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陈暮肯定不会去告密,而荀和与荀彧根本就是何进派系的人,他们去告密的话,那就是我告我自己,因此三人说话除了要避开汉灵帝会死这个问题以外,对于诛杀宦官,完全没有避讳的意思。
“子归就没有一个具体的办法吗?”
荀和依旧在右下角围杀。
具体的办法?
陈暮想了想,答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世上的谋略哪有百分百的成功,大多还是得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改变,到了那个时候,再随机应变吧。”
历史上为什么何进被杀之后,是袁绍带领西园的兵马杀入的皇宫?
那是因为当时何进手里没有兵权了。
倒不是被汉灵帝给剥夺了权力,而是刚巧凉州又起叛乱,汉灵帝让皇甫嵩带着北军去了长安,所以当时洛阳的兵马反倒都掌握在蹇硕手里。
何进不得不派毌丘毅、张辽、鲍信、王匡、张扬这几人跑去外地募兵,临时招募人马做攻打皇宫的准备。
结果还没等他们回来,何进就被宦官弄死。
要不是何进派系在西园校尉里安插了一颗重要棋子袁绍,估计未来也没不会出现群雄争霸。到时候宦官扶持刘协上位,大概率又是一次桓帝时期的五侯,没准汉室江山还能连绵个几十年。
但如今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陈暮已经大幅度改变了历史,凉州叛乱被平息,后年韩遂还会不会死灰复燃犹未可知,那么何进依旧掌握着北军,这样洛阳的军事力量就远比历史上强了不止一点半点。
再加上各路军阀汇聚,洛阳人马说不准要超过十万人,犹如一个火药桶,稍不留神一旦点炸,则立即四分五裂,打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那一刻,陈暮大抵也就是在冷眼坐看洛阳乱,然后跟着刘备回去,好好经营自己的青州,最后再图谋天下。
至于荀和他们的谋划?
怎么说呢。
眼界不同,看的长远自然也不同。
荀和只关注那一角,忽略了整个天下,未来局势大变的时候,就是他失算之日。
陈暮微微一笑,他现在明面上,似乎只是赶走了一个袁术。
但实际上他也明白,袁绍与党人捆绑在一起,必然不可能被调离。而曹操更不用多说,人家都没出仕,你征辟他他都不搭理你,完全拿人家没办法。
所以一直以来,陈暮的目的都只有一个。
那就是创造出那个炸药桶,削弱其它诸侯的实力。
除此之外,就是在青州周边布局,尽量削减党人在冀州的影响力,想办法看能不能让老曹在兖州过得艰难一点,不让他能安稳发育。
至少鲍信这个人不能留,将来要么从何进身边调走,要么想办法弄死,不能让曹操轻易得了兖州。
听到陈暮说随机应变,荀和笑着摇摇头:“只是子归虽计谋无双,棋艺却差了许多,连续几招昏棋,倒是没看出有随机应变之能,你可知,我再下一步,你的左下角龙尾就要被屠了,中盘结尾之时,便是你输棋之时。”
“哦?”
陈暮笑了笑,说道:“真的吗?”
“子归看不出来?”
“看不出来,请先生赐教。”
“那我下了。”
荀和将最后那一字,放在了十二之十三上,如一颗白色星辰,点亮了右下角所有白字。
像是黑白棋一样,几乎是在这一瞬之间,右下角黑子全军覆没,只余了寥寥几颗外围原本是做接应的棋子还在,黑棋在棋盘中只剩下四分之一,可谓大势已去。
虽然还未收官,但只要是个懂棋的人都明白,那么大的劣势,黑棋已经无力回天。
荀和大笑道:“哈哈哈,如何?”
陈暮点点头:“先生棋力确实精妙。”
“认输了?”
“非也,我这个人什么都认,唯独不喜欢认输。”
“不认输?”
荀和摇摇头道:“何必硬撑着呢。”
陈暮转头看向荀彧道:“文若看了那么久,看出了些什么吗?”
荀彧皱起眉头,思索道:“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却又想不到哪里有何不对劲。”
陈暮笑了起来,将手中最后一颗子,轻轻放在了一处,轻声道:“不对劲的地方在这里。”
这颗棋子的位置是在十一之九,位于中央天元右侧二路。
此棋一下,荀和纳闷道:“这棋有何不对?”
荀彧快速扫视着棋盘,恍然道:“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你居然从一开局,就已经在算计兄长。”
“怎么回事?”
荀和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急忙也在棋盘上扫视。
就看到这一棋与右上角原本留下的一条外围残线连接在了一起,再加上左上角为黑棋地盘,黑棋竟然在上方,对右上角的白棋阵地围起了一块巨大的阵势。
“这!”
荀和睁大了眼睛,连忙举起一颗子想要拆挡,可寻找了半天,颓然发现自己已经落后了一气,当黑子将上盘全部封锁起来后,他无法找出一条可以将自己右上角与右下角连接在一起的逃生通道出来。
“公舒先生。”
陈暮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淡淡地道:“有的时候,眼光要放得更远一些。若一直只关注着局部和眼前,没有看到大势,则难免前功尽弃,最后一败涂地呀。”
荀和扔下棋子,苦笑道:“你这小子,弈棋路数也不知道哪学的,居然还可以这么玩。”
“承让。”
陈暮微微一笑。
到了这一步也没必要下了,自己屠了荀和右上角的大龙,哪怕左下角和右下角现在是荀和的领地,但因为自己占的目和提的子更多一些,所以看似只是一波扳平,但下到最后,收官的时候还是自己领先,因此现在已经算是终局,不用继续浪费时间了。
“天色不早了,回去了。”
荀和起身,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这盘棋虽然输了,但也算是满载而归。
“我送送先生。”
陈暮也起身跟上,三人走到门口。
荀和道:“告辞。”
“慢走。”
陈暮站在门口,看着二荀离去得背影,依旧保持着平静的微笑。
世事如棋,着眼于现在,又如何比得上着眼于未来?
未来会变成怎么样,陈暮不知道。
但陈暮却很清楚,明年的洛阳上空,必然是狂风吹拂,阴云密布。
暴风雨来的前夜,有伞的人会连人带伞被吹走,有房子的人会连房子都会倒塌。
唯有置身事外,方得安宁。
也许。
不需要等到董卓烧洛阳了吧。
陈暮望着远方。
天色已暗,轰鸣雷声作响。
大雨,就要来了。
第二十三章 长辈的快乐
平平淡淡的中平四年,在既无烟花爆竹的喧嚣热闹,也无饺子汤圆的团圆当中,就这样简简单单落下帷幕。
一月还未开春,青州却下起了大雪,鹅毛大的雪花簌簌落下,将泰山染成一片白色。
今年青州的官场莫名地发生了大地震,许多官员都遭到了罢免。
在陈暮离开之后,朝廷任命的很多官员,都开始故态复萌,看到青州逐渐富庶,以为又可以上下其手,勾结豪强欺压百姓。
但这一切都被沮授暗中派遣的军情司探子侦查到,上报到了尚书台,核实之后,该罢免罢免,该抓捕抓捕。
在人事任免上,由青州集团出钱,将包括郡守以及各地县令在内的所有官职,都囊括其中。
归根到底,还是可用的人才足够。有泰山学宫这个人才培养基地,源源不断可以做官的人量产出来,不至于让青州集团出现无人可用的情况。
只是都是一些普通内政型人才,智力超过90的,目前也只有陈暮和沮授两人而已。
陈暮在中央其实倒是有想过找找郭嘉、贾诩、陈宫、徐庶这帮人,但主动找上门去,没有任何意义。
一直以来,陈暮都是顺其自然,能遇到最好,遇不到也不用勉强。
原因很简单。
现在不是乱世,也不是听说某个人有名气就直接征辟,他就会为你所用的时候。
别说陈暮一个尚书令,或者刺史太守征辟的三百石以下属吏,那些心高气傲之人不一定会看在眼里。
就算是天子或者三公九卿征辟,多的是人拒绝。
比如郑玄,天子和三公九卿就多次征辟他,除了一次被逼得没办法,去了一趟之后,其它时候一律回绝,一门心思教书。
更关键的是这些人在后世鼎鼎大名,但在现在的名气? 还不如一些智力50以下的普通名士。
所以冒然征辟他们? 一来没有任何理由,二来让人警觉? 三来难以服众。
并且陈暮现在好歹也是当世名士? 身份地位远不如一般人,以汉代的规则来看? 只有名士找他自荐的份,还没有让他亲自上门去请的道理。
即便是沮授? 也是因为大家之前就认识? 互相成为朋友,就有足够的理由帮忙提拔。换了一般人,还真没必要这么掉身份。
如今有了名气有了地位,到了那个时候? 人才自然会送上门? 没必要急于一时,反而添上不必要的麻烦。
冰天雪地中,刘备轻轻呼出一口白气,手里的牛筋弓弦已经拉到了极限,整个犀角弓身都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箭簇对准了前方二十丈开外的一头鹿。
那头鹿正藏身在一片白桦林中,安详地嚼着一蓬枯黄的树叶? 浑然不觉即将降临的灾难。
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日,稀疏的树林并不能提供什么像样的遮护? 光秃秃的枝干和灌木丛在它身前交错伸展,白茫茫一片的雪地里? 褐色的鹿皮提供不了任何保护色? 将它暴露无遗。
咻!
一支翠翎箭应弦而射? 牢牢地钉在了距离麋鹿只有数寸距离的白桦树干上。
受了惊的麋鹿猝然一跳,撞得身旁的树木一阵摇动,然后它四蹄飞扬,慌张地朝着树林深处逃去,很快就不见了踪影。
刘备平静地钉在树干上的箭杆用力拔了下来,随手捋了捋有些歪斜的尾翎,插回到箭壶里。
“大哥,箭术退步了。”
陈暮笑着走上前去,那么近的距离,以刘备的箭术怎么可能射不中。
刘备笑了笑:“若是我此时肚子饥饿难耐,肯定会射死这鹿,只是我如今衣食无忧,杀死这鹿也不过取回家吃了而已,还是留给有需要的猎人。”
“那是头母鹿,快临产了,大哥也看到了,才不想杀死它吧。”
关羽向前两步,今年青州万事太平,开春的时候虽有乌桓来犯,却被刘备和公孙瓒打到老家去,年底丘力居终于撑不住,献上张纯张举的人头,率众归降。
如今公孙瓒领幽州刺史,利用蒸馏酒攒下的家当与鲜卑乌桓人做生意,赚得盆满钵满,边境也稳定许多。
陈暮趁着年底休沐,一路坐船东去,朝发夕至,回青州帮刘备庆功。
因为平定丘力居的功劳,公孙瓒和邹靖都封了侯,而且官位更进一步,刘备虽然没有升官,但原来是都乡侯,现在升为亭侯。
看到这里估计有人会看得很懵,为什么乡侯升迁会变成亭侯?
但实际上都亭侯和都乡侯都是虚职,是最低等的列侯。而都乡侯之上就是亭侯,不仅享受一亭食邑,还拥有了一定权力,比如任命亭卒之类,再往上才是乡侯,县侯。
所以刘备之前是从都亭侯升到都乡侯,正常再往上升迁,就得把“都”去掉,从遥领食邑的虚职变成一个可以插手当地事物的实职。
可惜的是刘备的封地在幽州,而且就一个亭大小,能管的也就方圆十公里范围,这个实职有跟没有毫无区别。
刘备笑着说道:“《左传》有云,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吕子也曾经说过,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先贤早就教导过,要有长远打算,才能生生不息。”
老大哥居然还懂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思想真是前卫。不过仔细想想,这思想确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只是不受重视而已,老大哥的治国理念,与当前的主流还是有些不小差异。
陈暮赞许道:“大哥说的对,目光长远,才能生生不息。只是现在来说,还是得努力发展才行。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破坏自然,才能修复自然。”
“破坏自然,才能修复自然?”
刘备没听懂这句话的意思,不明所以道:“这是何意?”
“意思是先开发再治理。”
陈暮想了想道:“人力是有极限的,只有砍伐树木,利用树木制作工具,才能增加工作效率,养活更多的人口。将来发展起来后,再恢复治理,只是这不是一代人的事情,是数代的事情。”
“哈哈哈,四弟的话总是这么让人听不懂。”
张飞从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