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战诸位克敌立功,大获全胜,都有封赏。”
    张温笑呵呵地道:“首功为董卓,攻克了狄道,次功为周慎,攻克了首阳,你二人功绩,我当上奏朝廷,予以表彰。”
    之前董卓带前锋军包围了首阳,由于首阳城门紧闭,董卓骑兵一时间久攻不下。等中军抵达后,就由周慎继续围攻,董卓则率领前锋军北上去狄道县,刚好傍晚时分,一举击溃了韩遂的部队。
    如此二人一个击破了韩遂主力军,另外一个攻破了首阳县,自然是首功与次功。
    只是董卓和周慎现在的官职一个是破虏将军,一个是荡寇将军,虽然是杂号将军,但怎么说也是将军,秩二千石大员,张温肯定是封赏不了,只能向洛阳请示。
    “多谢明公。”
    二人站出来行礼感谢。
    等他们二人行礼结束,接下来才是重头戏,诸多底层军官翘首以待,都在等着赏赐。
    “狄道一战,我听说有一位勇士,叫马腾,马腾何在?”
    被之前耿鄙封为军司马,成为中层军官的马腾喜出望外,进入厅堂内,当着左右两侧高级官员向张温拱手道:“明公,马腾在。”
    张温上下打量,见马腾气势不凡,威武雄壮,点点头道:“不错,此战你杀敌37人,勇猛无匹,迁裨将军。”
    “谢明公!”
    马腾兴奋地出去。
    裨将军是王莽时候创的官职,授予地方县令,为六百石,东汉继承了这个官职,属于次于将军、校尉、军司马的低级武将。
    看起来之前马腾是个千石军司马,现在成为六百石裨将军是降职。
    但军司马除了常备军以外,在其它部队中都属于临时官职,仗打完职务就没了,没有太大意义。现在成为裨将军则是固定职位,相当于临时工转正,马腾自然很开心。
    “孙坚何在?”
    张温又问。
    门外的孙坚进来:“明公。”
    “你攻打首阳,身先士卒,第一个登上城池,杀26人,迁北军司马。”
    “谢明公。”
    孙坚大喜,他被张温请来当参军,这个职务同样是个临时职务,而现在升北军司马,则是千石实职,总算熬出头了。
    当然。
    要是孙坚知道,与他一同在黄巾之乱出道的刘备早在三年前就做过北军司马,现在已经远远地走在他前面,不知道他该如何做想。
    不过这些他自然不清楚,依旧十分感激张温的提拔。毕竟在被张温请来做参军之前,孙坚只是朱儁的别部司马,依旧是临时工职务,到现在终于能有个实职,真的很不容易。
    张温又赏赐了其它立有功劳的中层军官之后,最后定下基调,笑着说道:“将士们用命厮杀,都辛苦了,传我命令,犒赏三军。”
    “噢噢噢噢噢!”
    消息传出去,城外大营一片欢呼,等后军辎重部队抵达后,成堆成堆的钱币运往军营赏赐给士兵。
    汉灵帝为了彻底平定西凉,下了大力气,不仅将这两年搜刮的钱财拿出来,还将北军精锐给了他,张温自然不希望走皇甫嵩的老路,还是得激励士气才行。
    打了胜仗,发下赏赐,盖勋站出来说道:“明公,此时我等正应当趁胜追击,将大夏县团团围住,防止韩遂逃跑。”
    张温说道:“不错,正当如此。传令,大军明日开拔,兵进大夏。”
    盖勋笑道:“明公,以我对韩遂的了解,此人打了败仗之后,必然会尽快退回金城郡。我怕等明日到后,只留一座大夏空城。”
    “元固的意思是今日出发吗?只是才刚刚论功行赏,将士们恐怕打仗的行头没那么高吧。”
    张温迟疑。
    盖勋说道:“非也,今日白天应当让士兵们好好休息,养足精神,待傍晚时分,大军开拔,悄然摸向大夏,今天夜里,给韩遂一个惊喜,让他彻夜难眠。”
    “善!”
    张温觉得不错,点头道:“那便如此行事。”
    当天傍晚,官军就出发,浩浩荡荡往大夏县去,两地相隔不远,就是后世广河到临洮的距离,总计也就60公里不到。
    西北高原丘陵地貌,在后世已经成为荒漠戈壁,但现在却依旧存有植被,宛如一片草原。
    毕竟两千年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还没那么严重,此时的西凉羌胡与匈奴人跟鲜卑一样放牧为生,要是一片戈壁的话,他们早就饿死了。
    所以目前的不毛之地,只有河西走廊那一带。而陇西已经靠近蜀中,环境自然不会太差,沿途青山绿水,风景不能说比中原地带更加优美,却也平添了一份江南水乡不曾有的波澜壮阔。
    60公里距离,两三个时辰就抵达,此时已然天黑,大军驻扎在城外,与远处的大夏县城和驻扎在县城周围的贼军遥相对应。
    十多万人马的动静实在太大,很快就被发现,贼军军营又是一片兵荒马乱。
    但眼见官军好像没什么动作,也在各部落头领、中层军官的安抚下慢慢平静。只是敌人就在身边,没有人能睡得安稳,第二日贼军人人精神疲惫,苦不堪言。
    “报,将军!”
    正当韩遂在大夏县城与众人议事,商量下一步行动时,外面有士兵来报。
    韩遂问道:“何事?”
    “城外来了数十兵马,为首二人自称将军旧识,一个叫盖勋一个叫傅燮,邀请将军去城外一叙。”
    “盖勋和傅燮?”
    韩遂瞳孔一缩,原来是他们,难怪自己的计策被人看破。
    “是傅太守和盖太守。”
    “如果是他们二人的话,确实得见一见。”
    “韩首领,出去看看吧。”
    几个共同议事的羌胡首领大人与匈奴首领大人听到是傅燮和盖勋,肃然起敬。
    盖勋是前任汉阳太守,对待羌胡人与匈奴人一视同仁,十分要好。
    后来羌人叛乱,盖勋出兵作战被打败,羌人却不敢杀死他,羌人首领滇吾说他是一位贤人,杀他会遭天谴,因此派人又将他送回汉阳郡,不敢加害。
    傅燮则是现任汉阳太守,跟盖勋一样,实行民族融合政策,不仅叫羌胡人种地,汉羌矛盾,向来都是谁有错误就惩罚,谁有道理就赞赏,从不偏袒,因此在羌胡人与匈奴人当中威望极高。
    在历史上,傅燮会被王国率领的叛军围攻而死,当时城外有数千匈奴人,听闻城里的人是傅燮,纷纷跑到城外磕头祈求傅燮投降,不要再抵抗,傅燮严词拒绝,慷慨就义。
    甚至不仅羌胡人和匈奴人敬佩他们,连韩遂也很尊敬盖勋,当初与边章叛乱时,被盖勋大骂,韩遂哭着说要是你早点来,我们或许能改过自新,现在已经回不了头了,然后掩面率领部队离开,没有攻打盖勋。
    所以听到是他们二人,韩遂也只能站起来,无奈道:“那就出去见一见。”
    韩遂率领数百士兵出城,就看到四里外官军大营驻扎在远处连绵起伏的丘陵山下,城外一箭之地有数十匹马,为首之人正是老相识盖勋。
    四十七岁的盖勋穿着一身长袍,胡须与袖袍在风中飘荡。
    诸多羌胡人首领与匈奴人首领见到他,连忙翻身下马,弯腰向他们心目当中的贤者行礼。
    “文约,你肯来见我了。”
    盖勋坐在马上,目光严厉地看向韩遂道:“上次我就跟你说过,莫要再犯上作乱,消停两年,怎地如此不听劝又来生事?”
    韩遂无奈道:“若非朝廷步步紧逼,那耿鄙扬言要诛杀我等,我又怎么会叛乱?”
    “好了,不用狡辩。你屡次作乱,祸害百姓,使得生灵涂炭,万民受苦,早已经罪孽深重。如今朝廷军马已到,天子高坐明堂,欲中兴天下,威加四海,现只有凉州叛乱不止,你若还不投降,仍旧要负隅顽抗,则大祸临头,不若投降于朝廷大军,随我回洛阳面见圣上,当面坦陈自己的过失,莫再自误矣。”
    盖勋向东方拱手表达对汉灵帝的尊敬,又对韩遂侃侃而谈,劝说投降,一番言语,既严词呵斥,又大义凛然。
    韩遂虽然感到羞愧,但还是咬牙道:“如投降,必死矣。元固公,我敬你为人,但让我投降,万万不能。今日你就莫走了,留在我军中为质,等我大军撤回金城,我必然不会加害于君。”
    傅燮大怒,拔剑呵斥道:“贼子安敢!”
    “抓住他们!”
    韩遂下令。
    阎行与身后士兵一拥而上。
    旁边护卫的孙坚怒目而视,大喝道:“吴郡孙坚在此,谁敢上来送死!”
    马腾低声对盖勋道:“元固公快走,我等断后。”
    说罢催促士兵护卫盖勋傅燮离开。
    阎行一马当先,向着孙坚杀来,长矛如流星划过虚空,直刺孙坚面门。
    孙坚怒吼一声,古锭刀在手中如蝴蝶翩飞,将长矛格开,顺势侧面横扫劈砍,二人斗在一起,打得昏天黑地。
    马腾与其他护卫横刀立马,又跟阎行得手下战在一起。敌人有四五百人,他们只有三四十人,吃了很大的亏。但马腾十分悍勇,竟是硬生生杀开一条道路,护送盖勋傅燮逃出包围圈。
    “孙文台还未走!”
    傅燮回头看见孙坚还在死战,连忙勒马想要回去。
    马腾急道:“公先走,我随后去救他。”
    等二人跑近官军大营,马腾又带领数百骑兵返回去救孙坚。
    远远地看见孙坚已经被敌人包围,有四人护卫在他身边,人人都身披数创,苦苦支撑。
    还未杀进去,就见到孙坚凶性大发,死命杀出一条血路,斩杀数十人,居然是硬生生带着四部将冲出来。
    “快走!”
    马腾过来接应,双方才刚刚相遇,孙坚浑身是血,从马上跌落。
    马腾的马还在奔驰,人就已经弯腰下马,在孙坚还未落地之前伸手一捞,再一抬,就将孙坚拉上了自己的马背,勒马转身回跑。
    这一手动作惊呆了很多羌胡人,即便是部落马术最厉害的战士也做不到这一点,一时间竟然忘记了追赶。
    等众人回营,张温已经在门口迎接。
    看到孙坚受了重伤,张温大惊道:“文台如何?”
    “我无妨。”
    孙坚虽然虚弱,但还是咬牙坚持。
    “快去送医。”
    张温立即让军医抢救。
    众人看到孙坚带着四名护卫居然从几百人的包围中杀出来,还杀死了数十人,纷纷惊讶于他的勇猛。
    即便是高傲如董卓,也是忍不住说道:“孙文台,真乃猛虎也!”


第七章 巡视地方
    中平四年五月,青州。
    齐国巨淀湖附近广饶县,绿油油的稻谷一望无际,风吹稻花,香味扑鼻。
    陈暮在氏仪等人陪同下,带着学生巡视稻田,体察民情。
    当他走过的时候,每一个在田里干活的农夫都停下了手,向他弯腰鞠躬。
    戴着帽子的人脱帽敬礼,少年敬畏又带着一丝羡慕,少女们眉目含羞,眼眸中透露着丝丝情意。
    每当陈暮从县城里出来的时候,不说万人空巷,至少每一个已经嫁作人妇的女子都咬碎银牙,暗恨跺脚。每一个未嫁的女子都暗送秋波,眉目传情。
    若不是出行的时候皆有护卫保护,恐怕投在他身上的香囊、鲜花,以及拥挤过来的人群,要将他淹没在海洋里。
    不得不说,今年已经20岁,正式及冠的陈暮外貌已经彻底定型,身高约有一米七八,体态修长,皮肤洁白,五官精致到足以让任何一个女人嫉妒。
    特别是那一双狐眼,含笑看人的时候,即便是男人也顶不住,以至于广饶城甚至有喜好男风的豪强公子朝思暮想,积忧而死。
    青州第一美男的名号,也慢慢传播开来。无数豪强的女儿闻风而动,提亲的人踏破门槛。
    “这占城稻颗粒饱满,穗大谷实,确实比我们的水稻要强很多。”
    氏仪蹲在田埂上,摸着一串稻谷,满意地点点头。
    “可惜水利跟不上,青州也时而大旱,只能在湖边耕种,不能推广。”
    陈暮心道宋朝靠占城稻,以半壁江山能养活上亿百姓可不就是因为占城稻产量高吗?
    别说什么时隔千年,汉朝的占城稻不一定有那么高产量。
    在没有生物学知识的古代,没有人为干预,靠植物野生杂交改变整个族群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加不可能基因突变。
    所以宋朝的占城稻和汉朝的占城稻?    一定是没有什么区别,除非天降猛男?    诞生出一个叫孟德尔或者袁神农的人?    否则没有人为推广,偶尔诞生一颗野生高产种也没法传播开。
    “师君?    如果天有旱灾,我们该怎么办呢?”
    已经11岁的陈群像个小大人似的?    跟在陈暮身后?    作为大班的班长,陈群远比年纪比他大一岁的崔林更活泼,求学好问,每天都有无数个问题。
    陈暮笑道:“天有旱灾?    就得兴修水利。平日农闲之时?    招呼百姓通渠挖湖,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