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荒苋ゴ蟀喔判⊙嵌潦椤
    陈凤今年八岁,刚好在小班读一年?    明年就能升大班。
    在汉朝,虽然女子地位不能说高?    但也绝没有到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地步。
    汉朝四大才女?    班婕妤?    卓文君,班昭,蔡文姬,都是响当当名垂千古的人物,即便是晋朝,也还有个谢道韫。
    “好了,今天我们就不上数学课,我带你们出去,学习一下自然知识。”
    陈暮拍拍手:“大家起来吧,跟我去外面。”
    学生们老老实实起来跟着出去。
    小时候的自然课什么内容?
    无外乎每人发个放大镜,带着大家在学校的花坛里兜兜转转,看看虫子看看树叶。
    陈暮记得自己小时候有一个恶趣味,就是用放大镜烧蚂蚁。
    虽然有点变态杀人狂的意思,但还好他不纵火,三岁以后就没有尿床。
    学生们一个个小胳膊小腿,在书院的婢女与奴仆的看管下,跟着陈暮来到了外面的草地上。
    远处平原绿油油一片,汉朝种植粟跟麦,小麦是冬天种植,春天收割。而粟是春天种植,秋天收割。
    现在正是粟谷成长的季节,徐徐春风抚动,粟穗随风摇曳,带来丝丝清爽。
    “今天我要教大家的,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天地大道。”
    陈暮招呼着大家过来,坐在草地上。
    “师君,什么是天地大道?”
    瘦小的陆议一脸茫然。
    他的年纪最小,只有四岁,虽然也表现出了聪颖,他的学习进度和七岁的陈绍差不多。
    但毕竟小,对于这样蕴含了一丝哲学的话语,一点都不明白。
    “天地大道,就是自然运行的规律。”
    陈暮闭上眼睛,说道:“大家闭眼,细细感悟,能体会到什么?”
    “风在吹我的头发。”
    孔俭说。
    “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暖暖的。”
    陈忠说。
    “我感觉心里很安静。”
    这是诸葛亮的回答。
    “安静是对的,风和阳光也是对的。”
    陈暮笑着说道:“那你们应该静下心来,开始思考一些问题,你们能想到什么问题。”
    孔俭说:“为什么这世上有风?”
    “孟子曰: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於天地之间。这风,是不是就是孟子说的天地间浩然之气?”
    陈绍的祖父是“颍川四长”之一的陈寔,家学渊博,提出了奇思妙想。
    “孟子说的浩然正气,乃是读书人心中的仁义标准,它是勇气,是信念,是意志,却不是风。”
    陈暮否认了陈绍的说法。
    诸葛亮问道:“那师君知道风从何而来吗?”
    陈暮点点头:“我知道,但我不会告诉你们,如果对某件东西好奇,不如你们自己去追寻,提前知道了答案,反而失去了钻研的心。”
    之所以要否认浩然之气就是风,是因为这在儒家当中已经有答案,有解释。如果在这方面不否认,反而会让学生走歪路,让他们真的以为浩然之气就是风,那就是在告诉他们错误的方向。
    老师这个职业,填鸭式教育,直接了当地告诉学生答案,肯定不好。但想做一个引导学生,让学生能提起兴趣的好老师,也没那么容易,首先就是不能让他们走错才行。
    听到陈暮知道世间的风是怎么来的,学生们都很好奇,一个个缠着陈暮想要他解答。
    但陈暮却并没有告诉他们,只是笑道:“好了,如果你们以后能钻研出一点风是如何来的理论,那我就告诉你们全部答案,下一个问题,除了风以外,你们还想到了什么?”
    陈忠说道:“师君,我想知道这世上为什么会有日月。”
    “好问题。”
    陈暮心道这小子适合当个天文学家。
    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是怎么知道的天文学?
    这得益于一个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
    包括宇宙起源,恐龙起源,像这样的益智动画片,对于孩子科普帮助相当大。
    可惜现在陈暮可没法跟他们解释宇宙大爆炸,也没法说地球月球太阳。
    毕竟如今地平说深入人心,现在提出地圆说,一无法证明,二则是他没有影响力,很难获得支持者。
    汉朝文字狱极少,总共也就那么一两件,都是骂了皇帝才导致的祸事。
    而大儒学术之间的争端也偶有发生,比如郑玄与另外一位大儒何休就发生过论战,但也闹不到不死不休的地步。
    所以陈暮只要不去骂皇帝,无论提出什么学术理论,肯定是没有生命危险。
    但问题在于他得证明自己的理论,除非现在就发明一个天文望远镜,不然没人会信他的话。
    因此听到陈忠的问题,陈暮也只能摇摇头道:“这虽然是个好问题,可我没法解答。”
    陈忠问道:“师君也不知道吗?”
    “师君知道。”
    “那为什么不能解答?”
    “因为师君说的话,没人会信。”
    “我信。”
    诸葛亮昂起脑袋,水汪汪的大眼睛扑闪扑闪。
    陈暮笑了起来,摸摸他的脑袋:“你信也没用,要证明才行。师君只能证明世间的风,却证明不了日月,以后还得你们努力啊。”
    其实要证明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拿三颗球来证明太阳、月亮与地球的关系,通过自转公转证明白天黑夜。
    但这种证明方式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还是过于天方夜谭,信的人估计寥寥无几,还是以后再说吧。
    陈暮从草地上站起来,拍拍屁股,将草屑打落,伸了个懒腰道:“今天是个好天气,带你们下田,教你们一点实用的知识。”
    众人爬起来,黄琦问道:“师君,什么知识?”
    “种地。”
    “种地?”
    学生们互相看看,一脸茫然。
    这帮小孩里家世背景最差的诸葛亮都是郡丞家庭,一辈子不用担心吃喝,对农田当然没有什么概念。
    陈暮笑了笑:“民以食为天,你们嘴里的每一粒粮食怎么来的,怎么进入的你们身体里,都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你们现在不知道,以后也要学,就当是提前体验一下。”
    “我见过耶耶下田,耶耶说,粟谷就是在田里长出来的。”
    陈绍的父亲陈洽虽然在颍川是个地主级别,但也亲自下田干活,陈绍还有这样的印象。
    陈暮笑着点点头对他表示赞许。
    就跟汉朝的儒生都是提剑杀人的硬汉一样,汉朝的有钱人和士人,也都不是五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废物。
    哪怕他们现在出身在有钱人家,小时候不干活,长大了以后,依旧要学习。
    汉朝的皇帝也都要亲自下地,更何况士人百姓?
    一行人来到田地边,有农夫在田间忙碌,粟苗虽然种下去,但粟比水稻嫩,种下去之后也得时常照料,不能有丝毫松懈。
    农夫们挑着粪便在追肥,远看的时候风吹粟浪,到了田边才知道,哪有什么粟谷香,全是粪臭。
    但没办法,粪便是古代最主要的田地肥料,粟苗在成长期最需要粪便追肥,对于水反而没有什么太大需求。
    为什么湖边沼泽地的田地最好,被人追捧?
    因为湖边和沼泽地适合养鸡鸭,而且有大量的动物栖息,花鸟鱼虫拉的粪便造成湖边附近的田地肥力最好,几乎不用追肥。
    学生们一个个苦着脸,捂着口鼻,表情十分难受。
    反倒是现在穿了红色丝绸小袄的陈凤一点都没觉得不适,神情轻松,如鱼得水。
    “老大人。”
    陈暮带着学生们向一位挑着粪走来的老者行去。
    老者连忙放下粪桶行礼:“刺史。”
    如今陈暮在齐国威望很高,平定宗贼豪强,把握权力,上至各路官员,下到贩夫走卒,无一不知道他。
    “今天我要教学生下田地,老大人可能教我?”
    陈暮问道。
    他其实也没下过地,穿越过来的时候生了场病,修养好了后身体就变得孱弱了许多。
    据弟弟陈志说,他原来可是父母的好帮手,七岁就跟着父母下地干活,农务娴熟,是家里顶梁柱。
    穿越过来后由于没有继承原身体主人的记忆,就只能借口说忘了不少事情,转而养病,找村里的族老借书看。
    所以现在确实不怎么会种地。
    老者忙道:“刺史折煞老朽了,刺史的学生都是千金之躯,怎么能下地做农事呢?”
    陈暮笑道:“农事乃国家根本,若连农事都不知道,又怎么能读得好书呢,老大人莫再推辞,教他们一些简单的知识就行。”
    “这。。。。。。唯。”
    老者只能应是,一边撸起袖子,将粪桶抬到田边,一边对众人说道:“粟一般在季春到仲夏时节播种,但在这之前,因为田地的肥力不够,还得为田增肥。特别是到季夏与孟秋这二月,是追肥的最佳时间,因为到了中秋就熟了,若是不增肥,产量就少。”
    学生们听得似懂非懂。
    “就跟人需要吃饭才能长大一样,粟苗也要吸收地里得地力才能生长。”
    陈暮谆谆善诱道:“人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呢?是我们种地来的。那么地下的地力又是怎么来的呢?就是靠粪便蕴育的,所以大家不要嫌弃粪便肮脏,我们吃的粮食,就是靠粪便里的残余物质,催促粟苗生长而来。”
    看着学生们慢慢明白的样子,陈暮心里其实在想,可惜化肥需要轻工业水平才能合成,不然如果有化肥,那争霸天下估计在几年之内就能完成。
    毕竟汉末之所以大乱,天灾人祸导致粮食不足也是个问题。
    如果能提高青州粮食产量,就能吸引大量人口,如果青州有一千万人,那吊打北方,统一天下就不是梦了。


第六十八章 武课
    五月仲夏,一望无际的粟田。
    地平线上,隐隐还能看到一座巨大的城池立于天地间。
    身后是巍峨起伏的泰山山脉,山脚旁的田边,老者耐心地为泰山书院的学生讲解田间知识。
    如何除草,如何施肥,如何夯土,一一解释,然后小心翼翼地开始浇灌粪便。
    这些粪便可都是宝贝,稍微洒一点老农都要心疼,不敢懈怠。
    陈暮说道:“理论知识才如何扎实,也不如实际去做。你们谁愿意下田去帮助老大人?”
    老农吓了一跳:“这可使不得,都是公子贵人,怎么能做这种腌臜事?”
    公子一词早在春秋战国就有,一般是称呼各路诸侯之子。比如齐桓公在没有上位之前,就被称呼为公子小白。
    到了汉朝以后,公子还没有泛滥到明清时期随便叫的地步,所以一般是称呼达官贵人的儿子为公子。
    陈暮笑着说道:“老大人是在担心他们添乱吧。无妨的,田间的损失,我来承担。若是损坏了一颗粟苗,我赔老大人十斤粮食,损坏了一田,我赔十石。”
    那时一亩地平均产粮也不过三石,赔偿几乎是三倍,老农得了许诺,这才放心下来,同意道:“既然如此,哪位贵人愿意?”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畏惧于那腥臭扑鼻的粪便,谁也不敢做掏粪第一人。
    陈凤虽然一开始很拘束,但如今见到自己熟悉的事情,一下放开许多,当即撸起袖子:“我来。”
    说罢从老农手里接过粪瓢,舀了一点,熟门熟路地均匀洒在一颗粟苗的根部。
    诸多孩子以敬畏的眼神看着她。
    毕竟那么臭的东西,人本能都会避开,在他们的认知里,连粪便都不怕,简直是勇士。
    老农赞道:“这位小姑子手法倒是娴熟,以前干过农活吧。”
    《乐府诗集》言:“淑女总角时,唤作小姑子。”
    总角是指8…12岁的少男少女,所以汉朝称呼这个时候的小丫头,叫做小姑子。
    陈暮点点头:“这是舍妹?    以前在家中做过农活。”
    “原来如此。”
    老农了然:“那就无怪乎了。”
    诸葛亮看到人家一个女孩都那么勇敢?    提起勇气道:“我也来!”
    小屁孩跳下田,小心避开粟苗?    来到陈凤身边。
    陈凤把粪瓢给他?    他看到瓢里还残存的粪便,差点没当场吐了?    但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咬牙接过来?    就要往粟苗上倒。
    “诶?    不是这样的。”
    陈凤马上制止,握住了诸葛亮的手。
    女孩子发育一般都比较早,陈凤又比诸葛亮大两岁,力气自然也大?    将诸葛亮制止住。
    诸葛亮疑惑地看着她。
    陈凤解释道:“不能往苗上倒哦?    那样没用,要倒在根下。”
    说罢手把手地教他,怎么倾倒,怎么拨弄。
    两个人围着粟苗,暖暖的清风吹来?    阿凤脸颊红彤彤的,扎着俗称总角的包包头?    可爱至极。
    诸葛亮看呆了。
    那一瞬间,他觉得世上好像有了光。
    “我也来。”
    四岁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