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跟着曹操,陈暮自己也不清楚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
    因为曹操就是个无法无天的人。
    在东徐投毒。
    在官渡坑降。
    在徐州屠城。
    程昱做人肉脯,曹操默许。
    夏侯渊屠兴国,曹操没有呵斥。
    曹仁屠宛城,曹操同样没有制止。
    跟了曹操,为了战斗胜利不择手段,弄得中原地区千里无鸡鸣绝不是难事。
    陈暮自认为自己不是什么大恶人,更不是什么大善人。
    顶多算是与芸芸众生一样,只要不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和安危,既不会害别人,也不会帮别人。
    如果两个没有善恶道德观念的人遇到了一起,一拍即合,臭味相投。
    或许对于全天下的人来说,不知道是一场怎样的灾难。
    生命很脆弱,也很美好。
    犹如一朵朵绚烂的鲜花,绽放之后,便会枯萎。
    有些人很珍惜脆弱与美好的事物,愿意用生命去捍卫。
    另外一些人最愿意践踏脆弱的事物,看着弱小被踩入进尘埃里。
    善恶本就没有错,存在的只有人去怎么抉择而已。
    最终陈暮选择了善,那就没什么好后悔的。
    一条路走下去就是。
    至少目前来说,他待得很舒服,三兄弟对他也极好。
    未来。
    我会成为全天下除了刘备以外,第二的大善人!
    想到这里,陈暮轻笑一声,缓缓说道:“不会的,我不会屠城,也不会杀无辜百姓。”
    刘备长舒一口气,拍着陈暮的手说道:“这才是我的好四弟,说说吧,写了威逼信之后,四弟打算怎么做?”
    陈暮面无表情地吐出两个字:“放火。”
    “什么?”
    刘备没听清楚。
    陈暮一字一顿地说道:“放火,烧山。”
    刘备:“。。。。。。。”


第七十八章 官军下来战书,约我等明日决战
    上一秒还说不会伤害无辜百姓,下一秒你就给我放火烧山?
    要知道,现在可是九月份,深秋时节。
    这个时候天气十分干燥,满山都是枯叶,一旦点火,几乎就是燎原之势。
    最重要的是卧牛山并不是一座孤山,而是与周围的山连成山脉。
    一旦山火点燃,稍不留神,整个泰山都要化为灰烬。
    所以听到陈暮的话,刘备生气地道:“四弟,你可知道你在说些什么?”
    他正准备继续呵斥,陈暮却已经提前开口解释:“大哥放心,我并不是真的准备纵火,是威胁。”
    “又是威胁?”
    刘备狐疑,勉强压住即将喷涌的火气。
    这一点他比别人好。
    虽然后期有几次一意孤行,不听人意见,但那是建立在关羽死后,一心一意为了给关羽报仇的情况下。
    前期如果别人说的有道理,他都会听,比如对诸葛亮法正庞统徐庶等人就言听计从。
    陈暮笑嘻嘻地道:“有大哥时常教诲,我怎么可能真的会放火,我们只是做出要纵火的姿态,都是为了逼徐和投降做的策略而已。”
    “确定只是做做样子?”
    刘备将信将疑。
    四弟的话,怎么老是感觉不太让人相信呢。
    “当然。”
    陈暮脸不红心不跳,认真地说道:“都是为了给黄巾贼压力嘛。”
    “好,那你去做,我在旁边看着。”
    刘备打定主意,就在一旁监督,可不能让陈暮真的干坏事。
    虽然昌国般阳二县百姓从贼,但毕竟是手无寸铁的百姓。放火无异于屠城,刘备真不忍心做这种事情。
    陈暮耸耸肩,回去写信。
    抓的俘虏,就是这个用处,每天都可以让俘虏回去送信,保证信件能送到徐和手里。
    这次陈暮再也没有像以往那样温和,而是措辞严厉,呵斥徐和投降。
    如果不投降的话,到时候官军将要将全山百姓屠戮一空。
    “来人,放一个俘虏,把信送过去。”
    陈暮将写好的竹简交给士兵。
    士兵去放人送信。
    很快?    这封信件就送到了营寨里的徐和手里。
    听到识字的手下给他说了信件内容?    徐和眉头一皱:“官军居然要屠戮百姓?”
    手下说道:“官军素来没有仁义,皇甫嵩破长社?    以波才渠帅之军的尸首做京观。广宗一战?    杀十余万,对大贤良师破棺戮尸?    又做京观。残暴之举无数,官军说出这样的话?    也理所当然。”
    徐和有点纳闷道:“这倒是怪了?    若是皇甫嵩过来与我这般说我还信。但我听说领军的刘备,素有仁义之称,名满天下。我曾经还考虑过投降,就因为刘备素有仁义?    知道哪怕我兵败身死?    他也不会对百姓如何,所以我才继续抵抗,他怎么可能会屠戮百姓呢?不怕身败名裂?”
    因为刘备的仁义,黄巾贼才继续负隅顽抗。
    不得不说,听上去很讽刺。
    但这就是事实。
    也许有人说?    既然人家仁义,你投降不好吗?
    可投降过去?    那就是听命于人。
    徐和再怎么对百姓好,也依旧存留着割据二县当土皇帝的野心。
    所以别看曹操屠城?    但有时候也是被逼得发狠。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这是亘古不变的硬道理。
    身处乱世?    人心叵测?    过于追求仁义,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信件已经摆在这里,还做得了假?”
    手下摇头道:“我看那刘备也不过是个伪君子,满口仁义,现在还不是说要威胁屠戮我们?”
    徐和冷笑一声:“我倒是要看看他们怎么攻入山寨,就不信他们真能围困两年。”
    话虽这么说,但官军的威胁还是给徐和心里染上了一层阴霾。
    百姓是他的命根,也是他最在乎的东西。
    如果官军真的变得如此残暴,那他接下来的一切抉择,都必须慎重而又慎重了,万不能给官军攻破山寨的机会。
    接下来几日,官军每天都会放回俘虏,带回信件。
    几乎每封信件,都是威胁信。
    不仅威胁要进攻山寨,同时限定他们在五日之内投降。
    “啪!”
    当这一日看到新的信件之后,徐和暴怒不已,喝道:“官军欺人太甚,居然让我们五日之内下山投降。”
    “将军息怒。”
    手下劝道:“依我之见,官军日益嚣张,若不给他们迎头痛击,怕是不知道我们的厉害,不如我等厉兵秣马,每日操练,等再过几日,官军攻寨之时,杀他们个魂飞魄散。”
    要不说这手下还能读过几天书,连《左传》里的成语都知道两个,可惜是个半吊子,前面那句厉兵秣马还行,后面那句魂飞魄散就显得有点憨。
    但徐和哪知道这些,点点头:“不错,正该如此,传令下去,每日操练起来,准备应敌。”
    日子一天天过去,已经是深秋。
    后世的时候,九月份还属于夏天,气候炎热。
    但那是阳历。
    在汉朝,用的是夏历,在后世俗称农历或者阴历。
    所以汉朝的九月份,在后世阳历中,其实差不多是在十月份左右。
    十月份深秋时节,天气会变得忽冷忽热。有时候白天非常炎热,到了夜晚又冷得让人发抖。
    特别是秋风,整晚上整晚上地刮,很容易得风寒,也就是感冒。
    现在黄巾山寨里,已经有不少人得病。
    暂时还不太严重,普通风寒是可以用草药医治的,两县全城的人都进山,里面自然也有医生大夫,可以控制住病情。
    但通过这一点,也侧面证明了现在的天气变幻无常,徐和已经将提前制作好的冬衣发下去。
    百姓如今在山顶也开始准备过冬,每日砍伐树木制作木炭,烧制柴火。
    到了第五日,最后一封信送了上来。
    当那个手下看完信件后,骇然色变道:“不好了将军,官军下来战书,约我等明日决战。”
    徐和纳闷道:“决战就决战呗,就等着官军攻山呢,怕什么。”
    手下期期艾艾道:“可是。。。。。可是官军让我们下山,说是可以让我们摆开阵型,正面对垒。”
    徐和当时候就乐了,嗤笑一声道:“官军以为某家是傻子不成,让我放弃山寨,下山去他们正面对敌,这怕是小儿也不会上当吧。”
    然而手下哭丧着脸道:“可官军说,若是我们不下山,他们就放火烧山。”
    “什么?”
    徐和噌一下就从席子上站起来,骇然色变:“烧山?”
    “是啊。”
    手下脸色惨白:“烧山。”
    这计。
    太毒了。


第七十九章 天下恶名,由我刘玄德来背!
    深秋时节,草木极易燃烧。哪怕徐和的山寨之中,对于明火也是十分警惕,不仅设置了大量防火带,还三令五申,禁止在室外点火。
    早在春秋时期,防火带就已经是救火的办法之一。西汉浚稽山之战,李陵就曾经以火攻火,烧出一条防火带防止火势蔓延。
    但浚稽山那一战可跟现在形势不同,当时李陵是在一个山谷里,四周草木都不算旺盛,可以用火开辟出一个空地。
    而卧牛山被茂密的林木覆盖,如果想靠烧火弄出一条防火带,那就是玩火自焚,先把自己给烧死。
    至于靠人工砍伐,想砍出一条能够保护二十万人的防火带,估计要把山顶树木全砍光。
    不止是树木,还有无数杂草蓬蒿荆棘丛低矮灌木等等,工程量何其浩大?
    所以当徐和听到官军的打算时,他就明白,这一战不可避免。
    但他还是有些将信将疑。
    官军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烧死二十万百姓?
    简直难以相信。
    要知道汉帝国对于屠城这样的情况几乎是不能容忍的。
    根据《后汉书耿弇列传》记载,东汉初年,耿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
    听上去很恐怖,但实际上这里的屠城三百,并不是屠杀满城百姓的意思,而是表达攻克了三百座城池的含义。
    毕竟当时东汉初年的时候,全天下县城也不过千余,真屠城三百,那光耿弇一人就屠杀了三分之一百姓,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真正有记载的东汉屠城事迹,就是吴汉屠成都。
    因为吴汉的朋友来翕、岑彭被公孙述派出去的刺客刺杀,自己也连打两次败仗差点身死,因此吴汉对公孙述恨之入骨,最后决定屠城。
    而且吴汉屠城也没有记载杀百姓,只是灭了公孙述和延岑一族,然后纵兵抢掠,焚烧宫室,放任士兵在城中肆意妄为。
    即便如此,光武帝刘秀也是大怒,严词呵斥吴汉与副将刘尚,将二人一通臭骂。
    从这一点上来看,就可以知道刘秀其实对于屠城很不喜欢。
    因为这是最不得民心的攻伐方式。
    纵观东汉历史?    也就只有这一次?    能算得上屠城。
    哪怕徐和没有读过书,但云台二十八将的故事古老相传?    光武帝善待百姓的事迹?    也是深入人心,他怎么也不敢相信?    官军真的会这么做。
    因此当官军的信件送上来的时候,徐和还是迟疑道:“官军。。。。。。不会这么残暴吧。刘备要真那么做?    他的仁义之名。。。。。。”
    手下急忙劝道:“将军莫不是忘了皇甫嵩之事乎?”
    “可皇甫嵩也没屠过城啊。”
    徐和反驳。
    手下苦笑道:“将军别忘了?    现在般阳昌国二县的百姓全城归附我们,他们现在的身份已经不是民,而是贼。”
    他们是贼?
    徐和浑身打了个激灵,哪怕是深秋白日还燥热之时?    亦觉得身体冰寒刺骨?    脚底板升起一股凉气。
    是啊。
    他差点忘了。
    自己的身份是黄巾贼。
    那么归附于自己的百姓,还是百姓吗?
    在全天下人眼里,恐怕他们都已经是造反的贼子,哪怕全部杀之,也不会有人说刘备残暴。
    官军杀贼?    天经地义!
    而让他们承受这一切的,岂不就是自己?
    是自己?    把他们拖入了深渊里!
    想到这里,徐和已经不敢再继续想下去。
    因为他怕自己忍不住?    就立即跑出去向官军投降。
    那样的话,虽然可以保全所有百姓。
    但他的生死?    就谁会知道?
    在没有到最后关头之时?    人都是抱侥幸心理的。
    这种情况?    也就是俗称的不见棺材不掉泪。
    哪怕明知道官军真的可能会放火烧山,徐和也在安慰自己。
    也许这只是官军的阴谋,只是官军的威胁,只是官军的诡计。。。。。.
    一夜未眠,第二日,天气有些阴沉,但气温还是闷热。
    徐和顶着一对熊猫眼,脸色微微苍白地来到山腰。
    “将军。”
    士兵们见到他,纷纷让开一条道路。
    山腰隘口地形狭窄,别看官军没法上来,他们黄巾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