋划废立,又拥护弘农王复辟。到时候当今天子,恐怕危险了。”
    “难道董贼还敢谋害天子不成?”
    刘备睁大了眼睛。
    “先帝陵墓都盗了,还有什么他做不出来?”
    陈暮反问了一句。
    “这。。。。。”
    刘备咬紧牙关,默然不语。
    “好在我们也不是没有办法,至少相衡还在宫里。”
    陈暮沉思道:“我们必须联系到他,里应外合,想办法把二位至尊弄出来。”
    “四弟有主意了吗?”
    刘备问道。
    陈暮点点头:“我在洛阳待了那么多年,三五好友还是有的,待我去联络他们,想想办法。”
    “好。”
    刘备拉着陈暮的手,强忍着激动的情绪道:“一切,就拜托四弟了。”
    “交给我吧。”
    陈暮认真地点点头。
    嗯。
    为了老大哥,也为了先帝。
    董胖子。
    先忍你一手。
    但迟早有一天,你得付出应有的代价。


第十九章 投名状
    后世有位先生曾经翻开历史书,打开之后发现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先生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封建社会就是个吃人的时代,鲁迅先生在这一点上看得比谁都远。
    曹操屠城,董卓干的坏事比曹操好不到哪里去。
    盗掘陵墓、掠夺权贵、肆意杀戮百姓、祸乱宫廷、侮辱公主宫女、杀良冒功、随意屠戮朝臣。
    后世还曾经有人想替董卓和曹操翻案。
    当然。
    为董卓翻案的人很少,网络上也只有支零片语。为曹操翻案的人多得数不清楚,一搜成百上千页。
    或许是时代变了,人心也变了。
    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翻开一页页史书来看古人对曹操跟刘备的评价对比,就会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那就是古人会夸刘备道德好,军事水平差。会鄙夷曹操道德败坏,赞扬他军事水平高。
    汉末三国东西晋南北朝时期,是曹操刘备生活的年代,人们对他们的评价。
    曹操:“讬名汉相,实为汉贼。”
    “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
    刘备:“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隋唐宋明以后。
    曹操:“魏武用兵,仿佛孙吴。临敌制奇,鲜有丧败。”
    “运筹演谋,鞭挞宇内,北破袁绍,南虏刘琮,东举公孙康,西夷张鲁,九州百郡,十并其八。”
    “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
    刘备:“以先主之宽仁得众,张飞、关羽万人之敌,诸葛孔明管、乐之俦,左提右挈,以取天下,庶几有济矣。”
    “千载纷争共一毛,可怜身世两徒劳。无人语与刘玄德,问舍求田意最高。”
    “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
    古人评价,靠近汉末那段历史,曹操自己麾下势力的人,主要奉承曹操英明神武。而敌对势力,则打击曹操人品低劣,道德败坏。
    而刘备不管是敌人还是朋友,都会夸他一句仁义,说他有君子风范。
    除了吕布以外,竟然没有一个人在道德层面上去批评刘备,不知道后世那些诋毁刘备的人是怎么想。
    而在隋唐以后,倒是没有人再攻击曹操的德行,但也没人赞扬他呀。
    除了夸他军事才能以外,有几个古人夸他品德高尚?
    反倒是朱熹还曾经批评他道德败坏来着,虽然朱熹自己的道德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
    由此可见,是非功过,在古代早有定论。
    可惜,古人评价:曹操道德不好,但军事水平很高。刘备道德好,运气差,军事水平不行。
    甚至我朝开国伟人也是如此认为,曾经多次谈论曹操和刘备的区别。
    结果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的历史发明家们掏出了他们的键盘,总结来说就是一句话:“古代人都死了那么多年了,他们懂个锤子曹操刘备,实际上曹操屠城真性情,刘备渡江伪君子。”
    这就跟键盘侠们说莎士比亚就是个写剧本的,懂个锤子《哈姆雷特》是一个道理。一个个化身懂王,比作者和亲历者还要厉害。
    如果鲁迅先生还在的话,翻开这一页页历史书里,看着那“吃人”二字,怕是连指着这些人的鼻子骂他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想法都没有了,因为都被他们的智商逗乐了。
    不过人都是如此。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特别是当他们有一个炫耀自己那点微末智力的平台的时候,操起手中的键盘他们就是指点江山的王者。
    却不知道早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时代,就有一个叫“叶公好龙”的成语,说的就是他们这样的人。
    要是把他们放在汉末三国,曹操举起屠刀对准了他们,要把他们变成军粮,变成填泗水的尸体,不知道他们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感叹。
    只是相比于那些嘴里满口喊着“仁义道德”,手里却挥舞着屠刀的伪君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董卓才是真小人。
    因为他连伪装都已经不伪装,在逐渐掌控权力之后,彻底开始放飞自我。
    很多人都说需要逻辑,而现实往往没有逻辑可循,所以现实里的事情往往比更加魔幻。
    后世人看史书,就很难理解董卓在掌权之后,为什么要做那么多恶行,几乎坏事做尽。
    明明可以做个权臣,把持几十年朝政,非要去作死。
    后来的司马家父子、孙皓、尔朱荣、朱温、高欢、高洋,面对他都得汗颜。
    可要是站在董卓的立场去想问题,那他做的这些事情,或多或少,大家也都会明白原因。
    很简单,董卓需要钱和粮食维持他的军队。
    看他的军队架构就知道了。
    除了五千本部西凉兵,大部分都是并州兵和三河士兵。
    古代军队基本就是有奶便是娘,在大字不识一个的封建时期军队里谈家国情怀和国家大义,那属实有些难为他们。
    董卓要想继续让这些军队保持为他效忠,除了供应给他们需要的粮草以外,当然要用金银珠宝笼络。
    因此这次挖掘汉孝康帝陵墓,就是董卓的一次试探,看看朝堂上下对他的容忍程度到了什么地步。
    如果连盗死人的坟墓,还是先帝的坟墓他们都不敢出声,那下一次,自然是掠夺活人的财产。
    中平六年十二月,洛阳,太师府邸之中。
    董卓与麾下数十名将领召开完军事会议,在吕布的保护下,与李儒阎忠一起来到后院。
    新的太师府邸其实就是梁冀园,他直接占据了大将军府邸为新家。
    后院拱门回廊,屋檐飞角,房屋建筑如宫殿林立。
    宽阔的人工湖中鱼群肆意游荡,董卓向着湖中心的亭子走去,又对吕布道:“奉先,在亭外等候,不要让任何人进来。”
    “是,义父!”
    吕布持戟而立,威风凛凛地守卫在汉白玉铸造的石桥边。
    李儒阎忠,基本就是董卓最高层幕僚班子。
    之前还有个赵琳,可赵琳虽然也是凉州人,出身于天水赵氏,但董卓觉得他不太聪明的亚子,就把他排除出了最高决策层。
    这也没办法。
    李儒智商90以上,阎忠也是不低于80,两个人都有谋划的能力,而赵琳其实就是普通资质,自然在这个圈子混不来,目前在老乡杨定麾下担任校尉。
    三人坐定,董卓的心情相当不错,乐呵呵地道:“今日三军尽开颜,人人都得了赏赐,士兵以后必然会对我效命死忠。”
    李儒抚摸着下巴的胡须,摇摇头道:“明公,这些还不足以让三军都知道明公的威严。”
    “哦?”
    董卓纳闷道:“我从孝康帝墓中取来成箱金银,赐给他们,难道他们还不感恩戴德吗?”
    李儒笑道:“孝康帝墓中的金银虽多,但全军近十万将士,莫说将领们要分去不少,单说分到每个人的头上,已经剩下不了多少,又如何能让每个士兵都对明公感激呢?”
    “这个嘛。。。。。。”
    董卓迟疑道:“可是我手中也已经没有多余的钱财可以赏赐给他们了呀。”
    “呵呵。”
    李儒目光中露出一丝诡谲,低声道:“明公没钱,可明公莫忘了,洛阳中达官显贵无数,可以宣布他们的罪行,掠夺他们的财富来作为军需。”
    阎忠忍不住说道:“需要到这一步吗?都内府、水衡尉和禁钱司剩余的钱应当不少,如今太师掌控了朝廷,完全可以正常发放物资。并不需要纵兵劫掠权贵,要是如此的话,恐怕海内震荡,后患无穷呀。”
    李儒摇摇头道:“我何尝不知道后患无穷,可问题是,如今明公的权势还不稳固,那些关中豪强、南军校尉,表面上效忠于明公,实际上背地里都有自己的心思,我这么做,便是让他们归心。”
    “让他们归心?”
    董卓不解道:“这是何意?”
    李儒冷冷一笑:“明公得罪了袁家,已经回不了头。若想执掌权力,则必须控制住洛阳。要想控制住洛阳,就要将整个洛阳的军队掌控在手里。那些关中豪强兵马和南军兵马,个个心怀鬼胎,各有打算。我们必须要让他们知道,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才能让明公彻底掌控他们。”
    谈起掌控军队,董卓点点头:“不错,我也能够察觉到他们这些人有异心,只是不知道该用何方式,请文优教我。”
    “很简单。”
    李儒目露凶光:“命令他们去攻击洛阳权贵,洗劫他们的家产,杀戮官员百姓,一来让他们尝到甜头,让他们有钱拿,有金银花。二来逼迫他们得罪洛阳权贵与所有官员,让他们明白,只有我们才是他们最大的依仗。”
    这个计策,便是投名状。
    程银侯选李堪杨秋这些人,都是关中豪强出身,之所以听从董卓调遣,还是因为跟着他有利可图。
    但当初董卓差点失势,这些人就立即投靠董太后,愿意追随董承。
    结果董承一死,又回到了董卓怀抱。
    实际上这些人就是一群反复无常的小人,谁强大就跟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