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司马俱也不敢把人全带出城,每次只带两万人,攻打人家驻守的营寨,才到营寨前,就被一波箭雨逼走。
而且后勤问题也不需要担心,梁邹离高苑不过数十里,源源不断的军械和粮草运来。
陈暮是猫捉老鼠,不断在戏耍司马俱。
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不增添已伤亡,二是不给敌人造成伤亡。
司马俱的几万士兵都是青壮劳动力,如果能逼降,统统都要给他当打工仔工具人种田去,陈暮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劳动力受到损失。
老资本家行为了。
在又一次看到官军望风而逃,跑回营寨之后,司马俱彻底失去了理智,长刀一挥怒吼道:“给我冲,杀进去。”
左右带着人马尝试了一轮冲锋,箭簇如雨点般射来,黄巾军抱头鼠窜,狼狈而逃。
两侧营寨空地上,一千骑兵也不断射箭骚扰。
很多人奇怪,长矛方阵应该是克制骑兵的办法,为什么骑兵就能如此为所欲为呢?
还是那个问题,机动性。
长矛方阵能够克制的只有不着重甲的轻骑兵,但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汉民族的骑兵都是弓马娴熟的存在。
包括后来蒙元,后金,他们的骑兵也都是以弓箭为主要攻击手段。
利用骑兵的机动性,步兵如果结阵,就远程射击,等到步兵被弓箭射到溃败,就骑马砍杀。
人家不仅跑得比你快,还有远程攻击能力,步兵自然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看到对方骑兵出来,摄于兵势,司马俱不得不暂避锋芒,鸣金收兵。
结果才刚回城里没几分钟,就得到消息,官兵又开始毁粮。
司马俱眼皮子狂跳,他自从跟着天公将军起事以来,也不是没跟官军打过。
但这么流氓的官军,还是头一次。
无奈之下,又只得点齐兵马,杀出城去驱赶官军。
这边官军见他们来,又撒丫子往回跑。
等他们一走,又溜出来继续干坏事。
看着官军反复横跳,司马俱那个气啊,心里憋的火蹭蹭地冒。
有本事你们出来一战嘛。
要是明刀明枪把我击败了,我也认了。
拿我的田地撒野,算什么英雄好汉?
然而司马俱不知道的是,陈暮这一招釜底抽薪,除了学习太祖兵法以外,与早年看书时,看到诸葛亮的一些事迹也有很大关系。
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的时候,就曾经对上邽附近的麦田进行破坏,只是司马懿援军到的及时,没有让诸葛亮来得及把所有麦田损毁,使得这批粮食后来成为魏军与蜀军对峙的关键。
而在《三国演义》里,这一段历史被罗贯中写成了卤城收麦,让司马懿成为诸葛亮的打工仔,免费帮诸葛亮收麦,来刻画诸葛亮多智近妖的形象。
所以在围城的时候,如果知道城内粮食不足,损坏敌人的稻田,可不是陈暮发明的。
不仅诸葛亮干过,春秋战国时期也有。
像楚庄王这厮迫害宋国,做得比陈暮还过分,为了逼迫宋国投降,不仅收割了人家的麦田,居然还筑室反耕,包围宋国,当着人家的面在城外建造房屋,耕种人家的土地,把宋国城外当自己家了,属实离谱。
相比之下,陈暮反而算是善良的,没有楚庄王那么过分到在人家都城外另外再造一座城市的地步。
即便如此,也把司马俱逼得十分窘迫,官军不断地撩拨他的怒气,却不管如何咆哮,也只能无能狂怒,眼睁睁地看着城外粟田一天比一天少。
不过司马俱倒也还没有完全绝望,徐和还有军队,只要徐和援军抵达,两军合起来最少有十万大军,如此庞大的队伍,一千骑兵能够发挥的作用就很少,必能击溃官军。
“将军,昨日又被损坏了八百多亩田。”
高苑县令府。
听到士兵汇报的消息,司马俱嘴角抽搐,心里在滴血。
“将军,那样的话,秋收时节,我们剩余的田地将不足一半。”
有个读过几天书的半吊子手下用小木棍算了半天,也就是算筹计数法,得出这么个结论。
一名手下悲戚说道:“将军,再这样下去,就算打退了官军,剩余的粮食也不够我们过冬了,明年大家都得饿死。”
司马俱强忍着怒意问道:“派出去找徐和的人去了几天了?”
“四天了。”
“嗯。”
司马俱点点头,安慰众人:“高苑离昌国不过一百余里,也许此时徐和大军已经在路上,大家再耐心等几日。”
“可是如果我们再不下田的话,即便官军不破坏,田园也会荒芜,长出杂草,那搞如何是好?”
另外一位手下提出担忧。
种地可不是把种子丢进地里就不管了,初中历史就应该讲过古代农业文明的特点“精耕细作”。
秧苗种下去后,不仅要施肥、锄杂草、灌溉,还得时刻照料,因为谷物秧苗都很嫩,稍不留神,就可能会死。
如今官军已经围攻了他们五天,足够田里长出大量杂草,这些杂草会吸收粮食的养分,到时候即便到成熟的季节,粟苗也不会结多少粟谷,粮食歉收。
司马俱想了想道:“我们每次出城,官军就会缩回营寨,不如今日我们佯攻,把他们逼回去,再派人去打理田地?”
“那城内不留人防守吗?”
有人问。
要想看住官军,最少得两万人,那么派人留守还得打理田地,剩下的两万人就不够分配。
毕竟整个高苑县各处分布了三十余万亩田,当时亩产不足,要养活一户五口之家,要二十亩地,平均每人最少耕种四亩,司马俱四万青壮劳动力耕种了二十万亩。
已经派了两万人出去盯防官军营寨,再留一万人驻守,另外一万人打理田地的话,恐怕会累死,忙活一天都整理不了多少亩地。
司马俱咬牙道:“留500人吧,反正官军也只有一万人,分不出人手攻城。”
“唯!”
众人领命。
那边司马俱定了计策,这边官军今日的活动又开始了。
刘备军队浩浩荡荡地出来,如同一群硕鼠,举着镰刀锄头嗷嗷叫着奔向粟田。
让人类搞建设很难,但搞破坏却很容易。
要不是黄巾军每天都出城骚扰,平均一天八百亩的战绩实在是小瞧了人类的破坏力。
八千士兵,一个人毁坏一亩粟田,只需要半个小时就行。
甚至有收麦经验丰富的老兵,十多分钟就能把一整亩田割得干干净净。
这其实已经是陈暮在特意克制的结果,他要得不仅是司马俱四万青壮劳动力,土地也要,没打算真把二十万亩田全破坏光,这些以后可都是他的粮食。
陈暮和刘备此时正在军营里下象棋,如今事情做了几天了,士兵们也熟门熟路,已经不需要指挥,大家各司其职就行。
“使君,刺史,那司马俱派人出城打理田地了。”
就在这个时候,在外面观察的探子回报。
“哦?”
陈暮来了兴趣,没想到司马俱还敢出城打理田地,问道:“他们出了多少兵马?”
“在营外的跟以往一样约有两万,剩余出城打理的田地的,应该也有一两万人。”探子答道。
“那就意味着城里空虚。”
陈暮摸着下巴。
刘备眼睛一亮:“这是个好机会,陆太守的人马正好可以奇袭高苑城,此战可一举定乾坤矣。”
“可是那样的话,司马俱只有三种选择,一种是投降,一种是死战,一种是跑向昌国。除了第一种以外,另外两种都不好。”
陈暮摇摇头。
刘备纳闷道:“那该如何是好?”
“继续折磨他。”
“继续折磨?”
“不错。”
陈暮对传令兵道:“跟陆太守的人马打声招呼,让他们攻城,但不要攻进去,鼓噪鼓噪,吓一吓敌军即可。”
刘备不解道:“四弟,这又是何意?”
陈暮笑着说道:“这样那司马俱必然疲于奔命,要么眼睁睁地看着田地一天天荒芜,或者被我们毁坏,要么老家被人偷掉,整天担惊受怕之下,最后扛不住了,向我们投降。”
刘备沉吟道:“四弟。”
“嗯?”
“做个人吧。”
第六十四章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陈暮现在的做法就相当于在铁笼外耍猴。
拿一颗小石头丢一下猴子。
猴子生不生气?
生气?
那就再来一下。
咚咚咚。
多丢几次,猴子有样学样,捡起石头准备还击。
然后它发现陈暮手里有一个大盾牌。。。。.
看着猴子无能狂怒,在铁笼里上蹿下跳活活气死,大抵就是眼前的情况。
欺负一个被夏侯渊轻松打败的小怪,其实不算本事。
但谁让陈暮眼馋劳动力呢?
青州不比冀州和豫州,汉末的时候,豫州有八百万人,冀州有六百多万,是人口最多的两大州。
青州呢?
只有不到四百万人。
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北海二地,这两地人口加起来有两百万,其它四地,总共只有不到两百万。
所以作为目前统治阶级,陈暮要思考的问题是,每一个人口都弥足珍贵,不容损失。
青壮劳动力,以后可都是打仗和种田的主力军,少一个都是浪费。
因此如何利用合适的计谋,无损失地全歼敌人,才是他目前要考虑的事情。
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想法。
如果现在出兵打仗的是一个普通的朝廷将领,那么他要考虑的是,就是如何尽快击败敌人,拿到属于他的战功。
至于敌人死多少,自己手下士兵死多少,那就不是他重点关注的问题。
比如董卓。
他刚刚到冀州的时候,要考虑的是如何尽快打开局面,不能像卢植一样,因为长时间没有战果,被朝廷撤掉。
所以急功近利,不再攻打城高粮多的广宗,反倒去攻打下曲阳,结果同样碰了个钉子下狱。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董卓被放出来了,目前在西凉跟着张温平羌乱。
而陈暮将来要以青州起家,治下人口自然越多越好。
人口多,兵力就多,粮食就充足。
所以现在也只能委屈委屈司马俱? 继续饱受陈暮的折磨。
当司马俱听到忽然来了另外一股官军攻城的消息? 骇然色变,连忙率领人马回城。
但此时官军营寨的人马一齐杀出? 一千骑兵奔驰而来? 卷起滔天尘土。
黄巾军顿时大乱,司马俱急着回城? 不敢命令士兵减慢速度结阵对敌,不停催促士兵快点回去。
正在此时? 张飞奔马直取司马俱? 大喝道:“贼将纳命来!”
司马俱一咬牙,奋起反抗,与张飞扭打在一起。
他的武艺比张飞差得太多,顶天不过30…40? 一般在汜水关下? 大抵就跟被华雄两三回合斩了的俞涉水平一样。
这水准,张飞大抵也就两三矛的事情。
但陈暮早有言在先,只驱赶即可,不可杀之。毕竟一旦司马俱被杀,他的部下不管是四散逃跑还是搏命反抗? 都是件麻烦的事情。
所以陈暮打算攻心为上,要四万人加上司马俱? 都整整齐齐地投降过来,给他当屯田的工具人去。
于是张飞佯装不敌? 拖延了一会儿时间后败退,放司马俱回城里去。
等司马俱的人马回到城里? 才发现只回来了三万多人? 有七八千在外面打理田地的士兵由于没有武器? 被官军轻易俘虏,成为了战俘。
这对于司马俱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将军,乐安太守陆康的人马也过来了,如今我们被两面夹击,官军还在损毁我们的粮食,这可如何是好?”
部下忧心忡忡。
司马俱只能勉励道:“大家不要怕,徐和的人马很快就会到达,再坚持两日。”
众人稍稍安心一些。
徐和有数万人,合在一起接近十万,确实可以抵御官军。
然而司马俱不知道,此时徐和也十分尴尬。
他接到消息,立即点齐兵马出征。
结果在半路上,就被于陵和西安的官军拦截。
于陵昌国西安高苑四县地理位置是一个正方形,于陵与西安是对角关系,昌国与高苑是对角关系。
如此一来,从昌国前往高苑,就必须穿过于陵与西安二县的防区。
管亥与典韦两人各率领一万人马给了徐和迎头痛击。
本来这也就算了,徐和带了五万人出来,倒也不是不能打。
问题是,刚出来没两天,他就听到了临淄方向的官军袭击他老巢昌国的消息。
要知道徐和虽然对外宣称有二十万人,实际上是所有人口加起来。
曹操得百万青州兵,青壮只有三十万,其余七十万是老弱妇孺。徐和也一样,二十万当中,只有六