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徐和也来了脾气,瞪着眼睛看着他。
    也许有人奇怪,敌人兵临城下,大举进攻,明知道打不过,投降难道不好吗?
    但要是每个古人都这么想?    那就没有那么多守城与攻城战了。
    不愿意投降的原因有很多种?    比如睢阳之战,是因为安禄山是反贼?    守城的张巡是官军。
    官军怎么可能投降反贼?
    所以哪怕到最后一刻?    张巡也坚决不投降。
    此为忠。
    还有后来名士臧洪反抗袁绍,就是因为袁绍阻止臧洪救援他的好友张超。
    张超到最后被曹操杀死之前?    还坚定地认为臧洪会来救他。
    臧洪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又气又急?    赤着脚边跑边哭?    准备召集士兵攻打曹操,结果被袁绍阻拦。
    正因为这件事情,导致臧洪恨死袁绍,于是举城叛变?    据城死守?    最后被袁绍围攻了一年,城破的时候全城七八千人无一投降,慷慨赴死。
    此为义。
    而徐和不想投降的原因与忠义无关。
    他原本是被豪强地主剥削的农民,是大贤良师发动起义救了他,让他能够翻身做主?    成为统治阶级。
    在他占据县城之后,杀戮豪强?    善待百姓,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成为了二县之主。
    所以徐和一不忠于谁,二也不是因为义。
    他单纯地只是希望自己治下的百姓能过得好?    希望自己不再像以前一样被豪强欺负?    不再成为被统治阶级?    仅此而已。
    因此司马俱这趟劝降,注定是没有结果。
    许硕素来有口才,他是北海人,因为读书识字,在关羽军中做吏员,劝降了李波后立下功劳,成为了主簿。
    但饶是他舌绽莲花,一边告诉徐和现在自己的处境有多糟糕,一边跟他说新来的刺史如何善待百姓,徐和就是不松口,坚决不投降。
    到了最后,徐和被说得恼了,一拍桌子,下逐客令道:“多说无益,我是不会降的,你们要战便战。你们走吧,司马俱,若不是我与你也算故交,少不得要拿你们的人头送回去。”
    司马俱和许硕面面相觑,徐和油盐不进,不管怎么说都不投降,看来这一趟白跑了。
    无奈之下,二人只得离开,回去报告。
    刘备这个时候在外面指挥军队修筑防御工事,营帐中只有陈暮和沮授在,听到回信,陈暮点点头道:“意料之中的事情,你们退下吧。”
    等司马俱和许硕告退后,沮授皱眉道:“这徐和不愿投降,看来也只有强攻这一条道路。”
    “也不尽然。”
    陈暮放下书本,笑着说道:“军情司的探子说,徐和在昌国般阳二县,大肆赠与百姓土地。可见是一个比较善良的人,爱护百姓。这样的人若是读些书,出仕做个县令太守,也许是个好官,可当反贼,就是他最大的弱点。”
    沮授笑着摇摇头道:“你不会又打百姓的主意吧,使君是不会允许的,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我向大哥保证过,不会打百姓的主意,这一点你放心。”
    陈暮露出微笑。
    沮授狐疑道:“既然不打百姓的主意,你说徐和的弱点做什么。”
    “当然是另有用处。”
    “哦?”
    沮授好奇:“什么用处。”
    陈暮狡黠道:“你猜猜看?”
    沮授绞尽脑汁,却怎么也猜不出来陈暮的打算。
    别看他也是顶级谋士,在这一点上却跟不上陈暮的思路。
    原因很简单,谋士与谋士之间不同,定位也不一样。
    有些谋士擅长奇谋,如荀攸、贾诩、法正、陆逊、徐庶。
    有些谋士善于规划,如诸葛亮、庞统、荀彧、司马懿、沮授、田丰。
    还有些谋士则善于心理,如郭嘉、贾诩、司马懿,现在还要加上一个陈暮。
    谋士不仅仅是行军打仗出谋划策那么简单,同时也得根据形势给主公提供参考意见。
    如曹操在攻打徐州之前,就曾经害怕袁绍偷袭许都,所以犹豫不决,是郭嘉认为袁绍优柔寡断,必不敢来,让曹操放心大胆地去打徐州。
    于是曹操攻打刘备,袁绍果然不敢轻举妄动,让曹操顺利东进,成功拿下徐州。
    在曹操手下,三大谋士各司其职,荀彧是顶级的战略家,荀攸是顶级的战术家,郭嘉则是顶级的心理学家,不仅能够猜到敌人的心思,甚至还算到了孙策之死,可谓真正的天生鬼才。
    沮授的能力跟荀彧一样,也是战略大师,包括奉迎天子这件事情上,沮授还比荀彧提前一年想到,劝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惜袁绍鼠目寸光不听劝而已。
    所以以他的战略眼光来看,如果不能拿徐和的人性弱点做文章,要想攻打徐和,唯一的办法就只能围困,而不能硬攻。
    这个人性弱点,自然是指徐和爱护百姓这件事情。
    但刘备仁义,不许陈暮这么弄。
    因此沮授实在猜不到陈暮的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
    “我猜不出来。”
    沮授苦笑道:“反正除了强攻以外,应该没什么别的办法了。”
    陈暮神秘一笑:“再等几天,你就知道了。”
    沮授耸耸肩,他倒想知道,陈暮到底想搞些什么鬼名堂。


第七十三章 投石问路
    兵临城下的第八日,投石车终于造好。
    一般来说,攻城器械是不会带着的,一架投石车重量达数百公斤,一架冲车达一吨,多带几件攻城器械,大军不知道能不能每日行军十里。
    所以古代打仗,一般是围城的时候,在僵持阶段就地取材,在城外砍伐树木,重新制造一批新的攻城器械。
    比如卢植围攻广宗,官渡之战的曹军,都是临时制造器械,而不是提前携带。
    陈暮与泰山学宫的士人集思广益,一起改进投石车,原来是用人力拉动,如果扔100公斤的石头,射程只有40…70米。如果扔30公斤的石头,射程也只有100多米,丢不了太远。
    现在改成牛皮筋做弹簧绳,又改良了抛射支柱,威力更大,射程更远,集齐全军之力,在有图纸的情况下,工匠打造得飞快,七八天就造出了二十多架。
    这还只造了投石车,如果再造井阑冲车之类的攻城器械,大概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所以先把投石车拿来用着,再紧锣密鼓造别的器械。
    大营缓缓打开,一列列士兵走出营寨,最前排的刀盾手,举起大盾,向前压进。身后是长枪兵,腰间配环首刀。
    军旗招展,擂鼓轰鸣。刘备骑在马上,一个大大的“刘”字竖起,在代表汉朝的黑红色军旗右下角,还用很小的文字绣着济南国相四字,代表着刘备的官职。
    除了刘备,关羽张飞陈暮典韦太史慈都有自己的军旗,管亥为关羽牵马?    充当前锋大军?    刘备陈暮在中军,左边是典韦的左军?    右边是张飞的后军?    后方则是太史慈的后军。
    大军前后左右四军严密,阵型整齐?    陈暮训练士兵的时候,最基础的方式就是走正步?    这对于列阵有很大帮助?    能够保证士兵阵型不会出现紊乱。
    陈暮可不想犯孙权的错误。
    孙权在逍遥津怎么败的?
    就是吃了阵型的亏。
    十万大军立足未闻,连营寨都还没扎好,就被张辽带八百死士冲营。
    自己差点被活捉,可见大军阵型的重要性。
    不过仔细想想?    也不能怪孙权。
    毕竟十万打七千?    飞龙骑脸,想也知道张辽李典乐进必然会守城,鬼知道他们会跑出来?
    刘备军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城下,离了两箭之地。
    张飞越众而出,大声挑衅道:“城中贼军听着?    官军奉诏讨贼,投降免死!”
    “投降免死!”
    “投降免死!”
    官军高举武器?    纷纷呼喊,气势上就先天压了黄巾贼一筹。
    城墙上的黄巾贼一个个脸色苍白?    眼神中带着惊恐地看着城下乌压压的官军。
    论起身份,他们是贼?    敌人是官。
    论起战力?    一名官军普遍打两个以上黄巾贼。
    甚至说?    不止两个。
    当初大贤良师二十万大军,就被官军三四万精锐打得崩溃。
    南面的波才也是二十万大军,结果被皇甫嵩朱儁不到两万人马杀得丢盔弃甲。
    可见黄巾士兵的战斗力非常差,也就张角身边的那些黄巾贼战斗意志还可以,死战到最后,甚至宁愿跳河,也不愿意被俘虏。
    而徐和身边的黄巾贼不管是战斗力还是战斗意志,远比张角波才的人马差得太多,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如果野外作战,不说现在徐和城里就四万人,就算他集齐二十万人马,也不过是崩溃的下场。
    这一点,不仅徐和清楚,连他手下的士兵也都很清楚。
    “兄弟们别怕,官军要攻城尽管让他们攻,我们的家人已经都被送去了山寨里,弃城也无妨。实在抵挡不住,大不了从西门撤离,我们还有后路。”
    徐和在城墙上大声鼓励,其实他不说还好,一说士兵们的战斗意志就更差。毕竟一想到有退路,谁还想在战场上送命?
    城外的张飞见城内没有动静,哈哈大笑道:“一群无胆鼠类,可敢出城与我决一死战!”
    “谁敢出城决一死战!”
    声若洪雷的嗓门如同超声波一样贯穿了所有人的耳膜,哪怕城内没有上城墙的士兵都能听得到。
    陈暮甚至在想,自家这三哥是不是挂了个扩音器在身上,正常人喊话声音哪有这么大,离着几百米都能听到,属实离谱。
    “嚯嚯嚯嚯嚯嚯嚯嚯嚯嚯嚯嚯!”
    见城内依旧无人回应,官军士气大涨,云梯已经准备好,此时若是攻城,恐怕顶多伤亡一两千人就能把昌国拿下。
    不过就是一两千人陈暮也不想损失,一声令下道:“上投石车,给我轰!”
    一架架投石车被推到了城前约九十步之外,差不多120米。
    古代一箭之地,大约是300米。
    实际上弓箭的有效射程,一般在80…150米之间。
    所谓百步穿杨,就是说如果能在百步以外射到柳树叶子,就可以称为神射手。
    而秦至六尺一步,一尺23。1厘米,可见百步,就是140米左右。
    那为什么一箭之地有300米呢?
    别忽略了地势。
    在平地上直箭,射程自然短。
    但站在地势高的地方抛射,射程自然会更远。
    所以古代战场,几乎不会有弓箭手野外直射的情况,大多采用集团军抛射,不追求精准度,只需要找好角度向敌人密集的阵型里射击即可。
    看到敌人的投石车出现在射程之内,徐和当即下令城内的弓箭手射击,数千弓手纷纷仰弓,一声令下射出无数箭支。
    “嗖嗖嗖嗖嗖!”
    箭矢如雨点一般砸落下来,射在投石车旁边的木幔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木幔就是一块巨大的木板,专门用来防弓箭,掩护步兵靠近城池,或者掩护井阑上的弓箭手对城内进行还击。
    所以有经验的守城将领不会把弓箭浪费在木幔上,而是等步兵抵达城下,无法再依靠木幔防御的时候,再用箭矢与滚石檑木还击。
    徐和毕竟只是黄巾杂鱼,一没有太高武力值,二没有什么统帅能力,不然未来也不会被夏侯渊轻易击败。
    结果大量箭矢射出去,密密麻麻地扎在木幔上,将木幔扎成刺猬,却几乎没有造成什么伤亡。
    而趁着那边徐和还在做无用之功,这边官军已经拉起了牛皮筋,在抛竿上的投篮里放上了数十公斤重的大石块,抛竿另外一头则吊上数百公斤的配重,就等着松开牛皮筋。
    “三!”
    “二!”
    “一!”
    “准备,松绳!”
    在底层军官的命令下,投石手拉开绳索活扣。
    就听到“嗡”的一声,没有了牛皮筋绷住重物,配重轰然落地,将抛竿带起。
    投篮中的石块瞬间飞了起来,二十多块数十公斤重的大石块在天空划过一个抛物线,如流星坠落,向着县城砸去。
    砰砰砰砰!
    轰的数十声巨响传来,大石头块砸在了城墙、城楼乃至城里,溅射起无数尘土。
    官军远远眺望,就看到城墙上尘土漫天飞扬,有一块石头砸中了城门上方的城楼,将半边城楼都砸塌陷,尘雾弥漫。
    有十多块石头或许是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按照预期设想的砸在城楼上,而是落在了城墙,被城墙挡了下来,并没有造成什么伤亡。
    但依旧有十多块落入女墙内或者城里,巨大的冲击力轰得房屋都坍塌。
    等尘烟消散之后,不断有哀嚎声传来,城墙上的人影已经变得稀稀疏疏,所有人都只敢躲在女墙下,不敢冒头。
    其实投石车给予的伤亡很有限,毕竟石块不像箭雨一样密集,无法给敌人造成太大伤害。
    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