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投降,不要杀我,不要杀我。”
“救命,大牛二虎快来救救我。”
“丢下武器者,跪地免死。”
此时的战况比刚才还要混乱,有人跪地磕头求饶,有人大声哭喊茫然无措,有人丢下武器转身逃跑,有人悍不畏死舍命一搏。
官军也知道凭借三千人想把两万多人全部杀死也不可能,孟震第一时间下令让手下喊投降者免死,三千官军纷纷鼓噪起来,宛如一股浩浩荡荡的洪流,向着城内席卷而去。
因为陈暮让刘备部曲在入城后大量引火,一开始火烧还不大,但古时县城多以木板造房子,随着时间推移,火势发展的很快如风,城里已是烈焰滔滔。
在官军和大火的逼迫下,大量黄巾军不得不拥挤在没有起火的街道上,被官军像是赶牲口一样往后方南城门口那边赶。
一时间整个城市都乱成一团麻。
有负隅顽抗者奋起反抗,很快被成群结队的官军戳死;有慌不择路者一头撞进了起火的房子里,全身燃烧变成火人,痛苦地在地上打滚,惨叫哀嚎;还有的居然爬到了城墙上,从二丈多高的地方一跃而下,摔断了腿。
当天灾和兵祸同时降临到他们头上的时候,好像一瞬之间这群黄巾贼人又变回了低眉顺目、饱受沧桑的普通百姓。
但谁又知道,曾经他们也是施暴者。
攻城夺邑,焚烧官府,扫荡豪强地主坞堡,杀死大量不愿意加入他们的平民百姓。
从受害者变成施暴者,也不过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快!打开城门。”
郭大贤骑着马跑到了北门,身上是乌压压一片溃兵,熊熊烈焰燃烧,映照出他狰狞而又惶恐的脸色。
北门还控制在黄巾军手里,大门轰隆隆打开,郭大贤冲在最前头跑出去。
但后面的溃兵就遭了殃,县城的城门本就不大,只有不到二丈宽,仅能容纳七八人同时并行,忽然数千上万人拥挤而来,很快发生了踩踏事件。
这种情况一直到卢植的后方援军赶到,将整座城池控制住为止。
卢植的部队本来已经到了易阳城几公里外,结果忽然看到远方天空浓烟直冒,滔天的火焰染红了半边天,离着几公里外都能看到直冲云霄的焰浪。
主将卢植立即意识到前方出现了战事,当即下令战兵抛弃辎重部队,全速前进,赶往战场。
等他们赶到的时候,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将军!”
孟震一身血污,因为奋力拼杀加上城里温度极高,导致他像是从血水里爬出来一样,不得不把沉重的甲胄脱掉,只穿了件白色单衣就急匆匆跑来面见卢植。
卢植沉声问道:“没有我的命令,你怎么可以擅自攻城?”
“禀将军,并非我等想攻打城池,而是在查探敌情时不慎被发现。所幸刘玄德义弟陈子归急中生智,谎称我等是从武安过来的败军,结果就这般被稀里糊涂地引入了城里,不得不打将起来。”
孟震哭笑不得,他哪知道易阳城防守这么松懈,要是早知道的话,干脆就不来侦查了,直接等后方大军过来将城池团团围住,趁着敌人还在做春秋大梦的时候直接用云梯登上城墙,恐怕城里所有贼人都插翅难飞,哪像现在这样被敌人逃跑了近万人。
“原来如此。”
卢植皱起的眉头舒展开来,做为主将,最害怕的就是手下将领不听从指挥,他给前锋军下达的命令是前方开路,侦查敌情,让后方大军能安稳地抵达目的地,可以顺利安营扎寨即可,并没有授予进攻敌人的权力。
倒不是卢植不想给这个权力,而是根据情报,易阳守军有两万余人,让前锋军三千多人去进攻一座两万人防守的城池,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结果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前锋军居然诈开了城门,轻易地攻破了易阳城,已经不需要后方大军出马。
一旁的宗员笑道:“黄巾军果然是一帮乌合之众,虽然发现了孟司马的侦查,却轻易相信了陈子归的话,如此掉以轻心,我看那张角也不足为惧,不如今夜趁胜追击,调集精锐一路继续猛攻曲梁和斥章,再渡过洺水,将广平团团围住,则大事可成。”
邯郸离易阳约90里路,但易阳曲梁斥章三县却离得很紧,因为这三县都属于洺水水系,古代建造城池,都要离水源地相近,因此三地相隔不过百里,从易阳到曲梁是40里路,再从曲梁到斥章则是60里路。
这三县都在洺水沿岸,而洺水则是一条由西向东走的中等大小河流,发源自武安县上方的黑山,也就是后来的太行山脉,走势是先由武安到易阳,过曲梁,再到斥章,到了斥章后转道往北,注入大陆泽,再流经安平、河间、渤海三郡,最后流进渤海。
而广平正位于大陆泽下方,斥章县的正上方,所以只要攻破了斥章,大军从斥章渡河,离广平也就不足30里路,在易阳已经到手的情况下,如果今夜大军开拔,直接猛攻曲梁和斥章,顺利的话,明天下午,大军就可以包围广平城。
卢植认真地思考了宗员的提议,点点头道:“此方案可行,趁着此时曲梁和斥章的贼人还未反应过来,正好趁夜猛攻。今夜逃了不少贼人,二县有了防备这仗就不好打了。传我命令,前军开拔,攻打曲梁!”
第十六章 奇袭曲梁
卢植大军很快控制了易阳城的局面。
战后数据统计,数千黄巾军被俘虏,逃跑了近万人。
孟震的前锋军死伤在千人左右,而黄巾军死伤在四倍以上,战损比约为1比4。
这么大的伤亡还是卢植大军出征以来的第一次,之前数次攻城战,加在一起,也不过是伤亡千人而已。
从这一点也不难看出为什么古代战争很少发生巷战,守城一方在城池被攻破之后,宁愿弃城逃跑也不愿意和敌人在街巷里打,就是因为巷战的伤亡率实在太高。
在地形狭窄很难施展的地方贴身近战,就是纯粹的消耗战了,双方都会进入一个添油战术的死循环,一直到哪一方人员被全歼为止。
事实上黄巾军的伤亡率本来没那么大,毕竟靠着一千多不怕死的黄巾力士,于羝根已经稳住了局面,再打这样的添油战术他也不怕了,两万多人即便是2换1,也可以仗着人多轻易将孟震的前锋军吞吃。
但大火蔓延速度极快,从南城门口一路烧到了县城中央。孟震军则占着县主道,其它黄巾军分散在县城各处,被大火席卷。特别是在于羝根阵亡之后,黄巾军溃败,陷入追击战。
所以实际上大部分的黄巾军伤亡并不是由官军造成,而是大火、踩踏、追击战乃至于自己人为了从北城门逃出去而自相残杀,也是相当大的战损。
不过前锋军伤亡虽大,卢植却在这一战中看到了机会,立即果断下令,前军开拔,准备趁胜追击,一举荡平洺水南岸三县。
其中中军跟在前军身后出发,因为前军是轻装简行,万一前方战事不利,就需要中军为前军携带一些辎重以方便打消耗战。后军是辅兵部队,不算在三万战兵里,留下来处理战后问题,比如扑灭大火,清理尸体,关押俘虏等等,要到第二天早上才会继续前进。
处理了善后事,卢植站在城门口四下观望,开口询问:“我弟子玄德何在?”
孟震连忙说道:“将军,刘中郎在攻城战中身先士卒,多次陷入死战,黄巾渠帅于羝根召集死士抵挡住了我方攻击,差点让我部全军覆没。多亏刘中郎急中生智,爬上房顶趁机一箭射死了于羝根,如今应该带人在清理城内黄巾残余。”
卢植听了十分高兴,自己的弟子发挥出色,自己脸上也有光彩,不由笑容满面道:“不错,此战刘玄德当记首功,孟震为次功,吾会上奏朝廷,为尔等增添功绩。你去派人将玄德叫来吧。”
“唯。”
孟震大喜,虽然他只是次功,但人家刘玄德一来的确是这次攻城战最大的功臣,骗开城门的是刘备部曲陈暮,冲锋在前的是刘关张以及麾下500将士,一箭射死贼首于羝根,吓走郭大贤。他能混个次功就算不错了,所以他一点也没嫉妒,喜笑颜开地应是。
过了约半刻钟,刘备同样一身血污,急匆匆跑来面见卢植,离着十多米就疾步奔到卢植面前单膝下跪,拱手说道:“师君。”
汉朝不兴跪礼,除了正式场合以外,平时就算面见天子也不需要下跪。
不过有二者例外,一个是父母,一个是师父。
跪父母和师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卢植亲自将他扶起来,欣慰地点点头:“甚好,玄德此战攻城斩将,扬我门风,为师十分欣慰,待战后为师当为你向朝廷请功。今夜你便好好休息,休整部队,明日来曲梁与为师会合。”
刘备大惊道:“师君是打算今夜趁势再拿下曲梁?”
“不错。”
卢植说道:“今夜你们虽攻破了易阳,但因为兵少将寡,放跑了大批黄巾贼人,等他们逃到曲梁斥章甚至广平,张角必然警惕,为防止节外生枝,必须速战速决,将三县屏障拿下,到时渡过洺水,广平便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刘备想了想,说道:“备请命执殳,为师君前驱。”
卢植摇摇头:“你刚历恶战,部曲伤亡不小,正需要休息,还是算了。”
刘备却笑道:“师君,备虽自不量力,却也跟随师君学习过经典,自认有些计谋。今日我看四弟谎称武安败军,用计诈开城门,听师君说要攻曲梁,备不由心生一策。刚刚在城中,备收拢降卒,得千余人,再加上孟司马俘虏的其他贼寇,恐怕人数能达数千之多。若驱使一些降卒往曲梁方向败退,我军部队混于其中,伪装成易阳败军,曲梁守将很有可能如今夜这般城门洞开,我军便开趁势攻入城内,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将三县夺下,明日一早,大军便能围困广平。”
卢植疑虑道:“若这些降卒坏事如何是好?”
“备来担保!”
刘备拍着胸脯保证,他刚在城里晃悠了一圈,阻止了不少军士击杀溃败的黄巾军,略施手段就如拉拢何良部曲一样收拢了不少降卒,现在手下有三千人马了,部队越打越多,让他信心大增。
这个时候陈暮也已经走下了城楼,见城门口卢植和刘备正在议事,就想着过来,被卢植的亲军拦住,好在不远处的步兵校尉吴兰认识他,便挥手示意亲军放行。
陈暮施施然走过来,拱手道:“见过将军。”
卢植轻点下颌,说道:“子归,此战全凭汝急智大获全胜,再加上之前领玄德南下策略,足见乃智谋之士,不知道如何成学,是否有师?”
他是在询问陈暮是怎么成就学业的,有没有老师教授。
陈暮说道:“后学虽为曲逆候之后,却因门第败落,早已非高门士族,唯有蒲阴陈氏还留有一部分先祖藏书,暮尝以为族老清扫书屋之名,借书窥探,以此自学。”
卢植感叹道:“原来你是以替族人清扫书屋,换取看书的代价,实属不易。吾前岁于洛阳与马日磾、蔡邕、杨彪、韩说等人一起校勘儒学经典,刊正经书文字,刻写过太学石经。太学收纳天下学问,我愿举荐你为太学学子,可愿否?”
陈暮大喜道:“后学早就听闻太学石经,曾造成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轰动全国。可惜后学家贫,没有去洛阳的路费,不然早就愿意去太学门口一窥究竟。今先生提携,后学万分愿往,必学有所成,报答先生。”
打蛇随棍上,连称呼都开始从将军变成了先生。
太学石经其实就是熹平石经,因为立于太学门口,所以被当时的人称为太学石经而非熹平石经。
陈暮在穿越之前也是个双商极高的学霸,又出生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还曾经去世界排名前几的大学留学,知识储备丰富,并不在意熹平石经上刻写的内容。
他在意的是太学学子这个身份。
在汉朝太学学子是个相当不错的上升台阶,如果在太学刷了影响力,镀一层金,回乡立马就可以被举为孝廉,如果没有回乡,选择在朝廷做官,随时都有可能被三公征辟为属官,升迁速度也非常快。
简单来说,这地方相当于党校,虽然没有上过太学,被举孝廉照样可以做官,但上过太学再举孝廉,那就跟叠buff一样,升官速度像坐火箭。
陈暮之前也曾经考虑过,如果他没有找到刘备曹操孙坚他们,而要有自保能力,就得做官拥有招募兵马的权力才行,县里举孝廉的路子被县里的豪强霸占,他这样的普通平民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唯一的办法就是上太学。
可惜入太学的条件极为苛刻,一是高官子弟,二是由郡国选拔,三是由大儒举荐。
前两条都被门阀士族垄断,第三条他又不认识什么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