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仅赵琳舒了一口气,王钧也舒了一口气。
    要知道他们的家人可都在青州,如果陈暮逼王钧这么做的话。。。。。。恐怕他也只能去那么做。
    想到这里,王钧忽然有些不寒而栗。
    虽然目前为止,陈暮都从来没有逼迫他们干特别危险的事情。
    包括让王钧怂恿董太后,阎忠怂恿董卓,也都是站在他们的立场去考虑问题,绝不会像周宓伍琼等人那么作死。
    可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想起来,原来不知不觉当中,他们的家人、退路,早就已经捏在了陈暮的手里。
    哪怕他向来都只是以商量的语气,跟他们说自己的要求,可现在想起来,如果自己不答应。。。。。.
    王钧赵琳侯栩三个家人都在青州的人一个个眼神闪烁,沉默不语,心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阎忠摇着头,沉气道:“诸位,切莫束装盗金,子归可从未强迫你们将家人迁往青州。如今天下大乱,青州是唯一乐土,你们家人在青州避难,子归也从未用你们的家人威胁过你们,无端猜测,是坏我们情谊。”
    王钧不置可否,说道:“既然子归不是要我帮忙,那董卓下毒谋害太后的可能性就极低了吧。内宫禁卫尽是董太后的人,内省宦官也不会听董卓的话,他如何下得了这毒手?”
    “莫非是要再引起一次宫变?”
    赵琳想了想,道:“也只有这样,才能谋害得了太后。可那样的话,天下人岂会服他董卓,不说朝廷诸公必然反对,到时候各地勤王大军尽起攻之,则董卓也是必死无疑。”
    阎忠笑道:“这一点,子归也早就想好了。所以他让我帮董卓出了个主意,让我去帮董卓找一个人。”
    “谁?”
    众人问道。
    阎忠看着他们,微微一笑:“何太后。”
    王钧愕然道:“居然是她。”
    何太后虽然被废掉,但董太后还没有那么狠毒到把她弄死的地步。
    毕竟刘协是董太后的孙子,刘辩同样也是。
    哪怕再喜欢刘协,手心手背都是肉。
    不看僧面看佛面上,董太后只是将她囚禁起来,没有杀。
    “能成否?”
    阎忠看向王钧,宫里的事他最清楚。
    “不知道。”
    王钧思索了一会儿,摇摇头:“何氏已经被废,贬入永安宫中居住,权势大不如前,恐难有作为。”
    “何太后虽被废,可弘农王尚在,再过几日就是太后诞辰,何太后若是向董太后乞怜,再由她亲自致歉,带着弘农王上去敬酒,趁此机会。。。。。。”
    “这太想当然了,在宫内下毒,没那么容易的。”
    王钧觉得这个计划有点离谱,让何太后亲自去下毒,即便计策成功了,当场把董太后毒死,恐怕何太后也要当场被杀,只要不是傻子,都不会冒着那么大风险去做。
    “可惜司命没有亲至,如果他在的话,必然能够制定出万无一失的计策。”
    侯栩咂了砸嘴,想起了当初自己与荀和相斗,岂料半路杀出个陈子归,不仅将他们二人玩弄于鼓掌间,还轻易将自己抓住。
    阎忠想了想道:“子归只是提了一个方向,具体步骤,还得靠我等群策群力,相衡对宫内最为了解,你来说说。”
    王钧陷入了沉思。
    当初梁冀怎么毒杀的质帝?
    是因为当时皇帝身边的宦官全都是大将军的亲信。
    梁冀只需要指使自己的亲信去做就行。
    而如今宫内的情况一目了然,自从张让赵忠等人被杀之后,诸多宦官都依附于董太后。
    虽然自己现在已经是宦官之首,但实际上宦官们对董太后更忠心一些。
    无它,单纯就是因为在那场宫变,董太后庇护了大量宦官。
    当时袁绍带人杀入宫中,见人就杀,特别是无须者。
    许多宦官去找何太后与董太后求救,希翼能得平安,然而两人都自身难保。
    卢植护住了何太后,却没法护住那些宦官,因此去找何太后求救的那批宦官,皆被屠杀。
    而去找董太后求救的那批宦官,本来也应该会死,张璋都快攻进去了。
    还好刘备及时赶到,杀散了张璋的人马,这才保护了他们。
    所以如今的这批宦官,大部分心里一是感激董太后庇护他们的恩情,二是感激刘备拯救他们的心情。
    再加上现在董太后掌权,恐怕刘备都命令不动他们。
    因此从宦官这方面去考虑,由董太后身边的人去下毒,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非自己亲自动手。
    可要是他来动手的话。。。。。.
    一旦董太后毒发身亡,那自己这条命八成是保不住,而且陈暮也没要求他这么做,所以王钧完全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那么剩下的就是宫廷禁卫。
    可一来宫廷禁卫执掌在董承手里,二来宫廷禁卫对皇宫的熟悉程度也不如宦官,更没有接近太皇太后饮食的权力。
    宫内贵人一切饮食,都是靠宦官与宫女来服侍,禁卫想要下毒,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唯一的可能性,就只有宫内负责做饭的太官令能做到这一点。
    汉朝没有所谓的御膳房,太官令负责宫内膳食、酒果,南北二宫皆有大厨房,宦官宫女吃大厨房制作的饭菜。
    而皇帝太后皇子等贵人吃饭都是常住在哪个宫殿,就在哪个宫殿制作。
    比如董太后居住在永乐宫,就由永乐宫的小厨房专门为董太后一个人制作饭菜,规格可比宦官宫女吃的东西要高级得多。
    根据《汉书》记载,皇帝太后这些人吃的食物,非常奢华。
    “犓牛之腴,菜以笋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楚苗之食,安胡之飰,抟之不解,一啜而散。熊蹯之胹,芍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鱠。秋黄之苏,白露之茹。兰英之酒,酌以涤口。”
    都是精心制作的高级食材,而且负责制作这些食物的人也都是皇帝太后的亲信,如之前汉孝康帝的饮食,就是张让赵忠等常侍亲自负责监督,下毒可能性极低。
    因此除非能够买通永乐宫内负责董太后饮食的太官令,不然想对董太后下毒,千难万难。
    想到这里,王钧苦笑道:“子归就一定要助那董卓谋害太后吗?哪怕是让我去告发董卓都行,如今朝政好不容易稳定下来,太后一死,天下可就要动荡了。”
    阎忠沉吟道:“董卓狼子野心,董太后比之孝康皇帝还要贪婪,玄德与子归,都是有心要匡扶汉室之人。所以董太后与董卓,都是拦路之虎。此计,便是要将他们全都除去,届时玄德子归回归中央,辅佐当今天子,才能稳定社稷,你我鄙陋之人,才能晋升朝堂大员,家族亲人亦有富贵之身。”
    “这。。。。。。”
    王钧迟疑,想到如果把现在朝廷上下那些权臣、干政者去掉,自己宦官之首的身份位于当今天子身侧,外有刘备陈暮这些人,内有自己把持朝政,到时候如张让赵忠那般,权倾天下也不远。
    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名望也远不如张让赵忠那么臭,刘备陈暮又是天下有名的仁义君子,三人联手控制朝堂,未来说不准就是一场霍光中兴,名留青史。
    这个画面太美,简直让人无法想象。
    而且王钧即便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自己的宗族家人考虑,一旦自己掌权,他们也能飞黄腾达,整个家族晋升为名门望族,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那么自己也能如袁安杨震一般,开创一番家族基业。
    汉人对于振兴家族的渴望是令人无法想象的,更何况王钧直到现在,也一直以为这是陈暮要回归中央之前,扫除权力障碍的手段,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么做的后果。
    反正王钧对于董太后也没有忠心可言,在宫变的时候,可是刘备庇护了自己,跟董太后没有什么关系,对董家姑侄死活并不太在意。
    想到这里,王钧下定了决心,缓缓说出了一句话:“倒是有一个人,可以办到这件事情。”
    “谁?”
    “郭胜。”
    “原来的常侍郭胜?”
    “不错。”
    王钧目光闪烁:“他现在被贬为太官左丞。”


第六章 汉末毒师
    郭胜是原来的十常侍之一,是何家的同乡,曾经举荐何氏入宫,是何家的贵人。
    可惜后来何进还是打算对他痛下杀手,导致十常侍抱团反杀。
    宫变之时,郭胜原打算是跟着何太后避难。
    结果在路上差点被乱兵杀死,巧合的是,刚好关羽路过,顺手把他救下来,保住了一条命。
    事后郭胜虽然没有被赶出皇宫,但也是被贬为小宦官,日子非常不好过。
    他这个太官左丞,还是王钧见他可怜,想起好歹当初大家也同为常侍,帮他求的,不然郭胜下场更惨,要被发配御府缝制洗补衣物。
    王钧之所以提起郭胜,是因为郭胜与何太后一样,现在日子十分凄惨,而且两人是同乡,必然同病相怜。
    如果何太后去找郭胜的话,也许能说动郭胜,让他作为内应。
    毕竟郭胜现在的情况不太好,要是董太后被除掉,那么何太后也许就有翻身之日,到时候他也能从每日生火做饭的苦日子中解脱出来。
    所以在王钧看来,只要郭胜不满足于现状,就有很大可能会答应这件事情。
    阎忠问道:“此人负责太后饮食?”
    王钧摇摇头:“不是,实际上他只是负责永安宫,何太后与弘农王的饮食,永乐宫那边,郭胜几乎无法插手。”
    “那。。。。。”
    阎忠不太明白,找一个非关键人物的人有什么作用。
    王钧笑道:“郭胜虽不负责永乐宫膳食,但眼看太后寿辰马上就要将至,满朝文武与百官都要参加,太官署上下全体出动,郭胜在这个特殊时期,就能插得上手。”
    平日里永乐宫的膳食是由董太后的亲信负责,可寿宴是个大工程,全宫的各处厨房都会行动起来,到时郭胜就有参与其中的可能。
    “原来如此。”
    阎忠点点头:“我回去之后,便向董卓建议让他派人去与何太后联络,只是一般的毒药,恐怕就算参杂在食物里,也容易被人发觉。”
    “这一点子归早就想到了。”
    侯栩掏出两个小瓷瓶,对阎忠说道:“此两种乃奇特剧毒。”
    “是何种毒药?”
    阎忠问道。
    “这一种是司命让人从西域找来的断肠花汁液,无色,食之只有一点苦味,只需少量即可令人致死,能杀人于无形。”
    侯栩指着第一个小瓷瓶,那是个蓝色的小瓶子。
    瓷器在中国历史悠久,商周时期就有陶瓷,到汉朝时发展虽然不算巅峰,但已经算是寻常物件,并不奇特。
    “真的有这般神奇?”
    阎忠惊讶不已。
    无色无味的毒药是传说,所以无色只有一点苦的毒药,那已经是非常可怕的东西。
    苦味而已,加点糖中和一下不就行了?
    “已经用牛试验过,这一小瓶的量,但足够杀死数十人。”
    “嘶!”
    众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毒性,着实猛烈,比之砒霜怕是强上不少。
    “这个小瓶子中的毒药,是司命秘密研制的,有一种苦杏仁味道,闻之令人不太舒服,却可以参杂在香料之中燃烧,让香料中和其特殊气味,所以能做慢性毒药,几日内可致人死地。”
    侯栩又指着红色小瓷瓶说。
    “厉害。”
    阎忠王钧赵琳三人对陈暮的崇拜已经无以复加。
    普通毒药不仅味道难闻,而且根本难以下咽,必须参杂在食物或者酒水里才行。
    比如梁冀毒杀质帝的时候,就是将毒药参杂在蒸饼里掩盖药物气味。
    而陈暮取出来的两瓶毒药都是微量苦味,可比一般毒药强得多,而且毒性也比普通毒药强。
    连毒都会制取,这世上还有他不会的?
    众人十分佩服。
    如果陈暮在这里,肯定是微微一笑。
    汉朝时候的毒药研究还没有到工业时代那么透彻的地步,平时用毒害人,顶多就是砷化物,比如著名的砒霜,学名三氧化二砷。
    三氧化二砷的味道其实也很淡,几乎难以察觉。
    但古代制取纯砒霜的工艺很差,其中会有大量硫化物,因此古时候的砒霜味道很难闻,有浓郁的硫化物气味。
    而后来著名的青化物,则还没有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当中。
    但实际上这玩意儿并不需要工业制造,在自然界就广泛存在,如苦杏仁里就有,想制取也简单,用水提法,将这些存在毒素的植物汁液收集起来提纯一下即可。
    具体操作方式就不赘述,反正提纯出来的液体是白色透明物,晒干之后就是白色粉末,溶于水,味道有点像杏仁,可以撒在香料里燃烧。
    而陈暮交给侯栩的这两瓶毒药,其中红色的那瓶就是青化物毒药,是从各类果实核与药材中提取,大概有一百多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