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汉灵帝看着刘备热血上头的模样,心中觉得感慨,这年头有如此冲劲的官员已经很少了,更别提看见君王时如此兴奋,看来确实是一位忠君爱国之人,于是赞赏鼓励道:“玄德有心了,以后当好好为官,治理好百姓,便是对朕最大的报效。”
    “陛下之言,臣铭记于心。”
    刘备认真答道。
    汉灵帝笑了笑:“玄德之忠心,让朕十分感慨,下月朕将于显阳苑阅兵,玄德久经战事,到时便在朕的身边,随朕一同阅兵。”
    刘备更加高兴,忙不迭道:“尊陛下旨。”
    从西园出来,刘备红光满面。
    对于几年前还是平民白身,又因为有着高祖血脉而心有大志的人来说,如今面见天子,一跃成为两千石要员,确实足够让他兴奋。
    也许有人说,刘备作为开国之君,难道不应该怀着篡逆之心,想着争霸天下吗?
    为什么天子一点鼓励,就能让他高兴成这样。
    然而现在又不是天下大乱的时候,即便是真正汉末群雄争霸,也得十多年后,别说刘备,就算是曹操都算不到偌大一个王朝,轰然间就会倒塌。
    所以不管是刘备还是曹操,现在都是忠臣,心里怀揣的自然也是忠君爱国,根本就没有想着争霸的事。
    从少府那领了官印彩授,刘备正式上任担当河南尹。
    上任第二天,他就从洛阳离开,走访河南诸县,四处巡视,一来去面见各地县令,查访民情,二来也是陈暮的建议,让他先熟悉熟悉自己的辖区,方便治理。
    这在业内行话,俗称踩盘子。
    不过刘备却不知道,这是陈暮的诡计。
    因为洛阳人口最多,事情也最多,各高官权贵,皇亲国戚,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发生争端,哪家都不好得罪。
    一旦洛阳令把事情报上去,以刘备那性格,说不好就真学了李膺和董宣。
    汉灵帝是属于那种只看钱和权的人,甚至因为汉桓帝没有置办产业,而十分感叹,于是在老家购置大量田产,可见他完全是小地主作派。
    所以如果是得罪普通权贵,跟汉灵帝没有太大利益相关还好。
    要是得罪了张让赵忠这种,帮汉灵帝敛财的人,那就不太好收场。
    因此把刘备支出洛阳,让他暂时远离政治中心,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河南尹管辖二十多个县,就算刘备两天去一个县,处理当地政务,跑一个来回也得两个月,够他消磨时间。
    便在这纷纷扰扰中,中平五年九月,训练了三四个月的南军,也正式准备亮个相,于显阳苑阅兵。
    刘备这个时候才跑了七八个县,由于天子特许他跟随参与阅兵,因此中途跑回了洛阳。
    九月中旬,刚过望日,正是接近深秋时节,洛阳树叶枯黄凋零,秋风扫落叶。
    显阳苑,一大早就有人过来洒水打扫净街。
    作为东汉皇家园林之一,显阳苑位于皇城西郊,白马寺的北面,这里林木茂盛,有成群起伏的小山,山林间修建大量宫殿,山脚校场地形开阔,可以容纳数十万人。
    白虎门内,天子车驾已经准备好,羽林卫与虎贲军左右环绕,刘备骑着高头大马,一身铠甲,武将打扮,与朝中诸多大臣在一起,等待着天子。
    汉灵帝在常侍们与卫士的簇拥下出了德阳殿,登上天子车驾,左右是禁军宿卫,后方是一众朝臣,骑着马匹紧随其后。
    洋洋洒洒数千人,出了白虎门,穿过宫门复道,从上西门出来,就是外城西市。
    街面上早就被清空,洛阳六部尉的差人衙役将把守在各个街道要口,所有商人都在门口等候,当天子车驾路过的时候,人人都下跪高呼“万岁”。
    万岁这个词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祝贺词,人人都可以用,战国之后,主要称呼战国的国军。
    到秦汉,臣下对见于君,口呼万岁,拜恩庆贺,率以为常。
    这个时候的“万岁”,其实是对君王的祝福用语。
    车队缓缓走过西市,抵达了显阳苑。
    显阳苑外早已经人山人海,在苑内铸有两座高台,最高的那台为平乐观,上方有大华盖,旁边还有个小一点的高台,也有华盖。
    小高台是给何进用的,毕竟何进是大将军,俗称天下兵马大元帅,今日也是他主持阅兵,要给足了颜面。
    汉灵帝与诸多近侍早上了平乐观上,何进在旁边的小高台,其他官员则在台下。
    随着何进举起手中的宝剑,一列列士兵自苑外缓缓走来,手中操着兵戈,步伐虽然不整齐,也完全没有后世军队那样的军容,但因为汉人尚武,且人人都得当兵,因此自有一股肃杀之气。
    “万岁,万岁,万岁!”
    士兵们步步前行,每走一步,都犹如地震一样,山呼海啸的万岁涌来,声音回荡,振聋发聩。
    今日来阅兵的士兵其实不止西园的部队,还有洛阳周边的郡兵,总人数达到了五万,一队队士兵自高台下经过,大声喊着口号,不太整齐,略显杂乱,却给人震撼。
    在这样的环境下,汉灵帝脸色红润,心潮澎湃,十分激动。
    五万大军依次走过,这个过程足足用了两个时辰,到了午时,秋日的阳光洒落下来,所有人都站在了校场上,列成数个方阵,整齐站好。
    汉灵帝从椅子上起来,从高台上俯瞰着下方,抽出自己腰间的宝剑,高高地举起来。
    “无上大将军!”
    “无上大将军!”
    “无上大将军!”
    所有士兵都开始呼喊,齐刷刷地单膝跪下。
    “走,下去。”
    汉灵帝招呼一声,便要下台。
    旁边台子的何进吓了一跳,在原本设想的仪式当中,可没这一出,急急忙忙也下了台跟过去。
    “陛下这是?”
    何进张温许相刘弘等三公九卿不解,不知道汉灵帝又要做什么。
    汉灵帝骑上一头浑身纯色没有一丝杂毛的白马,兴奋道:“朕要绕场三圈,视察军容。”
    一旁的张让劝道:“军阵乃凶杀之气,陛下为真龙天子,还是莫让杀气冲了龙体。”
    汉灵帝不悦道:“这是朕的大军,就算有杀气,亦是朕之杀气,怎会冲了朕的龙体,诸位与朕同去。”
    众人无奈,只能跟着他一起去。
    会骑马地就骑上马,不会骑马的就只能在一旁干看着,能跟上汉灵帝的,大多都是军伍出身以及一帮年轻人。
    虽然三公九卿当中也不乏带着剑的强人,比如张温,早年也是从打过西凉的,可毕竟都是五六十岁的一帮老头,身体素质跟不上,自然也只能干看着。
    值得一提的是,卢植也在其中,早年被罢官之后,卢植在皇甫嵩和刘备上书营救之下,现在担任光禄大夫,取代了之前曹操的位置。
    刘备特意骑着马跟在自己老师身后,以示尊敬。
    汉灵帝在众人簇拥下,骑马绕着场地跑了三圈,他当年可是驾着驴车在宫里横冲直撞的主,马术了得,作为天子,坐下的坐骑也是顶尖良马,载着他十分平稳。
    士兵们单膝跪在地上,依旧高呼着万岁,汉灵帝跑了三圈,回到高台下,将手中的宝剑赐予给了何进,所有人这才站起身。
    “每人皆赏!”
    到了最后,随着汉灵帝最后一声令下,气氛达到了高潮。
    士兵们的欢呼更加卖力。
    汉灵帝龙颜大悦,激动不已。
    而少府樊陵和水衡都尉赵武的脸色,一下子就变绿了。
    这声赏赐下去,挥洒得钱就是上亿。
    让本就因组建南军而不太富裕的财政支出,瞬间是雪上加霜,让少府和水衡尉这两个钱袋子,又瘪了许多。


第三十一章 陈暮辞职
    东汉的财政主要来源其实一直是税收,包括人口税与商业税以及小部分田税和产业税,在当时俗称山泽鱼盐市税。
    然而相比于每年多达百亿的财政税收,更加庞大的是每年各项支出以及额外用度。
    其中大头就是天下官员俸禄,占到了财政收入的一半。
    即便是经历过光武帝,汉和帝,邓太后等几任统治者数次减俸,“务从节约,并省官职,消减俸禄”,也还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所以每年财政收入,地方官员要截留大半,就是留给地方各级官员的俸禄,而大司农国库的钱,也一定会比少府和水衡尉多,就在于这些钱是根本,一动就天下大乱。
    可自从邓太后去世,东汉的节约之风就彻底消失,汉安帝汉顺帝汉桓帝,都是有名的昏君,到汉灵帝也是一脉相承,花钱如流水,丝毫不懂节制。
    统治者奢靡成风,内忧外患也不消停。汉和帝永初年间,长达11年的陇右西羌叛乱,为了平叛花了足足240亿五铢钱。
    灵帝初年,东羌叛乱,世人只看到了凉州三明辉煌的战绩,却看不到朝廷高达44亿的军费开支。
    然后又是鲜卑那边,出了个能主檀石槐,屡次南下犯边。紧接着黄巾之乱,西凉叛乱,辽东叛乱,东南西北以及汉庭内部,就没消停的时候,天下到处都要打仗。
    虽然相比于原本历史,如今的东汉朝廷搜刮豪强,要富裕很多,可汉灵帝又恢复了挥霍无度的情况,到处都在花钱,财政每况日下,少府和水衡尉的钱正在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往下掉。
    自从天子决定派北军出征鲜卑,先不提军费开支,单说后勤补给开支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再加上新建的南军,以及这次大阅兵的封赏,眼看禁钱司和水衡尉的仓库要跑耗子。
    第二日,少府樊陵和水衡都尉赵武就跑到汉灵帝那边哭穷。
    “陛下,真没钱了。”
    玉堂殿内,暖气灼灼,赵武言简意赅。
    樊陵苦着脸道:“禁钱司也只有不到五亿钱,还要支撑北军征战鲜卑。”
    听了二人的话,汉灵帝愕然道:“前些日子还不是有二十余亿吗?”
    樊陵和赵武面面相觑,心道你这皇帝怎么跟健忘症似的,忘了北军和南军的大头开支了?
    可心中虽腹诽,又不敢明说,樊陵只得解释道:“北军征战,南军新建,都要钱,再加上这次阅兵。。。。。”
    汉灵帝沉吟道:“还能坚持多久。”
    “北军那边每日开销用度,约在400余万钱,加上皇室每日开销以及其它各处花费,不到三月,少府的钱币就会空空如也。”
    “三月?”
    “最多三月。”
    这是樊陵精心计算后的结果。
    别看北军只去了三万人,但丁原那边还有一万人,战兵就有四万。
    而古代战争并不是说你四万战兵就只有四万,汉武帝打匈奴的时候,骑兵步兵加起来二十万人,后勤人员却超过五十万,这些也都是要吃饭的。
    所以北军那边步兵加骑兵,再加上后勤的辅兵,总人数超过十万,每天要吃一万石以上的粮食,花销非常大。
    大司农的钱管的是天下官员俸禄和各地需要用到的支出,如干旱、洪涝、地震,都要花钱补贴给地方百姓或者灾区重建,不能轻动。
    因此打仗用的钱与皇室宫廷开销,就得从少府和水衡尉掏钱。
    去年汉灵帝自己挥霍无度,又大量修缮宫室,原本收了不少税,天下也安稳许多。
    可又连续打西凉辽东,军费开支不小,如今又打鲜卑,阅兵又大肆赏赐。天见可怜,不是樊陵说谎,是真没多少钱了。
    懒人花起钱的时候不会心疼钱从哪里来,没钱的时候才会慌张,听到樊陵和赵武的话,汉灵帝这才慌了神,左右与张让赵忠蹇硕等常侍对视一眼,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朕知道了,你们先去吧。”
    “臣告退。”
    樊陵赵武踩着小碎步倒退离开。
    等他二人走了,汉灵帝才看向张让道:“朕最近的用度那么大吗?二十余亿怎么只剩下这点钱了。”
    张让都不好意思拆穿汉灵帝,不说修宫殿那十多亿,单说他在河北老家购买的田地宅院,那都是十万亩十万亩的买,花钱如流水,怎么可能不只剩下那点钱?
    不过他作为宦官当然不会打皇帝脸,而是说道:“陛下作为天子,虽富有四海,但毕竟那么大一个国家,总有居心叵测之人犯上作乱,一者花钱平叛,二者出钱抚民,处处要用钱,钱花得快一些,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张让帮他找了个借口,汉灵帝这才松了一口气说道:“让父说得是,原来不是朕在花钱,而是国家正常开销用度。”
    如果陈暮在这里,估计要骂这俩厚颜无耻之人真会找借口。
    只是再怎么找借口,钱没了依旧是个问题。
    汉灵帝想了想,说道:“马上就要到年末,今年税收该如何定?”
    张让说道:“子归说,今年只能少收,不可多收。”
    “不行。”
    汉灵帝摇摇头:“往年天下还算承平,没有动乱,今年四处打仗,又组建新军,少收必然捉襟见肘,支撑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