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备沉吟,粮草是出兵关键,确实需要个得力人手帮忙,以前都是沮授或者四弟负责后勤事务,现在如果把沮授带走,那就只剩下简雍了,可简雍的能力。。。。。.
    “我可以举荐一人随军,有他在,必然能破丘力居。”
    沮授拱手说道。
    “哦?”
    刘备问道:“是何人?”
    “荀攸荀公达。”
    “荀攸?”
    刘备迟疑。
    荀攸虽然一直在济南任县令,但还没有融入他们的核心圈子。
    原因在于陈暮只是想先把他留在身边,等到以后尘埃落定的时候,再将他招揽过来,所以一直让刘备小心他。
    党人现在在密谋些什么东西,陈暮可清楚得很,荀攸谈不上定时炸弹,但也必须要有所防备。
    刘备虽然不知道这些,但四弟的话他还是愿意听的,因此有些迟疑。
    犹豫片刻,刘备点点头道:“那就先让他随军,我待会差人去问问四弟,如果四弟同意的话,再给予他重任吧。”
    “这是自然。”
    沮授点点头。
    其实沮授也不太明白为什么陈暮要这么防备荀攸。
    不过陈暮乃当今智士,出道以来平黄巾,除群寇,所到之处可谓寸草不生,他这么做,也许有他的道理。
    中平四年三月,由于丘力居侵扰平原,路走窄了,惹怒了刘备,青州也决定攻打他。
    在历史上,刘备就曾经攻打过丘力居,只是差点凉凉了而已。
    《典略》记载:“平原刘子平知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过平原,子平荐备于从事,遂与相随,遇贼于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
    《典略》的作者是曹魏时期的史学家鱼豢,比《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还要早,包括后来写《三国志》得时候,陈寿都大量引用《典略》中的记载来编写史书。
    可见《典略》的可信程度非常高,甚至比《三国志》记载还要详细。
    如果按照这本史书的记载,那个时候刘备打黄巾,弄了个安喜县尉,结果被督邮淘汰,鞭打督邮弃官。
    然后又被平原刘子平举荐为从事,攻打丘力居,结果受了重伤,靠装死逃过一劫,被人用板车拉回来,最后混个了个高唐尉。
    这么一看,先主混得也太惨了,让人闻者伤心见着落泪。
    不过如今在陈暮的帮助下,刘备已经混到了一地太守的高官,起点比当初高得太多。
    至少手下兵马数万,高级将领也不少,与丘力居再打的话,哪怕没打赢,应当也不会像《典略》里那么惨。
    三月份,刘备正式出兵,纠集济南一万人马,加上后续北海、齐国、乐安等地,总兵力四万,浩浩荡荡地向着平原杀去。


第五章 汉末群雄之红马董仲颖
    就在公孙瓒防守广阳,刘备出兵平原的时候。
    此时凉州这边,也发生了战乱。
    中平四年二月,韩遂杀边章李文侯等人,与汉阳人王国一起兵围陇右郡。凉州刺史耿鄙征调六郡士兵,准备北上迎敌。
    而朝廷这边,随着汉灵帝手里有钱,陈暮献上各种治国之道,天下已经承平一年有余。
    凉州叛乱虽时有发生,但皇甫嵩并没有被汉灵帝调离,因为汉灵帝希望皇甫嵩把凉州叛乱彻底处理掉。
    结果两年时间,皇甫嵩没有任何建树,汉灵帝因此大怒,将皇甫嵩夺职下狱,押赴洛阳问罪。
    其实汉灵帝之所以能忍皇甫嵩这么久,就是希望他能够尽快把韩遂消灭,平定凉州。
    然而皇甫嵩始终被动挨打,浪费了那么多钱财,韩遂还是稳如泰山。
    这种情况下,汉灵帝怎么可能还能忍得住?
    本就对皇甫嵩忌惮的汉灵帝,立即以懈怠战事、徒耗钱财、连战无功、有负皇恩的罪名把皇甫嵩抓了回来。
    同时派遣张温去替代皇甫嵩的位置,命令他统筹凉州,尽快消灭韩遂。
    皇甫嵩被抓最高兴的是谁?
    当然不是陈暮。
    而是张让。
    张让可一直没有忘记陈暮当初那句,要想为自己的族侄报仇,就得先处理皇甫嵩的建议。
    所以这次皇甫嵩惹恼了汉灵帝,张让下足了功夫推波助澜,不断进谗言。
    新仇旧恨,加上张让蛊惑,这才是皇甫嵩翻车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汉灵帝本来就不是个傻子,想要单纯地蛊惑他非常困难,如果让他对某人言听计从,除非那人像陈暮一样能帮他解决各种麻烦,不然不可能让他什么都听话。
    即便是张让赵忠也做不到这一点。
    像后来汉灵帝召见盖勋,问他为什么天下这么多叛乱,盖勋当面指责汉灵帝的过失,告诉他都是他的左右亲信做的好事。
    汉灵帝却说这些他都知道,甚至没有责怪盖勋,还认为自己与盖勋相见恨晚,可见汉灵帝很聪明,任用张让赵忠,也纯粹是因为财政困难,不得已而为之。
    还有卢植被换?    难道就因为是左丰一个小黄门进谗言?
    别开玩笑了。
    就凭一个小黄门让汉灵帝冒着大忌临阵换将?    本来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卢植被换,那是因为他选择的是围困战术。
    旷日持久地围城?    每日的消耗足够让任何一个心疼钱的皇帝发狂?    更别说当时候汉灵帝已经接近山穷水尽,没有那么多钱来负担卢植继续耗下去。
    所以卢植被换?    董卓一上任就急功近利,强行要从其它地方找突破口?    再转而兵败下曲阳?    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现在皇甫嵩与当初卢植被撤换的情况几乎一样,在长安浪费了两年时间,边关却还是不稳定。
    白白浪费了两年钱粮,没有结果?    这让汉灵帝怎么可能还忍得下去?
    因此皇甫嵩被拿下狱?    也在情理之中。
    张温这边接到命令之后,一边派人去幽州找公孙瓒,让他带幽州精锐过来。一边整顿兵马,准备带着一部北军士兵前往长安接管雍州。
    只是他没有等到公孙瓒,因为张纯那边又搞事了?    无奈之下,他只能不等幽州骑兵了?    带着北军先行到了雍州。
    皇甫嵩在的时候,以执金吾袁滂为副。以董卓为破虏将军、周慎为荡寇将军。
    张温过来?    自然也是接收了这批原班人马。
    此时,雍州右扶风槐里县。
    很多人以为雍州和凉州是两个州?    雍州是后来的陕西?    一半甘肃。凉州是后来的宁夏?    另外一半甘肃。
    这种说法对也不对,因为在王莽时期和曹操时期,确实是这么划分的。
    但在汉末的时候,雍州就只有三辅地区,也就是长安右扶风,左冯翊,京兆尹三郡之地。
    因为在东汉初年的时候,刘秀把雍州的名字改了,改成了凉州。
    所以实际上雍州就是凉州,凉州就是雍州,二者是同一个地方,如何称呼一般取决于当地百姓的习惯而已。
    由于后来的雍州就是现在的凉州,所以韩遂边章作乱,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是从非常遥远的北面甘肃敦煌那边打过来,而是就在长安边上的金城郡、陇西郡、汉阳郡三地搞事。
    相当于后世从兰州一路打到天水,再从天水打到宝鸡,最后从宝鸡打到西安,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全程拢共也就600多公里。
    因此由于三郡离长安非常近,而皇甫嵩又无力剿灭韩遂边章等人,就只能在右扶风边境屯兵。
    槐里县是右扶风治所,此时县城当中,因为讨伐张角立功,被封为右扶风的鲍鸿,正在这里等待着张温过来。
    除了鲍鸿以外,还有袁滂周慎等大小官员,唯独董卓不在这里。
    张温带着人马进城之后,抵达了府衙。
    厅堂内,军中大小官员都已经等待,张温径直走到主坐上,孙坚站在一旁守卫。
    “拜见司空!”
    众人起身拱手敬礼。
    张温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环视左右道:“那董卓董仲颖为何不来见我?”
    周慎说道:“董卓此时正在汧县防备韩遂。”
    “嗯。”
    张温点点头:“贼势如何?”
    鲍鸿说道:“二月,韩遂杀边章李文侯,领十余万羌胡匈奴人攻掠陇西,陇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黄衍反,与韩遂连和,如今叛军屯兵狄道,对汉阳虎视眈眈。”
    “天子此番命我出兵,就是希望我不要学皇甫嵩,龟缩右扶风,要主动出击,收复凉州。”
    张温开口定下基调道:“如今海内承平,天下安稳,唯独凉州一直深陷于贼手,不服王化,让朝廷颜面何在?天子下令,源源不断的粮草辎重正在运往长安,我等应当早日出兵,平灭叛逆,才能不负天子之恩。”
    这就是要放弃皇甫嵩以防守为主的打法,准备进攻了。
    袁滂说道:“司空,我知天子之意,是想消灭韩遂,平定西凉。只是西凉地远辽阔,韩遂军组成部分大多为羌胡人,来去如风,我等少有骑兵,恐怕难有作为。”
    “我们现在有多少兵马?”
    张温询问。
    周慎道:“我麾下有三万步军,董卓有两万五千步军,五千骑兵,加上各地驻军,总计八万人。”
    张温听到这话,才知道为什么皇甫嵩一直没有搞定韩遂的原因。
    别看官军有八万人,但骑兵才五千,人家羌胡人全是骑兵,劫掠如风,不仅人数比他们多,战斗力也比官军强。
    这八万人出三辅去找韩遂的麻烦,简直是自寻死路。
    看来天子也错怪皇甫嵩了,不是他不想消灭韩遂,而是无能为力呀。
    想到这里,张温无奈道:“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鲍鸿想了想说道:“有一人或许有办法。”
    “谁?”
    “前汉阳太守盖勋。”
    鲍鸿说道:“我在担任右扶风的时候,听说盖勋在羌人中素有威望,若有他相助,必然能破韩遂。”
    张温大喜道:“善,召盖勋来见我。”
    汉阳郡就是后来的天水市,就在右扶风的旁边,从治所冀县到汧县不过数十公里。
    张温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抵达汧县的时候,盖勋被召来。
    汧县,大军驻扎。
    营帐内,董卓姗姗来迟。
    张温高居主坐,众将士分列而坐。
    “诸位。”
    张温再次说道:“皇恩浩荡,命我此番出战,必要拿下韩遂,诸君务必效死命,若能击溃韩遂,平定凉州,我必然上奏朝廷,为尔等请功。”
    “多谢司空。”
    众人起身行礼。
    礼毕之后,董卓说道:“明公,打韩遂,还是不能急,大军虽众,但贼军势大,还是得防守为主。”
    张温不悦道:“此乃天子诏令,董仲颖莫非是想抗旨不尊?”
    “不敢!”
    董卓态度不是很好,据理力争道:“只是贼军骑兵数万,我军不仅人少,还大多是步兵,如何能战?”
    当初皇甫嵩在的时候,董卓碍于是皇甫嵩破了黄巾,上书营救过他,所以对皇甫嵩态度是既嫉恨,又勉强维持着表面关系。
    哪怕皇甫嵩让他出兵,他也是出工不出力,每次去汉阳郡晃一圈就回来了,根本不用心打仗。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皇甫嵩老是打不过韩遂的原因,手下人心不齐啊。
    但事实上董卓还真不是不愿意死战。
    而是这仗没法打。
    人家韩遂骑兵数万,再加上数万步兵,总兵力比官军还多几万人,而官军缺少骑兵,在凉州戈壁上与羌胡人打仗,这不是找死吗?
    董卓好不容易才被从监狱里放出来,又重新做了官,可不想送命,所以面对张温又跟皇甫嵩一个调调,老是让他出兵去打仗,董卓心里自然不乐意,言语不满。
    张温有点不高兴了,正准备怒斥董卓。
    一旁的盖勋站起来说道:“明公,董仲颖话虽然不好听,却也在理。贼军势大,确实不太好打。”
    见他说话,张温压住火气说道:“元固可有办法教我?”
    盖勋笑道:“凉州刺史耿鄙正在征调六郡士兵,准备攻打韩遂。明公不如命令他暂缓行事,让他两军合一,到时候聚众十余万人马,应当可以破敌。只要一场大胜,再有勇士随我一同入贼军账内,我与那韩遂也算旧识,陈述利弊,必然能说服他。”
    “好,那便如此!”
    张温点点头,说道:“传我命令,大军北上入汉阳郡,让耿鄙来见我。”
    “唯!”
    全军将士开拔,大军浩浩荡荡北上。
    张温在临行之前被授予车骑将军,持假节。拥有非常大的权力,哪怕是罢免各地官员都可以。
    所以名义上包括三辅之地以及凉州各地官员,都是张温的属下,可以随意调遣。
    三月末,张温就已经带领大军抵达了汉阳郡。
    这个时候耿鄙已经征调了六郡士兵,正准备出发去陇西郡攻打韩遂,听到张温到来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