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初来乍到? 还没有摸清楚地方情况就胡作非为显然不太可能,因此肆意欺男霸女,贪墨赈灾款,或者别的犯罪倒没有发生。
反倒是有一位县尉被人举报,在黄巾之时? 曾经投靠过黄巾,现在黄巾被平定? 又恬不知耻地回来继续当官。
这样的官员,当然要罢黜? 甚至还要捉拿下狱问罪。
除了这名县尉以外,还有一些县吏乡吏? 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贪墨公款? 与豪强勾结欺压乡民? 霸占田地等等。
实际上这些事情并不归他这个刺史管,刺史管的人只有朝廷任命的官员,一州太守以下,县尉以上的级别。
各地方的吏员则由地方太守管辖,如果有不称职的地方,有郡里的督邮去办,不需要刺史。
不过现在陈暮一手遮天,齐国上下都被他管辖,这些事情自然由他来处理。
“嗯,做得很好,长绪,这些事情都交由你去办。另外以刺史和太守的名义,督促地方官好好处理春耕,严防豪强欺占百姓田地的问题。”
陈暮放下公文,以前看过《三国志》和《后汉书》,以他出色的记忆力,还是能记住孙邵后来就是吴国第一任丞相。
现在看来,才干确实出色,目前只当一个别驾从事屈才了,以后可以像氏仪一样培养。
“唯。”
孙邵恭敬应是,准备出去。
陈暮想了想,又说道:“去颁布法令,今年不准田地买卖,鼓励百姓开荒,再去各县张贴告示,若有豪强欺压百姓,巧取豪夺,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唯。”
孙邵倒退着离开。
等他走后,陈暮才咳嗽一声。
藏于厅内阴影中的军情司探子走出来,拱手道:“司命。”
“张世平到哪了?”
“算算日子,应该到了扬州。”
看样子今年应该是种不了水稻了,只能等明年。
陈暮心想。
张世平和苏双投资刘备非常成功,如今已经把产业迁到了济南。
包括济南的地暖经济,就是他们在做。
不过济南毕竟不像洛阳聚集天下富豪,地暖经济能够带动的效应十分有限,无法产生太高的经济效应。
在汉朝做生意想发家致富,只有三种生意最值钱,一者是卖铁,二者是卖盐,三者是卖酒。
古代就有海盐,《世本》记载:“黄帝时,诸侯有夙沙氏,始以海水煮乳,煎成盐。”
包括春秋战国时齐国,也是用海水煮盐发了财,最后称霸诸侯。
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人口也就那么几十上百万。
换到今天,就是一场县与县的战争。
虽然跟日本战国那种村镇械斗比起来还是要强一点,但也强不到哪里去。
所以齐国当时的原始工艺水煮法,产量其实极低,等到汉朝统一天下,全国人口数千万,用海水煮盐肯定满足不了需求。
当时的食盐主要来源是井盐和池盐,一直要到唐代海盐才逐渐成为主流,到明清时期,晒盐法完善,井盐和池盐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陈暮要想发财实在简单,等收复了东莱,就在山东半岛推动晒盐法,如此产量暴增,财富也会瞬间暴涨。
可惜现在还不是晒盐的时候。
汉灵帝没死,盐铁专利就一直掌握在他的手里,如果真的开海盐,到时候汉灵帝横插一杠子,陈暮就是给他人作嫁衣。
所以陈暮现在的第一阶段是在青州推广水稻为主。
不过任何事情都不能操之过急,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一味地推陈出新,而是循序渐进。
因为水稻还无法代替粟。
水稻不像粟那样不需要水,稻田需要大量水灌溉,由于水利问题,水稻只能种植在河流与湖泊附近。
这样一来,实际种植面积还是很少。
需要等将来水利设施跟得上,才能大面积推广。
因此陈暮打算先在巨淀湖附近把水稻种上,用来酿酒,先敛一笔财再说。
有了钱以后,再用这笔钱大兴水利,在全州各郡县挖沟渠,修水利设施,引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的水,蓄水建湖。
如此就能在全州推广水稻。
青州就是后世的山东,占城稻喜高温,非常耐旱,不挑土地,需要日照充足。
恰好青州就是北方日照最充足的地方,甚至后世还有个地方叫日照市,只是现在属于徐州琅琊郡,叫海曲县。
地理条件适合,就不会发生淮橘为枳的问题。
只是占城稻需要春天二三月播种,到五六月成熟(注意,这里说的农历,如果是阳历,应该是三四月播种,六七月份收割,也就是正常的早稻播收时间。)。
六七月虽然还是夏天,但再过一两个月就入秋了,不适合占城稻生长,所以必然要挤占粟的生存空间。
这样就只能在粟和水稻之间做一个取舍。
不过粟可以夏播,收割了水稻之后,五六月份还能播种一次粟,到十月入冬的时候就能收割。
等到粟成熟之后,还可以种植冬小麦,听上去貌似还能够搞一年三熟。
然而那也只是理论上可以,实际上在没有合成尿素之前,土地的施肥跟不上,依旧做不到这一点。
因此在一切条件充足之后,还是只能选择两种作物。
春天种占城稻,夏天种粟、小麦。
这是陈暮做规划时候,认为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一种青州农业种植方式。
事实上宋朝之前,为什么北方是经济中心?
就是因为北方的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春天播粟,冬天种麦。
而南方的水稻则是一年一熟,产量远不如北方。
等占城稻传入之后,因为生长周期远比本土水稻短了大半,所以在两湖流域和江南地区可以做到两熟,在日照充足的岭南甚至能到达三熟。
慢慢到了明清时,就发展成了如今的固定模式。既北方一年两熟,南方一年三熟,大大提升了粮食产量。
不过占城稻本身的产量就很多,一亩粟能产二到三石,差不多在60…80公斤左右,而占城稻一亩则能达到100多公斤,比粟产量高了三分之一。
这是宋真宗亲自实验后得出的结果,也是为什么占城稻能在宋朝推广的重要原因。
所以综合上述,陈暮在青州推广占城稻并不是一件坏事。
只是任何事情都要讲究循序渐进,因为它有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的优点,就立即全面推广也不行。
还得因地制宜,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最后确定。
青州耕地近一亿,他也只打算先在巨淀湖周围那数十亩土地上试种,等收获之后全部酿酒,有了钱再搞水利建设,再慢慢推广占城稻种植面积。
今年是中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86年,如果顺利的话,再过两年,也就是汉灵帝死前得中平五年,青州只要有三分之一的耕地面积种上占城稻,那么全州的粮食产量就能提高九分之一。
虽然看着少,但实际上已经是个天文数字。
到时候如果陈暮再在各地修建粮食仓库,把多余的粮食存储起来,一旦天下大乱,那么青州立即就能成为世外桃源。
当然。
这一切都只是理想状态,真正还得要实践才能检验真理。
至于如何实践,那就要等明年春天的时候,张世平这次从交州带回来的占城稻种,是不是真的能在巨淀湖开花结果了。
第七十章 出兵
八月初九,立秋。
落叶积满了灰色碎石子的山间小路,放眼望去,满山色彩缤纷,鲜艳锦簇。
泰山山脉上,大多数林木由绿转黄,翠褐镶嵌,苍黄交叠。
唯有向南的一片枫树林,叶子火红,宛如灿烂朝霞,与环绕山峰地白色云海交相辉映。
一队队的士兵从山林小道中走下来,远远瞧见不远处的山脚下有一队人马正立于山脚的草原上在等待着他们。
臧霸张目望去,就看到队伍最前面的是一个白面士人,一身蓝色曲裾长袍,头戴纶巾,摇着羽扇。
虽然已经立秋,但天气还是十分炎热,普通人一般都手持便面,很少有人用得起羽扇。
值得一提的是,汉朝人常用的扇子,就是便面。如果看过老版《三国演义》,就会看到怒鞭督邮时,督邮手里就拿着这玩意儿。
有点像是藏传佛教里的转经轮,只是样子是扇形,拿着摇晃扇风。所以当臧霸看到摇羽扇之人,就知道他是如今的青州刺史,名震天下的陈暮陈子归。
“驻足。”
臧霸当年杀死太守,救自己的父亲,触犯了朝廷法律,不得不躲入泰山当贼寇。
如今青州刺史就是以杀死侮辱自己父亲的豪强官员而闻名天下,所以当青州刺史上表朝廷,免除臧霸的罪名,并招揽臧霸之后,臧霸十分感激,欣然从泰山上下来,投奔陈暮。
“可是臧宣高。”
陈暮远远地瞧见数百人下山,便在关羽的保护下,催马上前高声询问。
如今北海的黄巾贼平定,太史慈因为在东莱素有名望,又是东莱本地人,熟悉地形有人脉,就被派遣到东莱去平定黄巾贼,关羽调了回来,现在驻兵临淄,代替太史慈充当泰山学宫的武术教头。
在高苑被平定之后,齐国境内的黄巾就只剩下徐和最后一股人马? 所以陈暮在于陵、高苑、西安、临淄四地布下重兵,将昌国般阳二县团团包围起来? 困在泰山山脚。
如今已经入秋? 今年的粟粮收了上来,战争压力小了许多? 也是到了该解决徐和的时候,等太史慈平定东莱? 青州全境就彻底安稳了。
臧霸看到陈暮过来? 连忙加快脚步? 一路小跑来到陈暮面前,单膝下跪道:“臧霸见过刺史。”
“快快请起。”
陈暮下马前去搀扶,臧霸不管是武力值还是统帅能力在后来的魏国都是二流水准,比如张辽已经是征东将军的时候? 臧霸才是镇东将军? 差了一个级别。
但那要看跟谁比,跟张辽比肯定比不上,跟其他人比就不算差了,在魏国二流当中也是傲视群雄? 战绩斐然,值得他招揽。
臧霸站起身。
陈暮上下打量? 只见臧霸身高八尺,外貌健壮,不由赞许道:“宣高为父报仇,此乃孝义,如今朝廷拨乱反正,为你洗清罪名,我将表你为军司马,随军攻打黄巾贼,以后当好好为朝廷效力才是。”
臧霸大喜道:“多谢刺史,刺史高义,我当结草衔环相报。”
“结草衔环就不必了,我打算秋天就对泰山下的黄巾贼徐和动手,你对泰山十分了解,这一战我正需要你。”
“刺史放心,我必全力以赴。”
“走吧。”
陈暮调转马头,往山外而去。
回了临淄,休整几日之后,大军开拔,往昌国的方向而去。
于陵守将典韦,西安守将管亥,再加上济南的刘备张飞,四路大军汇合,总计五万人马,到八月十四的时候,就浩浩荡荡地抵达了昌国县外。
此时正是中秋节,如果在后来唐宋之时,现在就不是打仗的好时机,因为说不好士兵就会思念家乡而没有战斗意志。
但汉朝的时候虽然有中秋节这个节日,却没有普及开,更没有赏月吃月饼的说法。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跟寻常的日子没什么区别,倒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昌国县在后世就是淄博市,淄博人应该都知道,淄博南面为山区,北面为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属于经典的平原地带。
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满是田野,秋收已经过去,正是农闲时间,这个时候一般是给田里烧草木灰,囤积肥力,再到冬日种植冬小麦,所以田园上几乎没有干活的人,十分辽阔。
再往远方看去,就能看到远方的高耸入云的起伏山脉,偶尔一些丘陵山脚附近还有村庄,远远看到官军到来,村庄的百姓携家带口地逃跑。
昌国与般阳二县几乎全县从贼,如果陈暮下令屠村,甚至都不算是犯罪,而是在正常攻打贼寇,都是移动的军功。
但一来陈暮也没那么丧心病狂到屠村,二来刘备肯定不会允许干这事儿,所以陈暮都懒得提。
大军缓缓穿过平原,官道两侧杂草丛生,田园浩瀚。
远方地平线上,那巍峨高大的泰山山脚,就能看到一座城池屹立。
徐和为人比司马俱好一点,司马俱攻占高苑的时候,横征暴敛,攻打地方豪强,无论是百姓和豪强都弃家逃走,只留了一座空城。
而徐和只攻打豪强,还分土地给百姓,一时间在百姓中威望很高,二县百姓都愿意依附他,造成眼前这种情况。
所以论起兵力,徐和是要超过司马俱的。因此陈暮打司马俱没那么小心,攻打徐和的时候就要慎重许多。
五万大军抵达之后,在城外安营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