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让说道:“子归说,今年只能少收,不可多收。”
    “不行。”
    汉灵帝摇摇头:“往年天下还算承平,没有动乱,今年四处打仗,又组建新军,少收必然捉襟见肘,支撑不起,还是跟往年一样,每亩百钱。”
    “这。。。。。。”
    张让犹豫道:“要不要问问子归的意见。”
    汉灵帝道:“早就问过了,他暂时也没有什么取钱之法,只能今年最后再收一次税,既然要收,自然要收一次大的,怎么能还如往年一样?”
    “那。。。。。好吧。”
    张让硬着头皮答应,他知道,这个黑锅估计又得他与十常侍背。
    不过没办法,谁让他们就是为背锅而生的呢?
    中平五年九月,最后一次朝议。
    这次朝议,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整个朝廷内外,都发生了震动。
    天子已经收了三年税,第一年收益州荆州扬州,由于另外八州不交税,于是完全拥护这个政策。
    三比八,益州荆州扬州三地的豪强官僚代表,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
    第二年,汉灵帝收冀州豫州徐州的税。
    又是一场三比八。
    益州荆州扬州这一次既是既得利益者,又是去年的受害者,三地豪强地主官僚代表跳得比谁都凶,去年他们反对的声音有多大,今年支持的声音就有多大。
    结果到了第三年,也就是187年,汉灵帝收凉州幽州并州交州青州五州之税,这次变成了四比七,因为青州是陈暮的地盘,拥护这项政策。
    到了这个时候,天下豪强和满朝官员就算再傻,也知道上了天子的恶当,这是要轮番收他们的本来隐藏起来的税收呀。
    到今年中平五年,也就是188年,从年初开始,反对收田税,恢复人口税的声音就此起彼伏,天天有奏折上来。
    汉灵帝为此也询问过陈暮,陈暮的建议是,最后再收一次,不过要减税,每亩变成50,40,30钱。
    也既所谓上等良田收50,中等庸田收40,下等劣田收30,这样还是很平均。
    如此,哪怕天下税再来一遍,岁收也在200亿钱,和以前差不多。
    但即便如此,汉灵帝也该满足,因为已经比以往他每年收税不到百亿钱强得太多。
    要知道光武时期一年200亿,现在经过那么多年隐瞒人口,折损了一半,汉灵帝入不敷出,这才想尽办法敛财。
    而陈暮的政策,完全是正常收税,还不伤农,是典型的良策,只是不能作为持续政策适用而已。
    可惜汉灵帝食髓知味,并没有听从陈暮适时候收手的劝言,所谓忠言逆耳,概莫如此。
    原本因为陈暮的劝说,本来稍稍有些消停,答应松口的汉灵帝,在发现自己的钱再次不够用之后,决定来一把大的。干脆全天下的田再收100钱一亩,他就不信那些豪强地主还能翻天了。
    为此,即便是满朝文武铺天盖地的反对声音,汉灵帝也是一意孤行,在今年十月,秋收的日子,开始了每年一次的大税收。
    每郡派出宦官和西园兵马,逼迫各地郡守、刺史督促地方收税,严查地方豪强有没有隐瞒人口,隐瞒田地,人口税虽然免除,但地主豪强家的奴仆却不在此列,依旧要交钱。
    一个家中有三万亩地,一千名奴仆的豪强,大概要交五百多万钱,而如果这名豪强没有其它收入的话,那五百万钱几乎是他十分之一的财产,可谓是重税。
    不要以为豪强地主的钱都是大风刮来的,很多豪强地主手里的流动资金也没有那么多,大头是田产以及土地,如果遇到刚好将钱全部拿来投资做生意,这个时候要交税的话,只能出售手里的田产来弥补亏空。
    只是汉灵帝每年收税选的时机都是秋收以后,这个时候以庄园经济为主题的豪强地主家中有大量的粮食,粮食在当时也是钱,只是宦官不是以当时市价收购,而是以往年最低价格收购。
    如此一来,豪强的亏损就更多,为此今年收税可谓怨声载道,满朝上下的官员们都快疯了,一堆一堆地往皇宫里跑,各类奏折雪片一样飞往尚书台。
    而这个时候,陈暮却递上辞呈,准备赋闲回家。


第三十二章 清君侧
    “子归这是何意?”
    十一月初,汉灵帝召见陈暮,将手中的奏折扬了扬,脸色不太好看。
    陈暮连忙解释道:“臣的父亲旧伤复发,卧病在床。。。。。。”
    汉灵帝不耐烦道:“旧伤复发寻医问药即可,朕的尚书台还需要你这个尚书令,子归怎么能弃朕而去呢?”
    “陛下有所不知,家中来信,父亲怕是支撑不了多久。”
    陈暮哭诉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今父亲病重,危在旦夕,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父亲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请陛下允许臣归乡奉养父亲,侍予汤药,保卒父亲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这。。。。。。”
    一番说辞,把汉灵帝说傻眼。
    一旁的王钧也连忙说道:“陛下,子归说得是。未来子归为陛下效力之日还长,可侍奉父母之日已短。此时子归父亲病重,若是不让他回去尽孝,恐天下人耻笑,言陛下夺人家孝子之心。”
    汉灵帝这下没辙了,因为陈暮这个大孝子是他给封的,也是他给宣扬的。要是阻止陈暮回去尽孝,那就是他自己打自己的脸,逼人家不当孝子,败坏自己的名声。
    犹豫片刻,汉灵帝决定还是要脸,不能让自己的名声太臭,只能咬牙道:“既然如此,那子归便去吧。不过早些回来,朝廷离不开你。”
    “多谢陛下。”
    陈暮擦了擦眼泪,倒退着出去。
    从玉堂殿里出来,他原本哭丧着脸瞬间变得面无表情。
    果然。
    性格决定命运,喜欢作死的人,真是没法救。
    陈暮那个收税策略,其实就是将原本从百姓手里的税转嫁到地主豪强身上。
    但这个税收政策并不算苛政,因为往年承平时期,汉朝一年税收大概也就在200亿上下,刨除掉开支,能剩个80亿左右。
    所以汉和帝时期汉朝是很有钱的,只是打了几次大仗,数百亿钱砸下去,最后把财政拖垮了而已。
    现在陈暮的策略一年下来,差不多也在200亿左右,正常维持开销,没有任何问题。
    而汉灵帝就有些急功近利,想在收手之前,玩一把大的。
    之前三州三州的收税,加起来搜刮豪强,每次能有200亿左右。
    由于另外几州的人不需要交税,即便对于被收税的三州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但天下豪强捏着鼻子也忍了。
    因为我只需要交一年的重税,另外两年不需要交税,就可以安心发育,积攒本钱。
    这就是所谓的分化之计,同时也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如今汉灵帝想一次性收天下田税,按照汉朝七亿亩算,那就是700多亿的钱。
    这么大笔钱即便是转嫁给地方豪强,也是一笔恐怖的巨款,相当于汉庭三年的税收,让地方豪强怎么可能忍得住割肉?
    要知道,豪强们可不止是在交田税,还得交人口税。
    继续拿糜竺举例子,田产无数,仆从上万,总资产数亿。按照汉灵帝这么收法,每年要交的税多达数千万,估计糜竺这一年的流动资金,大概也就这个数字。
    不要以为有钱人的钱是无数的,他们也需要资金周转,也需要各种拆借,需要维持生活和生意。
    经常能看到几十亿的大老板忽然就破产,就是因为他们的流动资金链出了问题,维持不了生意的正常运转,最后一夜回到解放前。
    所以如果说原本陈暮的政策是割韭菜,割完一轮,再耐心等待下一轮成长起来,是一条长久之计的话。
    那么汉灵帝这么搞,就是在杀鸡取卵。只关注了眼前利益,不关注未来利益。
    这道命令一下,估计全天下不知多少豪强地主会破产,会支撑不住这恐怖的税收,因此而售卖土地,家财亏空。
    到时候全国豪强们的动乱,可就不是黄巾之乱那种民乱可以比。
    这个时候不开溜,还等到什么时候?
    陈暮卸掉了尚书令的职务,从汉灵帝那里出来,马不停蹄地回家。
    只是没想到刚到家门口,就被荀和与荀彧二人堵住。
    看到他们,陈暮无奈地苦笑,让他们进去。
    荀和脸色铁青,刚一进门,还未落座,便直言不讳道:“说吧,陈子归,此事便是你蛊惑的吧。”
    陈暮收税之法虽然瞒过了大部分人,但对于聪明人来说,是想瞒也瞒不过的。
    以张让赵忠那智商,估计也想不出这么妙的招来。
    陈暮家周围都住满了人,包括典韦他们这些护卫,不过家里却没有奴仆,只能自己烧水沏茶。
    刘备其实也跟他住一起,只是刘备才刚来洛阳担任河南尹,今年河南出现了蝗灾,陈暮就把他支去各地巡视去了,现在在外地出差,还没回来。
    古代就是这样,别看一郡之地好像也就那么大点地方,可要是骑马跑一圈,一两个月都不一定能跑完。
    沏上茶,陈暮这才坐下,三人围在炉边,气氛有些不太好。
    “尚书令,到底是怎么回事。”
    荀彧也开口问道。
    陈暮连忙撇清关系:“从今日起我已经不是尚书令了,我辞职了。”
    荀和一脸黑线:“你这是要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拿卓茂的话讽刺我?
    陈暮又不是没读过书,当然知道云台三十二将之一卓茂。
    这句话的意思在后世翻译就是,你这么牛,咋不上天呐?同时也在讽刺陈暮要金蝉脱壳,瞒天过海的意思。
    陈暮知道荀和有点生气,老老实实道:“我承认,此计确实是我所献,但今年我是劝过天子,让他放弃再收田税,而是恢复旧制,可惜天子过于贪婪,不听我之言。”
    荀和没好气道:“所以你便打算逃之夭夭?”
    “现在群情激愤,百官每日都在上书,有些人已经开始在抨击宦官,要是让所有人都知道是我献策,我恐怕就要当晃错了,再不走更待何时?”
    陈暮反问。
    晁错怎么死的?
    还不是他削藩触动了藩王利益?
    汉景帝自己就想削藩,结果眼看藩王们闹事,就把晁错抛出去当替罪羔羊。
    虽然汉灵帝不一定是汉景帝那样的人,但鬼知道他怎么想?
    现在汉灵帝自己触怒了天下豪强的利益,眼看乱子就要出现,这个时候不走的话,说不好就是下一个晁错。
    荀和冷笑一声:“你就不怕我将此事宣扬出去?让天下人都知道是你蛊惑了陛下?”
    “对不起,我一概不认。”
    陈暮昂起脑袋,冷冷回道:“造谣谁不会啊,你当初放过张让,我明天就去放出消息,说是你与张让达成交易,此策也是你献的。你看那些世家是相信我这个与人和善之辈,还是相信你这个身为党人,却放过张让之辈。”
    荀和有点懵,说道:“你就不怕群臣去找陛下对峙?”
    陈暮轻笑道:“陛下和张让都只认钱,你信不信,我只要交一笔钱给陛下与张让,明天全天下人都会知道是你献策给陛下的,这等名留青史的好事,公舒先生可不要推辞,也不要谢我,都是我该做的。”
    汉灵帝和张让这两人,是真的可以用钱摆平。
    何皇后毒杀了汉献帝刘协的母亲王美人,要知道王美人可是汉灵帝最宠爱的妃子,当时汉灵帝差点没气炸,准备将何皇后给废掉。
    结果何进与宦官们一起凑了一笔钱,居然把这事给揭过了,别说废后,连一点惩罚都没有。
    还有张让,只要你出得起价,他的尊严都能买。
    张让权势最顶天的时候,每天门口停着数百辆车子,上门的人数以千计。
    结果孟佗花钱,不仅张让亲自迎接,还让张让府邸中的监奴抬着他的车子进门,走的时候也是张让亲自送到门外,可见只要花钱,就没有汉灵帝和张让不能办的事。
    把锅甩给荀和,对于陈暮来说,还真不是难事。
    毕竟荀和要想造谣,哪有皇帝一道旨意那么快,只需要一道嘉奖令,保证荀和成为天下豪强人人嫉恨的众矢之的。
    “你!”
    荀和都快被陈暮的无耻给惊呆了。
    真的。
    作为一个正直的党人。
    他是真没见过这么厚颜无耻之人。
    不过陈暮倒有分寸,知道不能再刺激荀和了,说不好荀和真会跟他同归于尽,便喝了一口茶,平复心情道:“公舒先生,今日上门,不是来兴师问罪的吧。”
    荀和跟荀彧上门来,倒不是替那些豪强世家地主出头,而是汉灵帝忽然来这么一出,破坏了荀和原本的计划,让他有些烦恼。
    见陈暮转移话题,荀和这才强忍掐死他的心情对荀彧说道:“文若,你去门外等候片刻。”
    荀彧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